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拉威—南非關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拉威-南非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馬拉威

南非
代表機構
馬拉威駐南非
高級專員公署
南非駐馬拉威
高級專員公署

馬拉威-南非關係是指非洲國家馬拉威南非之間歷史上與現代的雙邊關係。雙方於1967年9月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馬拉威是冷戰期間為數不多與南非維持著友好關係的非洲國家之一,也曾經是南非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建交以來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各領域來往不斷。現今兩國均為大英國協不結盟運動[1]77國集團成員國。[2]

政治交流

[編輯]

馬拉威與南非均曾經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1964年,馬拉威脫離大英帝國獨立,首任總統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奉行反共主義,採取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不與共產主義國家來往,班達雖然反對南非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相較於鄰國坦尚尼亞尚比亞等國,班達領導下的馬拉威政府對南非友好,並主張通過對話促使南非政府放棄種族隔離。與此同時,受到非洲大部分國家孤立的南非政府也開始加強與馬拉威的外交關係,並多次提供貸款援助馬拉威,先後幫助馬拉威政府遷都里朗威,又在採礦、廣播、經濟計劃、警察訓練等方面給予馬拉威政府大規模援助。隨後,馬拉威也在1967年9月與南非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成為第一個與南非建交的非洲國家。[3][4]1969年,非洲諸國在尚比亞簽署《路沙卡宣言英語Lusaka Declaration》,譴責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但馬拉威政府代表僅出席了會議,並未簽署協議,亦未譴責南非。[5]

1970年,南非總理巴爾薩澤·約翰內斯·沃斯特出訪馬拉威。翌年8月,班達出訪南非,得到了南非總統雅各布斯·約翰尼斯·福歇英語Jim Fouché的接見,班達也成為順利訪問南非的首個非洲國家元首。[6][7]但長期採取親南非的外交政策也讓班達受到國內反對者及眾多非洲國家的批判。但在安哥拉內戰爆發後,出於對蘇聯的反感,班達在維持與南非外交關係的同時,也開始改善與尚比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等鄰國的外交關係。[8][9]

南非種族隔離政權結束後,班達失去了其在非洲最主要的盟友。1994年,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馬拉威舉行了首次多黨參與的國內大選英語1994 Malawian general election,班達被巴基利·穆盧齊擊敗,流亡南非,並最終在南非逝世。[10][11]而隨著班達獨裁統治的結束及南非重新加入大英國協,兩國關係也翻開了新的篇章。兩國也通過在聯合國非洲聯盟大英國協等國際組織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了邦誼。[12]

經濟關係

[編輯]

1967年雙邊外交關係確立伊始,南非、馬拉威兩國就簽署了貿易協定,冷戰期間,南非也長期為馬拉威主要的進口夥伴。[3][8]由於南非經濟水平遠遠領先馬拉威,迄今兩國仍然維持著緊密的貿易合作關係。據經濟複雜性研究中心統計,2020年,南非、馬拉威雙邊貿易額接近6億美元。其中,馬拉威出口約5090萬美元,主要向南非出口茶葉堅果等農產品,南非也是馬拉威在非洲的第一大出口夥伴。南非出口了5.49億美元,主要向馬拉威輸出化工製品、車輛等產品。[13][14]

人文交流

[編輯]

冷戰期間,馬拉威曾是接受南非援助最多的非洲國家之一,兩國有著緊密的人文聯繫。馬拉威國內低技術勞工過剩,該國有許多移工前往南非開採礦山以謀生,馬拉威首任班達班達年輕時也曾在南非當過移工。[15][16]兩國建交後,馬拉威也長期向南非輸出採礦移工,延續至今。但隨著南非試圖為本國公民創造就業機會,加之南非國內針對移工的暴力犯罪加劇,以及自然災害的影響,馬拉威裔在南非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戰。而馬拉威政府也因為應對不力而受到詬病。[17][18][19]

交通

[編輯]

航空

[編輯]

兩國有定期的客運直航航班往返於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及馬拉威兩大城市里朗威布蘭岱[20]

由於來往於馬拉威的國際航班不多,馬拉威民眾在出國時,也時常搭乘馬拉威航空南非航空公司班機至南非約翰尼斯堡,再轉機至世界其他主要城市。[21]

客運

[編輯]
 南非  馬拉威
約翰尼斯堡 里朗威馬拉威航空
約翰尼斯堡 布蘭岱英語Chileka International Airport馬拉威航空

引用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網頁與新聞報道
期刊論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