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補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補服中國兩代、朝鮮半島朝鮮王朝大韓帝國時代、越南後黎朝阮朝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官服的一種。常見為圓領袍,前後綴上補子,也有少數是交領,配銙帶(依品級分為角帶、玉帶等)。最初綴有補子的官常服並沒有特別名稱,只是稱為官常服清朝時才有了補服這名稱,沿用至今。

中國

[編輯]

明代

[編輯]

明代以綴有補子的圓領袍或交領袍為官常服,當時尚未稱這種服裝為補服。官常服胸前和後背綴有一方補子,纖紋樣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雪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鸂鶒,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未入流繡練鵲,御史官繡獬豸[註 1]。武官一品、二品繡獅子,三品、四品繡虎豹,五品繡熊羆,六品、七品繡彪,八品繡犀牛, 九品繡海馬[1]

品秩 服色 染料 文官胸補 武官胸補 腰帶 備註
公侯伯駙馬 茜草 玉帶 公侯伯駙馬官服繡麒麟白澤
一品 茜草 仙鶴 獅子 玉帶 明武宗時一品官賞大紅紵絲斗牛
二品 茜草 錦雞 獅子 花犀帶 正二品衍聖公繡麒麟。明武宗時二品官賞大紅紵絲飛魚服
三品 茜草 孔雀 金鈒花 明武宗時三品官賞大紅紵絲蟒服
四品 茜草 雲雁 素金帶 明武宗時四品官賞大紅紵絲麒麟服
五品 藍草 白鷴 熊羆 銀鈒花帶 明武宗時五品官賞大紅紵絲麒麟服
六品 藍草 鷺鷥 素銀帶 明武宗時六品官賞大紅紵絲虎彪服
七品 藍草 鸂鶒 素銀帶 明武宗時七品官賞大紅紵絲虎彪服
八品 槐花 黃鸝 犀牛 烏角帶
九品 槐花 鵪鶉 海馬 烏角帶
不入流 槐花 練鵲 烏角帶

清代

[編輯]

朝鮮王朝

[編輯]

朝鮮圓領袍也稱為團領、官服。團領前後佩戴胸背(흉배)。朝鮮官服繼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朝鮮國王服袞龍袍。朝鮮後期官吏大分為文官和武官,並穿戴各自不同的官服,穿著官服時還要佩戴冠帽﹑帶﹑靴等各種附帶品。官吏的品階不同,官服的顏色或附帶品的材料和紋樣等都存在差異。整套官服包括袍子﹑帶子﹑紗帽﹑木靴。袍子兩腋有袵[2]。官階不同,官袍的顏色﹑胸背的紋樣﹑帶子的材質都有所不同。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蟒袍。高級官員按照唐宋公服制度,文官以瑞鳥補子,武官以猛獸補子區分官階[3]

胸背採用與袍子一樣的面料,在上面繡上飛禽走獸以裝飾官服,也代表官位的不同。還會繡上雲﹑如意珠﹑波浪﹑岩石﹑水紋﹑不老草﹑水珠﹑花﹑牡丹等紋樣。雙鶴紋樣用於堂上官(正三品以上的官員)級別的文班。雙虎胸背用於正三品級以上的堂上官武班。官服的頭飾是紗帽,其具有前低後高的雙層結構,後側有兩翼,用竹絲和馬尾毛勾勒出形態後罩上薄綢緞製作而成。犀帶是正一品級的官員才能使用的官帶,由水牛角製成。正二品用級金,從二品用素金,正三品用級銀,從三品以及四品用素銀,五品以下黑角帶[4]。庶人在官者,用團領而無胸背。朝鮮官服內著深衣[5]

越南

[編輯]

後黎朝

[編輯]

後黎朝時期,其官服大體仿傚明朝,但略有不同。黎聖宗於1466年6月制定了文武服色、自一品至三品著紅衣、四五品著綠衣、餘著青衣[6],官員的補子,則是「凡食獸法象,公、侯、伯、駙馬竝文武正品畫一,從品畫二,風憲堂上司畫一,分司畫二,雲、河、山、水、葩木諸樣,繁殺不拘。以五彩彰施於五色絺繡金線,聽各從宜。」[7]中興黎朝時期,越南又在1661年6月重新制訂官服儀制[8],除了帶烏紗帽外,文官一品衣紫、二至七品衣紅、八品九品衣靑黑色。此外,官服補子一品至二品用僊鶴、三品用錦鷄、四品至六品用孔雀、七品用白鶴、八品九品用鷦鷯,而御使等官員補子俱用獬豸[9]

後黎朝時期,越南朝廷曾頒文禁止清朝風俗流入越南。後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國人必須遵從越南風俗,不許沿用清朝習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飾。《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記載:「自清帝入中國、剃髮短衣、一守滿洲故習。宋明衣冠禮俗為之蕩然。北商往來日久、國人亦有效之者。乃嚴飭北人籍我國者、言語衣服、一遵國俗。 …… 沿邊之民、亦不得效其聲音衣服、違者罪之。 」

阮朝

[編輯]

阮朝建立(1802年)以後,對朝服、官服、禮服等正式服飾做出了明確規定。《大南實錄·正編·第一紀·世祖實錄》記載:「嘉隆五年(1806年)四月、定文武品服。詔曰:大朝品服、自一品之上至正七品,文階冠並用圓幞頭樣、武階並用方幞頭樣。 …… 一品之上、文武並用蟒袍紫色。自正一品至從三品、文武並蟒袍、青綠藍黑諸色隨用。正四品、從四品文武並花袍、青綠藍黑諸色隨用。正五品、從五品文武並紗緞、青綠藍黑諸色隨用。補子文繡雲雁、武繡文豹、並紅地。正六品、從六品袍並同五品、補子文繡白鵬、武繡熊、並紅地、正七品袍同六品、補子文繡鴛鴦。紅地帶身並紅色。」明命帝紹治帝嗣德帝在位期間正值清代道光年間,越南官員仍以烏紗帽、圓領補服、角帶為常服[10]

琉球國

[編輯]

嘉靖十一年,明世宗頒賜琉球國尚真王世子尚清國王紗帽一頂(展角全)、金廂犀束帶一條、常服羅一條、大紅織金胸背麒麟圓領一件[11]。自此琉球官員於接見明清冊封使向日本朝貢的使節皆穿上模仿明代官常服的補服。

婚禮用的補服

[編輯]

補服也是中式婚禮和韓式婚禮中新郎的服裝之一,明制規定士庶婚禮新郎可假九品官服,但實際上多有僭越。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御史官常服一律繡獬豸補,且不受品佚變動影響。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文武官公服:其制,盤領右衽袍,用紵絲或紗羅絹,袖寬三尺。一品至四品,緋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綠袍;未入流雜職官,袍、笏、帶與八品 以下同。公服花樣,一品,大獨科花,徑五寸;二品,小獨科花,徑三寸;三品,散答花,無枝葉,徑二寸;四品、五品,小雜花紋,徑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 雜花,徑一寸;八品以下無紋。...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練鵲;風憲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2. ^ 《鶴峯先生文集》「折風巾。未知何時所著。大袖衫,大口袴。亦未知其制。想是邃古所服也。今則文物大備。朝服則著金梁冠。紅衫。 前韍後綬。左右佩玉。品帶。象笏。素襪黑履。公服則幞頭。朱衫。革帶。黑靴。時服則烏帽,黑團領。(有錦絹綿布三等) 品帶,黑靴。常服則烏帽,紅團領。(有絹綿二等) 品帶,黑靴。」
  3. ^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中朝文武臣僚, 皆服花樣胸背, 文以飛禽, 武以走獸, 自一品至九品, 各有等差……乞依中朝之制, 文武百官凡諸朝會及接中國使臣之時, 悉令服胸背, 以別尊卑。」
  4. ^ 朝鮮歷史 卷之二. [201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6). 
  5. ^ 柳馨遠,《磻溪隨錄》「公服者。公服之裡。必貼裡廣帶。(舊公服裡。若著貼裡。俗稱固道貼裡。乃戎服也。時或疊皷疊鍾。則百官。卽列信地。脫公服。則不待更著。而便是戎服也。蓋安不忘危之意也。今則此制亦廢矣。今按公服。裡著深衣。尤好。)」
  6. ^ 《大越史記全書》:「六月、定文武服色、自一品至三品著紅衣、四五品著綠衣、餘著青衣。」
  7.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
  8. ^ 《大越史記全書》(卷之十八):「命朝臣申制公位文武百官品服行儀器用。」
  9.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三十二)永壽四年六月
  10. ^ 《廈門志》「道光十一年六月,越南國王遣其臣工都郎中陳文忠、禮都員外郎高有翼送前故彰化縣知縣李振青眷屬及遭風難民回籍,至廈門。人皆束髮,官則烏紗、圓領、角帶,禮貌恭順,亦通文墨。」
  11. ^ 《使琉球錄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