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U-144號潛艦 (1940年)

座標58°58′N 21°24′E / 58.967°N 21.400°E / 58.967; 21.40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納粹德國
艦名 U-144號
下訂日 1939年9月25日
建造者 基爾德意志造船廠
船廠編號 273
動工日 1940年1月10日
下水日 1940年8月24日
服役日 1940年10月2日
結局 1941年8月10日在希烏馬島以西遭蘇聯潛艦Shch-307號英語Soviet submarine Shch-307擊沉
技術數據
艦級 II級潛艦
艦型 II-D型(近岸潛艦英語Coastal submarine
排水量
  • 水上:314噸
  • 水下:364噸
全長
全寬
  • 4.92公尺(全寬)
  • 4.00公尺(耐壓殼體)
高度 8.40公尺
吃水 3.93公尺
動力輸出
  • 700匹馬力(柴油機)
  • 410匹馬力(電動機)
動力來源
速度
  • 水面:12.7節
  • 水下:7.4節
續航距離
  • 水面:3,450海里以12節
  • 水下:56海里以4節
潛航深度 150公尺
乘員 3名軍官、22名水兵
武器裝備
服役記錄
所屬
識別代碼 M 37 886
指揮官
  • 海軍中尉弗里德里希·馮·希佩爾
  • 1940年10月2日-11月16日
  • 海軍上尉格特·馮·米特爾施泰特
  • 1940年11月17日-1941年8月10日 
參與行動 3次巡邏
戰績 擊沉1艘軍艦(206噸)

U-144號(德語:U 144)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十六艘II-D型近岸英語Coastal submarine潛艦(或稱U艇)之一。它由基爾德意志造船廠承建,於1940年8月24日下水,至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曾執行過三次巡邏作戰,共計擊沉1艘排水量為206噸的蘇聯海軍潛艦。1941年8月10日,U-144號在希烏馬島以西的波羅的海遭蘇聯潛艦Shch-307號英語Soviet submarine Shch-307發射魚雷擊沉,艇內28名官兵全數陣亡。

設計[編輯]

II級潛艦是從一戰德意志帝國海軍UB級UF級近岸潛艦英語Coastal submarine發展而來。其外觀尺寸小,造價便宜且易於生產,在很短時間內便能造好。這款艇具在設計上吸收了為芬蘭海軍定製的歐洲水鼬號英語Finnish submarine Vesikko的優點,是非常出色的訓練艇。但由於它們體積較小,在海面上容易劇烈顛簸,因此也被德國人戲稱為「獨木舟」(Einbaum)。儘管如此,一些II級艇在訓練任務與戰鬥行動中表現相當出色,許多II級艇的衍生型號也相繼被建造出來。[1]

U-144號是一款用於近岸水域作戰的II-D型單殼體德語Einhüllenboot潛艦。與前型相比,它的司令塔更大、塔後部增加了高射炮發射平台,艇身外部殼體兩側還設計了醒目的鞍狀水箱。[2]鞍狀水箱除了能利用在壓載水艙英語Ballast tank和燃料箱中以提高活動半徑之外,對於潛艦在暴風雨天氣中的航行也有好處。艇只的全長43.97公尺、舷寬4.92公尺、高8.4公尺,並有3.93公尺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則分別增加至314噸和364噸。II-D型艇採用兩台曼海姆發動機廠英語Caterpillar Energy Solutions(MWM)生產的六缸四衝程350匹公制馬力(26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各配備36個AFA德語Varta AG蓄電池組的205匹公制馬力(150千瓦特)西門子-舒克特德語Siemens-Schuckertwerke(SSW)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7節(23.5公里每小時),水下7.4節(13.7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8節(15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5,650海里(10,46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56海里(104公里)而無需充電。它採用雙軸和兩副直徑為0.85公尺的螺旋槳,具備在80-150公尺的深度運行的能力,緊急下潛需時30秒。[3][4]

武器裝備方面,U-144號在艇艏內置有三具管徑為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呈倒三角形布置,其中左舷一具、右舷一具、底部的中線上還有一具;它們合共配備5枚G7型德語G7 (Torpedo)魚雷,或可攜帶最多12枚TMA水雷。此外,該艇還搭載有一門20毫米30式高射炮德語2-cm-Flak 30作為甲板炮英語Deck gun。其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3名軍官及22名水兵。[4]

歷史[編輯]

1939年9月25日,海軍造艦局正式將十六艘II-D型潛艦(U-137至U-152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德意志造船廠。其中U-144號於1940年1月10日開始鋪設龍骨,同年8月24日下水,至10月2日在首度擔任艇長的海軍中尉弗里德里希·馮·希佩爾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完成海試後,該艇先是以訓練艇身份編入駐基爾的第1潛艦區艦隊服役至12月19日,繼而成為駐戈滕哈芬第22潛艦區艦隊英語22nd U-boat Flotilla的一份子,先是擔任教學艇,當蘇德戰爭爆發時又從1941年6月22日起被抽調作前線艇,直至8月10日被擊沉。[5][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144號共執行過三次巡邏作戰,僅擊沉1艘排水量為206噸的蘇聯海軍潛艦。[7]

作戰巡邏[編輯]

1941年6月18日,為配合德軍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U-144號在海軍上尉格特·馮·米特爾施泰特的指揮下離開戈滕哈芬執行首次巡邏,前往文道附近的波羅的海游弋。[5]六天後,即6月23日06:54,蘇聯潛艦M-78號被米特爾施泰特發射的兩枚魚雷擊中,並在文道以西約9海里(17公里)處立即沉沒。時任蘇聯海軍第4潛艦支隊司令的海軍上尉斯特凡·約諾維奇·馬特維耶夫亦遂艇一同失蹤。[8]至6月30日,U-144號抵達斯托梅洛島芬蘭語Stormälö[9]

第二次巡邏從7月7日持續至19日,米特爾施泰特率U-144號從斯托梅洛島出發,前往波羅的海的薩雷馬島希烏馬島附近游弋。經過十二天的航行,該艇返回斯托梅洛島,未能擊沉任何船舶。[10]7月28日,U-144號再次離開斯托梅洛島,去往與此前相同的目的地巡邏。[11]十三天後,即8月10日22:00,當蘇聯潛艦Shch-307號英語Soviet submarine Shch-307駛至距里斯特納燈塔德語Leuchtturm Ristna約25海里(46公里)的潛望鏡深度的預定會合點時,發現一艘艦艇的輪廓在水面上徑直駛來。22:05,戰鬥警報拉響,Shch-307號發動艇艏魚雷齊射。五分鐘後,那艘以250度航行的艦艇右轉至80至90度。經確認,對方為德國潛艦U-144號。頃刻間,它又向左轉了180度,此時與蘇聯潛艦所在的航線相同。由於U-144號沒有任何動靜,蘇聯潛艦於22:18在無法保持角度的情況下從近距離發動了艇艉魚雷齊射。35到40秒後,U-144號的艇體發出沉悶的撞擊聲。Shch-307號則在齊射後失去了潛水能力,僅過了幾秒便浮出水面,潛望鏡外露。然而,水面上已經看不到德國潛艦的蹤跡,只能看到大片的脂肪油跡和氣泡。[12]U-144號已在大致58°58′N 21°24′E / 58.967°N 21.400°E / 58.967; 21.400的方位迅速沉沒,艇內28名官兵全數陣亡。[6]

襲擊歷史摘要[編輯]

日期 船名 船籍 噸位 結局[7]
1941年6月23日 M-78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June 1941#23 June  蘇聯海軍 206 擊沉

注釋[編輯]

  1. ^ 威廉生,第6頁.
  2. ^ 威廉生,第7頁.
  3. ^ 日本海人社,第18, 94頁.
  4. ^ 4.0 4.1 Gröner 1991,第39–40頁.
  5. ^ 5.0 5.1 U 144. U-Boot-Archiv.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6. ^ 6.0 6.1 Helgason, Guðmundur. U-144.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7. ^ 7.0 7.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144.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8). 
  8. ^ Helgason, Guðmundur. M-78.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2). 
  9.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44 (1st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4). 
  10.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44 (2n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4). 
  11.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144 (3r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12. ^ Busch & Röll,第27–28頁.

參考資料[編輯]

  • 格登·威廉生. 《德军U型潜艇 1939-1945》 (1). 由雷韻、曹可飛翻譯.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366-9835-2. 
  • 日本海人社 (編). 《纳粹德国潜艇史》. 由章騫審校.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6-6430-2.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Busch, Rainer; Röll, Hans-Joachim. Der U-Boot-Krieg 1939-1945. Band 4: Deutsche U-Boot-Verluste von September 1939 bis Mai 1945. Hamburg: Verlag E.S. Mittler & Sohn. 2008. ISBN 978-38132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