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昌仕桥

坐标23°15′26″N 120°55′41″E / 23.257148°N 120.928038°E / 23.257148; 120.92803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昌仕桥
昌仕桥旧址,目前以过水箱涵与混凝土路面临时便道通行。
坐标23°15′26″N 120°55′41″E / 23.257148°N 120.928038°E / 23.257148; 120.928038
承载 台20线
跨越野溪(荖浓溪支流)
地点台湾高雄市桃源区
官方名称昌仕桥
业主交通部公路总局
维护单位公路总局第三养护工程处甲仙工务段
设计参数
桥型I形梁
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
全长28米(91.9英尺)(第二代)
跨数1跨
桥墩数
车道双向共1车道
历史
完工日1972年(第一代)
1993年12月(第二代)
开通日1972年(第一代)
1993年12月(第二代)
关闭日1993年12月(第一代)
2004年6月(第二代)
地图
地图

昌仕桥位于台湾高雄市桃源区台湾省道台20线南部横贯公路桧谷路段上,目前该桥梁受2004年中度台风敏督利所引发的七二水灾,使桥梁于山洪暴发下冲毁,经公路总局评估放弃重建后,改以箱涵与临时便道方式通过该路段。

沿革

[编辑]

背景

[编辑]

台20线南部横贯公路为台湾北中南三条横跨中央山脉之重要横贯公路,起始点位于台南市,行经高雄市后跨越关山垭口进入台东县海端乡,最初于台湾日治时期即有日本人兴建的关山越岭道,战后经公路总局于1958年至1967年间多次实地踏查,于1964年的第二次实地踏查比照日治时期的越岭道路完成公路线型定案。[1]

1968年7月11日南横公路举行开工典礼,全线以中部横贯公路之施工水准开拓,由西段台南端先行动工,1969年7月东段台东县海端乡开始动工,1972年10月全线正式贯通,初期为砾石道路,直到1994年完成全线沥青混凝土道路铺面。[1]

第一代昌仕桥

[编辑]

昌仕桥位于台20线140K+410公里处,于1970年南横公路开拓至此时即存在一条山沟与山沟上游的大面积崩塌地,当时规划兴建桥梁跨越该山沟,并于1972年完成桥梁[2],而公路总局工程司廖昌仕于筑路期间因公殉职,因此后续将该桥梁命名为昌仕桥以兹纪念。[3][4]

第二代昌仕桥

[编辑]

1993年12月公路总局因应旧昌仕桥风灾中毁损,因此重建长28米之新桥梁,直到2004年6月底至7月初的中度台风敏督利所引发之七二水灾,再度让昌仕桥野溪上游崩塌地山洪爆发,使1993年兴建的第二代昌仕桥遭冲毁[2],灾后复建期间,经公路总局评估该桥梁已不适合原地重建,目前改以过水箱涵以及混凝土铺面的临时便道通过该路段。[4]

2015年3月12日至13日间,公路总局针对台20线南横公路高雄市梅山口至台东县下马路段,邀集已退休的公路总局局长叶昭雄吴文隆委员等工程学界人员前往勘灾,并提供道路重建之建议,其中昌仕桥路段于该次勘灾后建议,中长期桥梁应于野溪下游重建,并须考量上游既有之崩塌地山洪暴发的土砂量,将新桥通洪断面加大,以期土砂冲刷时能安全通过桥梁不被冲毁。并另外建议该桥的中长期复建工程可与唯金溪桥礼观桥合并为一规划案,或单独与唯金溪桥合并一规划案,办理可行性研究及规划。[5]

2021年8月受到台湾南部山区豪雨影响,使台20线勤和复兴段的明霸克露桥玉穗溪山洪暴发冲毁部分路段,使得桃源区复兴、拉芙兰及梅山等三里对外交通中断,公路总局紧急协调开放当时尚未正式通车的台20线临105便道,供当地居民经关山垭口到台东进行物资补给,而8月20日首次紧急开放通行当日下午三时,昌仕桥路段再度发生边坡泥流冲刷,公路总局获报前往勘查,认为泥沙冲刷强度较土石流低,仍紧急调派挖土机抢通道路,让居民可安全通过。[6]

相邻道路

[编辑]
荖浓溪 主要桥梁
西行道路 野溪(荖浓溪支流) 东行道路
省道台20线
桃源区
昌仕桥

高雄市桃源区   台东县海端乡
省道台20线
桃源区

参见

[编辑]

台湾横贯公路冠以人名的桥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余晓涵. 南橫公路大事記. 中央社. 2022-04-29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中文(台湾)). 
  2. ^ 2.0 2.1 叶昭雄. 台灣公路工程 第38卷第10期 莫拉克風災受損毀62座省道橋梁勘災意見 (PDF).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2-10 [2023-06-05] (中文(台湾)). 
  3. ^ 卢太城. 懷瀞橋靜臥雲端溪谷 因公殉職女性許瀞文守護南橫. 中央社. 2022-06-2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中文(台湾)). 
  4. ^ 4.0 4.1 橋上英名 尋訪33座以人名命名之橋梁及隧道.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5-0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中文(台湾)). 
  5. ^ 叶昭雄、吴文隆、孙翊程、黄国亭. 台灣公路工程 第41卷第6期 台 20 線南橫公路梅山至下馬路段災後復建工程現地勘查意見及建議 (PDF).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5-06 [2023-06-05] (中文(台湾)). 
  6. ^ 黄旭磊. 南橫公路一天放行4時段 開到半路驚見土石泥流. 自由时报. 2021-08-2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