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達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達修(1906年—1983年),號篁川,別號少勳,南投縣竹山鎮人,詩人。[1]

生平

[编辑]

張達修明治39年(1906)5月17日出生於鹿谷鄉車輄寮(廣興村),后隨父親遷居竹山東埔臘(延平里)之醉草園,大正元年(1912)就讀林圯埔公學校羌仔寮分教場,4年結業後入林圯埔公學校,大正8年(1919)自林圯埔公學校卒業。張達修的漢詩啟蒙,傳承祖父與父親,後更遠赴臺南新化,拜師前清廩生王則修三槐堂門下,習詩文。回到故鄉之後,開始講學於坪子頂,在坪子頂青年團主辦的漢文研究會教授漢文與詩學。昭和6年(1931),應新高博惠會之聘,至集集授課。於昭和8年(1933)經王則修之薦,遠渡日本神戶,任神戶莊玉坡貿易商會秘書,同年莊玉坡經商失利,張達修於秋天返臺。於昭和9年(1933)入臺灣新聞社漢文部,主編漢文版及詩報。昭和16年(1941)赴上海世界書局,從事文化工作,戰後返臺,歷任臺中女中教員、竹山初中校長,及高雄市政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彰化縣政府秘書、彰化自來水廠廠長、民政廳秘書(兼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兵役處專員等職。

張達修能詩文擅詞章,博覽唐宋諸家大集,尤推重杜工部、陸放翁,為賈景德所器重。1963年創立中興吟社,任社長。1977年退休,1983年辭世,享年78歲,著有《醉草園詩集》,《醉草園文集》[1]

獨子的政治冤獄

[编辑]

張達修的獨子張振騰,1950年4月12日,就讀於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中興大學前身,現改為台北大學)時,因參加讀書會被警總抓走,被羅織參與「共匪的外圍組織」,由軍法處以「參加匪偽組織企圖顛覆政府」之罪名開始4410天政治冤獄。張達修詩作多社會寫實,於日治時期多指責日人不公平之對待,戰後卻僅描述天災損害,不敢提及國民黨政府之迫害,實因獨子被羈於綠島而有難言之隱,只能以詩「分明無妄竟成災,文字懸知是禍胎。北望稻江頻灑淚,鋃鐺有子未歸來」來發其不平之鳴[2][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林宗慶、張達修與坪子頂漢文研究會》. 林文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人‧臺灣事》. 
  2. ^ 《張達修》文化部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2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3. ^ 張達修, 張淵盛《天涯猶有未歸兒:張達修漢詩白色恐怖悲歌》麗文文化,2014年

外部連結

[编辑]

台灣古典文學家張達修手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