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17年頭銜剝奪法令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17年頭銜剝奪法令
Titles Deprivation Act, 1917
國會法令
英國國會
全名本法令旨在剝奪敵國貴族和王子的
英國爵位和頭銜
引稱7 & 8 Geo. 5 c. 47(喬治五世在位第七及
八年間第四十七章法令)
日期
御准1917年11月8日[1]
原始文本
修訂後法規文本

1917年頭銜剝奪法令》(英語:Titles Deprivation Act 1917)是英國國會的一項法令,旨在授權剝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敵國貴族和王子的英國貴族爵位和頭銜[2][3]

背景

[編輯]

英國王室與多個德國王室一直關係密切,當時統治英國的漢諾威王朝君主實際上都具德國王室血統,屬韋爾夫家族的後裔。在維多利亞公主繼承英國王位後,此前與英國與漢諾威王國共主邦聯解體(漢諾威王位根據薩利克法規定,只能由男性子嗣繼承),並由維多利亞的叔父昆布蘭和特維奧特戴爾公爵繼承漢諾威王位,但他同時仍保留其在英國的爵位和王子頭銜。維多利亞女王本人的配偶艾伯特親王同樣也來自德國,後者的德國頭銜更由二人幼子利奧波德王子的後裔繼承。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卡爾·愛德華漢諾威王儲恩斯特·奧古斯特在與英國敵對的德國軍隊擔任軍官,但同時卻擁有英國公爵爵位和王子頭銜。

信奉新教、支持愛爾蘭民族主義南多尼戈爾英語South Donegal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國會議員斯威夫特·麥克尼爾英語J. G. Swift MacNeill在英國國會批評奧爾巴尼公爵與昆布蘭公爵為叛徒,並要求政府採取措施確保他們不再保留英國貴族爵位和頭銜[4],以及在上議院的席次。雖然剝奪頭銜的提議先後遭到兩任首相阿斯奎斯大衛·勞合喬治的反對[5][6],麥克尼爾在1918年選舉中失落席次前仍堅持推動相關提案[7],之後則由南哈克尼英語Hackney South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國會議員霍雷修·博頓利英語Horatio Bottomley接手繼續推動[8]

1915年5月13日,英王喬治五世最高貴的嘉德勳章騎士名單中移除了七名德國和奧地利王室成員[9];但由於君主不能直接剝奪貴族爵位,只能通過國會法令剝奪[10],英國國會因此於1917年通過了《1917年頭銜剝奪法案》,以授權剝奪貴族爵位和王子頭銜[11]

樞密院特別委員會

[編輯]

法案允許君主在樞密院設立一個特別委員會,成員中須包括至少兩名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成員。委員會被授權採集證據並報告「在戰事期間攻擊國王陛下或它的盟友,或支持國王陛下的敵人」的英國貴族或王子。特別委員會的報告會呈交予上議院和國會閱覽,如果上下兩院都沒有在四十天內針對報告提出並通過反對議案,報告則會呈交君主御覽,並正式剝奪名列報告上的人士的英國爵位和頭銜。

在此之後,該名被剝奪爵位和頭銜者的繼承人仍可以向英國君主申請恢復被剝奪頭銜。相關申請會交由樞密院的一個委員會處理,並向君主提議是否恢復申請人的頭銜。法案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會影響任何房地產或財產上的繼承[3]

根據法案,喬治五世在1917年11月27日發佈了一道樞密令,由以下成員組成特別委員會:

委員會在1918年8月1日發佈了報告並呈交上下兩院閱覽。上議院和國會都沒有通過任何反對該報告的議案,報告遂於1919年3月28日上交國王喬治五世御覽,國王於同日便發表一道樞密令,正式剝奪委員會報告中提及的人士的爵位和頭銜[12]

受法令影響的頭銜

[編輯]

根據英王喬治五世在1919年3月28日發佈的樞密令,以下人士被剝奪其英國爵位和頭銜[12]

至今沒有任何奧爾巴尼公爵或昆布蘭和特維奧特戴爾公爵的後裔曾根據法案規定向英國君主申請恢復被剝奪爵位和頭銜。塔夫子爵的最後一名繼承人理查·塔夫英語Richard Taaffe在1967年逝世前亦未提交復爵申請,因其終身未婚無嗣,塔夫子爵因此絕嗣。

參考來源

[編輯]
  1. ^ 第30474號憲報. 倫敦憲報. 1917-11-09: 11592. 
  2. ^ Foreign Legislation - Great Britain.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Journal 5. 芝加哥: 美國律師協會. 1919: 289 [202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2). 
  3. ^ 3.0 3.1 Titles Deprivation Act 1917, 英國成文法資料庫英語legislation.gov.uk, 國家檔案館, 1917 c. 47 
  4. ^ MacNeil, Swift. Alien Peers. 漢薩德議會議事錄.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HC Deb 18 November 1914 vol 68 cc437–8W. 1914-11-18 [202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6). 
  5. ^ Assails traitor dukes, M.P. suggests Cumberland and Albany be dropped (PDF). 紐約時報. 1916-04-13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7-12). 
  6. ^ Legge, Edward. The public and private life of Kaiser William II. 倫敦: Eveleigh Nash. 1915: 135. 
  7. ^ MacNeil, Swift. Titles Deprivation Act. 漢薩德議會議事錄.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HC Deb 31 July 1918 vol 109 cc422–4. 1918-07-31 [202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8. ^ Bottomley, Horatio. Dukedoms of Albany and Cumberland. 漢薩德議會議事錄.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HC Deb 01 May 1919 vol 115 cc316–7. 1919-05-01 [201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9. ^ Takes Garter Order from Enemy Rulers: King George orders Austrians and Germans Stricken from the Roll (PDF). 紐約時報. 1915-05-14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7-12). 
  10. ^ Maer, Lucinda. Resignation, suspension and expulsion from the House of Lords (PDF).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3. 2010-11-16 [2022-02-21]. SN/PC/514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5-24). 
  11. ^ Lyon, Ann. Letters-How we stripped British princes of their peerages. 每日電訊報 (倫敦). 2009-03-20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6). 
  12. ^ 12.0 12.1 第31255號憲報. 倫敦憲報. 1919-03-28: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