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国旗
|
国徽或官印
|
时期
|
现今
|
备注
|
亚齐苏丹国
|
|
|
1874年-1904年
|
印度尼西亚
|
|
南马鲁古共和国
|
|
|
1950年
|
印度尼西亚
|
|
兰芳共和国
|
|
|
1777年-1884年
|
印度尼西亚
|
由印度尼西亚海外华人在婆罗洲创立。1770年,广东嘉应(今梅州市梅县区)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坤甸成立“兰芳公司”,1777年将“公司”片面改为“共和国”,但向清朝称臣时仍使用“兰芳公司”。1884年遭入侵的 荷兰人击败而灭亡,残馀势力逃至苏门答腊。荷兰另立傀儡政权进行统治。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占领。常被视为是清朝的藩属国/册封国。
|
哲德沙尔汗国
|
|
|
1867年—187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同治新疆回乱期间建立
|
热尔图加共和国
|
|
|
1883年—188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大蒙古国
|
|
|
1911年-1915年、1921年-1924年
|
蒙古国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事实上独立,苏联承认。
|
阿拉什自治国
|
|
|
1917年-1920年
|
哈萨克斯坦及 吉尔吉斯斯坦
|
事实上独立。
|
阿拉拉特共和国
|
|
|
1927年-1930年
|
土耳其
|
|
克什米尔王国
|
|
|
1754年—1762年
|
印度和 巴基斯坦
|
由克什米尔人在克什米尔谷地建立,对抗杜兰尼帝国,但后来被杜兰尼帝国吞并。
|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
|
|
1943年-1945年
|
印度
|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有9个国家承认,是大东亚会议的成员国之一。它的有效控制范围限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及印度东北部的部分地区。
|
缅甸国
|
|
|
1942年-1945年
|
缅甸
|
大日本帝国于1942年5月占领缅甸全境之后扶植,是大东亚会议的成员国之一。1943年8月1日正式举行独立仪式。同日向 英国及 美国宣战。
|
掸邦共和国
|
|
|
1993年-1996年
|
缅甸
|
1993年12月12日,被外界称为毒品大王的掸邦军(英语:Mong Tai Army,缩写:MTA;音译:蒙泰军)领导人坤沙,宣布掸邦脱离缅甸联邦独立,正式成立“掸邦共和国”,并颁布了《掸邦共和国临时宪法》,首府设在贺蒙(英语:Homong,或译为贺猛、洪孟),坤沙自任总统和军队总司令,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并以“掸邦人民精神领袖”自居。因此举触犯了缅甸军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底线,自1994年5月起,缅甸政府军、佤联军与泰国合作,对坤沙“掸邦共和国”发动了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使坤沙集团遭受沉重打击。1996年1月5日,坤沙最终同意无条件缴械投降。
|
色当王国
|
|
|
1888年—1890年
|
越南
|
由法国探险家马里-夏尔·达维德·德·迈勒纳建立
|
越南帝国
|
|
|
1945年
|
越南
|
大日本帝国于3月9日颠覆 法国统治后,原来作为保护国的阮朝保大皇帝宣布独立,名义上恢复了对包括交趾支那在内的原有的全部领土主权。8月30日,保大在顺化王宫举行了退位大典,越南帝国和阮朝正式灭亡。
|
寮王国
|
|
|
1945年
|
老挝
|
寮保护国在 大日本帝国的支援下获得了短暂的独立。然而随著日本战败投降, 法国军队回到了寮国,独立的寮国无法带领国家抵抗法国殖民政府和军队,最终取消了独立。8月27日,法国给予寮国自治权,成为一个隶属于法兰西联盟的君主立宪制自治国家。
|
柬埔寨王国
|
|
|
1941年-1945年
|
柬埔寨
|
大日本帝国自1941年起统治柬埔寨。在前期, 维希法国政府仍然在名义上对柬埔寨拥有管辖权,但于1945年3月,日本军队发动政变,建立亲日政权。
|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
|
|
1979年-1989年
|
柬埔寨
|
柬越战争期间由反对红色高棉统治的组织联合越南军队入侵,于1979年成立的国家,通常被视为 越南的傀儡政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国为柬埔寨大部分领土的实际统治者,但由于红色高棉的民主柬埔寨仍持续拥有联合国的柬埔寨代表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国仅获得33个国家承认,其中多为亲 苏联的国家。
|
柬埔寨国
|
|
|
1989年-1992年
|
柬埔寨
|
1989年由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更名而来,同时更换国旗、国徽,但实质政权不变,仍然被视为 越南的傀儡政权。
|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
|
|
1975年
|
东帝汶
|
独立宣言有6个国家承认: 阿尔巴尼亚、 佛得角、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莫桑比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但9天之后马上就被 印度尼西亚占领。2002年正式恢复独立。
|
台湾民主国
|
|
|
1895年
|
中华民国
|
自甲午战争后, 清朝割让台湾给 日本时宣布独立(乙未割台)。随后于乙未战争当中,台湾民主国实际上只存在了150天。
|
库德斯坦王国
|
|
|
1921年-1924年
|
伊拉克
|
|
马哈巴德共和国
|
|
|
1946年-1947年
|
伊朗
|
伊朗西部库德人建立的自治共和国
|
波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
|
|
|
1920年-1921年
|
今 伊朗吉兰省
|
红军进入伊朗时由当地江阿里人组成的游击队所建立,但未能成功向全伊朗扩展革命运动。
|
阿塞拜疆人民政府
|
|
|
1945年-1946年
|
伊朗
|
|
苏瓦代夫联合共和国
|
|
|
1959年-1963年
|
马尔地夫
|
|
虾夷共和国
|
|
|
1868年-1869年
|
日本
|
亚洲最早透过选举制度组织政府的政权。
|
朝鲜人民共和国
|
|
|
1945年-1946年
|
朝鲜和 韩国
|
1945年,朝鲜左派政治家吕运亨为了避免朝鲜半岛南部在朝鲜日治时代结束之后被美军进驻接管而成立的临时政府。后被驻朝鲜美军政厅取缔镇压后解散。
|
自由黎巴嫩国
|
|
|
1979年-1984年
|
黎巴嫩
|
1979年4月18日宣布独立。
|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
|
|
1996年-2001年
2021年-
|
阿富汗
|
通称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从未有效统治阿富汗全境;该国东北部、约10%左右的范围由阿富汗伊斯兰联合拯救阵线(简称北方联盟)所控制。九一一事件后, 美国向其宣战,加上北方联盟的反抗,粉碎了塔利班的政权。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再度崛起且攻下首都喀布尔,并于同月19日宣布恢复酋长国,但至今未受任何国家及政权的承认。
|
内格罗斯共和国
|
|
|
1898年-1901年
|
菲律宾
|
1899年4月30日成为 美国保护国,至1901年4月30日被美国解散。
|
菲律宾第一共和国
|
|
|
1898年-1901年
|
菲律宾
|
自宣布独立的6月12日到巴黎条约的12月10日。7月4日,美菲战争后被 美国正式吞并。
|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
|
|
1943年-1945年
|
菲律宾
|
大日本帝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击退美军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
|
他加禄主权国
|
|
|
1896年-1897年
|
菲律宾
|
由菲律宾第一共和国接替。
|
他加禄共和国
|
|
|
1902年-1906年
|
菲律宾
|
|
三宝颜共和国
|
|
|
1899年-1903年
|
菲律宾
|
短命的革命共和国,1899年 西班牙殖民统治在菲律宾崩溃后建立。
|
雅克萨
|
|
|
1665年—1674年
|
俄罗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由波兰人尼基弗尔·切尔尼戈夫斯基及其手下于1665年建立
|
图瓦人民共和国
|
|
|
1921年-1944年
|
俄罗斯( 图瓦共和国)
|
1914年 俄罗斯帝国吞并外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1919年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恢复对该地区统治,1920年被 苏维埃俄国占领,1921年建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称图瓦人民共和国,获得 苏联和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承认, 中华民国则拒绝承认。1944年10月成为 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图瓦自治州,后升格为自治共和国。现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中华民国均承认其为俄罗斯联邦领土。
|
布里亚特-蒙古国
|
|
|
1917年-1921年
|
俄罗斯
|
是俄国内战期间建立的一个缓冲国,[1]其首都在赤塔。1917年4月25日,第一届全布里亚特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这个国家。该国的立法机构为Burnazkom,或意译“布里亚特国民大会”。[1]此后,苏联于1918年承认了这个国家。白俄领袖谢苗诺夫建立的外贝加尔共和国也承认了这个政权。[2]远东共和国成立后,该国事实上已经解体。其领土的四个盟被远东共和国占据,其他四个成为苏俄的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
|
远东共和国
|
|
|
1920年-1922年
|
俄罗斯
|
苏维埃俄国政府在俄国远东和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立的一个共和国。于1920年4月6日成立,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是受苏俄控制,主要作用是在苏俄和被 日本西伯利亚出兵行动中占领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地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1922年11月15日,日本从海参崴撤退后,共和国合并到 苏联俄罗斯联邦内。
|
太平天国
|
|
|
1851年-186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清朝期间的太平天国之乱。
|
西藏
|
|
|
1913年-195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西藏于7世纪建立统一的帝国,但在9世纪后分裂。13世纪时,西藏在元帝国内由管理佛教的机构——宣政院统治。18世纪和19世纪, 清帝国政府派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统治西藏,当时达赖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西藏的宗教和政治领袖,其转世有争议时通过金瓶掣签决定。
191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宣布西藏独立[3],但当时 中华民国并未承认。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对西藏拥有主权,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噶厦政府在《十七条协议》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藏的主权[4]。
|
满洲国
|
|
|
1932年-194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由日本人扶持而建立的政府,有17个主权国家承认: 大日本帝国、 纳粹德国、 义大利、 苏联、 萨尔瓦多、 保加利亚、 蒙古人民共和国、 西班牙、 罗马尼亚、 波兰、 匈牙利、 芬兰、 多米尼加、 丹麦、 泰国、 哥斯达黎加、 梵蒂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解散。
|
中华共和国
|
|
|
1933年-193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
1933年闽变时由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十九路军在福建建立的政权,历时五十馀日被国民政府平定。执政党为生产人民党。
|
蒙古军政府
|
|
|
1936年-193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大日本帝国在 中华民国察哈尔省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
|
|
1937年-193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大日本帝国在 中华民国察哈尔省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
|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
|
|
1939年-194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大日本帝国在 中华民国察哈尔省和绥远省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
|
|
194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由补英达赖等前蒙古自治邦的高级官员建立的政权,建立于1945年9月9日,地点在察哈尔苏尼特右旗。
|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
|
|
1933年-193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33年11月12日在新疆喀什一带成立。在马仲英的进攻下,该国于1934年2月被其总统和加尼牙孜宣布解散。
|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
|
|
1944年-1946年6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在三区革命中,维吾尔人、哈萨克人在新疆北部建立。1946年6月驱逐了内部的宗教势力,与张治中任主席的新疆政府达成了三区自治的协议。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
|
1931年-193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武装割据政权,以中央苏区为核心,实际统治范围包括华中、华南各革命根据地,一直受到 中华民国政府的封锁和进攻,后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
|
|
|
1935年-193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分裂出的“第二政府”,由张国焘领导。该政权另管理格勒得沙共和国和博巴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权。1936年受共产国际命令而取消。
|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
|
|
1935年-193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流徙至陕西延安的政权。1937年9月6日,该政权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同月22日,政权正式宣布取消。
|
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
|
|
|
1917年-19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孙文与桂系军阀、滇系军阀在广州建立的政权。
|
中华民国正式政府
|
|
|
1921年-192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组建。
|
汪精卫国民政府
|
|
|
1940年-194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傀儡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解散。被 日本及其盟友承认。
|
上海市大道政府
|
|
|
1937年-193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傀儡政府,1938年改组为督办上海市政公署。被 日本及其盟友承认。
|
泰米尔伊拉姆
|
|
|
1983年-2009年
|
斯里兰卡
|
位于斯里兰卡的北部和东部,即泰米尔伊拉姆地区,由泰米尔人当中鼓吹独立的猛虎组织于1983年建立,虽然2003年猛虎组织宣布放弃独立主张,但和谈进展缓慢。2009年5月19日,斯里兰卡政府军攻占泰米尔最后的据点后,宣布收复被其占领的国土。
|
阿尔察赫共和国
|
|
|
1991年-2023年
|
阿塞拜疆
|
又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中文简称纳卡或纳卡共和国,是外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共和国,仅为三个非联合国会员国家承认[5]。联合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均将其视为 阿塞拜疆的一部分;自1991年至202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前它控制了原苏联亚塞拜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治下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大部分领土以及周边的一些区域以及大部分的纳卡地区,西接亚美尼亚,南连伊朗[6]。2020年战争后,阿尔察赫实际控制地区仅剩余原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北部,并完全被阿塞拜疆控制领土包围。阿尔察赫是一个山地国家,平均海拔高达1097米。绝大部分纳卡居民为基督徒亚美尼亚人,并且多数隶属于亚美尼亚使徒教会。阿尔察赫实行总统制,并设有一院制的国民议会。一些人认为阿尔察赫对亚美尼亚的依赖程度已使阿尔察赫在许多方面已俨然如亚美尼亚的一部分。[7][8]2020年9月至11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发生冲突。阿塞拜疆军队夺回了纳卡地区的部分地区。11月10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亚美尼亚需要将阿尔察赫共和国所辖的阿格达姆区、拉钦区、克尔巴贾尔区交还阿塞拜疆。俄罗斯维和部队进驻拉钦走廊及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双方接触线,阿塞拜疆保证进出拉钦走廊的人员、车辆、货物安全。[9]2022年3月24日,亚塞拜然再度进攻阿尔察赫共和国并已占领部分地区。[10][11][12]2023年5月22日,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表示,亚美尼亚准备有条件承认纳卡地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承认包含纳卡地区在内的阿塞拜疆领土完整[13][14]。当天夜间,阿尔察赫国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了一项关于不允许承认纳卡地区为阿塞拜疆领土的决议。会议还呼吁纳卡地区前任和现任领导人谴责帕希尼扬关于可能承认纳卡地区为阿塞拜疆领土的表态[15]。2023年9月28日,阿尔察赫共和国总统山姆威尔·沙赫拉马尼扬签署命令,阿尔察赫共和国将于2024年1月1日解散所有国家机构并停止存在[16],由此从1991年起自行宣布独立的阿尔察赫共和国在建国32年后不复存在。[17]
|
蒙古国
|
|
|
1953年-2002年
|
蒙古国
|
联合国会员国。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但1953年2月24日,中华民国以苏联并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条件认为苏联违约在先,故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改为不承认外蒙古独立。直到2002年,中华民国重申其承认蒙古国,[18]并于对方首都互设具大使馆功能的代表机构,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国本身亦是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详见中华民国—蒙古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