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中華民國—塞爾維亞關係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國際關係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國際關係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國際關係(含外交)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歐洲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歐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歐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華民國與塞爾維亞關係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8月3日 (四) 13:4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華民國與塞爾維亞關係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9月9日 (六) 12:24 (UTC)[回覆]

南斯拉夫的外交承認時間[編輯]

@逐风天地中國-塞爾維亞關係中的敘述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建國後,南斯拉夫方面於10月5日發出電文表示願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然而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因全面倒向蘇聯而拒絕與之建交,兩國關係由此中斷,南斯拉夫因而轉向繼續外交承認中華民國,但未與中華民國正式建立邦交。」……「1955年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雪夫訪問貝爾格勒會見狄托後,表示同意中國方面與南斯拉夫方面建立外交關係。由於已經外交承認中華民國長達10年,狄托最初表示南斯拉夫不打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關係,但為向剛剛關係有所緩和的蘇聯示好,最終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派大使。兩國於當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南斯拉夫暫停了在國際場合下攻擊中共的立場。」由於IP在兩邊的編輯內容皆無提供來源(IP很堅持不提供),我也不清楚史實,故來詢問。--Tp0910留言2022年4月18日 (一) 19:42 (UTC)[回覆]

可以看一下《中國與南斯拉夫建交始末》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檔案(1949-1955)》的<南斯拉夫篇>,前者是一篇學術論文,後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檔案館編纂的文件輯錄。兩者對建交過程有很詳細的介紹,裡面提到,由於蘇南決裂,中國政府當時對南斯拉夫各種示好一概置之不理,在列舉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數目和國名時,也故意忽略南斯拉夫不計。但南斯拉夫一直堅持對華友好,向來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的席位、投贊成票。
此外,1954年9月底,蘇共給各兄弟黨國家打過招呼,南斯拉夫想要改善與蘇聯及各人民民主國家的關係。10月中旬,南斯拉夫駐蘇聯大使拜會中國駐蘇聯大使,提出雙方建交。中國方面立即表示同意建交,並知會了蘇聯政府,蘇聯政府也表示完全贊成。幾番往復後,1955年1月5日,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收到南斯拉夫駐蘇聯大使館送來的1月2日同意建交的回電,並約定1月10日同時公布,1月11日刊登見報。而赫魯雪夫到訪貝爾格勒是1955年5月26日的事,那時中國首任駐南斯拉夫已經在貝爾格勒走馬上任了,赫魯雪夫如何勸說狄托與中國建交呢?顯然這一說法不確。--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4月18日 (一) 21:16 (UTC)[回覆]
多謝說明,您有空時,煩請更正中國-塞爾維亞關係條目裡的有關敘述,因為IP們在整個章節都沒附上來源,唯一一個是註冊使用者添加的,最怕的就是正確性「似是而非」。--Tp0910留言2022年4月19日 (二) 11:1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