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杜甫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rmer good article杜甫曾屬優良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9年8月26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4年12月16日優良條目重審撤銷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優良條目
基础条目 杜甫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
条目「杜甫」已被列為人物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丙級极高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跨语言维基专题 (获评丙級
维基百科跨语言维基专题小组确认杜甫英語维基百科中的典范条目。您可以参考这些语言的维基条目进而改进本条目的中文版。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感觉还没有英文维基写得好,作为中国人有点惭愧219.131.242.139 16:07 2006年11月4日 (UTC)

的確不如英文維基--現今的英文對應條目已列入特色條目。或許可以參考其成果,增中文條目內容。---約從 - (討論頁2008年6月30日 (一) 19:50 (UTC)[回复]

请注意翻译

[编辑]

jack920910对本条目扩充的良多贡献,本人深表感谢。但其中不乏翻译谬误,请作者注意。

另请扩充本条目的来源。 ---Sammy312·讨论·新留言·贡献 2009年8月17日 (一) 07:18 (UTC) 十分感谢jack920910的翻译,我已经完成了翻译的初步修订。—boom999 Studio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0:25 (UTC)[回复]

优良条目

[编辑]

本条目已经完成了翻译、扩充和修订,现在自我推荐评选优良条目,欢迎在提名页面参与评选! 本条目修订的主要贡献者boom999-jack920910-Sammy312

boom999 Studio (留言) 2009年8月19日 (三) 07:02 (UTC)[回复]

水准还是不够,杜甫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盲目的翻译!翻译时没确认资料来源,这样草率,对杜甫也对自己是多大的侮辱。没准备好就先别刊登。

对于本条目的修订

[编辑]

觉得本条目过于繁琐,底下的抽屉多为旧编者的内容,没有太大价值。另外杜甫简历没有任何参考,所以对本条目进行重新整理,也是为了编者更好的申请优良条目,望理解。以下是备份,编者若不满意可搬回原处。Xavier-永恒 我是如此渺小(直来直往)(流浪地图) 2009年8月21日 (五) 15:27 (UTC)[回复]

备份

[编辑]
  • 相关资料
杜甫简历
  • 唐睿宗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正月一日,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瑶湾村,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外公为巩县大官。
  • 开元三年(715年),四岁杜甫寄养于洛阳姑母家,得重病差点夭折
  • 开元五年(717年),六岁杜甫寄居河南郾城,观赏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 开元六年(718年),七岁杜甫开始学诗,曾经咏叹凤凰
  • 开元八年(719年),九岁杜甫学会书法
  •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四岁杜甫在洛阳与崔尚魏启心等交游,又曾于歧王李范、秘书监崔涤宅第里听歌手李龟年演唱。
  • 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九岁杜甫,云游郇瑕,没过多久返回洛阳。
  • 开元十九年(731年),二十岁杜甫开始漫游吴越,历时四年。
  •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四岁杜甫从吴越返回洛阳,到京城参加贡举,没有中。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五岁杜甫云游齐越,到至充州看望父亲,与苏源明结交。
  •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二十六岁杜甫游齐赵,历时四年。
  •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三十岁杜甫自齐赵返回洛阳,在僵师首阳山下修筑陆浑山庄,写文章祭奠祖先杜预。与司农少卿杨怡女儿结婚。
  • 天宝元年(742年),三十一岁杜甫在洛阳居住,历时两年。
  • 天宝三年(744年)春天,三十三岁杜甫在洛阳遇见李白,秋天与李白一起去王屋山访问华盖君,然而华盖君已经逝世,于是返回梁园,在那里遇见了高适,一起游览梁宋,登上了吹台,又登上了单父琴台
  • 天宝四年(745年),三十四岁杜甫再次游览齐赵,在历下亭会见了李邕。秋天在鲁郡与李白重逢,于是作《赠李白》诗。秋末告别李白,返回洛阳。
  • 天宝五年(746年),三十五岁杜甫去往长安,与王维郑虔等一起游览,在当年也有可能是以后几年里作《饮中八仙歌》。
  • 天宝六年(747年),三十六岁杜甫住在长安,正月,应召参加科举,没有中,作《春日忆李白》等诗。
  • 天宝七年(748年),三十七岁杜甫返回僵师陆浑山庄,作《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 天宝八年(749年),三十八岁杜甫住在洛阳,作《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 天宝九年(750年)春天,三十九岁杜甫又到了长安。生活渐渐贫困。秋为延恩柜作《雕赋》,冬天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天宝十年(751年),四十岁杜甫在长安,献上《三大礼赋》,唐玄宗十分感兴趣,命令他在集贤院听从任命,当年又作《兵车行》。
  • 天宝十一年(752年),四十一岁杜甫在长安,秋天与高适岑参等一起登上慈恩寺塔,于是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天宝十二年(753年),四十二岁杜甫在长安,作《丽人行》。
  • 天宝十三年(754年),四十三岁杜甫在长安居住,冬天献上《封西岳赋》,又作《渼陂行》、《秋雨叹》等诗。
  • 天宝十四年(755年)四十四岁杜甫居住在长安,秋天去奉先探望亲戚,十月返回长安,被任命为河西尉,却不去赴任,后来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十一月再次去奉先探望亲戚,作《自京赴奉先具咏怀五百字》。
  • 天宝十五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四十五岁杜甫从奉先返回长安,就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职,四月去往奉先,携家眷到白水投靠舅氏崔顼,六月又携家眷在鄜州羌村躲避动乱,八月听说肃宗在灵武登极,就一个人往那边去,不了半途被叛军抓住,送到长安软禁,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月夜》等诗。
  • 至德二年(757年),四十六岁杜甫在长安,作《哀江头》、《春望》,四月逃到凤翔,拜见肃宗,自嘲为“麻鞋见天子”,五月被任命为左拾遗,作《喜达行在所三首》、《述怀》,后来因为为房琯诤谏惹恼肃宗,肃宗命令三司问罪,幸而宰相张镐营救,闰八月,往鄜州探望亲戚,作《羌村三首》、《北征》,十一月,携家眷返回长安。
  • 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年)春天和夏天,四十七岁杜甫居住在长安,但任左拾遗,与王维岑参贾至等交好,六月被贬谪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由华州去往洛阳。
  • 乾元二年(759年)春天,四十八岁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作“三吏”、“三别”,七月,辞去官职携家眷去秦州,作《秦州杂诗》、《梦李白》等诗,十月,去了同谷,沿途作纪行诗一组,到了同谷后作《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十二月往成都,途中再次作纪行诗一组,年末到达成都。
  • 乾元三年,上元元年(760年)春天,四十九岁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修筑草堂,秋天去新津会见裴迪,又往彭州会见高适,随即返回成都,作《蜀相》、《江村》等诗。
  • 上元二年(761年),五十岁杜甫居住在成都,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冬天,高适代任成都尹,访问杜甫,冬天严武担任成都尹,访问杜甫,并向杜甫提供帮助。
  •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夏,五十一岁杜甫在成都,作《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七月,送严武去京城,到了绵州,会见了徐知道后返回成都,接着去梓州,秋末搬家梓州,曾经访问陈子昂
  • 宝应二年,广德元年(763年)春天,五十二岁杜甫在梓州,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八月去阆州吊唁好友房琯,十二月返回,作《冬狩行》。
  • 广德二年(764年)春天,五十三岁杜甫携家眷去往阆州,作《伤春五言》、《忆昔二首》,打算离开四川,三月严武再次任职四川,写信邀请杜甫,于是携家眷返回成都,六月,严武推荐杜甫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作《丹青引》、《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等诗。
  • 永泰元年(765年)正月,五十四岁杜甫辞去严武府上的官职,四月严武去世,五月,杜甫失去依靠携带家眷向东迁,经过嘉州戎州渝州忠州最后到达云安,作《三绝句》。
  • 永泰二年,大历元年(766年)春天,五十五岁杜甫居住在云安,夏天移居夔州,作《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壮游》等诗。
  • 大历二年(767年),五十六岁杜甫居住在夔州,曾几次搬家,作《登高》、《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诗。
  •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五十七岁杜甫经过三峡沿江而下,三月到达江陵,秋天搬家到公安,冬末到达岳州,作《登岳阳楼》、《岁晏行》等诗。
  • 大历四年(769年)正月,五十八岁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三月至潭州,又去了衡州,夏天返回潭州,认识了苏涣等人。
  • 大历五年(770年)春,杜甫仍然在潭州居住,作《江南逢李龟年》,四月为了躲避臧玠叛乱,去往衡州,又大算去郴州投靠舅氏崔玮,在耒阳遇到阻碍,只得返回潭州,冬天,从潭州去岳州,作了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在船里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各地纪念建筑物
电视节目
  • 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2004年9月。
图书
  • 洪業撰. 《我怎樣寫杜甫》. 台北市: 學海. 1979. 
  • 蕭麗華. 《杜甫:古今詩史第一人》. 台北市: 幼獅文化出版商. 1988. 
  • 黃珅. 《杜甫心影錄书名》. 臺北市: 漢欣出版商. 1990. 
  • 郭永榕. 《杜甫文學遊歷:杜少陵傳》. 台北市: 文史哲. 1996. 
  • 胡豈凡. 《杜甫生平及其詩學研究》. 台北市: 文史哲. 1978. 
  • 曾棗莊. 《杜甫在四川》. 臺北縣深坑鄉: 學海. 2001. 
  • 陳瑤璣. 《杜工部生平及其詩學淵源和特質》. 臺北市: 弘道文化. 1980. 
  • 杜甫. 《杜工部集》. 瀋陽市: 遼寧教育. 1997. 
  • 魯質軒. 《杜工部詩話集錦》. 台北市: 台灣中華. 1967. 
  •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市: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 谢思炜. 《唐诗名家诵读:杜甫诗》. 北京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莫砺锋. 《杜甫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江苏省: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杜甫. 《杜甫全集》.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 华文軒.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 上海市: 中华书局. 2001. 
期刊
  • 李柏翰(2006-6),《杜甫〈石壕吏〉韻律鑑賞探微》,《中國語文》,98(6),83-94。
  • 陳宣諭(2005-3),《賓主法在樂府詩中的運用——以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為例》,《中國語文》,96(3),99-109。
  • 李怡芬(1997-4),《杜甫〈哀江頭〉賞析.中國語文》,86(4),88-90。
  • 李嘉瑜(1999-5),《論杜甫「以禪入詩」的因緣及美感經驗》.《中國文化月刊》,230,33-35。
  • 李栖(1991-11),《杜甫的題畫詩》,《中國文化月刊》,145,97-104。
  • 莫砺锋(2000-12),《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研究学刊》,04期。
  • 熊礼汇(2002-2),《杜甫散文创作倾向论——兼论杜甫以诗为文说》,《杜甫研究学刊》,02期。
  • 吴明贤(2002-2),《试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杜甫研究学刊》,01期。
报纸
  • 姚惠珍(2008-12-01),《冷清,佳士得秋拍成交率僅6成,調降預估價2成「向杜甫致敬」5000→4000萬港元》,蘋果日報,b06版。
  • 劉景勝(2008-10-07),《李中華談杜甫》,世界日報,46104版。
  • 朱敬一(2008-08-20),《安得廣廈千萬間杜甫畢竟不是經濟學者》,中國時報,a12版。
  • 陳宛茜(2008-05-25),《政大頒名譽博士,余光中:我的詩交杜甫打分數》,聯合報,a08版。
  • 大陸新聞中心(2008-05-20).《李白故居重創杜甫草堂變樣》,中國時報,a07版。
学术论文
  • 王淑英(2004),《杜甫〈三吏〉〈三別〉詩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 黃素娥(1985),《論杜甫入夔以後的七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 王嵩(2005),《杜甫題畫詩辨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 孫嘉吾(2005),《對偶的翻譯:以杜甫〈登高〉的英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台北市。
  • 朱伊雯(2002),《杜甫晚期詩作之精神動向——以夔州詩為歸趨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台中市。
  • 鄭元準(1985),《杜甫長安期之詩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高雄市。
  • 許銘全(1996),《杜甫詩追憶主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 劉肖溪(1973),《王維李白與杜甫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 陳宣諭(2005),《杜甫樂府詩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台北市。
百科全书
  • 杜甫Du Fu(2008),在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上網日期:2008-12-01。
  • 馮至(2000),杜甫,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上網日期:2008-12-01。
  • 宋之正(2000),杜甫草堂,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上網日期:2008-12-01。
  • 俞虹(2000),杜甫仁科,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上網日期:2008-12-01。
  • 裴斐(2000),杜甫,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上網日期:2008-12-01。
  • 夏玉琛(2000),趙葵《杜甫詩意圖》卷,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上網日期:2008-12-01。
网络资源

优良条目候选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后修订版本

杜甫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文学家--重庆南开中学维基社团·(留言)·[成员列表] 2009年8月19日 (三) 07:20 (UTC)[回复]

(:)回應建议的生平简谱部分已作修改,纳入“相关资料”并作隐藏不占空间,另外原来的“参考”可能是理解的歧义,现在将“参考”改为“相关资料”,“注释”改为“参考”,请查看。--重庆南开中学维基社团·(留言)·[成员列表] 2009年8月20日 (四) 02:15 (UTC)[回复]
(:)回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页面版头有点混乱,杜甫草堂那张图片似乎占据了目录和“生平”二字原本的位置,使得图片和目录并排。不知道能不能把那张图片放到其他地方?--TroubleKid (留言) 2009年8月20日 (四) 05:50 (UTC)[回复]
(:)回應-诗歌阶段不建议列表,稍微整理一下,用*列4点下来,维基文库和语录并排,不要插在中间。本人也觉得生平简谱应该砍掉补充到生平当中。另外,总觉得文章最末的抽屉(应该是这么称呼吧.....)不太合适,应该撑开,像李商隐一样(是优良,可以多多参考)。条目还是不错,只要把排版问题解决了就好。-Xavier-永恒 我是如此渺小(直来直往)(流浪地图) 2009年8月20日 (四) 06:40 (UTC)[回复]
(:)回應好的,今天会解决好以上问题的。--重庆南开中学维基社团·(留言)·[成员列表] 2009年8月20日 (四) 06:50 (UTC)[回复]
(:)回應每一段内容都是贡献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只要不是错误,都应该尽可能保留。--重庆南开中学维基社团·(留言)·[成员列表] 2009年8月21日 (五) 03:19 (UTC)[回复]
未免过头了。不知道精简原则吗?其实放到对话页也是可以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8月21日 (五) 06:23 (UTC)[回复]
移动完毕Advisory 2009年8月26日 (三) 11:19 (UTC)[回复]

拜左拾遺?

[编辑]

許多資料(包含本條目)都提到杜甫在至德二年受任為左拾遺。但舊唐書與新唐書都是寫右拾遺,想請問哪個才是正確的?--Shinli256 (留言) 2011年12月19日 (一) 17:25 (UTC)[回复]

杜预是孙吴大将?

[编辑]

杜预是晋朝的开国元勋,而不是孙吴的大将,正是他势如破竹地灭亡了孙吴

"大李杜"?

[编辑]

一般在汉语文学语境里,“李杜”二字如果没有修饰定语,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啊。

杜甫很忙

[编辑]

維基已有此條目,不知這裡可否添加少少相關事件的內容? 【Eliza Doolittle@ROC〔TW〕- Sanchong〔新北三重區〕】 (24小時留言聯絡) 2012年8月3日 (五) 13:25 (UTC)[回复]

优良条目重审

[编辑]

杜甫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人文和社会学者 - 诗人,提名人:7留言2014年12月9日 (二) 13:50 (UTC)[回复]

投票期:2014年12月9日 (二) 13:50 (UTC) 至 2014年12月16日 (二) 13:50 (UTC)
  • 此条目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故提交重审,理据:来源不足,滥用加粗,语言标签时有时无,几乎所有书籍的ISBN值都报错。原创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他在世时关于他的参考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伦理观点的模范。[來源請求]”“然而,就像洪业说的一样,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來源請求]”—7留言2014年12月9日 (二) 13:50 (UTC)[回复]
  • 關於書籍的ISBN我已經試著查詢後補上。查詢過程中我發現原條目所列ISBN大多都只列前9碼。由於ISBN最後一碼是檢查碼,若以善意推定原作者意圖,應是原作者認為9碼已足夠。只是可能沒想到系統會因此挑錯。(印象中幾年前系統還不會自動檢查ISBN碼。)Hannyi留言2014年12月16日 (二) 15:32 (UTC)[回复]
0支持,2反对,撤消。--14.209.185.1留言2014年12月18日 (四) 02:31 (UTC)[回复]

关于杜甫的祖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