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成皇后
![]() |
溫成皇后 | |
---|---|
宋朝貴妃 (追贈皇后) | |
國家 | 中國 |
政權 | 北宋 |
姓 | 張氏 |
位號 | 郡君→才人→修媛→美人(自請下遷)→貴妃→皇后(追贈) |
族裔 | 漢族 |
信仰 | 道教 |
出生 | 1024年 河南永安 |
逝世 | 1054年2月18日
至和元年正月八日 河南開封 |
谥号 | 溫成 |
祠廟 | 溫成廟 |
親屬 | |
父親 | 清河郡王 張堯封 |
母親 | 齊國夫人 曹氏 |
夫 | 宋仁宗 趙禎 |
夫之父 | 宋真宗 趙恆 |
夫之嫡母 | 章獻明肅皇后 劉氏 |
夫之母 | 章懿皇后 李氏 |
異母兄弟 | 兄 安遠軍節度使 張化基[1] |
異母姊妹 | 妹 才人張氏[2] 妹 清河郡君張氏[3] |
異父兄弟 | 弟 蹇守和 |
女 | 安壽公主、寶和公主、唐國公主趙幼悟 |
溫成皇后張氏 (1024年—1054年2月18日),北宋皇后(追封) ,出身清河張氏,河南永安(今河南鞏義市)人, 宋仁宗趙禎的寵妃,坤寧宮事變重要人物,先後受封清河郡君、才人、修媛、美人、貴妃 ,得宋仁宗專寵,禮儀逾於曹皇后。為安壽公主、寶和公主、唐國公主生母,至和元年正月八日(1054年2月18日)病逝,時年三十一歲。宋仁宗傷心不已,追封皇后,諡號温成。
生平
[编辑]溫成皇后張氏,宋仁宗趙禎寵妃,先祖为吴越国人,随钱氏纳土归宋,为東頭供奉官。祖父张颖进士及第,终于县令。父張堯封為進士,天聖初年客居南都,依附大姓曹氏,曹以女妻之,后擢進士及第,補石州軍事推官,未行,卒于京師。母親曹氏想带着女儿投奔大伯張堯佐,張堯佐以路远为由不收恤諸孤。曹氏只好将女儿卖入齊國大長公主府上當歌舞女。曹氏後嫁給蹇某,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守和[4]。
张氏幼年入宫,入宫途径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齊國大長公主帶入宮中,進入宮中仙韶部 ,由宮女賈氏撫養[4];二说由伯父張堯封妻錢氏納于皇太妃杨氏宮中[5]。張氏長大後姿色美豔,有倾国倾城之貌。在一次宮宴上,張氏因姿色出众,舞姿优美,被仁宗看中[4],彼時仁宗三十歲,张氏十六歲。张氏聰明便巧、性情溫和、善解人意、多才多藝、能言善辩、尤善揣摩皇帝心思,得仁宗盛寵,寵冠後宮,勢動中外,待遇異諸嬪御。
康定元年(1040年),张氏生皇三女安壽公主。慶曆元年(1041年),张氏封清河郡君。年中,进封正五品才人[5]。十二月,又进封正二品修媛[4]。就在此年,张氏生下皇四女寶和公主。
慶曆二年(1042年)五月,宋仁宗追贈张修媛的父亲故石州軍事推官張堯封為秘書監。同月,長女安壽公主夭折,年三歲。安壽公主以母愛深得帝寵,其月薨,仁宗為之成服苑中,羣臣奉慰殿門外。閏九月,仁宗贈张修媛的曾祖東頭供奉官張文漸為寧州刺史,祖試校書郎張穎為光祿少卿,外祖應天府助教曹簡為秘書省著作佐郎。在宋朝,只有皇后家族才可贈官三代。张修媛家族追贈三世,前此未有也。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次女寶和公主夭折。连丧二女,张修媛因此病重,说:「妾姿薄,不胜宠名,愿为美人。」因此自請下遷为正四品美人,宋仁宗允许[5]。庆历三年十二月(1044年),张美人生皇八女唐國公主趙幼悟。
慶曆六年(1046年)四月,仁宗進封其母安定郡君曹氏為清河郡夫人;七年五月,以其兄西頭供奉官、閤門祗侯張化基為密州觀察使。慶曆八年(1048年)十月十七日,因坤寧宮事變的護駕之功,再越級進封為貴妃。皇祐二年(1049年)六月,仁宗追贈张贵妃母越國夫人曹氏曾祖旭為秘書丞,祖靖為祠部員外郎。
張氏在四年內連生三女,又在短短幾年內從郡君一路進秩至四妃之首的貴妃,距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足見宋仁宗對其盛寵。有一次,張貴妃希望仁宗封其伯父張堯佐官職的事一波三折。之前,仁宗想封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虛職),結果遭到台諫官的猛烈抨擊,不得已而作罷。張貴妃不死心,仁宗也決心一定要任命張堯佐官職。一天,仁宗上朝,貴妃送仁宗到殿門口,囑咐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仁宗不要忘記下詔封張堯佐的事,宋仁宗聽罷連忙說:「放心!放心!」到了大殿,仁宗剛準備下詔任命張堯佐,知諫院包拯站了出來進言,勸仁宗「斷以大義,稍割愛情」大談為什麼不能任命張堯佐的理由,滔滔不絕。他擔任開封府知府時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不畏權貴。他說到激動處,唾沫也濺到仁宗臉上,這樣的情況下,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仁宗回到後宮後,張貴妃迎上前去,還沒來得及說話,仁宗就一邊用衣袖擦著臉,一邊不耐煩地說:「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濺到我的臉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諫官嗎?」這件事便因此而作罷。
張貴妃專寵,飲膳供給皆逾於曹皇后,幾奪其位數矣[4]。曹皇后外甥女、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本養於宮中,皆因溫成皇后盛寵被送回府。慶曆中,親事官乘醉入禁中,宋仁宗遣諭曹皇后、張貴妃閉閣勿出。曹皇后聽命,張貴妃直趨仁宗前。仁宗深爲感動,第二天對着輔臣流淚,輔臣亦泣。仁宗欲加寵張貴妃,樞相勸仁宗廢曹皇后,改立張貴妃爲皇后,羣臣固諫乃止。產於江西的金橘因爲遠,東京市民很難見到。後運至東京,由於張貴妃喜食金橘,仁宗便遣人南下江西採購,引得金橘在京名重一時。金橘遂在東京飲食市場上紅火起來了。
逝世、追封
[编辑]至和元年(1054年)正月八日,張貴妃病逝。治喪於皇儀殿內。宋仁宗痛失爱妃,伤悼不已。輟朝七日,禁京城樂一月。丁丑,追册其为皇后,賜諡溫成[6]。最初謚廣明皇后,又謚元明,终謚溫成[4],「德性宽柔曰温,齐圣广渊曰成」[7]。正月二十日,自皇儀殿殯於奉先寺,儀衛甚盛。正月二十日殯成,宋仁宗前五日不視朝,兩府不入[4]。
張貴妃病逝,宋仁宗感念張貴妃生前的柔情與善良,悲痛無比地對左右說,當年顏秀等人發動宮廷叛亂時,張貴妃不顧自身安危,挺身出來保護自己。天下大旱,爲了替他分憂,又是張貴妃,在宮中刺臂出血,書寫祈雨的禱辭。仁宗未有理會曹皇后在世的事實,決定以皇后之禮為張貴妃發喪,並追册为皇后。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宋仁宗最後決定用皇后之禮爲張貴妃發喪。在治喪的第四天宣佈追冊貴妃張氏爲皇后,賜諡溫成。受到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曹皇后在世,卻另追冊貴妃爲后,於是出現了一生一死兩位皇后,如此逾禮之事,曠古未聞。臺諫連續上奏反對,趙禎置之不理。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趙禎下令爲其輟朝七日,京師“禁樂一月”,京師惟一的活動便是爲溫成皇后舉喪。
錄溫成皇后從弟秘書省著作佐郎張希甫為太常寺博士,光祿寺丞張及甫為祕書省丞,太常寺太祝張正甫為光祿寺丞,右侍禁、閤門祗候張山甫為西頭供奉官;姪大理寺丞張守素為太子中書舍人,西頭供奉官張守誠為東頭供奉官;妹婿左班殿直、寄班祗候胡思廉,左侍禁曹詢並為閤門祗候;姪壻太常寺太祝盛和仲為大理評事,又錄其疏屬十數人,賜皇后母楚國太夫人曹氏敦教坊第一區。三月,皇后母楚國太夫人曹氏卒,輟視朝三日,仁宗幸其第臨奠。六月,追赠皇后父张尧封为清河郡王,母曹氏为齐国夫人。
溫成皇后葬奉先资福禅院,立庙于园侧,以知制诰岁时行礼。嘉佑四年(1059年)九月,张瓖再上疏“乞毁温成庙”,仁宗不理。嘉佑七年(1062年)正月,因京师水灾,谏官上言灾异乃违礼立温成庙,轻慢宗庙而起,仁宗无法,故更温成庙为祠殿,遣宫臣以常馔致祭。
家族
[编辑]- 曾祖:張文漸,終官東頭供奉官、累贈寧州刺史、吏部侍郎、太傅
- 曾祖母:湯氏,追封樂平郡太君、魯國太夫人
- 外高祖:曹旭,贈秘書省丞
- 外曾祖:曹靖,贈飼部司員外郎
- 祖:張潁,終官秘書省校書郎、累贈光祿寺少卿、吏部侍郎、太尉
- 祖母:錢氏,追封安定郡夫人、韓國太夫人
- 外祖:曹簡,終官應天府助教、累贈秘書省著作佐郎、飼部司郎中
- 從父:張堯佐,終官天平軍節度使、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贈太師
- 從父:張堯卿,初贈太子中允、再贈太常寺少卿
- 父:張堯封,終官石州軍事推官、累贈秘書省監、刑部尚書、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清河郡王、謚號景思(德行可仰曰景 念終如始曰思)
- 母:曹氏,封越國夫人、楚國太夫人、追封齊國夫人
- 兄:張化基,終官西頭供奉官、閣門邸侯、累贈密州觀察使、安遠軍節度使
- 侄:張守誠,終官西京左藏庫使
- 侄:張守素,終官國子監博士
- 侄孫女:張氏,適太子右監門率府率趙仲璑
- 妹:張氏,清河郡君
注释
[编辑]-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化基,美人之兄,特恤之。」
-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四年六月。自温成之没,后宫得幸者凡十人,谓之十间。周氏、董氏及温成之妹皆与焉。妹初进才人,加赐银五千两、金五百两,固辞不受。上曰:『向也月俸二万七千,今也二十万,何苦而辞?』对曰:『二万七千,妾用之已有余,何以二十万为?』卒辞之。
-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庚辰,特封贵妃张氏第八妹为清河郡君。」
- ^ 4.0 4.1 4.2 4.3 4.4 4.5 4.6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溫成皇后張氏,其先吳人,從錢氏歸國,為供奉官。祖穎進士及第,終於縣令;子堯封尚幼,二女入宮事真宗,名位甚微。堯封亦進士及第,早終,妻惟有一女,即後也。庶子化基幼。堯封從父弟堯佐亦進士及第,時已為員外郎,不收恤諸孤。后母賣後於齊國大長公主家為歌舞者,而適蹇氏,生男守和。大長公主納后於禁中仙韶部,宮人賈氏母養之。上嘗宮中宴飲,后為俳優,上見而悅,遂有寵。巧慧,善迎人主意。初為修媛,後冊為貴妃,飲膳供給皆逾於曹后,幾奪其位數矣,以曹后素謹,上亦重其事,故不果。上以其所出微,欲使之依士族以自重,乃稍進用堯佐,數年間為三司副使、天章閣待制、三司使、淮海軍節度使、宣徽使,追封堯封為清河郡王,后母為齊國夫人,后兄化基子守誠、蹇守和皆拜官,宗族赫然俱貴。至和元年正月暴疾薨,上哀悼之甚,追冊為溫成皇后,禮數資送甚極豐厚。后方寵幸,賈氏尤用事,謂之賈夫人,受納貨賄,為人屬請,無不行者。賈安公以姑禮事之,遂被大用,然亦以此獲譏於世。齊國夫人柔弱,故官爵賞賜多入堯佐,而化基等皆不及焉。化基終於閣門祗候。后薨,齊國夫人相繼物故。後數年,堯佐亦卒,張氏遂衰[……]慶歷元年十二月,才人張氏進封修媛。慶歷四年三月,以修媛張氏世父職方員外郎堯佐提點開封府縣鎮公事。右正言余靖上言:「堯佐不當得此差遣。一堯佐不足為輕重,但鑒郭后之禍興於楊、尚。」上曰:「朕不以女謁用人,自有臣僚奏舉。若物議不允,當與一郡。」至和元年,張元妃薨,初謚廣明皇后,又謚元明,又謚溫成,京師禁樂一月。正月二十日,自皇儀殿殯於奉先寺,儀衛甚盛。又詔與孝惠、淑德、章懷、章惠俱立忌。正月二十日殯成,上前五日不視朝,兩府不入。前一日之夕,上宿於皇儀殿,設警場於右掖門之外。是日旦發引,陳鹵簿、鼓吹、太常樂、僧道,威儀甚盛。皇親、兩府、諸司緣道設祭,自右掖門至奉先院,絡繹不絕。百官班辭於御史臺前,陳祭之後,又赴奉先院。已殯,百官復詣西上閣門奉慰[……]
- ^ 5.0 5.1 5.2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后妃上》
- ^ 《宋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仁宗四》至和元年春正月辛未[……]癸酉,貴妃張氏薨,輟視朝七日,禁京城樂一月。丁丑,追冊為皇后,賜諡溫成。辛卯,錄系囚,減三京、輔郡雜犯死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二月庚子[……]
- ^ 《宋会要辑稿·禮五十八》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
[编辑]-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后妃上》
- 宋仁宗的妃子不好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华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