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曾經的旋律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曾經的旋律!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2年6月9日 (六) 09:31 (UTC)[回覆]

2012年9月[編輯]

歡迎蒞臨維基百科。維基百科歡迎任何人對之作出貢獻,然而添加未附有可靠來源的內容不符合可供查證方針(如閣下於明朝的編輯)。請參閱歡迎頁面以了解更多關於貢獻的事宜。倘閣下已熟知如何尋找來源,請藉此機會為條目加入相關參考資料。敬希合作。--♠白布¤飄揚§§ 2012年9月28日 (五) 06:52 (UTC)[回覆]

篡改數據[編輯]

請不要再羅馬帝國唐朝宋朝明朝中國人口史上篡改有來源數據,如果你有其他來源可以加入內容,但不要改竄數據,這很不道德,謝謝。Zcm11留言2013年4月21日 (日) 22:44 (UTC)[回覆]

首先我很抱歉,因為我是新維基人,所以不知道如何提供資料來源,其次,您的編輯很不合理,單單指羅馬帝國所謂的8800萬人口,您確定有這麼多人?同期的東漢人口峰值也就五千六百萬而已,古代中國人口一直是瑤瑤領先的,也只有在亂世時被印度和羅馬超過,而且我曾在中央十台介紹羅馬帝國時,只聽聞其人口峰值在五千萬左右,至於領土面積貌似是在教科書上有所介紹,但在公元117年,圖拉真時期的羅馬肯定遠遠不止您的五百萬平方公里,近些年我聽聞的數據大多是590萬平方公里,所以我擅作主張將你的數據修改,大體上我未動手腳。

至於唐朝的人口數據我認為應該據實編輯,歷史上的戶口統計數據無疑更可信,您的八千萬人口純粹是現代學者的猜測罷了,有些學者還認為盛唐時人口達一億多,你覺得這些可信嗎?還不如以戶口統計的五千三百萬來得實際些,至於宋朝的人口數據,我不記得了,貌似也就改了幾個錯誤,如2200萬戶的人口反而不如2000萬戶,這就讓我覺得是別人編輯時的失誤,至於明朝的人口數據我並未動手腳,只在疆域面積上將其定為730萬,最近不是又有人改回650萬了,呵呵,你去瞧瞧明朝的疆域圖,誰的數據比較合理,我懶得與其糾纏不休,中國人口史我改的應該是遼宋夏理四國人口,兩宋數據大體未動,只不過將遼夏理的人口數據改得合理點,我看過有關遼夏理人口研究的數據,肯定沒一千萬之多,西夏也只有兩三百萬罷了,至於大理只有一百多萬,我個人覺得比較附實。

大體情況就是如此了,若有得罪之處,還請恕諒!對了,還請幫忙改一下滿清疆域面積,不知何人將其原本的1300萬準確數據改為1400多萬,嚴重扭曲了事實,誤導大眾,還請幫忙修改,我瀏覽器故障,無法編輯滿清的資料。曾經的旋律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4:09 (UTC)[回覆]


請參考維基百科:五大支柱,這裡只依據來源,不是編輯者所相信的數據。Zcm11留言2013年5月4日 (六) 14:51 (UTC)[回覆]

另外,羅馬8800萬人口是有記載的,還有其他外國王朝數據也是根據英文維基(裡面有參考來源)所以不要瞎改,至於宋朝明朝人口,事實上,也是在6000萬左右,這是歷史上的戶口統計數據,明朝2億人口是純粹是現代學者的猜測罷了,古代的戶口統計數據根本不靠譜,如果不是依據現代學者的估算是不可能知道真實人口是多少的,像羅馬人口記載都在6千萬-1億之間。Zcm11留言2013年5月4日 (六) 14:55 (UTC)[回覆]

你在外國王朝給予的大量面積、人口全憑個人猜測,建議你不要亂添加或竄改數據。另外外國王朝數據已經是根據英文維基裡面有參考來源所以不要瞎改。Zcm11留言2013年5月4日 (六) 16:19 (UTC)[回覆]

領土面積與人口數據全憑臆測?呵呵,兄台過獎了,我可沒這麼有想像力,不然早就去當「歷史發明家」了,還有明朝兩億人口是其他學者的臆測,非我的臆測而得出這結論,所以請不要給我亂貼罪名,宋朝人口算的是男口,你從何得知宋代人口峰值在六千萬左右?您的水平可真是比現代學者還厲害,我已明白自已何處做錯,我也明白你為何語氣不善,但還請你說話禮貌點,在下吃軟不吃硬,只要好好講道理,在下自然會道歉,閣下好自為之。曾經的旋律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4:09 (UTC)[回覆]

在下也是吃軟不吃硬。如果真是非你的臆測而得出這結論,那麼為什麼卻給不出來源,或說明是哪個學者說的?明朝也就罷了,但你卻在外國王朝上瞎給面積、人口,並且完全沒有來源參考(書籍),又要我相信這是「其他學者的臆測」,不是你的全憑臆測?我只是指出,你拿歷史上的戶口統計數據無疑更可信,卻認為實際人口純粹是現代學者的猜測罷了的笑話,事實上中國古代人口一直到明代在戶口統計數據里一直未超過1億。至於宋朝人口算的是男口,那也是學者們說的,史書上記載的是「口」,不是「丁口」,看清楚了,《宋史》上記載「崇寧元年,戶20,264,307,口45,324,154。」,哪有「男口」?另外,你還把宋朝GDP改成60%,你到底知不知道當時世界GDP總和是多少?可以告訴你比北宋的265.5億美元還高出很多。希望閣下只要好好講道理,把給出的數據連參考來源也提供出來,這才符合維基百科的編輯作風,閣下好自為之。Zcm11留言2013年5月6日 (一) 04:58 (UTC)[回覆]

歷史上的戶口統計的明朝人口數據[編輯]

《明史》《明實錄》記載的部分明朝人口數據:   

  •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10,654,362戶,59,873,305人,3.6677億畝 (數據來源:《明太祖實錄》卷140)
  •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10,684,435戶,56,774,561人。 (數據來源:《明太祖實錄》卷214) 
  •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0,652,870戶,60,545,812人:(數據來源:《明史》卷七七《食貨》一) 
  •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11,415,829戶,66,598,337人。這是所有明代史料記載的明代戶口統計數據的峰值。 (數據來源:《明成祖實錄》卷20) 
  • 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9,685,020戶,50,950,470人。(數據來源:《明成祖實錄》) 
  • 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征服安南並收入版圖,增戶310餘萬;倘按每戶五口計,當增1,550餘萬口。
  •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9,113,446戶,53,281,158人 (數據來源:《明史》卷七七《食貨》一)
  •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10,409,788戶,50,908,672人,4.228億畝 (數據來源:《明孝宗實錄》194)
  •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10,508,935戶,60,105,835人 (數據來源:《明孝宗實錄》194)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戶 9,151,173,46,802,050人 (數據來源:《明武宗實錄》卷20)
  • 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10,621,436戶,60,692,856人: (數據來源:《明史》卷七七《食貨》一)
  •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9,835,426戶,51,655,459人。(數據來源:《明熹宗實錄》卷4)

以上是明朝統計的人口數據,《明實錄》所載明朝最高人口數字只有7000餘萬,如果你認為歷史上的戶口統計數據無疑更可信,就大錯特錯了。Zcm11留言2013年5月5日 (日) 05:33 (UTC)[回覆]

兄台高才,自認不如也,但您指羅馬有八千多萬人口,實在不敢苟同,畢竟我只在你編輯的詞條里看見這種說法,難道您就能保證自已一定是正確的?說到底,都是一家之言罷了,我不信古代西方人口超過華夏、印度,畢竟那時候的歐洲只有南歐已經步入文明社會,其他地方還是蠻夷之地,如現在的德國是歐洲的中心,但當時是文明地區的邊緣,日耳曼人更是如同華夏北方一樣的游牧民族,試問一還未完全開發的歐洲與北非加在一起有八千多萬人口?就算是中世紀時,加一起也沒這麼誇張,所以我可以將您的臆測當做現代學者一樣的推測。

還有兩宋人口,我在維基上和其他資料上看,北宋人口峰值在宋徽宗大觀四年達到1億1275萬,這是按照戶口計算的,難道也有錯?兩漢時期的華夏就有近六千萬人口,詳見戶口統計,千年之後的華夏,不論社會生產力與人民生活水平皆今非昔比,但到了您這,人口非但沒有任何發展,反而在走下坡路,這豈不是可笑?難道您真將如今的人口之多當成滿清和本朝前期的功勞?還有明代的戶口統計不知為何,年代斷層較大,而且古代很多人口是不納入統計的,統計的人口大多是納稅戶,如奴僕、隱戶、佃農、賤民、匠戶、士兵、僧道等等是不納入人口統計的,所以古代的戶口統計的確不太準確,但不是統計出來的人口多餘實際人口,而是實際人口遠遠高於統計人口。

當然您提供了參考資料,但我擅改其中的內容,的確是我有錯在先,在下也保證不會再如此魯莽,但您的某些觀點恕我無法認同,言盡於此。曾經的旋律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4:08 (UTC)[回覆]

你太低估北非低地國家的人口了,事實上是萊茵河平原的人口一點都不遜於四川盆地。羅馬的6千萬-1億人口由羅馬史學家記載的,是有記載的,不過現代學者們一般都認為在8千萬左右,至於羅馬人口,請參考英文維基羅馬條目,羅馬人口8800萬人不是我的臆測,在英文維基上有書籍和來源,是學者給的數據,不像你,對於羅馬的面積、人口全憑自己的臆測竄改。另外,確實有部分學者認為當今人口之多主要是滿清和文革前期的功勞,關於這樣的言論可以參考一些英文參考來源書籍。Zcm11留言2013年5月6日 (一) 05:09 (UTC)[回覆]

至於明代人口,其實和唐代人口差不多,都是要學者的重新計算和推測,唐代人口「統計出來的人口不是多餘實際人口,而是實際人口遠遠高於統計人口」,也正是我之前說的,道理和明朝情況是一樣的,因為中國古代人口到明代在戶口統計數據里一直未超過1億。中國人口不是沒發展,而是發展到了內亂時期又倒退了,有些時期反而在走下坡路,古代每次(至少8次)改朝換代人口降率都在70-80%,所以一點都不可笑。Zcm11留言2013年5月6日 (一) 05:03 (UTC)[回覆]

明代人口有兩億,這是某些學者的觀點,我從未表示過有這種觀點,我是讓您別將此論也推到我身上,這實在冤枉。曾經的旋律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4:08 (UTC)[回覆]

你的所有編輯版本已被回退[編輯]

我已經回退了你所有的編輯,你所謂的面積、人口數據完完全全是你個人猜測的數據,一點來源也沒有,希望你好自為之,另外再說明一次,請參考維基百科:五大支柱,這裡只依據來源,不是編輯者所相信的數據。還有「吃軟不吃硬」這種話最好別用,請你說話禮貌點。Zcm11留言2013年5月6日 (一) 05:12 (UTC)[回覆]

我再說一遍,如果你在各條目上只有面積、人口數據而沒有來源,我是有權利回退的,望閣下好自為之。Zcm11留言2013年5月6日 (一) 05:14 (UTC)[回覆]

秦朝參選特色條目[編輯]

你好,得知閣下對歷史很有興趣,現在秦朝參選特色條目中,如果閣下有意願的話,不知道能否前往評定呢?謝謝你--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10月20日 (日) 12:59 (UTC)[回覆]

不敢當,本人只能算初級維基編輯者,只能糾正詞條局部錯誤,對於歷史也只是半吊子,多謝閣下抬愛。 曾經的旋律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1:50 (UTC)[回覆]

2013年11月[編輯]

歡迎蒞臨維基百科。閣下近來自漢武帝中移除了部份內容,惟請注意維基百科不會因為內容使人反感而進行審查,移除相關內容。請勿審查或移除條目內容。請參閱歡迎頁面以獲悉更多關於貢獻維基百科的事宜。敬希合作。--♠白布¤飄揚§§ 2013年11月9日 (六) 08:20 (UTC)[回覆]

所以你們誤導大眾就變得合情合理了?曾經的旋律留言2013年11月16日 (六) 05:39 (UTC)[回覆]

隴右道[編輯]

青海海東區可沒被占領,吐谷渾部分地區也在天寶年間奪回。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08:02 (UTC)[回覆]

「吐谷渾只是向唐朝臣服」我也能說滿洲國只是向日本臣服, 日本也從未在東北設置州縣管轄。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08:55 (UTC)[回覆]

唐朝沒占領吐谷渾?你確定你讀了資治通鑑?另外青海東南部唐朝沒有建制?你看過譚其驤的地圖集沒?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12:10 (UTC)[回覆]

唐朝隴右到東部,隴右節度使和鄯州、外加諸多軍鎮,你沒看見?你要怎麼說北宋也不包括甘肅和陝中,因為這一地區宋朝可沒建制,除了軍鎮。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12:14 (UTC)[回覆]

唐朝隴右到東部,請麻煩看看天寶十三載邊界線,開元以後吐谷渾地區有部分已經在建制里了。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12:17 (UTC)[回覆]

「二戰日本本土只包括日本列島、朝鮮、台灣、樺太,東北與東南亞只是占領區」東北與東南亞以什麼占領?你認為唐朝沒派軍隊去吐谷渾地區維護其可汗?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12:23 (UTC)[回覆]

可別讓我告訴你滿洲國之所以稱之國,可沒像你想像那樣為日本的一個道,另外滿洲國元首是可以世襲的,象徵意義上和天皇平起平坐。滿洲國有自己的國都、國旗、國徽、國歌、貨幣、制度,包括總理鄭孝胥、張景惠,有幾個和族?和你這種女人吵架,贏得一定是像我這樣的男人,沒多大意思。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12:25 (UTC)[回覆]

我並沒有說是青海,一開始就說了青海一小部分,這一地區本來就屬於河西走廊,唐朝不過是繼承前置。至於吐谷渾,吐谷渾在亡國之前已實為唐朝傀儡政權。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16:26 (UTC)[回覆]

乙卯,詔復其國,以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趉故呂烏甘豆可汗。上慮順未能服其眾,仍命李大亮將精兵數千為其聲援。Zcm11留言2014年5月6日 (二) 16:30 (UTC)[回覆]

關於百度百科[編輯]

閣下修改後整個「負面評價」部分與〔http://baike.baidu.com/view/94315.htm?fromtitle=%E5%AE%8B%E4%BB%81%E5%AE%97&fromid=446998&type=syn 百度百科趙禎〕「反面」部分完全一樣,百度百科的問題參見Wikipedia:BAIDU,故不能夠直接加入,而即使從其他非自由版權書籍和網址如此大段地直錄內容,即使註明也有抄襲侵權之問題。《宋論》一行主要為節錄王夫之此書,而該引文是自由版權故無大問題,但下面第二及三段開首直接侵權,不能保留,另行文亦不合維基要求。其實你可以依從列出之參考來源《范仲淹立身行事九九方略》以重寫,尤其譯文本身並不需要,簡單重整三段中書籍作者所述的觀點,甚至加入更多來源的內容去集中圍繞宋仁宗「無定志」這個評價,用你的文字寫成一精要段落,不但無侵權之問題,應該也是很具參考價值之章節。--Eartheater留言2014年8月23日 (六) 14:07 (UTC)[回覆]

複合君主國[編輯]

回退原因已在討論頁提出,謝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4年9月28日 (日) 14:51 (UTC)[回覆]

Hi,可在Talk:複合君主國討論,或是在互助客棧發起討論。--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4年9月28日 (日) 15:13 (UTC)[回覆]

請參與漢服條目內容爭議討論[編輯]

您好!漢服條目之爭議持續多月仍未解決,請至WP: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參與討論,謝謝!--Ws227留言2015年5月18日 (一) 18:3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