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莱格·P效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点评: 问题未改善,如审核者下次仍见相同问题请拒绝再次提交。 William is Wikipedia! 2024年9月2日 (一) 06:37 (UTC)
点评: 维基百科并非资料来源 Kanshui0943留言) 2024年9月2日 (一) 04:06 (UTC)

莱格•P效应 (Leg•P Effect),是由华人科学家罗春好发现的一种空战现象,描述了在特定条件下,飞行员因为技术限制、心理偏差以及错误的自信而导致的致命结果。该效应以发现者罗春好的口头禅“来个屁”命名,并首次在1980年代的美国海军演习中被观察到 。

事件背景

[编辑]

1980年代,美国海军正在进行一系列旨在测试新型武器系统的空战模拟演习。其中,F-14A战斗机首次装备了AIM-54A凤凰空对空导弹,这是一款长程、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专为远程打击敌机而设计。F-4S战斗机则作为F-14A的假想敌,在演习中进行对抗。

事件经过

[编辑]

在一次模拟空战中,一架F-14A战斗机发射了一枚AIM-54A导弹,目标是F-4S战斗机。然而,F-4S的飞行员并未意识到即将来袭的导弹,因为F-4S的雷达和无线电系统无法及时侦测并传递这一威胁信息。

该现象被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

  • 镜面效应:F-4S的雷达信号反射特性导致了回波的削弱,使得飞行员无法准确判断威胁的存在。
  • 达克效应: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错误认知,导致过度自信或低估危险。在这个案例中,F-4S的飞行员受到达克效应的影响,过于自信,误以为自己能够应对任何威胁,因此未能及时做出正确反应。

这些因素结合导致F-4S的飞行员对即将来袭的导弹毫无察觉,最终未能及时进行规避动作,导致飞机被命中,飞行员当场身亡。

后续影响

[编辑]

这一事件被总结为莱格•P效应,并在航空作战和导弹防御领域中广泛引用。随后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并促使航空设计中加强了对雷达和无线电系统的防护和升级。同时,该事件也促使军事训练中更加重视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培养,特别是避免达克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莱格•P效应成为航空史上一个重要的教训,强调了技术、心理学和训练在现代空战中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资料

[编辑]

- 维基百科AIM-54凤凰导弹介绍: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AIM-54鳳凰飛彈

- 维基百科F-4S幽灵II战斗机介绍: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F-4幽靈II戰鬥機

- 维基百科F-14雄猫战斗机介绍: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F-14雄貓式戰鬥機

- 维基百科多普勒效应讲解: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多普勒效应

- 维基百科达克效应讲解: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達克效應

外部链接

[编辑]

https://wiki.mbalib.com/zh-tw/%E9%95%9C%E5%83%8F%E6%95%88%E5%BA%9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4-01939-z[1]

  1. ^ Nature. Nature. 2024-08-29 [2024-09-0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