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菲利普二世 (奧爾良公爵)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3月2日) |
路易-菲利普二世 | |||||
---|---|---|---|---|---|
奧爾良公爵 | |||||
出生 | 法蘭西王國聖克盧聖克盧城堡 | 1747年4月13日||||
逝世 | 1793年11月6日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巴黎 | (46歲)||||
安葬 | 巴黎瑪德蓮墳場 | ||||
配偶 | 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 | ||||
子嗣 | 路易-菲利普一世 安托萬-菲利普 阿黛拉伊德 博若萊伯爵路易·夏爾 | ||||
| |||||
王朝 | 奧爾良王朝 | ||||
父親 | 奧爾良的路易-菲利普 | ||||
母親 | 路易絲·亨麗埃特·德·波旁 |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
簽名 |
路易-菲利普二世(法語:Louis-Philippe II;1747年4月13日—1793年11月6日),全名奧爾良的路易-菲利普·約瑟夫(法語:Louis-Philippe Joseph d’Orléans),別名菲利普·平等(Philippe Égalité);是法國波旁王朝奧爾良公爵與後來的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父親。他以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支持革命而著名並在對路易十六的死刑判決中投下贊成票。但他自己仍然在雅各賓專政時期被處決。
路易-菲利普二世是路易十六的表兄。他在1752年繼承沙爾特雷公爵的頭銜,之後又在1785年成為奧爾良公爵。由於與表弟婦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不睦,路易-菲利普二世並未居住在凡爾賽宮。
在1787年,隨著路易十六與貴族在財政問題上的衝突,路易-菲利普二世因在高等法院挑戰國王的權威而被放逐。隨著1789年三級會議的籌備,路易-菲利普二世被選為貴族階級的代表。他對第三等級的要求表示支持並於6月25日率領一小批貴族加入國民議會。這一舉動使得路易-菲利普二世獲得巨大聲望。之後路易-菲利普二世在1790年被選為國民議會代表。當王室出逃時,路易-菲利普二世宣布放棄自己的頭銜並改名菲利普-平等。然而在1793年他仍然由於自己兒子與法軍指揮官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的叛逃而於1793年11月6日被斬首。[1]
早年
[編輯]路易-菲利普二世出生於巴黎附近的聖克盧聖克盧城堡,是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一世與路易絲·亨麗埃特·德·波旁的長子[2],他一出生便成為蒙特龐謝公爵。1752年由於祖父路易·德·奧爾良去世,路易-菲利普二世成為沙特爾公爵。1759年11月18日,路易-菲利普二世作為血統王子在凡爾賽宮受洗,他的教父與教母分別是國王路易十五與王后瑪麗·萊什琴斯卡[3][4]。
路易-菲利普二世的童年主要在聖克盧度過[5],直到1752年他前往巴黎的羅亞爾宮。[6]他的父親路易-菲利普一世指派艾曼紐·德·龐斯·聖莫里斯作為他的監護人[7][8],而路易-菲利普一世自己則忙於軍事生涯並沉迷於打獵中。同時路易-菲利普二世的母親,路易絲·亨麗埃特·德·波旁則與自己的情人梅爾福特伯爵路易·德拉蒙德打得火熱[9]。之後路易-菲利普一世由於在1756年七年戰爭時期被路易十五收回軍事指揮權,而決定在1759年6月將路易-菲利普二世送往凡爾賽宮[10]。路易絲·亨麗埃特·德·波旁死於1759年2月[11][4],路易-菲利普一世隨後與情婦夏洛特·華候·拉·艾埃·德·里奧結婚。夏洛特醉心於爭取奧爾良公爵夫人的名分與進行社交活動[12],因而無暇照顧自己的繼子。
路易-菲利普二世的教育一開始是由艾曼紐·德·龐斯·聖莫里斯負責[7]。在路易-菲利普二世1760年入駐凡爾賽宮時,他已完成基礎教育[13]。
法國大革命時期
[編輯]被捕與處決
[編輯]遺產
[編輯]藝術改編
[編輯]路易-菲利普二世 (奧爾良公爵) 波旁王朝的分支 出生於:1747年4月13日逝世於:1793年11月6日
| ||
---|---|---|
法國貴族爵位 | ||
前任: 奧爾良的路易-菲利普 |
蒙特龐謝公爵 1747年-1752年 |
繼任: 奧爾良的路易·安托萬·菲利普 |
沙特爾公爵 1752年-1785年 |
繼任: 路易-菲利普三世 | |
奧爾良公爵 1785年-1793年 | ||
內穆爾公爵 1785年-1793年 | ||
瓦盧瓦公爵 1785年—1789年 | ||
儒安維爾親王 1785年-1793年 | ||
王室頭銜 | ||
前任: 奧爾良的路易-菲利普 |
血統王子 1785年-1793年 |
繼任: 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 |
引用
[編輯]- ^ The Editors o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2018-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英語).
- ^ Whitham 1933,第2頁; Tom Ambrose 2008,第20,25頁
- ^ Charles Mauricheau-Beaupré. Woman in France during eighteenth century: With Portraits, Volume 2. France: National Museums of France. 1949: xviiii (英語).
- ^ 4.0 4.1 Tom Ambrose 2008,第36頁
- ^ Tom Ambrose 2008,第31頁
- ^ W·Cooke·Taylor. Memoirs of the house of Orleans; including sketches and anecdotes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characters in France during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Volume 2. London: R. Bentley. 1849: 26 (英語).
- ^ 7.0 7.1 Tom Ambrose 2008,第27頁
- ^ W·Cooke·Taylor 1849,第27頁
- ^ Tom Ambrose 2008,第26頁 ;Whitham 1983,第6頁 ;
- ^ Tom Ambrose 2008,第31-32頁 ;Whitham 1933,第7頁
- ^ Dufresne, Claude. Un bon gros prince" in Les Orléans (L'Histoire en tête). France: CRITERION. 1991: p190–196 [2018-05-16]. ISBN 2903702578 (法語).
- ^ Julia Kavanagh. Woman in France during eighteenth century: With Portraits, Volume 2. France: Smith. 1850: p50–51 [2018-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英語).
- ^ Whitham 1933,第6頁
來源
[編輯]- Whitham, J Mills. Men and women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 1933.
- Ambrose, Tom. Godfather of the revolution : the life of Philippe Égalité, Duc d'Orléans. London: P. Owen, cop. 2008 [2018-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