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8年伊朗議會選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8年伊朗議會選舉

← 2004 2008年3月14日 (第一輪)
2008年4月25日 (第二輪)
2012 →

伊朗伊斯蘭會議全部290個議席
過半數需要146席
投票率51%[1][註 1]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領袖 阿里·拉里賈尼 穆斯塔法·卡瓦克比安
政黨
政黨聯盟 原則主義派 改革派
代表選區 庫姆 塞姆南市
上屆結果 156 39
贏得席次 195 51
席次差額 39 12
得票率 67.2% 17.9%

  原則主義派(195)
  改革派(51)
  獨士人士(39)
  少數宗教(5)

選前議長

吳拉姆-阿里·哈達德-阿德爾
伊斯蘭伊朗建設者聯盟

當選議長

阿里·拉里賈尼
原則主義者聯合陣線英語United Front of Principlists

伊朗

伊朗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其他國家 · 圖集
政治主題

2008年伊朗議會選舉的首輪選舉在3月14日舉行[2],第二輪選舉則在4月25日舉行[3],選舉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時期的第8屆伊斯蘭議會,或自波斯立憲革命以來的第33屆議會的全部席次。由於「幾乎所有重要的」改革派候選人的參選資格被取消,忠於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原則主義派被視為是選舉的贏家[4]

選舉制度

[編輯]

在議會的全部290席中,有285席為地方直選的民意代表,還有5席為宗教少數派保留席位分配給瑣羅亞斯德教波斯猶太人亞述人亞美尼亞人 (2席),其餘285席地方直選席次從196個大或小選區直選而來。[5]

在只有一個席次的小選區中,得票最高者當選,但必須獲得超過四分之一選票;若無候選人達到四分之一,則兩位得票率最高的候選舉行第二輪選舉。在有多個席次的大選區中,採用全票制,即選民的票數與該選區的席次數相同,得票數最高的幾名候選人當選,但必須獲得超過四分之一選票;若還有空缺,則舉行第二輪選舉,第二輪選舉的候選人數目為空缺席次的兩倍,若剩餘未當選候選人數目不足兩倍,則全部未當選者參選。[5]

選民資格為全體滿18周歲的伊朗公民,且無精神障礙。

候選人

[編輯]

候選資格

[編輯]

根據伊朗法律,候選人必須:[5]

具體來說,如果候選人被認定有精神障礙、積極支持巴列維王朝或被視為非法的政黨和組織、被指控從事反政府活動、放棄伊斯蘭信仰、被判犯有腐敗、叛國、欺詐、賄賂、毒品罪,或被判違反伊斯蘭教法。此外,候選人必須識字,不能在巴列維政府中擔任要職,不能是大地主、政府部長、憲法監護委員會伊朗最高法院英語Supreme Court of Iran成員、總檢察長、一些公務員和宗教領袖、武裝部隊成員也被禁止競選公職。[5]

審查結果

[編輯]

在選舉開始數個月前的2007年12月14日,21個溫和改革黨派圍繞著前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組織政治聯盟,以增加他們在選舉當中的勝算[6]。不過,憲法監護委員會轄下的調查機構選舉監督及執行理事會取消了約1700名候選人的參選資格[7],理由是他們對伊朗革命沒有足夠的忠誠度[8]。被限制參選的候選人包括90%的「獨立及改革派候選人」[9]、19位現任議會議員及魯霍拉·霍梅尼的孫兒阿里·埃什拉吉,他說道:

另一位候選人阿亞圖拉穆薩維·大不里士英語Hossein Mousavi Tabrizi(Mousavi Tabrizi)也被取消參選資格,理由是「對法律和伊斯蘭教缺乏信仰」[11],他不僅是阿亞圖拉(宗教領袖),又是庫姆神學院科學委員會的成員,他在之前還得以參選專家會議的選舉,專家議會是負責選舉最高領袖的機關[12]

競選

[編輯]

本次選舉伊朗全國有4500名候選人角逐議會290個議席,18歲以上的合資格選民預計達4400萬[13]。在排除了改革派候選人的情況下,選舉被描述為支持與不支持艾哈邁迪內賈德的「原則主義派之爭」,[14]或支持與不支持艾哈邁迪內賈德的強硬派之爭[15]。另一方面,改革派領袖呼籲伊朗人在議會選舉裡投票,希望可以阻止強硬派攜手艾哈邁迪內賈德壟斷所有席次。

選舉結果

[編輯]

概覽

[編輯]
  原則主義派(195)  改革派(51)
  獨士人士(39)  少數宗教(5)

由於伊朗沒有西方式的政黨,只能根據候選人立場和參與選舉名單進行分類,因此各信息來源的選舉結果有所出入。[註 2]

編輯 • 討論 2008年3月14日/4月25日伊朗議會選舉結果
聯盟 議席(第一輪) 議席(第二輪) 議席(總數) %
原則主義派 143 52 195 67.2%
改革派 31 20 51 17.9%
獨立人士 29 10 39 13.4%
宗教少數派保留席位 5 0 5 1.7%
總數(投票率:60%) 208 82 290 100%
來源:IP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投票率

[編輯]

首輪選舉的投票率存在爭議,政府官員稱投票率是65%,這是一個較高的水平,但卻不及1990年代末及2000年代初的80%,一些原則主義派人士聲稱投票率達到73%以上,顯示政權受到支持。不過「內政部的數據顯示全國投票率為52%,而德黑蘭的投票率不高於30%」,與2004年議會選舉相當[17]

根據流亡伊朗記者組成的新聞網站報道,4900萬18歲以上的合資格選民當中,2300萬(即46%)人在首輪議會選舉裡投票。在參與選舉的人群中,來自大城市和省會城市的選民占30%,[18]而在作為全國政治神經中樞、居民政治行為最為活躍的德黑蘭,投票率僅為27%。[19]

首輪選舉

[編輯]

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的盟友得到最多的議席。不過原則主義反對派在議會裡也形成一股勢力,顯示對總統的激進手段及未能修復伊朗經濟的不滿增強。改革派在得以參選的城市,展現了一定的力量,他們爭取伊朗的民主及改善與西方的關係。改革派領袖在2006年3月18日聲稱14名當選的獨立人士是支持改革的,使他們合共贏得45席。如果這是屬實,那麼改革派在議會當中的勢力會相當於上屆議會。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在同一天宣佈選舉結果,並表示原則主義派的勝利表示伊朗人堅決抵抗西方的決心。美國歐洲表示改革派被限制參選,造成選舉不公[20]

第二輪選舉

[編輯]

由於有82個議席未有任何候選人獲得25%以上的選票,因此於2008年4月25日舉行第二輪選舉,其中11個議席屬於德黑蘭選區[21]。候選人中69個是原則主義派,41個是改革派,還有54個獨立人士[22]。第二輪選舉的投票率僅得25%[23],根據政府的最終統計數字,65萬德黑蘭居民在第二輪選舉當中投票,不高於德黑蘭合資格選民的8%[24]

後續

[編輯]

本次選舉結果被描述為伊朗失業、通貨膨脹、燃料短缺以及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問題的展現。[14]另外,保守派神職人員對總統內賈德「浮誇且迷信色彩強烈的煽動式虔誠,以及他對軍人而非神職人員的偏愛」感到不滿。[17]選舉結束後,第8屆的伊斯蘭會議在2008年5月27日召開。[25]

參見

[編輯]

註解

[編輯]
  1. ^ 選舉的投票率存在爭議。
  2. ^ 例如半官方的法斯新聞社報導,在3月15日的首輪選舉裡產生不多於三分之二的議席,原則主義派得到125席、改革派得到35席、獨立人士得到10席。另外39名當選候選人的政治立場未能即時得知,5席由伊朗的宗教少數派瓜分。[1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Ehteshami, Anoushiravan. Politics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Iran: Stuck in Transition. The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 Taylor & Francis. 2017: 63. ISBN 9781351985451. 
  2. ^ Vahid Sepehri. Iran: Politicians Concerned About New Election Date. Radio Free Europe. 08-06-2007 [2011-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 
  3. ^ Electoral Calendar. angelfire.com.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英語). 
  4. ^ Nahid Siamdoust. What Iran's Poll Results Mean. Time. 2008-03-16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6) (英語). 
  5. ^ 5.0 5.1 5.2 5.3 Electoral syste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PU (英文)
  6. ^ Iran reformists form coalition to end 'crisis'. google.com. 2007-12-14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9) (英語). 
  7. ^ Kamal Nazer Yasin. Election fever in Iran. ISN. 2008-02-14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英語). 
  8. ^ Iran conservatives to win big parliament majority. google.com. 2008-03-14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9) (英語). 
  9. ^ Iranians vote in general election. BBC News. 2008-03-14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英語). 
  10. ^ Ali Alfoneh. Iran's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and the Revolutionary Guards' Creeping Coup d'Etat. AEI Online. 2008-02-02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3) (英語). 
  11. ^ Ayatollah Mousavi-Tabrizi: Be etteham-e 'adam-e eltezam be eslam va qanoun rad-de salahiyat shodam. Aftab. 2008-02-05. 
  12. ^ Salahiyat-dar bara-ye 'Khobregan' va bi-salahiyat baraye 'Majles'. Noandish (Tehran). 2008-02-05. 
  13. ^ About 44 million Iranians eligible to vote on March 14. payvand.com. 2008-03-11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5) (英語). 
  14. ^ 14.0 14.1 Big Turnout in Irani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紐約時報. 2008-03-15 [202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英語). 
  15. ^ Afshin Molavi. The Persian Pragmatists. iranvajahan.net. 2008-03-21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5) (英語). 
  16. ^ Nazila Fathi. Reformers Gain in Iran Vote Despite Being Barred. New York Times. 2008-03-16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英語). 
  17. ^ 17.0 17.1 International: Back to first principles; Iran's election. The Economist. 2008年3月, 386: 第70頁 (英語). 
  18. ^ Iran: 46%, Tehran: 27%. www.roozonline.com. 2008-04-27 [202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5) (英語). 
  19. ^ Kimia Sanati. Ahmadinejad Faces Stormy New Parliament. antiwar.com. 08-04-2008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英語). 
  20. ^ Aya Batrawy. Iranians Vote in Parliamentary Run-Off, Conservatives Favored. globalsecurity.org. 2008-04-25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英語). 
  21. ^ Iran awaits second poll results. BBC News. 2008-04-25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3) (英語). 
  22. ^ Zweite Runde der Parlamentswahl im Iran. NZZ Online. 2008-04-25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8) (德語). 
  23. ^ Konservative gehen gestärkt aus Stichwahl in Iran hervor. NZZ Online. 2008-04-26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8) (德語). 
  24. ^ Dan Rabkin. Bringing Down the Mullahs. FrontPage Magazine. 2008-05-08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3) (英語). 
  25. ^ Iran's new parliament opens. xinhuanet.com. 2008-05-27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