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維奧尼克語
外觀
英維奧尼克語 | |
---|---|
Ingvaeonic, Ingveonic,[1] coastal Germanic[1] | |
地理分佈 | 原本是從弗里斯蘭到日德蘭的北海海岸;今天,全世界 |
譜系學分類 | 印歐語系 |
分支 | |
– | |
Glottolog | nort3175[2] |
英維奧尼克語,又叫作北海日耳曼語,在語言學中被認為是日耳曼語的衍生亞種之一。
公元1世紀中期,英維奧尼克語在北海地區逐漸成形並顯現出了獨特的語言特徵。它的衍生分支包括了古弗里西語,古撒克遜語和古英語(時至今日, 現代英語仍被認為是英維奧尼克語的衍生之一。)有時低地法蘭克語也被認為是英維奧尼克語的衍生分支。
在弗里西語及英語裡中我們能夠找到北海日耳曼語最為顯著的特徵,即英維奧尼克式Ingwäonismen。而荷蘭語由於早期受到了法蘭克語的影響,許多北海日耳曼語特徵已經不復存在。[3]
名稱之爭
[編輯]今日之北海日耳曼語及英維奧尼克語在使用上基本同義,其他同義名還包括西北日耳曼語,西海岸日耳曼語及海岸德語。其中的西北日耳曼語亦可指向北日耳曼語及西日耳曼語。[4][5]
英維奧尼克語
[編輯]其名始於古羅馬文學家塔西陀所著之《日耳曼尼亞志》。在書中塔西陀記述了三支日耳曼族群,其中臨海的一支為英維奧尼克。[6]
其他文學記載有老普林尼所著之《博物志》,其中又把英維奧尼克成為因古厄內Inguaeones。[7]
自此其他相應的不同拼寫方式也漸漸出現,包括 ingävonisch,ingväonisch,ingwäonisch 所指皆為英維奧尼克。
北海日耳曼語
[編輯]儘管英維奧尼克語與北海日耳曼語兩個名稱可以互相替代,但單獨使用北海日耳曼這一地域名仍有待商榷,因為從地域上來說,北海日耳曼的特徵又能夠在不屬本支的荷蘭語及內陸低地德語得到體現。[9]
語言特點
[編輯]英維奧尼克語的語言特徵名為英維奧尼克式。儘管人們對英維奧尼克語的爭論從未停止,英維奧尼克式這一相當完備的語言特徵卻是公認的(也有研究者認為應該將其與北海日耳曼語互相分離。)以下是簡單的例子:
- 北海日耳曼語鼻音消失法則 :省略摩擦產生的鼻音,以延長元音替代。
- 日耳曼語*samftō,-ijaz, 德語 sanft, 西弗里西語 sêft, 英語 soft, 低地德語 sacht, 荷蘭語 zacht
- 與 德語 sein 的第三格單數 ist 相比 刪去t :
- 古英語 is, 古撒克遜語 is
- 人稱代詞第一格時刪去r:
- 日耳曼語 *wīz ‚德語 wir,古撒克遜語 wī, 古荷蘭語 wē, 古弗里西語 wī, 古英語 wē (相對的 林堡語 veer, 古諾斯語 vér, 哥德語 weis)
- 其他人稱代詞的詞根
- 德語 „er「: 低地德語. he, 荷蘭語. hij, 英語. he, 西弗里西語. hy, 薩特弗里西語. hie, 北弗里西語. hi
- 德語 „ihr「: 低地德語. ji, 中古荷蘭語. ghi, 英語. you, 西弗里西語. jim, 薩特弗里西語. jie, 北弗里西語. jam
- 三格系統 即三四格相同
- 未來式需要助動詞 schallen (sallen), shall:
- 弗里西語. ik schall (sall) – 英語. I shall (德語 ‚ich werde『)
- 在齶音前為字母K發出類似爆破音的擦音
- 德語 „Käse「: 英語. cheese, 西弗里西語. tsiis, 薩特弗里西語. sies, 北弗里西語. sees
- 德語 „Kirche「: 英語. church, 西弗里西語. tsjerke, 薩特弗里西語. seerke, 北弗里西語. schörk, sark
- 齶化日耳曼語中的a:
- 日耳曼語 *dagaz ‚德語 Tag『, 古英語. dæg, 古弗里西語. dei; 拉丁語 ( via) strata ‚ 德語 Straße『 古英語. strǣt, 古弗里西語 strēte
- 分詞的現在完成時刪去前綴 ge-:
- 低地德語. daan, 英語. done, 西弗里西語 . dien, 薩特弗里西語. däin, 北弗里西語.dänj (德語 ‚getan『)
- R變音法 :
- 英語. burn, 西弗里西語. baarne (或者 brâne), 北弗里西語. baarnwin ‚德語 Brandwunde『 (或者 braan ‚brennen『)
- 動詞的統一複數形式 :
- 低地德語. wi/ji/se maakt, 北弗里西語. we/jam/ja mååge – 德語 „wir machen/ihr macht/sie machen「
引用
[編輯]- ^ 1.0 1.1 Anthonia Feitsma, 『Democratic』 and 『elitist』 trends and a Frisian standard, in: Andrew R. Linn, Nicola McLelland (eds.), Standardization: Studies from the Germanic Languages, 2002, p. 205 ff., here p. 205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North Sea Germanic.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Hans Frede Nielsen: Frisian and the Grouping of the Older Germanic Languages. In: Horst Haider Munske (Hrsg.): Handbuch des Friesischen. = Handbook of Frisian Studies. Niemeyer, Tübingen 2001, ISBN 3-484-73048-X, S. 81–104.
- ^ Adolphe van Loey: Schönfeld's Historische Grammatica van het Nederlands. Kankleer, vormleer, woordvorming. 8. Druck. Thieme, Zutphen, 1970, ISBN 90-03-21170-1, Kap. 4, S. XXV.
- ^ Steffen Krogh: Die Stellung des Altsächsischen im Rahmen der germanischen Sprachen (= Studien zum Althochdeutschen. Bd. 29). Vandenhoeck & Ruprecht, Göttingen 1996, ISBN 3-525-20344-6, S. 84–85.
- ^ Tacitus: 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 chapter.2 pag.2
- ^ Plinius: Naturalis Historia
- ^ Jacob Grimm: Grimm's Teutonic Mythology
- ^ Klaas Heeroma: Zur Problematik des Ingwäonischen. In: Frühmittelalterliche Studien. Bd. 4, 1970, S. 231–243, doi:10.1515/97831102420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