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超思雞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思進口蛋爭議是一項有關農業部於2022至2023年補助進口蛋的公共政策事件,涉及進口蛋的品質問題、政府資金浪費及公司財務透明度的爭議。

背景

[编辑]

2023年農曆年後,基於氣候與疫病影響、全球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擴散、俄烏戰爭造成國際飼料價格大漲、國內雞蛋生產不足等因素,造成雞蛋供應不足且國內蛋價上漲。

同年3月1日,農業部為補足國內雞蛋缺口,因此成立專案,透過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委託貿易商採購來自12個國家的進口雞蛋。

事件始末

[编辑]

政府代墊與超思成立

[编辑]

超思公司由政府先行代墊資金於2022年9月成立,資本額只有50萬。然而,卻早在2022年8月,畜產會與超思簽約,取得進口日本蛋的許可。[1]

根據農業部,進口蛋主要目的是抑制價格。但是,僅有約五分之一(2995萬顆)進入市場,未能達到抑制價格的效果。[2]

巴西進口雞蛋品質問題

[编辑]

2023年9月18日,有民眾購買到期日於2023年10月7日的巴西進口雞蛋,卻發現其出現蛋黃發黑、蛋液呈綠色的情況,進而檢舉。[3]

相關報導指出,巴西雞蛋在全程4—5°C冷鏈儲運的情況下,可以存放長達120天。然而,台灣有關商舖卻將巴西進口雞蛋放置室溫販售,以致保存期限不如預期,[4]而農業部聲稱經過噴蠟處理。[來源請求]

隨後[何时?]即期巴西蛋被製成液蛋,並將保存期限延長至一年半。[谁?]液蛋原計畫釋出,但因台灣民眾黨接到陳情,指出蛋價過低可能影響蛋農生計。行政院院長接受有關質詢後,決定停止標售。[來源請求]

納稅錢浪費與爭議

[编辑]

由於市場買氣差,2023年進口的雞蛋約有5580萬顆進口蛋過期,需進行銷毀。[5]根據有關報道,進口蛋與堆肥處理等所需成本花費超過5億元。[6]

2022年,超思負責人女兒吳諭非簡訊[可疑],從日本購買雞蛋共花費1.8億元,但未簽訂合約[需要解释跟誰的合約?][7][與來源不符]

事件調查

[编辑]

2024年7月11日,立法院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成立「有關進口雞蛋執行情形調查專案小組」,以調查2023年所有的進口雞蛋。[8]

進口蛋數量與來源

[编辑]
時間 進口商 進口源 進口雞蛋量 附註
2022年 亮采公司 日本 500多萬 有牌照與合約
超思公司 2500多萬 無牌照與合約
2023年 超思公司 巴西 8000多萬

2023年3至7月,從巴西、土耳其、泰國等7國共進口1億5811萬顆雞蛋,當中也包含了超思公司從巴西進口的8000多萬顆。其中雞蛋壞掉並進行堆肥處理有5772萬顆,並需支付4.7億元處理費。製作成液蛋有7236萬顆,且將保存期限從一年延長至一年半,但可能賣不掉。進入市場則有2995萬顆。

超思公司財務與利潤

[编辑]

獲利情況

[编辑]

日本進口蛋:

每顆利潤約4.61元(成本2.78元,售價7.39元)。

獲利約1.2億元。

巴西進口蛋:

服務費8%(6億元×8%)。

獲利約4800萬元。

總計推測超思公司至少獲利1.6億元。

公司背景

[编辑]

資本額僅50萬元,實際出資僅1000元,其餘股東身份不明。

公司於2022年9月5日成立。

先進口蛋再成立公司,並於休業後復業再接巴西蛋訂單。

僅進行過兩筆生意。

行政調查問題

[编辑]

農業部調查爭議

[编辑]

行政報告中少列600萬顆蛋。

農業部宣稱進口蛋重量一致,但遭質疑。

財務問題

[编辑]

超思雞蛋銷毀費用高達10億元。

簽約程序不透明,部分付款僅憑發票進行。

參考資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