跳转到内容

台北府城南门

坐标25°02′06″N 121°30′54″E / 25.035119°N 121.514932°E / 25.035119; 121.51493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丽正门
台北府城南门
丽正门、大南门
丽正门今景 地图
位置台北市中正区南海段四小段17地号
坐标25°02′06″N 121°30′54″E / 25.035119°N 121.514932°E / 25.035119; 121.514932
建成时间清治光绪十年(1884年)
官方名称丽正门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城郭
评定时间1998年9月3日
详细登录资料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丽正门
台语白话字Lē-chèng-mn̂g
台语罗马字Lē-tsìng-mn̂g
客语白话字Lì-chin-mùn
客罗Liˇ-ziin-munˇ 四縣
Li-zhinˇ-mun 海陸
自西北方俯瞰台北府城南门

台北府城南门,又称大南门,正式名丽正门[a],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公园路、爱国西路交叉路口的台北府城城门,今列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

历史

[编辑]
日治时期南门
南门夜景

作为台北府城主门的丽正门(大南门),规模及外观冠于诸门,上下檐之间装置翠绿色琉璃花窗,与朱红色城墙相映成趣,外观最明显的特色在于采用比北门高一层的歇山重檐式的屋檐[1]。此是古亭公馆居民的捐献[2]。清治时期门外附近为龙匣口社所居[3],多为田野[4]

1900年,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学校学生以此门为名创立“丽正会”,对外代表校友会,对内是学生社团主脑[5]

战后时期,位在公园路、爱国西路交叉路口的丽正门被改成北方宫殿式建筑,石砌的城座、门洞保持原样[6]。戒严时的总统府宪兵班会驻守丽正门[7],并设有军用地下通道[8]。该门是台北城门中最后由军方交给台北市政府管理的[8],且二楼仍不开放[9]

中央二二八纪念碑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的位置能与南门、国立台湾博物馆连为直线。这设计是以三种不同政权的建物代表台湾历史进程。[10]

1995年3月28日,台北市政会议通过将丽正门等台北城门向内政部提列为古迹[11]。1998年4月21日,台北市政会通过请中央指定为国定古迹[12]

台北捷运公司曾推出“台北城的故事”系列捷运储值卡,其中丽正门为主题的是发行于2001年4月1日,限量五万张[13]。2004年,为建城120周年系列活动,市府曾计画选大南门附近进行城墙复建,让现代台北市民也能登城垣[14]。原先的城门党徽,于2009年6月11日发生民进党议员去涂白景福门国民党党徽后,文化局决议党徽保持不涂上颜色,避免争议[15]

台北捷运仅剩大南门没有作捷运站主名,当地的龙福里里长郑珍珍于2016年6月向市长柯文哲争取在中正纪念堂站加注“南门”[16]。2021年11月9日,柯文哲赴北市议会进行总质询时,面对北市议员江志铭建议将中正纪念堂站改名为南门站,回应已营运中的捷运站改名不易,但已后面注明“南门站”[17]

注释

[编辑]
  1. ^ 丽正一词是取自《周易·离卦》中的:“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又因离卦方位位于正南方,故而以此命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陈盈珊. 古城門巡禮繁華過眼. 中国时报. 1997-12-21 (中文(台湾)). 
  2. ^ 牛庆福. 都會風情畫 台北城 考古入門. 联合报. 1994-09-21 (中文(台湾)). 
  3. ^ 程文宗. 空間元素 樹屋. 中国时报. 2003-12-20 (中文(台湾)). 
  4. ^ 林衡道. 踏出台北古城 台北城基一週. 联合报. 1981-06-19 (中文(台湾)). 
  5. ^ 陈荣裕. 兩百日籍老校友重溫建中紅樓夢 昔日台北州第一中學校友會返台高唱半世紀前校歌 並以「麗正會」名義捐出百萬元鼓勵學弟. 中国时报. 1996-05-21 (中文(台湾)). 
  6. ^ 邱琼玉. 最老的古蹟(台北) 遊古城門 熙攘中咀嚼流光. 联合报. 2011-02-05 (中文(台湾)). 
  7. ^ 王邦钊. 《大兵憶往》 總統府前「掌門人」. 联合报. 1997-10-05 (中文(台湾)). 
  8. ^ 8.0 8.1 施静茹. 軍方繼交還重熙門之後 景福門 鄰近總統府百餘年歷史 今回歸市府管理. 联合报. 1990-09-01 (中文(台湾)). 
  9. ^ 张必瑜. 東門南門 不再搭牌樓? 北市民政局昨邀相關單位研商 專家學者均表強烈反對. 联合报. 1990-09-12 (中文(台湾)). 
  10. ^ 朱家绮.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中广电子报. 2021-02-15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中文(台湾)). 
  11. ^ 林丽雪. 除迪化街民宅 未被列入外 30外歷史建物將呈報內政部核列古蹟. 民生报. 1995-03-29 (中文(台湾)). 
  12. ^ 张仁豪. 巿定古蹟 增列十四處 台大法學院及校門 巿府擬報部提列國定古蹟. 联合报. 1998-04-22 (中文(台湾)). 
  13. ^ 捷運儲值卡 新款亮相. 联合报. 2000-12-23 (中文(台湾)). 
  14. ^ 刘郁青. 《台北建城120週年 系列專題之一》 城門故事繫古今 興頹標識變遷史. 民生报. 2004-04-14 (中文(台湾)). 
  15. ^ 林相美、林恕晖. 景福門黨徽 將刷白漆保留. 自由时报. 2007-05-29 [202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1) (中文(台湾)). 
  16. ^ 蔡亚桦. 捷運獨缺「南門站」 里長要向市長爭個「名」. 自由时报. 2016-03-17 [202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中文(台湾)). 
  17. ^ 胡瑞玲.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改名南門站 柯文哲:後面加註. 联合报. 2021-11-09 [202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