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爾巴尼亞武裝部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爾巴尼亞武裝部隊
Forcat e Armatosura të Republikës së Shqipërisë
阿爾巴尼亞武裝部隊標誌
建立1912年12月4日
當前組編1992年
軍事部門 阿爾巴尼亞地面部隊阿爾巴尼亞語Forca Tokësore Shqiptare
阿爾巴尼亞航海部隊阿爾巴尼亞語Forca Detare Shqiptare
阿爾巴尼亞空軍
阿爾巴尼亞憲兵阿爾巴尼亞語Policia Ushtarake Shqiptare
總司令部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
領導
總統 伊利爾·梅塔
國防部長 尼科·佩萊希阿爾巴尼亞語Niko Peleshi
總參謀長 阿爾本·金吉上將
軍力
服役年齡18歲
徵兵役期2010年起廢除徵兵制 [1]
現役人數107104
備役人數6700
部署人數 波赫
 查德
 象牙海岸
 科索沃
 賴比瑞亞
 馬利
軍費
預算4.46億美元(2023年)
佔GDP百分比1.85%(2023年)
工業
本國供應商軍事進出口公司阿爾巴尼亞語MEICO
聚能機械聯合工業阿爾巴尼亞語Kombinati Mekanik Poliçan
格拉姆什機械廠阿爾巴尼亞語Uzina Mekanike Gramsh
爆破材料工廠阿爾巴尼亞語Uzina e Lëndëve Plasëse Mjekës
外國供應商 奧地利
 比利時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羅馬尼亞
 土耳其
 美國
相關
歷史阿爾巴尼亞王國軍隊阿爾巴尼亞語Ushtria Mbretërore Shqiptare(1928–1939年)
阿爾巴尼亞人民軍(1945–1991年)
軍階阿爾巴尼亞軍階英語Military ranks of Albania

阿爾巴尼亞武裝部隊阿爾巴尼亞語Forcat e Armatosura të Shqipërisë,縮寫為FASH)是阿爾巴尼亞自1912年獨立之後組織的的正規軍事部門,其最高指揮為阿爾巴尼亞總參謀部,總參謀部之下則是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防空司令部、後勤部以及訓練和教學部。

歷史

[編輯]

1939年4月7日,義大利墨索里尼政權的軍隊侵占阿爾巴尼亞。1941年12月,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建立了城市戰鬥小組。1942年8月,阿共武裝開始接受蘇聯的軍事援助。1943年7月10日,民族解放軍總司令部成立。1944年5月28日起實行軍階制。1944年10月5日,民族解放軍突擊第5旅全部越過阿南國界在科索沃與納粹德軍作戰。1944年10月20日,突擊第3旅也進入科索沃境內戰鬥,並由民族解放軍第1軍政委希斯尼卡博指揮,切斷了尼什德軍從塞拉尼克撤向塞拉耶佛的退路。1944年11月17日解放首都地拉那,11月19日解放全國,這一天被定為「反法西斯日」。1944年12月,民族解放軍2個師北上出境參與了解放黑山桑扎克波士尼亞南部。二戰時阿爾巴尼亞人口約100萬人,犧牲了包括由義大利起義者組成的葛蘭西營在內的28000人,拖住了至少15個義大利師和德國師。

1947年7月10日,民族解放軍改稱阿爾巴尼亞人民軍,這天成為建軍節。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黨中央國防委員會,國防部是全軍最高作戰指揮機構。1955年5月參加華沙條約組織,1961年8月起停止參加華約任何活動。1966年3月7日取消軍階。1968年9月退出華約

1974年發生巴盧庫事件,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貝基爾·巴盧庫、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總參謀長、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佩特里特·杜米,人民軍政治部主任希托·恰科被撤職。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