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樓女學校
新樓女學校 | |
---|---|
其它名称 | 臺南市新樓女學校 |
宗教背景 | 基督教 |
创办日期 | 1887年 |
首任校长 | 盧仁愛 |
分类 | 女子學校 |
理念 | 信、望、愛 |
新樓女學校創立於1887年,為臺灣南部第一所女子學校,是今日長榮女子高級中學的前身。學校歷經臺灣清治、日治時期及戰後,在臺灣女子教育史佔有重要地位。
創校背景
[编辑]19世紀末,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簽訂,基督教開始在中國和臺灣傳教。英國長老教會負責臺灣南部的宣教工作。1865年,馬雅各來臺設立醫館傳教,開啟了長老教會在臺灣的宣教事業。1867年,李庥牧師夫婦抵臺協助宣教。李庥之妻伊莉莎白·李庥目睹臺灣婦女纏足,認為必須重視婦女教育,才能健全信仰發展,因此倡議設立女學。[1]
1879年,伊莉莎白向臺南教士會議正式提出設立女學的申請,捐出300英鎊作為興建校舍的經費,擔任第一位女宣教師。然而,社會普遍認為女子無須受教育,當地紳民因此阻撓,直到1883年學校才開始動工。1885年,朱約安(Miss Joan Stuart)和文安(Miss Annie E. Butler)兩位女教士接替因病返鄉的伊莉莎白,說服家長讓八歲以上的女孩入學,並以放足作為唯一入學條件。當時,《臺灣府城教會報》發揮了重要作用,刊登各種女學宣傳。[2]:12
發展歷程
[编辑]清治時期
[编辑]1887年1月,新樓女學校於新樓(今臺南神學院慕杯館)正式開學,由朱約安、文安、萬真珠輪流主持校務。[3]學校採取寄宿制,為了吸引學生,每一年只收取4銀元的伙食費,校方負責準備書、字簿、圖板、筆墨等必需品,教師的薪資也由英國長老教會補助。[2]:12課程包括粗淺的白話字、算數、女紅等,最重要的是研讀聖經。[1]校舍只能容納18人,超收的學生居住於府城,白天至學校上課,晚上則回到家中。[2]:13
首屆學生一共19名,多為不纏足的平埔族女孩,而後漸增至28名,但就教會人數比例而言並不理想。[2]:13不過,在學校每年一次的放假期間,女傳教士會呼籲傳道師之妻至此研讀聖經,長老教會「連出嫁的姊妹和老婦人都想來府城接受教育」。[4]
日治時期
[编辑]1904年,盧仁愛(Miss Jeanie Lloyd)擔任學校第一位校長,著手改革校務,並且提升教學品質。1912年,女學校的設施開始無法容納學生人數,盧仁愛便於1919年成立校友會,積極籌措建設經費。在校友會、英國女宣道會、臺灣教會及社會的幫助下,幾年內便募得6,000英鎊興建校舍。[5]1922年,英國長老教會派吳瓅志(Ms. Jessie W. Galt)赴臺南,協助盧仁愛辦學,兩人皆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而吳瓅志更是少數擁有大學學位的女性。[6]
1923年,學校遷入新校舍,改名為「長老教女學校」,從小學增設為預科四年、本科四年的二級制中學,學生人數達250名,並且興建大樓、木造二樓建築作為餐廳,時稱赤崁樓(今紅樓)。[1][7]此時,學生人數已從盧仁愛接手時的50多名,上升至200多名。[5]
1927年,校長由吳瓅志接任。吳瓅志任職期間,女學校的音樂教育備受肯定,曾經在中南部各城市舉辦學生音樂會,聖歌隊更定期在臺南東門教會的主日禮拜獻詩。然而,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吳瓅志為了兼顧學校發展和信仰而辭職,於1937年將校長交由日籍牧師植村環接任。[6]同年,植村環赴日本基督教女青年會擔任會長,日本政府指派了番匠鐵雄繼任,此後,校內宗教事工必須使用日語。[8]
日本政府欲將女學校改制為高等女學校,要求參加檢定考試。1939年在番匠鐵雄的努力下,女學校獲得日本政府承認,成為四年制女子中學,更名為「長榮高等女學校」,也成了當地的貴族學校。[1]
戰後時期
[编辑]戰後,學校更名,成為臺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番匠鐵雄和日籍教師皆被遣返回國,由出身臺南的劉主安擔任校長。[1][9]
歷任校長
[编辑]- 第一任:盧仁愛教士(1904年)
- 第二任:吳瓅志教士(1927年)
- 第三任:植村環牧師(1937年)
- 第四任:番匠鐵雄牧師(1937年)[7]
歷史意義及建築特色
[编辑]新樓女學校開啟臺灣的女子教育先河,推動放足,並且強調男女平等的受教權、逐步改變社會對女子教育的看法,經歷了清治、日治時期及戰後,校務治理也歷經英國、日本甚至臺灣女性主持的過程。[1][2]:13校舍本館紅樓建於1923年,2002年成為臺南市定古蹟。建築呈ㄇ字形,北面中央為入口。正面採用西式立面設計,入口門廊有四根柱子。屋簷模仿日本傳統建築的弧形山牆,屋頂正脊上方有一個八角形小塔,為「西式洋樓融合台灣傳統三合院的特殊建築」[10],是臺南市東區保護得相當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修復完畢後成為該校之校史館。[11][12]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穿越百年時空的臺灣女校─新樓女學校. 臺灣女人. [202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3)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張妙娟. 《臺灣府城教會報》女學教育史料選譯 (PDF).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2003-12, (11): 261-274 [2024-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28) (中文(臺灣)).
- ^ 關於長女. 長榮女子高級中學首頁. [202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4) (中文(臺灣)).
- ^ 不著撰人. 教會消息. 臺南府城教會報. 光緒 21 年正月, 118: 2.
- ^ 5.0 5.1 盧仁愛姑娘 - 陳美玲(台灣神學院兼任老師) - 焚而不燬 信仰資源分享. gospel.pct.org.tw. [202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 ^ 6.0 6.1 陳美玲. 女宣教師腳蹤/教育管理者吳瓅志姑娘.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02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4) (中文(臺灣)).
- ^ 7.0 7.1 長老教女學校時代. 長榮女子高級中學首頁. [202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3) (中文(臺灣)).
- ^ 番匠鐵雄. 憶我的台灣. 我的台灣. 由陳菊鈿翻译. [202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8) (中文(臺灣)).
- ^ 王俊忠. 日姐妹校訪長榮女中 台日高校制服較「靚」. 自由時報. 2016-12-08 [2024-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3) (中文(臺灣)).
- ^ 中央通訊社. 長榮女中古蹟紅樓修復 將成校史館 | 文化. 中央社 CNA. 2019-11-20 [202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3) (中文(臺灣)).
- ^ 臺南長老教女學校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2020-01-14 [202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3) (中文(臺灣)).
- ^ 洪瑞琴. 台南市定古蹟長榮女中紅樓 籌設校史館. 自由時報. 2020-08-27 [202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