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國科羅拉多州森林中的雪

是一種形式的降雨,是從中降落的結晶狀固體,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雪是由小的冰顆粒物構成,是一種顆粒材料英語granular material,它的結構開放,因此顯得柔軟。因為氣溫和濕度不同,形成的雪花有多種的形狀和大小。如果在降落過程中,雪融化後又重新凍結會形成球狀降雪,此類降雪有冰雹……等。

形成

[編輯]
奧地利蒂羅爾州施瓦茨縣阿亨湖畔的雪

雪是從大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結而成。雲中的低溫使得水蒸氣結成冰晶,當氣溫夠低時,冰晶落到地面仍是雪花時,就是下雪了。

雪形成的條件是,大氣中需含冷的冰晶核,充分的水氣,以及氣溫在0℃(冰點)以下。

降雪

[編輯]

雪降落的過程稱為下雪降雪,和雨一樣是降雨的一種。雲中溫度低於0℃的許多小雲滴在冰晶上互相碰撞凝結形成雪珠,小雪珠是由許多細白的冰粒聚集而成的。當冷空氣逐漸向前推移,上升氣流減弱,雲中水氣直接在冰晶上凝結成較大的形態,此即我們所見到的雪花。如果溫度接近冰點,則會落下溼雪,形成較大的雪花,特別是無風的時候。大型的星形雪花直徑可達5到7公分。多數的雪花在落下地面的途中會融化成,只有當接近地面的空氣夠冷,才能讓雪花落到地面成雪。

能降雪的地方

[編輯]

降雪一般形成於溫帶氣旋周圍、空氣向上運動的區域中。雪可能會伴隨著暖鋒的天氣系統裡向極地方向降落。雷打雪可能發生在氣旋的逗號頭裡和大湖效應的降雨帶里。在山區,上坡氣流在上升過程中在山坡的迎風英語Windward and leeward面達到臨界點,如果這時空氣夠冷的話,也可能有降雪發生。

氣候區屬中緯度至高緯度(即大約於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地方就會有降雪的機會,如果於低緯度地方中有些地勢高於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樣的機會。

海洋氣流也能間接影響該區下雪的機會率,如果在高緯度地區一帶有較多暖流支配,會減低該區下雪的機會(例如日本本州九州一帶)。

大湖效應

[編輯]

在有著相對溫暖的水體存在的地方(比如湖泊),大湖效應降雪顯得重要。大湖效應的降雪一般發生在暖湖的下風處、溫帶氣旋後的寒冷的氣旋氣流中,可以在局部區域造成大量降雪。

乾雪

[編輯]

天氣非常寒冷時,雪呈細粉狀,非常散落,稍有風就會被吹走,落在衣服上也不留濕痕。這種雪沒有黏性,因為它們全是由冰晶構成的,裡面沒有水,所以是「乾」的。

而在冬末春初的降雪,由於氣溫較高,這種雪裡面含有水滴,會形成「雨夾雪」。

紀錄

[編輯]

世界最高的季節降雪量有2,896 cm(1,140英寸),是於1998-1999降雪季節在美國華盛頓州貝靈厄姆附近的貝克山滑雪場處測得。[1]此前的記錄為2,850 cm(1,120英寸),是於1971-1972降雪季節在美國華盛頓州的瑞尼爾山測得。[2]

世界最高年平均降雪量有1,764 cm(694英寸),[3]是於1981-2010年間在日本青森縣酸湯溫泉英語Sukayu Onsen處測得。

北美最高的年降雪量為1,630 cm(641英寸),[4]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瑞尼爾山測得。

世界最深的雪深有1,182 cm(465英寸),是於1927年2月14日在日本伊吹山的高度為1,200米(3,900 ft)處的山坡上測得。[5]

北美最大的雪深為1,150 cm(451英寸),是於1911年3月在美國加州塔馬拉克2,100米(7,000 ft)高度處測得。[5]

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中降雪最多的城市是日本的札幌市,年平均降雪為595 cm(234英寸)。

降雪量以及對應的雪水當量降雨量可以由各種雨量計測得。

雪的融化

[編輯]

當有能量輸入的時候,積雪會由固態轉變為其他形態。使積雪融化的能量可能來自下列途徑:輻射(太陽發出的短波輻射或者長波熱輻射)、傳導(當氣溫高於0℃時),或者通過落入積雪的,溫度超過0℃的雨滴。積雪的融化速度,不僅取決於所輸入的能量的多少,也取決於當時的氣溫濕度。具體說來,空氣越乾燥,積雪融化的速度越慢,因為此時雪更容易升華——即固體不經由液體,直接轉變為氣體的過程——而升華需要較多的能量,這使得周圍的積雪被冷卻,從而減緩了融化的速度。

通過「濕球溫度」和「露點溫度」,我們可以界定積雪融化過程的三個狀態。「濕球溫度」指的是從乾濕計的濕球溫度計上讀出的溫度,該溫度始終低於大氣溫度——即使大氣相對濕度為100%的時候也不例外。而「露點溫度」指的是,空氣中所含的氣態水達到飽和,從而凝結成液態水所需要的溫度。露點溫度又總是低於濕球溫度。

  • 當濕球溫度低於0℃的時候,積雪升華。這個過程十分緩慢,而此時積雪也保持乾燥。在相對濕度小於20%的時候,升華甚至可以在7℃的氣溫下進行。
  • 當濕球溫度高於0℃,而露點溫度低於0℃的時候,積雪熔解。這時,固態的雪既轉化為氣態,同時又轉化為液態。
  • 當露點溫度也高於0℃的時候,積雪會融解,也就是說,積雪只從固態轉變為液態。這時積雪融化的速度最快。

舉例來說,在相對濕度為50%的時候,當氣溫低於3.5℃時,積雪升華;當氣溫介於3.5-10℃之間時,積雪熔解;當氣溫高於10℃,則積雪融解。

雪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編輯]

農業

[編輯]

降雪有可能對農業有利,比如中國就有「瑞雪兆豐年」之說。積雪可以成為隔熱層,保持土壤的熱量,使農作物不被低於冰點的天氣傷害。[6][7][8]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給莊稼積蓄了很多水,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發育都很有利。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在融雪時被融雪水帶到土壤中,成為最好的肥料。雪還能消滅害蟲,減少蟲害的發生。用雪水澆灌作物可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9]

娛樂

[編輯]
牛津的學生們正在製造一個大雪球

有很多種冬季運動和娛樂方式都依賴於雪,比如滑雪[10]單板滑雪[11]雪地摩托[12]踏雪健行、滾雪球,堆雪人等。

雪還可以被用於雪雕,是在嚴寒國家盛行的戶外藝術之一。雪雕主要就是將雪當做塑形的材料,把它捏成固定的形狀,再組合起來並修整細節,跟沙雕的原理頗為相近。很多寒冷地區城市都會在冬季舉辦冰雪節英語List of ice and snow sculpture events冬季狂歡節英語Winter carnival,雪雕和冰雕都是冰雪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中國東北地區是雪雕藝術發達的地區,特別是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每年都會舉辦規模盛大的雪雕藝術博覽會。在芬蘭北部城市凱米每年都會搭建凱米冰雪城堡英語SnowCastle of Kemi,並吸引超過50個國家的遊客到此訪問[13]

文學

[編輯]

中國古今以來一直有許多文學家寫詩詞描寫雪,例子如下:

  • 近代毛澤東《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 唐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14]
  • 唐朝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清代鄭板橋《山中雪後》:「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雲淡日光寒。」[15]
  • 宋朝姜夔《釣雪亭》:「闌干風冷雪漫漫,惆悵無人把釣竿。」

而文學家亦有在散文中寫雪,例如清朝張岱湖心亭看雪》、近代魯迅《雪》、金兆梓《風雪中的北平》等[16]

雪害

[編輯]
火車被雪阻塞著
  • 造成凍傷
  • 雪融後造成水災
  • 阻塞交通
  • 路面濕滑,容易滑倒
  • 積雪過厚導致建築屋頂坍塌
  • 雪暴導致的災害
  • 雪崩

地外行星的雪

[編輯]

已知在火星的高緯度地區有很少量的雪。[17]土星的衛星土衛六上,有可能存在一種由碳氫化合物構成的「雪」。[18]

雖然在金星上幾乎沒有水,但也存在一種與雪非常類似的自然現象。麥哲倫號探測器在金星最高的山峰上拍到了高反射的物質,它和地球上的雪非常類似。這種物質的形成過程可能與雪的形成類似,但要求的溫度很高。因為其高揮發性,它不能在地表凝結,因此成為氣體上升到較冷的高地,然後在那裡凝結並降落。這種物質的成分還不能確定,有可能是元素或硫化鉛(方鉛礦)。[19]

參看

[編輯]
2006年的凱米冰雪城堡英語SnowCastle of Kemi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SA Today. NOAA: Mt. Baker snowfall record sticks. 1999-08-03 [2009-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5). 
  2. ^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6-04-14 [2009-06-30]. 
  3. ^ JMA. JMA. [November 1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8). 
  4. ^ Annual Snowfall Totals at Paradise, 1920 to 2011 (PDF).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3-12-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1-11). 
  5. ^ 5.0 5.1 Christopher C. Burt. Record Snow Depth (for an official site) Measured in Japan. Weather Underground. [201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6). 
  6. ^ 瑞雪兆丰年. 冰雪館:奇妙的固態降雨──雪. 中國科普博覽. [201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7. ^ 雪的保温作用. 冰雪館:奇妙的固態降雨──雪. 中國科普博覽. [201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8. ^ M. Baldwin. How Cold Can Water Get?.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2002-09-08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6). 
  9. ^ 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降雪的益处. 中國天氣網. 2008-11-17 [201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0. ^ Christopher Clarey. NAGANO '98; Building a Better Snowman Through Science. New York Times. 1998-02-01 [200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11. ^ Sam Baldwin. Skiers vs Snowboaders: The Dying Feud. SnowSphere.com. January 2006 [200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4). 
  12. ^ Snowmobiling Facts. International Snow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s. 2006 [200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1). 
  13. ^ Koskinen, Risto. Kemin 22. Lumilinna juhlistaa satavuotista Suomea. 芬蘭廣播公司(Yle). 2016-10-26 [2017-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芬蘭語). 
  14.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新北市樟樹詩詞網. [2020-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15. ^ 山中雪後. 讀古詩詞網. [2020-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16. ^ 《湖心亭看雪》与张岱“点不清”的人数. 光明網. 光明網. [2021-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6). 
  17. ^ Anne Minard. "Diamond Dust" Snow Falls Nightly on Mars.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2009-07-02 [201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7). 
  18. ^ Carolina Martinez. Massive Mountain Range Imaged on Saturn's Moon Titan. NASA. 2006-12-12 [201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9. ^ Carolyn Jones Otten. 'Heavy metal' snow on Venus is lead sulfide.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2004 [2007-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5).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雪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