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過秦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過秦論西漢初期的才子「洛陽少年」賈誼所作,司馬遷十分推崇這篇政論,《史記·秦始皇本紀》之後「太史公曰」大量引用其中四段之文(止於「攻守之勢異也」),另在《陳涉世家》中又引用第一段。《漢書·陳勝項籍傳》亦引用《過秦論》的部分文字。《昭明文選》則分為上、中、下三篇[1],分別評論秦始皇秦二世子嬰三代的過失,總結秦亡的教訓;其中又以上篇〈過始皇〉最後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2]

相關評價

[編輯]

唐朝詩人張九齡有《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詩吟:「一聞《過秦論》,載懷空杼軸。」[3]

唐人徐彥伯《登長城賦》吟:「賈誼則洛陽才子,飛雄論以過秦。」[4]

唐朝詩人孟郊《寄崔純亮》詩云:「時讀《過秦篇》,為君涕滂沱。」[5]

北宋詩詞大家陳師道說:「賈誼之《過秦》,以諭漢也;陸機之《辨亡》以警晉也,有經世之心焉。」[6]

文心雕龍·論說》提到:「陸機《辨亡》效《過秦》而不及,然亦美矣。」

明人方岳貢認為干寶的《晉論》摹擬《過秦論》。[7]

清朝散文家姚鼐在《古文辭類纂》中評「雄駿宏肆」。

魯迅評價為「西漢鴻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8]

管錐編》指出:賈生此文開頭「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既「橫梗板障,拆散語言眷屬,對偶偏枯杌隉」,又犯了「堆疊成句,詞肥意瘠」之病,最終指出「此論自是佳文,小眚不掩大好,談者固毋庸代為飾非文過了。」[9]

注釋

[編輯]
  1. ^ 史記·秦始皇本紀》索隱曰:「按賈誼《過秦論》,以孝公已下為上篇,秦兼併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為下篇。」高步瀛《兩漢文舉要》按語說:「《過秦》當依小司馬《索隱》及賈誼《新書》潭州本作三篇是。上篇過始皇,中篇過二世,下篇過子嬰,界畫甚明」。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下》:「賈誼《過秦》,蓋《賈子》之篇目也(下注:今傳《賈氏新書》,首列《過秦》上下二篇,引為後人輯定,不足為據。《漢志》:《賈誼》五十八篇,又賦七篇,此外別無論著,則《過秦》乃《賈子》篇目明矣)。因陸機《辨亡》之論,規仿《過秦》,遂援左思『著論准《過秦》』之說,而標體為『論』矣。」
  2. ^ 金聖歎在《才子古文》卷二中批語:「過秦論者,論秦之過也;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一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間『然而』二字一轉,未轉以前,重疊只是論秦如此之強,既轉之後,重疊只是論陳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強,一句只是以陳涉如此之微。至於前半有說六國時,此只是反襯秦;後半有說秦時,此只是反襯陳涉,最是疏奇之筆。」
  3. ^ 《曲江集》卷二
  4. ^ 文苑英華》卷四十五
  5. ^ 《孟東野詩集》卷七
  6. ^ 陳師道:《後山集》卷二十二
  7. ^ 方岳貢《歷代古文國瑋集·西漢國瑋集》卷之三:「此文迂迴層折,以盛衰之勢相形,干寶《晉論》大概規仿此。」
  8. ^ 《漢文學史綱要》
  9. ^ 管錐編》第三冊論「全漢文」卷一六:「《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按晉後人當曰:『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之意,囊括四海、併吞八荒之心』,倘『四海』、『八荒』詞不儷妃,則句法無妨長短錯落,今乃讀之,只覺橫梗板障,拆散語言眷屬,對偶偏枯杌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四者一意,任舉其二,似已暢足,今乃堆疊成句,詞肥義瘠,無異《楊公筆錄》所嘲詩句「一個孤僧獨自行』、《廣笑府》卷一所嘲詩句『關門閉戶掩柴扉』、或《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所嘲『墨派』八股「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實中懷之在抱』;即對偶整齊,仍病合掌。在詞賦中鋪比如斯,亦屬藻思窘儉所出下策。此論自是佳文,小眚不掩大好,談者固毋庸代為飾非文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