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科技大學

座標22°20′15″N 114°15′47″E / 22.337464°N 114.262973°E / 22.337464; 114.26297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科技大學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校訓(暫無)
創辦時間1991年10月2日,​33年前​(1991-10-02
 英屬香港
學校類型法定(公立)、研究型
監督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現任:李家超
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BBS
校長葉玉如教授SBSMHJP
副校長
列表
  • 郭毅可教授 首席副校長
    譚嘉因教授 副校長(行政)
    鄭光廷教授 副校長(研究及發展)
    汪揚教授 副校長(大學拓展)
    童彭爾教授 協理副校長(內地事務)
    馮志雄教授 協理副校長(教學)
    萊韻詩博士 協理副校長(大學數據研究)
    陳子亭教授 協理副校長(研究)
    金信哲博士 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
    陳志民先生 協理副校長(規劃及統籌)
    陳佩珠女士 協理副校長(環球事務及傳訊)
教師人數835
學生人數17,189
大學部人數10,347
研究生人數6,842
校址官方地址:  香港九龍清水灣
實際地址:新界西貢區大埔仔[註 1]
校區郊區
總面積60公頃
代表色科大金科大藍[2]
吉祥物紅鳥(俗稱「火雞」)
隸屬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國際大學協會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
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
亞洲大學聯盟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
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育策略聯盟(UAiTED)
網站hkust.edu.hk
ust.hk
hkust.hk
位置
地圖
註:師生人數為2019-2020年度數據[3]
香港科技大學
正體字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英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HKUST),簡稱科大港科大香港科大UST,是香港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大埔仔。科大是香港頂尖的大學之一[4],現屬「QS世界百強大學」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並位居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輕大學排名第二位[5]。香港科技大學曾經是QS「亞洲第一」大學[6],泰晤士高等教育最佳(世界第一)年輕大學[7]。香港科技大學創立於1991年,是香港第三所獲得大學名銜的學府[8]。建校僅三十年,科大現已成為亞洲以至全球領先的研究學府之一,被認為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大學之一[9]。在2025年,科大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第47位[10]和《自然》期刊指數的專利影響力指標(2022 年) 大中華區第一[11], 以及在2022年《新財富》深科技獨角獸孵化能力中排名大中華區第二[12]

香港科技大學在科睿唯安(Clarivate)公佈的《全球百大創新機構最常引用的前50家研究機構排名2023》中排名第47位,是香港唯一上榜的大學。根據該項調查,科大獲空中巴士、華為等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徵引的論文數目達556篇。[13]

香港科技大學為香港首間研究型大學,在科研上不斷推陳出新,在QS2024亞洲大學排名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第一。科大更加成功孕育出「DJI大彊無人機」而聞名世界。[14]

大學辨識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的辨識主要有二,分別為「香港科技大學校徽」及大學象徵「紅鳥」。香港科技大學雖在英屬香港時期創立,惟歷史較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短,故此沒有由英國倫敦英國紋章院(College of Arms)授予的完整紋章(英語:Coat of Arms)。紋章是一種與校徽有關的特有設計,可用作大學辨識之用,如香港中文大學紋章。可是,香港科技大學有代表大學權力的「大學權杖」,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學權杖」一樣,惟大多只會在畢業典禮出現。

大學名稱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於1987年1月正式命名。時任聖保羅書院校長夏永豪等人提出之「香港科技大學」從百多個命名建議中脫穎而出,成為此大學的名稱。[15]香港科技大學一名雖能突出科大對科學與工程技術的重視,惟字面上忽略科大之商學、社會研究和人文等學科,因而被部分學生所詬病。

校徽及象徵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的地標「紅鳥」──位於廣場中央日晷

「香港科技大學校徽」是大學的正式代表圖案,而象徵「紅鳥」並非代表大學的正式圖案,惟「紅鳥」在校園內亦被廣泛使用。

校徽

香港科技大學的校徽構圖簡潔、只含藍金二色,貫徹科大追尋樸實的文化一貫作風。香港科技大學在殖民地時期創校時已設有校徽,惟因歷史較短及創校時接近香港主權移交,校徽沒有如香港大學校徽香港中文大學校徽般擁有英國大學一貫校徽風格(使用紋章之盾牌)或受其影響。科大的校徽蘊含著多個象徵意義:最頂端的金色圓形圖案代表學人的智慧,其金光映照代表香港的湛藍大海。圖案下面平放著一本打開了的書本,標誌著對知識的探索和追求。在一雙支持著這部書的胳臂中間,有一個象徵科學研究的燒瓶(flask)。它亦可以被看成傳送訊息的發射站,並作為工程學及技術發展(或通訊及管理)的表徵。全個校徽整合起來則隱隱然是一位學者的半身像。鮮為人知的是,校徽暗藏著三個希臘字母,分別為 Upsilon、Psi 及 Tau,它們可以分別被翻譯為英文的「U」、「S」和「T」,合起來即香港科技大學的英文縮寫[16]

象徵

科大的接近北門的入口廣場(Piazza)的迴旋處中央豎立了一件名為「紅鳥」的日晷藝術品,部分科大學生因其特殊的外貌而戲稱其為「火雞」。「紅鳥」在科大不同的出版刊物中出現,漸漸成為了科大的象徵,比科大的校徽更廣為香港人所熟悉。「紅鳥」亦在學生會、學生會屬下組織和大學屬下組織的徽號中出現,名義上可謂已經取代校徽的位置。

校訓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是香港唯一成立至今仍沒有正式校訓的大學,因此備受部份學生批評。由於校內設有多部升降機,而升降機旁均設有「上一層、落兩層,請使用樓梯」的牌,故有學生戲言此出現率很高的標語為校訓。另有學生認為曾漆於青蛙路的「希望在於人民 改變始於抗爭」十二大字廣為人所熟識,應成為科大之校訓。亦有指「求進、求新、創未來」是科大的校訓,但此並未得到學校的正式確認,且部分同學認為這不符合一般校訓的格式,亦即簡潔的中文校訓配合拉丁文校訓。

校歌

[編輯]

科大於2023年3月推出建校以來首支校歌。校歌於2022年11月開始向大學成員及公眾人士徵集[17]。由指揮家葉詠詩等專業音樂人及大學成員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最終選出由科大、港科大(廣州)助理教授袁卓爾創作的樂譜、准新生賈憲章撰寫的普通話歌詞,同時由大學的歌詞小組撰寫英語和粵語版本的歌詞。該校歌將同時用於科大香港校園及港科大(廣州)[18]

體制及架構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於1991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141章《香港科技大學條例》(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dinance)成立[19],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之一[20]。與香港其他公立大學一樣,回歸前的香港總督和回歸後的行政長官為大學之必然校監

香港科技大學的三大管治機構分別為校董會、教務委員會和仲裁委員會。

  • 校董會(Council):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履行《香港科技大學條例》所規定的大學權利及職責。其由27名成員組成,成員分別為大學行政人員、校友會主席、被選之教職員、一名全日制學生,及17名非大學人員。[21]
  • 教務委員會(Senate):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最高學術機關,負責制定及審視學校的教學政策。此會主要由教職員組成,但亦包括學生會主席、被選之本科生代表及研究生代表。[22]根據《香港科技大學條例》,大學設有教務委員會,教務委員會是大學的最高教務機構,它須視乎校董會是否有提供撥款而——
(a)策劃、發展與檢討學術課程;
(b)指示與規管大學內進行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c)規管各認可課程取錄學生及該等學生上課的事宜;及
(d)規管大學的學位及其他學術名銜的考試。
  • 仲裁委員會(Court):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最高訟裁機關,負責傳達學校的意願及籌款。[22]

校史

[編輯]

歷任校長

[編輯]
肖像 校長 上任 卸任 備註
1 吳家瑋
教授
1991年
10月2日
2001年
6月30日
請辭退休
2 朱經武
教授
2001年
7月1日
2009年
8月31日
[23]
3 陳繁昌
教授
2009年
9月1日
2018年
8月31日
轉任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校長而請辭[24]
4 史 維
教授
2018年
9月1日
2022年
10月18日
於2021年11月辭職[25]
5 葉玉如
教授
2022年
10月19日
前副校長(研究及發展)

創校歷程

[編輯]

1980年代:籌辦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全貌(2011年)
位於清水灣大學道香港科技大學正門的迴旋處
香港科技大學的一段海濱長廊

1980年代香港已經進入經濟轉接期,香港政府預計香港經濟會轉型為以商業為主,而工商業要求有更多的畢業大學生配合。香港政府於1982年宣布把大學學位直至1988年的增長率定為每年百分之4,但當時香港社會有意見認為仍是過低,同時為應付1988年以後的大學學位需求,所以當時香港政府開始探討設立第三間大學的可行性[26]。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確認英國將於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當時的英軍已分批撤走,部份軍營也因此而空置。教育統籌司韓達誠於1984年11月指出政府計劃把1989年至1990年的適齡中學畢業生的大學升學率增加至百分之8,同時已經找到數個合適的選址可供設立第三間大學,但籌辦第三間大學的正式計劃尚未落實[27]。1985年10月,香港總督尤德在施政報告中宣布香港將興建第三間大學[28]。1986年7月,香港政府設立籌備委員會籌設香港第三間大學,由於當時新大學尚未命名,故暫名為「第三間大學籌備委員會」[29]。1987年1月,第三間大學正式名為「香港科技大學」[30],以突顯新大學是配合香港工商業發展的需要。當時香港政府有數個可供興建新大學的選址,包括屯門嶺南大學現址(屯門羈留中心)、馬鞍山白石羈留中心上水清河邨現址及清水灣高希馬軍營工地,其中前二者分別為使用中及擬建的船民禁閉營,最終選擇在新界清水灣半島北部大埔仔已完成明山爆破工程,但告爛尾的「高希馬軍營」(Kohima Barracks)工地(對面嶺)興建香港科技大學。新大學的選址在動工前,香港童軍總會更特意在該處舉辦一個大型露營「香港鑽禧大露營」[31]。及後,政府亦宣佈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鄰近部分電視城古裝街20公頃土地作第三間大學校園,使面積由40公頃增至60公頃。

1980年代:興建

[編輯]

1988年9月,時任舊金山州立大學吳家瑋教授獲委任為創校校長,臨時辦公室於尖沙咀啟用,直至校舍興建完成。

香港科技大學尚在興建中,期間香港通貨膨脹的情況相當嚴重,香港賽馬會善信託基金亦沒有將成本控制好,只以校舍設計為首要考慮,所以出現嚴重超支,由1988年估算19升至1990年的35億港元[32],備受各方指責,高昂的建築開支受到當時香港立法局議員的質疑,由於大學設備的先進及奢華,因而被輿論批評為「勞斯萊斯大學」,這些批評一直持續了數年。[33]

另一方面,雖然科技大學於興建前曾舉辦過設計比賽(黎錦超、關善明及嚴迅奇為第二階段三位參賽者),但最終沒有使用第一名(香港建築教育學者黎錦超教授)的設計,而是選用第二名(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設計(唯此設計最終在1999年UIA第二十屆世界建築師大會中,獲得藝術成就獎,是香港唯一獲UIA獎項之建築項目)。

1990年代:校園落成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校園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別於1991年[34]和1993年[35]落成。第一期包括現時賽馬會大堂、實驗室樓、吳家瑋學術廊、第一堂至第四堂等部分;第二期為現時羅桂祥樓、盧家聰大學中心等部分。

其後,香港賽馬會及香港政府的撥款並未能夠完成第三期(於2008年因應三三四學制推展而重啟,由澳洲Woods Bagot事務所-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聯營,以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所以吳家瑋校長不斷籌款以興建其餘未落成的部份。

現時學術大樓的擴建部分(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率先落成,起後位於其南方的鄭裕彤樓亦於2008年落成。

2000年後:校園擴展

[編輯]
科大(廣州)行政樓

2000年代開始學校在校園內興建不同的建築物,五座新的本科生舍堂相繼落成、鄭裕彤樓亦於2008年落成啟用。2007年,李兆基捐款港幣四億元予香港科技大學作發展原電視城古裝街範圍的新校園,以配合大學轉為四年學制。李兆基校園在2013年落成啟用,佔地約10公頃,包括其中的三棟建築物:樓高7層的李兆基商業大樓、樓高5層的香港賽馬會高等研究院盧家聰薈萃樓及李達三葉耀珍伉儷李本俊會議大樓。

2018年,科大校長史維公佈在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段慶盛站旁設立分校。2019年9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動工,科大同年亦在香港清水灣本校啟動廣州校區先導計劃,先行招收106名研究生[36]。2022年6月,科大(廣州)正式獲批成立,並於同年9月開學[37]

未來發展

[編輯]

科技大學正在興建及計畫興建多棟建築物。包括計畫興建「李家誠創科大樓」及位於李兆基校園附近的三棟本科生學生舍堂。預計可增加逾4000個舍堂位置。

2023年10月,科技大學計劃建立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另外兩間分別是港大及中大),並向政府遞交了計劃書成立一間研究型醫學院,將在一塊超過12公頃新土地興建醫學院,首階段兩、三年後招收50名醫學生,長遠目標每年可培養200名醫科生[38]

2024年10月,計劃2026年落成樓高8層的「高性能數據中心」,配合人工智慧及高效大數據分析研究的算力需求[39]

日出時分的科大

學術部門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現時設有四所學術學院、一個跨學科課程事務處和兩個研究院,涉及科學、工程、商業教育、人文和社會科學等不同範疇[40]。除此之外,科大還在廣東省設有多個研究機構,而位於廣州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新校園亦於2022年9月開學[37]。科大共有43+個主修課程及25個副修課程,範圍涵蓋理學、工程、工商管理、人文社會科學,以及跨學科範疇。

工商管理學院

[編輯]

科大商學院是一間年輕而極強的商學院,不論是本科生課程或是碩士課程都多次擊敗其他世界知名商學院(如:紐約大學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課程、清華大學商學院、北大商學院等)。[41][42][43][44]學生就業能力十分強勁,多次奪得大中華強第一至三名,甚至曾經講成為全球「十大」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最強的大學[45],受到廣泛國際和本地顧主讚同及尊重。[46]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全球經濟欠佳和倒退的年份,科大商學院仍然有超過70%學生獲得兩份或更多聘書,以及超過70%學生在畢業前以獲聘用。[47]聘用最多科大商學院學生的機構不乏世界知名企業,包括摩根大通,滙豐銀行,高盛等等。而科大商學院中最強勁的學科包括金融系,經濟系,以及資訊科技系,這些學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都屬全球頂尖商學院學生。[42][48][49][50]科大商學院的本科生課程以前以「環球商業管理」(Global Business)為最高人工,但近年有被金融系下的量化金融課程追過的勢頭。目前,科大商學院四個最高人工的本科生課程分別為「風險管理及商業智能學」(RMBI)、「量化金融」(QFIN)、「環球商業管理」(Global Business),以及「經濟及金融學」(ECOF)[51]。時至今日,科大商學院已經成為Bloomberg 2023-2024「亞洲第一」商學院[52]

科大商學院在CEOWORLD 2024 世界商學院排名第44位,亞洲第二。[53]

學術泛論

[編輯]

大學排名

[編輯]
大學排名
香港科技大學
全球排名
ARWU世界排名[54]201–300名(2024)
QS世界排名[55]47名(2025)
泰晤士世界排名[56]64名(2024)
USNWR英語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Ranking全球排名[57]105名(2024)

香港科技大學在 QS 2025 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47位。[10]

QS 2024亞洲大學排名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第一。

香港科技大學在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亞洲頂尖500+所大學排名第七(香港排名第三) 。

香港科技大學在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年輕大學排名》世界第二年輕大學。[58]

香港科技大學在2023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全球第29位(大中華區第三及香港第一) 由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merging 於《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 [59]

香港科技大學在多個中國政府體制內的排名位列世界50強大學內,包括上海市政府,廣東省政府,國有企業等。對於有意在體制內就業的學生十分有幫助。[60]

截至2024年1月,科大商學院在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排名 2007、2009-2013、2016-2018、2020、2022-2023 全球第1位[61]。科大商學院在Bloomberg 2023-2024 位列「亞洲第一」商學院。[52]

科大商學院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全球頂尖900所商業及經濟大學位列全球第30位(香港第1位,大中華區第4位以及亞洲第6位)。[62]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500所經濟及經濟計量學大學全球第31位(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3位)[63]。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300所會計及金融學大學全球第34位(位列香港第2位,大中華區第4位以及亞洲第6位)[64]

截至2024年1月,科大工學院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在全球頂尖1,300所工程大學位列全球第33位(位列香港第1位,大中華區第5位以及亞洲第8位)[65]科大工學院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全球頂尖970所計算機科學大學位列第31位(位列香港第1位,大中華區第5位,以及亞洲第6位)[66]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520所電機及電子工程大學第36位(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3位)[67]。CS Rankings計算機科學 (全球大學排名 34 大中華區第5位)。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680所計算機科學及資訊系統大學第40位(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5位)[68]

截至2024年1月,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500所社會科學及管理大學第55位(位列香港第3位)[69]

截至2024年1月,科大科學院在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400所材料科學大學第45位(位列香港第1位)。[70]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600所化學大學第55位 (位列香港第1位)。[71]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500所數學大學第59位(位列香港第1位)。[72]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400所環境科學大學第50位(位列香港第2位,大中華區第5位,以及亞洲第9位)。[73]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500所自然科學大學第92位 (位列香港第2位)。[74]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3全球頂尖600所物理及天文學大學第101位 (位列香港第1位)[75]

截至2023年9月,科大成員共創立了1,747間至今活躍的初創公司,當中包括9間獨角獸企業和13間成功退場的公司(上市集資或被併購),合共創造了逾4,0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76]

研究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能力在亞洲區表現出眾,在2018年的QS亞洲大學排名名列第三位,在香港7間打入排名的大學中,科大更是排名最高的本地大學[77]。科大雖然於1991年成立,建校歷史遠不及香港多間已有半世紀的大學,但科技大學因為路向清晰,以成為全球頂尖研究型大學為目標,積極招聘優秀國際研究人員,添置先進研究設備,同時透過世界各地的夥伴關係建立研究基地,所以科大雖然是年輕大學,但具備高水平的研究能力[78]

「本科生研究計劃」(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me,UROP)是科大於2005年創立的一個特別計劃,旨在培養本科生對研究的興趣。參與計劃的本科生會在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研究活動。在這計劃下,本科生須與教授訂立研究範疇,並在計劃完結時提交學術報告。計劃一般為期三至四個月。2009年,共有250多名本科生完成計劃,參加計劃的教授約九十名。參加計劃的學生近年迅速上升,由最初2005年的70多位增加至現在的250多位,造就了很多本科生與教授共同研究的機會。

科大於2010年有30多位學生獲得全獎學金往世界頂級大學攻讀博士課程。他們來自不同背景,但都參加了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計劃,並從中得到啟發和動力[79]

UROP自2012年起夥拍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推出「國際本科生研究計劃」(IROP),讓本科生嘗試於不同環境及文化下進行研究。[80]

2024年香港政府為釋放本港的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潛力,促進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的合作,於去年宣布推出「產學研1+計劃」。香港科技大學在首輪24項目中香港科技大學佔5個位列全港第二, [81]反映香港科技大學研究能力在表現出眾。

學術機構

[編輯]

學術學院方面,目前8所成員為: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跨學科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公共政策研究院, 以及廣州南沙霍英東研究院 。跨學科學院提供課程範疇涵蓋不同學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除了四所學術學院外,香港科技大學還設有賽馬會高等研究院及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供多項修課式及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此外,科大還在廣州南沙設有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深圳設有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

校園文化

[編輯]

社會運動

[編輯]

2014年雨傘革命起,代表一部分學生的科大學生會開始非常關注政治,並不時發表聲明表達意見。2019年反送中運動中,科大學生會更為人熟悉,並在香港政治上有一定程度的參與。科大學生亦有自發參與各種表達渠道,如在校園不同地方張貼連儂牆和橫幅。

社會運動地址

[編輯]

科大內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地點,包括支持社運的遺跡。

青蛙路

「青蛙路」連接科大北門巴士站和入口廣場。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科大學生於「青蛙路」漆上「希望在於人民 改變始於抗爭」十二大字於地磚上。2015年4月,科大校方曾經欲除去有關字樣,數名科大同學前來阻止有關行動。有關工程其後暫時停工,學生會指若校方仍堅持要清除有關標語,必會將雨傘運動的理念於校園各處散播。[82]及後,科大學生會不時發起為十二大字補漆的行動。[83]

2021年9月,十二大字被校方以「例行大清洗」為由清除。[84]

大字報牆

「大字報牆」位於大學內學術大樓之LG1層。與其他大學不同,科技大學並沒有「民主牆」,此牆則為代替「民主牆」、讓學生發聲之渠道,專為科技大學成員使用。此牆常被貼上不同的大字標語,為學生或其他團體爭取權益,如政治參與、校方制度透明度與反對恐怖主義、反對學生組織極權等。學生會及不同科大學生經常會在此牆貼上不同的大字、文章和便利貼,亦有不同學生在牆上發起簽名運動,主要表達對政府、校方和學生會的意見。2019年7月,「大字報牆」上出現不少便利貼,不少學生在便利貼上寫上對政府的訴求,亦有「科大連儂牆」的字樣出現,相信學生在「大字報牆」上呼應全港各區「連儂牆」運動乃是表達對政府的不滿。牆上內容與校外坑口港鐵站連儂牆內容有許多重合,曾引發大學成員對於學生會對於大字報牆管理的質疑。牆上的不同意見被撕去的事件亦時有發生。[85]

香港賽馬會大堂

香港賽馬會大堂乃為處科大的核心地帶,學生出入都經常經過此地,故此成為學生表達意見的主要地方。2019年6月至7月,科大學生會多次將宣傳大字橫幅懸掛於香港賽馬會大堂內,以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和相關訴求。[86]2019年7月4日,科大學生會發表公開聲明,表示拒絕與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閉門會晤,並提出使用香港賽馬會大堂舉行公開論壇,讓社會各界發表意見。[87]

學習風氣

[編輯]

科技大學的學習風氣濃厚,李兆基圖書館是學生們溫習的主要地方。學生對於學習非常重視,故香港科技大學吸引世界各地的學子前來入學。於每個學期(semester/term)中,不難看到李兆基圖書館內有很多學生溫習。學校曾經把李兆基圖書館擴建,故現可容納更多的學生和讀物。學校內亦有其他的溫習地方,如位於學術大樓四樓的 IPO Common Room A、位於吳家瑋學術廊一樓的SCI/HOME、位於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二樓的E2I、位於李兆基商學大樓的李嘉倫學生啟導中心等。

景點傳聞及謠言

[編輯]

大學中經常廣為流傳不同的都市傳聞,但大多都是一些沒有科學證據謠言、並於學生之間廣為流傳。這些地方已成為科大內學生廣為熟悉的景點。

智慧石

「智慧石」位於學術大樓和第一堂之間的連接橋,位處教學範圍與舍堂區之間的主要道路,外型呈有正方形。據聞,只要能一次跳過它就能讓成績能夠變得出類拔萃(「過三爆四」),跳不過則會因成績退步而被踢出校。該石於不同學會的節日(festival)時亦會被用作放置大型裝飾品(「大dec」),亦有不同學會會站在石上呼叫口號、宣傳學會活動。智慧石旁有一雕塑名為「母子」,其外觀全黑且形狀怪異導致流出不少的謠言,如晚上雕塑上有時候會離奇地出現一塊黑布覆蓋,有學生此等現象為「母子現形」,惟此未有任何科學根據。智慧石接近偷情小徑,途徑樓梯即可達。

天一泉

學術大樓外有一個露天的噴泉,名為「天一泉」。學生之間流傳只要在日出的時候走到噴泉裏讓水沖過身體就能達致「天人合一」。亦有指,此天一泉與香港中文大學之「天人合一」景點乃是互通,能夠以某種方法穿越,惟此未有任何科學根據。天一泉於日照時間會噴水,其鄰近學術大樓LG7層之學生飯堂,可從學生飯堂內望見。

偷情小徑

智慧石旁有一條較窄的樓梯通往一條種滿了樹的小徑,該徑內經常有情侶停留、欣賞優美的海景。據聞由於該地方比較隱蔽而且景色怡人、充滿氣氛。該處有不少的男女在晚間偷情,故而得名。偷情小徑一地較少人認識,據聞路經感覺十分心曠神怡,乃科大緊張環境的一個「綠洲」。偷情小徑的一端是圓形劇場和智慧石,另一端是盧家聰大學中心和UNI-BAR餐廳。

圓形劇場

偷情小徑和智慧石之間有一個劇場,由於該地方甚少有人使用,已荒廢多時、長滿雜草。該劇場由石塊堆成、具有特色,故已成為科大學生休憩用的一個拍照勝地。該地能眺望舍堂區和海景,且能夠容納約100人,故有指成為學術學會迎新營(O'Camp)「必到之處」。圓形劇場有小路及樓梯連接學術大樓LG1層至一樓,惟因隱蔽不為人所熟悉。

荷花池

荷花池位於何善衡堂和第四堂側,學生們大多戲稱其為「蚊池」。第四堂的學生會「嶄越」有「跳蚊池」的傳統,每逢內閣成功「上莊」都會一起跳進荷花池。據聞第四堂的宿生生日當天會被其他宿生扔進「蚊池」,屬於第四堂文化的一部分。荷花池日久失修且長期荒廢,故衛生情況差、蚊蟲為患。

學會傳統

[編輯]

科技大學學生會屬下有很多不同的學會,包括系會、文化學會、獨立學會等。這些學會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活動、並在校內不同的位置宣傳,如香港賽馬會大堂、吳家瑋學術廊、學術大樓LG3層至LG7層等。學會候選內閣更會在二月宣傳期(Promotion Period)於香港賽馬會大堂的攤位宣傳自己的內閣,如設置不同的攤位遊戲、舉行「嗌莊」(chanting/dem-beat)、派發宣傳單張及於香港賽馬會大堂等地懸掛「旗海」,場面壯觀。

舍堂文化

[編輯]

舍堂概覽

[編輯]
教職員宿舍(第3-7座)
將軍澳尚德邨對面的賽馬會大樓(賽馬會堂)

科大現時設有10座舍堂供本科生作住宿之用(賽馬會大樓設於將軍澳尚德邨對面,與香港浸會大學共用,但由科大及其委託之外判管理公司全權管理),共提供3,983個宿位;另有多座研究生宿舍(張鑑泉樓 SKCC Hall)、University Apartments、教職員宿舍及訪客宿舍。[88]此外,為了解決宿位不足的問題,大學正興建3座新學生舍堂供未來本科生作住宿之用(毗鄰南閘及李兆基校園,沿位於舊電視城古裝街校舍下方山坡而建),預料3座舍堂落成後,將額外增加約1,200個本科生宿位。

本科生宿舍以計分方式決定獲分配機會,而本地一年級新生之中約17%可獲安排一年(秋、春兩個學期)宿位,其餘學生亦保證一個學期宿位[89]

9座本科生舍堂中其中5座擁有各自獨立的學生會,而非宿生在繳交會費後,亦可參與相關學生會活動及享受相關福利。

科技大學每一個舍堂都有其獨立的文化,於學生之間廣為人所熟識。其中四個舍堂(第一至四堂)歷史較為悠久、建校以來已經存在,故有較傳統的文化。

傳統四座舍堂及第五堂

[編輯]
Hall I:第一堂[註 2]

第一堂位於學生宿舍一座,其宿生組織為「社一」(House One),為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屬下組織,其代表顏色為黑色。由於學生宿舍一座建築較大,故宿生是眾舍堂之中最多。第一堂的學生會有舉辦「社一節」的傳統。[90]

Hall II:第二堂[註 3]/方樹泉堂

方樹泉堂位於學生宿舍二座,其宿生組織為「翱峰」(VERTEX),為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屬下組織,其代表顏色為紅色。

Hall III:第三堂[註 4]

第三堂位於學生宿舍三座,其宿生組織為「冰川」(Glacier),於1994年成立並為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屬下組織,其代表顏色為藍色。此舍堂一共有473位宿生,主要宣揚友誼、合作和其獨有的文化。第三堂的學生會有舉辦「冰川節」等傳統活動。[91]據聞第三堂的活動內容較為豐富,但有學生認為其活動較為「越界」,有具不良意識之嫌。

Hall IV:第四堂[註 5]

第四堂位於學生宿舍四座,其宿生組織為「嶄越」(Vista),為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屬下組織,其代表顏色為綠色。[92]第四堂位於荷花池之旁,學生大多稱其為「蚊池」。第四堂宿生會有「跳蚊池」的傳統習俗,據聞每一屆新的執行委員上任時都要跳進荷花池裏面。亦有傳聞指生日的宿生會被其他宿生扔進荷花池裏面。同時亦極為注重不同體育活動,在體育方面亦是四社之最,近年來多次在科大聯社體育比賽中獲得全場總冠軍。

Hall V:第五堂[註 6]

第五堂位於學生宿舍五座,其宿生組織為「卓毅」(Endeavour),為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屬下組織,其代表顏色為黃色。學生宿舍五座前身為研究生宿舍二座,故其歷史與第一至四堂相約。第五堂內的床均為「淥架床」(Bunk Beds),房間較窄。

較新六座舍堂

[編輯]
Hall VI:何善衡堂 S.H.Ho Hall(新堂 New Hall)

何善衡堂位於何善衡樓及賽馬會樓,其宿生組織為「眾城」(Unify),代表顏色為紫色、並不屬於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

Hall VII:陳瑞球堂 CSK Hall

陳瑞球堂(全名為陳瑞球林滿珍伉儷樓)是唯一沒有統一學生組織的舍堂,其中學校於陳瑞球堂內推行Living Learning Communities計畫,可讓宿生之間彼此認識和了解。

Hall VIII/IX:第八堂及第九堂(相連)

第八堂及第九堂位於霍英東體育中心旁,故部分學生稱其為「霍英東堂」。其學生組織為「捌玖」(HKUST UG Halls VIII & IX Organising Team) 。此堂的代表顏色為桃紅色。由於此舍堂較遲成立,故沒有較明顯的獨特文化。此堂有較多的非本地(non-local)宿生,故活動較傾向不同文化上的交融。

賽馬會大樓(Jockey Club Hall)

於2017年落成,賽馬會大樓是第10座本科生宿舍,舍堂位於校園以外(off campus),座落於將軍澳尚德邨對面,為本科生提供512個宿位,是目前最新建立的舍堂[93]

賽馬會集賢樓(Jockey Club Graduate Tower)

位於李兆基商學大樓山坡對下,在2020年落成。有望為在校研究生提供更多宿位,以配合科大長遠研究發展。

教學設施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位於清水灣半島大埔仔,佔地60公頃,是全港第二大校園的高等院校。科大的設施包括教學研究設施,體育設施及宿舍等:虛擬遊覽校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科大校園設有南閘及北閘兩個校門,其中位於大學道的北閘為大學正門,連接香港賽馬會大堂,大堂外廣場上的「紅鳥」日晷雕塑被視為科大的象徵,於校內師生間有「火雞」之名。

主校園

[編輯]

學術大樓相連建築(ACAD)

[編輯]
教學大樓內之香港賽馬會大堂

學術大樓包括多棟相連的大樓,「學術大樓」為相連建築結構的統稱,當中包括羅桂祥樓、正愛慈善基金翼、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吳家瑋學術廊、實驗室樓、圖書館建築等。香港科技大學將大部分教學設施及實驗室集中在教學大樓內;此外大學設有多間研究中心實驗所

正愛慈善基金翼(SLCF Wing)

學術大樓的西北部分,內有何善衡體育館(S.H.Ho Sports Hall)、曾肇添展藝廳(TST Art Hall)等設施,鄰近李兆基圖書館(LSK Library)。

羅桂祥樓(LKS)

學術大樓中的兩棟實驗室大樓之一, 位於吳家瑋學術廊旁,接近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由吳家瑋學術廊前往,可在張安德講堂後方進入。由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前往,則需經過蒙民偉納米科技研究中心。羅桂祥樓內設有3部升降機,可乘搭22-24號升降機前往各層。三樓以上主要為工學院的實驗室。

吳家瑋學術廊(C.W. Woo Conc.)

吳家瑋學術廊為於學術大樓、實驗室樓、羅桂祥樓和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的中間。吳家瑋學術廊由一樓有蓋行人軸及地庫機電共同溝貫穿,是全港首幢採納共同溝設計概念的建築物。吳家瑋學術廊共設有五個演講廳,分別為花旗集團演講廳、林護演講廳、夏利萊博士及夫人演講廳、利榮達演講廳和張安德講堂。吳家瑋學術廊內亦設有一間咖啡室(現為Passion餐廳)。於吳家瑋學術廊的前端設有鄧肇堅電腦廳(Barn B)。

新翼(Annex)

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簡稱「創科中心」或「新翼/Annex」)位於教學大樓的東南方、鄰近鄭裕彤樓。[94]新翼內設有不同的課室和講堂,有較新的設計。由吳家瑋學術廊前往,可於張安德講堂旁乘扶手電梯即可抵達。由鄭裕彤樓前往,則可行經UG層的行人天橋、或由G層前往創科中心的二樓。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內設有7部升降機,可乘搭27-33號升降機前往各層。

實驗室樓(LAB)

學術大樓中的兩棟實驗室大樓之一,位於吳家瑋學術廊旁。由吳家瑋學術廊前往,可從林護演講廳(LT-B)至張安德講堂(LT-E)後方進入,並乘搭19-21號升降機前往各層。三樓以上主要為理學院的實驗室。實驗室樓暫時並未有因為慈善家的捐贈而命名。

李兆基圖書館(LSK Library)

[編輯]
李兆基圖書館

李兆基圖書館位於香港賽馬會大堂旁,樓高5層,總樓面面積10,550平方米,館藏約77萬冊,設有2,000個座位供學生、教職員及公眾使用。為配合334新學制,圖書館曾進行擴建工程、向北面擴展[95],擴建部分已於2011年落成啟用。以往科大圖書館對非科大師生的參觀者有一定程度的開放,如在非考試時間容許參觀者內進,但亦有一定程度的限制。[96]不過由2016年5月9日開始,圖書館只限6月至8月,以及1月對非科大師生開放。使用者需持有科技大學相關證件方可進入。[97]李兆基圖書館的館藏以美國國會圖書館圖書分類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分類,現時為不少歐美大學圖書館所採用。

鄭裕彤樓(CYT)

[編輯]

內有8層,為大學內一個用作上課及進行科研的地方。[98]鄭裕彤樓內主要為科研實驗室。鄭裕彤樓現址原劃作學術大樓於90年代第三期擴展的用地,但由於缺乏資金,故計畫擱置。後來由於科技大學轉為4年新學制,故計畫重啟建成鄭裕彤樓。

逸夫演藝中心(SHAW)

[編輯]

逸夫演藝中心於2021年第三季完工,在2021年11月17日正式啓用。大禮堂為科大的新地標、可成為大型活動的場地,如畢業典禮。逸夫演藝中心樓高三層、可容納達1,300名觀眾、位於科大清水灣校園的南門入口附近。[99]逸夫演藝中心的前身為臨時停車場和網球場,此停車場於2019年5月30日起永久關閉。

李兆基校園

[編輯]
李兆基商學大樓

李兆基樓全稱李兆基商學大樓,位於李兆基校園內,主要供工商管理學院使用,是科大在舊電視城古裝街範圍內首幢落成的建築物。李兆基商學大樓於2013年落成啟用,位處科大校園最高點,佔地約10公頃。李兆基商學大樓內設有可容納200人的黃則翠演講廳及約200個課室。大樓內亦設有大量研討室、會議室、雙層學生自修廊(李嘉倫學生啟導中心)等。[100]

盧家驄樓(IAS)

[編輯]

盧家驄樓全稱盧家驄薈萃樓,位於李兆基校園內,位於李兆基商學大樓東面,主要供賽馬會高等研究院使用。盧家驄薈萃樓內設有高研院演講廳多個課室,以作教學用途之用。由於盧家驄薈萃樓位置偏遠,故人流甚少、亦受到部分學生批評。

未來南面建築

[編輯]

李家誠創科大樓(MKSL)

[編輯]

李家誠創科大樓為規劃中的新大樓、預計將位於鄭裕彤樓與李兆基商大樓之間。

學生組織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英語: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Union,簡稱:HKUSTSU)是獲科大校方認可的學生會組織,於1992年正式成立。科大學生會以「推廣會員間社交、文化、體育及學術活動」、「培養會員公民意識」、「促進會員福利」、「於影響會員利益之事務上代表會員」及「協助大學發展」為其宗旨,設實行權力分立的四大中央架構,分別為「幹事會」(「執委會」,The Executive Committee,簡稱ExCo)、「評議會」(The Council)、「仲裁委員會」(The Court)及「編輯委員會」(The Editorial Board,簡稱EB),分掌該會的行政、立法、司法及傳媒監察權。學生會下設不同屬會,由評議會負責統籌,目前已有六類、總計超過100個學會[101]。科大學生會在2013年4月1日正式加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是最後一間加入學聯的本地大學學生會[102]

校園其他設施

[編輯]

大學設有書店、學生會合作社、便利店(7-Eleven)、超級市場(fusion)、銀行(中國銀行恆生銀行)、髮型屋、暗房、速食店(麥當勞)及燒烤場等。

體育設施

[編輯]

香港科技大學有各種室內外體育設施供學生、校友及教職員免費使用。

何善衡體育館(S.H.Ho)

[編輯]

設有一個多功能室內何善衡體育館(S H Ho Sports Hall),可以進行多種體育活動,例如羽毛球、籃球、手球、排球等。此外大學亦設有壁球場、桌球室、攀石牆、健身房及25米暖水游泳池

曾肇添體育中心(TST)

[編輯]

曾肇添體育中心為科技大學新建之室內體育中心,位於海邊。

霍英東體育中心(FYT,Fok Ying Tung Sports Center)

[編輯]

霍英東體育中心為科技大學海旁的體育中心,設有一個標準的人工草地足球場及長400米的八線全天候跑道、田徑運動設施及看台。它供科大學生、職員及校友使用,亦用作舉辦聯校、聯會等運動比賽的場所。

其他設施

大學亦設有室外硬地網球場、50米標準室外及室內游泳池、籃球場及小型足球場。水上活動中心一期亦於2015年尾開始興建[103][104]

飯堂

[編輯]

大學內有多間餐廳營業,為學生及教職員提供膳食服務:

學術大樓(ACAD)
LG7
LG5
  • 麥當勞(科大是現時香港各大專院校中,唯一一所設有大型連鎖美式快餐店之大學)
LG1
G/F
1/F
  • 學術廊 Passion(西餐廳,店鋪前身為美國三明治公司)
  • Hungry Korean
  • American Diner 美國三明治公司
鄭裕彤樓(CYT)
G/F
逸夫演藝中心(SHAW)
G/F
李兆基商學大樓(LSK)
  • 李兆基商學大樓餐廳 Diners@LSKBB(由美心集團營運)
  • 李兆基商學大樓Pacific Coffee(由華潤創業營運)
  • 李兆基商學大樓Ebeneezer's Kebabs & Pizzeria
李達三葉耀珍伉儷李本俊會議大樓(C.Lodge)
  • UniQue(設於李兆基校園的Conference Lodge)
其他
  • Seafront Cafeteria(設於學生宿舍第六座地下,於傍晚6時至翌日凌晨2時向學生提供膳食服務)
  • University Centre Bistro & Uni-Bar(在盧家驄大學中心)

校友

[編輯]

文化演藝界

朱智賢:無綫電視藝員、節目主持

黃啟昌:無綫電視配音員

呂慧儀:香港小姐季軍,無綫電視藝員

胡杏兒:香港小姐季軍,前無綫電視藝員

簡慕華:香港電視女演員和節目主持,曾是無綫電視藝員。

劉進圖:香港資深媒體人、《明報》前總編輯

餘嘉敏: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助理秘書長(衞生),前無線電視、有線電視新聞報道員

魏派賢:前亞視新聞記者、星島日報記者

龔偉怡:前無線新聞財經記者及主播

李臻:now寬帶電視主播

張堅庭:香港電影導演、編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毛尖:當代海派作家

政治界

李慧瓊: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立法會內部委員會主席,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謝振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專員 (與政府局長同樣級別)

容永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友邦(香港)區域執行總監

林智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審計署署長

胥偉華: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

陳恆鑌:香港立法會議員

項安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招文亮: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政治助理

吳國才:香港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

何錦欣:香港教育局助理秘書長(高等教育)

餘嘉敏: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助理秘書長(衞生),前無線電視、有線電視新聞報道員

Naubahar SHARIF 白立邦: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主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顧問

工商界

汪滔:大疆創新創始人、董事長

張雲飛: 珠海雲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董事長

羅碩瀚: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容永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友邦(香港)區域執行總監

吳宗權:會德豐有限公司主席、九龍倉集團副主席

李聖潑:信義能源董事局主席

李友情:信義光能執行總裁

彭一庭:俊和發展集團董事會主席

彭一邦:俊和發展集團副主席兼執行董事

陳文博:恆隆集團及恆隆地產副董事長

趙家駒: 恆隆集團首席財務總監

沈東軍:通靈珠寶總裁,法國樂朗酒莊莊主,中國珠寶首飾協會副會長

李應樵:香港萬科數碼集團首席執行官

陳易希:香港發明家、科技公司「Bull.B」創辦人

龔耀輝:中國金融租賃集團有限公司前首席執行官

戴介明:Ipreo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兼主管

吳蘇:中衡國際集團總裁、江蘇運贏集團執行董事、國際物聯網協會香港分會主席

張雲飛: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戴文淵: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 徐辰:思特威董事長、總經理

楊帆:凡普金科聯合創始人&愛錢進CEO

駱興順:蘇州和林微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肖國偉: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譚平: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計算機視覺首席科學家

鄧小樺:電台主持、誠品書店香港分店副店長

趙海珠: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聯席董事

林燕玲:渣打銀行股票衍生及中介銷售部窩輪銷售副董事

教育界

陸建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

于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孫斌勇: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姜國華: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兼任黨委統戰部部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

賈佳亞: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教授、IEEE Fellow、騰訊優圖實驗室傑出科學家

劉江川: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計算機學院終身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康飛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院長

史大林:廈門大學副校長、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周亞虹: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郭予光:香港都會大學副校長、IEEE Fellow

周望:新加坡國立大學應用統計系教授、IMS Fellow

任維清: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教授、馮康科學計算獎獲得者

常鑫: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副院長(研究)、金融學教授

戴廷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商學院教授

宋舒然: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斯隆研究獎獲得者

陶宇飛:香港中文大學教授、ACM Fellow

黃繼傑:倫敦大學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IET Fellow

王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

王凱波: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衞生與健康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張田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

謝江: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教授、IEEE Fellow

周飛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

唐少強: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工學院原副院長

張穎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系教授、IEEE Fellow

禤承恩: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

楊上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萬國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原副院長、管理科學系特聘教授

雷樂成: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

劉永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機交互與媒體集成研究所所長

李默: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IEEE Fellow

陶梅霞: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

王井東:百度AI計算機視覺首席架構師、IEEE Fellow

楊錚: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副教授、IEEE Fellow

鬱培文: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楊仲軒: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詹良通: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軟弱土與環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雷樂銘: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教授、「晨興數學銀獎」得主

項安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鍾松發: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及院長講座教授

陳永豪: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

孫秀林: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餘志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張慶紅: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

全軍民: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範曉蕾: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正高)、博雅青年學者

蔣煒: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運營管理系主任、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陳冬華:南京大學商學院會計學系主任、教授

王秀傑: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分子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馬鵬程: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周偉華: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數據分析和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王傑: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副主任、教授

洪偉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

熊振華: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教授

朱燕民: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程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談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特任教授

劉林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特任教授

楊樹: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劉建釗: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長聘教授、生物醫用大分子研究所副所長

洪義: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路建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曾鋼: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信息科學中心研究員

何慶林: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

李丕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魏迪明: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侯清潤: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溫庭斌: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周先波: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數量經濟教研室主任

任肖強:上海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

王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麻志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會計學系副教授

朱虹: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教授

張敏: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黃杜若: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副教授

王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會計專業博士項目協調人

張海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

謝真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副教授

王小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副教授

張沕琳: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 申睿: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教授

才清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梁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宋穎達: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副教授

羅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管理科學系副教授

郝盛泉: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

許志偉: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

張其磊: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

方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副教授

沈曉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張厚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副研究員

趙克鋒: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

張杭輝: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常任副教授

高鴻灝: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助理教授

李鵬輝: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助理教授

陳雲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陸磊: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

董浩: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胡瑋: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偉: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助理教授

陳倩: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助理教授

謝聰: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助理教授

洪玉蓉: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

祁涵: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劉進圖:香港資深媒體人、《明報》前總編輯

Naubahar SHARIF 白立邦: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主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顧問

許佳龍: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署理院長

Emily Nason: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傅紅波: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與機器創造力部署理主任, 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署理院長

知名教師

[編輯]
  • 沈向洋: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人工智慧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粵港澳大灣區數位經濟研究院(福田)創院理事長,微軟原全球執行副總裁。
  • 葉玉如: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研究主阿茲海默症、帕金遜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藥物有卓越成就, 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理事會主席。
  • George Smoot:喬治·菲茨傑拉德·斯穆特三世,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講座教授暨基礎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 而分享了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Sir Christopher Antoniou Pissaride, 2010 諾貝爾經濟學獎, 研究領域為勞動經濟學,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教授。
  • 楊振寧教授, 1957 諾貝爾物理學獎, 香港科技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創始主席
  • Aaron CIECHANOVER,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2008年5月至今), 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
  • Randy SCHEKMAN,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自2019年3月起), 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
  • 林毅夫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國務院參事, 經濟學系教授[105]
  • 易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Governor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Central Bank), 亞投行理事會副主席,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106]
  • 陳家強: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前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WeLab 虛擬銀行董事局主席,兼任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 楊強: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講席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電機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美國電腦協會會士(ACM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會士,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並擔任首席主任, 首位華人美國人工智慧協會院士, AAAI, IEEE, IAPR, AAAS, RSC, CAE, IJCAI理事會主席
  • 閻連科: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2021 英國皇家文學學會 RSL 作家,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教授。
  • 高漢安:研究對了解物質起源以及短距離物理有著重大貢獻,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主任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教授。
  • 陸錦標:2019 未來科學大獎, 美國華裔粒子物理學家, 與中國物理學家王貽芳策劃了大亞灣核反應爐中微子實驗,發現了新型的中微子震盪模式及其振盪幾率,並因此獲得了2014年潘諾夫斯基獎、2015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他還參與了DUNE項目,研究中微子扇區的質量級列問題。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主任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教授。
  • 盛宗亮:2001麥克阿瑟獎, 2006-2008年間任紐約市芭蕾舞團專職作曲家,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教授。
  • Gunther UHLMANN:2011 博赫紀念獎, 研究反問題與成像、偏微分方程、微局域分析、散射理論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主任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教授。
  • 鄧青雲OLED之父,美籍華裔材料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工程學院院士,沃爾夫化學獎首位華人得主,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東亞銀行教授、先進顯示與光電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楊祥發:發現了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徑, 植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
  • 張立綱:香港科技大學原副校長,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學院院士。
  • 朱經武:香港科技大學第二任校長, 發現了90K以上電阻消失的超導體超導體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美國休士頓大學教授。
  • 吳雲東:解決過渡金屬不對稱催化機制及其立體化學, 理論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主題組長。
  • 唐本忠:先進功能材料的開發以及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的研究, 高分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 張明傑:結構生物學家,研究複合物中的功能及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嘉里理學冠名教授
  • 張統一:材料科學、工程科學和固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 鄭平:從事多孔介質傳熱, 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榮休教授
  • 勵建書:數學家,從事李群的無窮維表示和自守型理論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講座教授

爭議事件

[編輯]

疑與學業有關的企圖自殺

[編輯]

科大校園的學習氣氛濃厚,但同時也以課業壓力著稱,因學校簡稱「UST」,學生都以「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或「University of Suicide and Tears/Tragedy」來自嘲[107]。創校至今,已發生多宗疑與學業有關的企圖自殺事件。蘋果日報在2006年發現,科大近年平均每半年即有一學生自殺死亡;而2012年下半年更有三名科大學生不堪學業壓力自殺[108]。於2018年,一名博士生在學位頒授典禮進行期間,在圖書館對出的觀景臺一躍而下到LG7食堂外的草叢,一聲巨響之下被人發現報警,並確定當場死亡。[109] 於2021年12月,正值秋季學期期末考試時,一名工學院本科一年級生因不堪學業壓力,在校園內的停車場大樓一躍而下,當場死亡。[110] 時任科大校長朱經武在2006年畢業禮致辭時,以「生命尚存、就有希望」寄語同學,提醒年輕人「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亦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111]

學生周梓樂死亡引發學生破壞校長宿舍及校園商舖

[編輯]

2019年11月4日凌晨將軍澳發生警民衝突,學生周梓樂墮樓重創,周被發現後,義務急救員即時召喚救護車,但有目擊者指救護車懷疑遭警車阻擋[112]。另一輛救護車則被巴士和私家車等兩度阻擋並須繞路,該車上救護員下車徒步前往拯救,並在接報後近20分鐘才將周抬上救護車[113],周梓樂最終延至11月8日上午8時在伊利沙伯醫院傷重死亡。下午時分,近千名香港科技大學學生遊行至校長宿舍,要求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譴責警暴,期間破壞校長宿舍,包括塗鴉、打破玻璃、撒溪錢和毀壞門鎖。有學生代表則呼籲同學停止破壞,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不在宿舍內,且校長並非殺人兇手,希望不要嚇怕校長家人[114]。之後,學生破壞校園內美心集團旗下的連鎖咖啡店星巴克,打破雪櫃玻璃、餐具,拆毀閉路電視後,推倒桌椅,擾攘約10分鐘後離去;一行人接著前往校園內美心集團旗下的學生餐廳破壞;學生及後到校園內的中國銀行分行破壞,學生在外架起傘陣,以壁報板作屏障,在中銀門上噴字,並以消防喉灌水[115]。破壞事件引發內地生「逃離」校園[116]。校長史維稱有片段顯示警車曾經阻礙搶救周梓樂的救護車,要求當局對事件進行「徹底和獨立」的調查,如無滿意解釋「會很憤怒」[117]

2020年5月8日,科大學生會舉行周梓樂逝世半周年音樂會;校方在當天突然發出電郵禁止學生舉行集會,並引述限聚令條款指出聚會違法,校方亦聲稱會向執法部門舉報學生,並將會對涉事學生作出處分[118]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科大校園實際位於新界西貢大埔仔。創校校長吳家瑋認為該地址的中文很「彆扭」,英文更是「唾沫橫飛、不堪入耳」,故請創校副校長、曾任運輸司麥法誠郵政局的舊同事幫忙將科大校園勉強納入清水灣半島,最後成功將科大的郵政地址定為「香港九龍清水灣」[1]
  2. ^ 翻譯自英文名稱"Hall I"
  3. ^ 翻譯自英文名稱"Hall II"
  4. ^ 翻譯自英文名稱"Hall III"
  5. ^ 翻譯自英文名稱"Hall IV"
  6. ^ 翻譯自英文名稱"Hall V"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吳家瑋. 同创香港科技大学:初创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志.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49. ISBN 9787302159063. 
  2. ^ HKUST Brand Guidelines (PDF). 香港科技大學.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06) (英語). 
  3. ^ 數據一覽. 香港科技大學.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4. ^ 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21-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4). 
  5. ^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06-14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英語). 
  6. ^ HKUST Annual Report 2012 (PDF).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05). 
  7. ^ HKUST Annual Report 2019 (PDF).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05). 
  8. ^ 第1141章 《香港科技大學條例》. 電子版香港法例. 1998-04-10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9. ^ 港科大登全球躍升最快大學榜. 文匯報. 2015-03-27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4). 
  10. ^ 10.0 10.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Universities. 2024-06-05 [2024-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4) (英語). 
  11. ^ University Rankings - Hong Kong 2021. www.scimagoir.com. [202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12. ^ 科大躍升13位 躋身全球五十強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6-05]. 
  13. ^ HKUST among World’s 50 Most Often Cite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edu.hk. [2024-08-19]. 
  14. ^ Alumni Stories - Alumni Profiles - Frank Wang. alum.hkust.edu.hk.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15. ^ 新大學建於大埔仔 命名香港科技大學. 華僑日報. 1987-01-14. 
  16. ^ 科大故事. 香港科技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17. ^ Kelly Online|科大公開徵集首支校歌 日後在不同場合奏唱. 星島頭條. 2022-11-12 [202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18. ^ 科大推出校歌 以歌聲凝聚大學社群. 大公文匯. 2023-03-31 [202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19. ^ 第1141章 《香港科技大學條例》. 電子版香港法例. 1998-04-10 [202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20. ^ UGC-funded Institutions.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2020-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21. ^ Council of the HKUST. The Court, Council and Senate Secretariat of HKUST. [2015-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6). 
  22. ^ 22.0 22.1 Senate of the HKUST. The Court, Council and Senate Secretariat of HKUST. [2015-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23. ^ 存档副本. [2007-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5). 
  24. ^ 存档副本 (PDF). [2009-07-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5-20). 
  25. ^ 胡家欣. 科大校長史維辭職 2022年10月19日正式離任. 香港01. 2021-11-09 [2021年12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1月9日). 
  26. ^ 政府研究成立第三間大學,工商晚報,p.8,1982-07-29
  27. ^ 香港教育制度不變韓達誠並談及第三間大學情況,大公報,p.6,1984-11-09
  28. ^ 港督強調將興建第三間大學,華僑日報,p.5,1985-10-31
  29. ^ 第三間大學籌委會成員名單月底公佈,華僑日報,p.11,1986-07-17
  30. ^ 新大學建於大埔仔 命名香港科技大學,華僑日報,p.11,1987-01-14
  31. ^ 香港鑽禧大露營. 香港童軍總會. [2018-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31). 
  32. ^ 《星期五檔案》-超支神話. 無綫電視. 1992-02-28 [2015-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4). (粵語)
  33. ^ 籌建科大超支 被譏勞斯萊斯大學. 蘋果日報 (香港). 2018-11-15 [2021-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34. ^ 香港科技大學第一期,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35. ^ 香港科技大學 (PDF),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4) 
  36. ^ 敖敏輝. 科大建穗分校 獻力兩地創科. 文匯報. 2018-12-22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2). 
  37. ^ 37.0 37.1 科大廣州校開學 省委書記李希出席. 明報. 2022-09-01 [2022-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0). 
  38. ^ 文維廣. 科大爭取成立第三所醫學院 兩、三年後首階段招生50人. 香港01. 2023-10-11 [2024-02-22]. 
  39. ^ 科大料2026年落成高性能數據中心 樓高8層採液冷技術 (16:26) - 20241009 - 港聞.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4-10-10] (中文(繁體)). 
  40. ^ 學術概況. 香港科技大學.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4). 
  41. ^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英語). 
  42. ^ 42.0 42.1 Accounting & Finance.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5) (英語). 
  4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7) (英語). 
  44. ^ Papadopoulos, Anna. Best Business Schools In The World For 2023. CEOWORLD magazine. 2023-01-03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5) (美國英語). 
  45. ^ HKUST 2019 Annual Report (PDF).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05). 
  46. ^ Best universities for graduate jobs: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23-24. Student. 2023-11-23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英語). 
  47. ^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 HKUST 2024 Admissions,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中文(中國大陸)) 
  48. ^ Accounting and Finance.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英語). 
  49.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Accounting & Finance 2021.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英語). 
  50. ^ QS Business Master’s Rankings 2024: Finance.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5) (英語). 
  51. ^ LIHKG. LIHKG 討論區. [202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5). 
  52. ^ 52.0 52.1 Kessenides, Dimitra. These Are the Best Business Schools in the World. Bloomberg.com. 2023-09-13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7) (英語). 
  53. ^ Wilson, Despina. Best Business Schools In The World For 2024. CEOWORLD magazine. 2024-02-26 [2024-05-30] (美國英語). 
  54. ^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55.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56.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57.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58. ^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06-14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英語). 
  59. ^ Best universities for graduate jobs: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23-24. Student. 2023-11-23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英語). 
  60. ^ 2023年上海留学生落户政策,世界Top50、100院校名单!-上海落户网. www.vgxf.com. [2024-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8). 
  61. ^ EMBA 2023 - 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 - FT.com. rankings.ft.com.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62.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by subject: business and economic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10-18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2) (英語). 
  6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7) (英語). 
  64.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Accounting & Finance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0) (英語). 
  65.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by subject: engineering.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10-18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3) (英語). 
  66.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by subject: computer scienc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10-18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3) (英語). 
  67.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7) (英語). 
  68.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2023. www.qschina.cn.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5) (cn). 
  69.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Social Sciences & Management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8) (英語). 
  70.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Materials Scienc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4) (英語). 
  71.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Chemistry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4) (英語). 
  72.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Mathematic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4) (英語). 
  7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7) (英語). 
  74.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Natural Scienc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1) (英語). 
  75.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Physics & Astronomy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7) (英語). 
  76. ^ 科大科研實力受肯定 成立三個賽馬會創科實驗室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2). 
  77. ^ 亞洲大學排名港大首度跌出-三甲-至第5-科大成香港一哥. 香港01. 2017-10-17. 
  78. ^ 香港科技大學. 東周刊. [2018-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79. ^ 科大「本科生研究計劃」協助學生取得全獎學金往世界頂級大學攻讀博士課程. HKUST.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80. ^ 香港科技大學「本科生研究計劃」踏入十周年. HKUST. [2015-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81. ^ 百億助創科「從一到 N」成果轉化 「產學研1+」計劃 首輪24項目袋10億. 香港文匯網. [2024-05-30] (zh-Hans-HK). 
  82. ^ https://www.facebook.com/HKUSTSU/photos/a.288100644538118/1058917127456462/?type=1&theater
  83. ^ 存档副本. [201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84. ^ 科大「青蛙路」標語被清除 前學生會會長:在國安法下是遲早的事. 明報. 2021-09-04 [2021-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6) (中文(繁體)). 
  85. ^ 存档副本. [201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86. ^ 【逃犯條例】科大現反修例標語 促落實雙普選. 頭條日報 (星島集團). 2019-07-13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87. ^ 張美華. 【逃犯條例】林鄭邀科大學生會閉門會議遭拒 學生提三大對話條件. 香港01. 2019-07-04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88. ^ 科大住宿. [2009-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89. ^ 分配宿位方式[永久失效連結]
  90. ^ The UG House One SA, HKUSTSU. ugh1.su.ust.hk. [2019-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91. ^ Welcome to Glacier, HOUSE III SA, HKUSTSU. ugh3.su.ust.hk. [2019-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92. ^ Home. ugh4.su.ust.hk. [2019-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93. ^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大樓開幕推動全人教育及環保設施. [2020-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94. ^ 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成立 增強科大應用研究技術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 2007-04-17 [201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95. ^ Facilities Management Office. Extension to Existing Academic Building. [2015-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96. ^ HKUST Library. Visitors to the Library. [2015-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0). 
  97. ^ Visitors to the Library. HKUST. 2016-05-09 [2017-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98. ^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鄭裕彤樓開幕典禮. 香港科技大學. 2016-02-22 [201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99. ^ 科大獲邵氏基金會捐贈港幣一億五仟萬元 逸夫演藝中心舉行動土儀式 | 香港科技大學. www.ust.hk. [201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100. ^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李兆基校園及李兆基商學大樓開幕典禮 | 香港科技大學. www.ust.hk. [201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101. ^ Documents.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en-HK). 
  102. ^ 科大學生會經公投加入學聯. 蘋果日報. 2013-03-17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1). 
  103. ^ 香港科技大學 網球場. [2022-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4. ^ 服務與設施. 
  105. ^ 科大前教授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5-30]. 
  106. ^ 香港科技大學委任易綱教授為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107. ^ 劉柏麟; 周穎欣. 專家:考試多壓力大 缺逆境智商 科大每半年一學生自殺死. 蘋果日報. 2006-11-11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1). 
  108. ^ 疑不堪學業壓力 港半年3宗大學生自殺案. 明報. 2012-11-06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2) –透過香港中國通訊社. 
  109. ^ 【學業壓力】科大畢業典禮 研究生高處墮下送院亡. 香港01. 2018-11-16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110. ^ 男學生科大內墮樓 送院搶救不治. 明報. 2021-12-16 [202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111. ^ 科大畢業禮瀰漫愁雲. 東方日報. 2006-11-11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4). 
  112. ^ 孔繁栩; 林振華; 黃偉民. 【危殆科大生.直播】兩次術後仍危殆 家人師生探望 ICU外守候. 香港01. 2019-11-05. 
  113. ^ 目擊者指白車受阻延救援 警稱科大生墮樓後才入停車場 街坊指早已進入. 明報. 2019-11-06 [2019-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114. ^ 修例風波:墮樓科大生周梓樂不治 校長宿舍被破壞. 東網. 2019-11-08 [2019-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 
  115. ^ 【修例風波】科大生默哀後 破壞校園美心中銀. 頭條日報. 2019-11-08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 
  116. ^ “逃离”香港科技大学?3名内地生讲述亲身经历. 環球時報. 2019-11-09 [2019-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透過新浪新聞. 
  117. ^ 【周梓樂逝世】科大校長史維:片段見警車阻救護 促獨立徹底調查 如無滿意解釋「會很憤怒」. 立場新聞. 2019-11-08 [2019-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9). 
  118. ^ 科大學生會晚上辦周梓樂追悼會 校方︰禁校內公眾集會不排除報警. 頭條日報. 2020-05-08 [202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1]外部連結

[編輯]

22°20′15″N 114°15′47″E / 22.337464°N 114.262973°E / 22.337464; 114.262973

  1. ^ 排名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