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十二星座
航海十二星座,指的是根據16世紀末荷蘭人首次遠航東印度時的觀察結果設立的12個靠近南天極的星座,均屬於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指定的88個現代星座。
歷史
[編輯]
中東、歐洲和中國古代都有觀測星空、記錄天體位置、劃分星群的傳統,但由於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區,難以觀察到靠近南天極的星座。直到大航海時代興起,這一情況才發生改變。[1]
159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們為打破葡萄牙帝國對西歐—印度洋遠航貿易的壟斷,策劃了荷蘭人首次遠航東印度的冒險活動。此次活動除了尋找香料的商業使命,也兼有科學考察之目的。為冒險提供航海圖的製圖師彼得魯斯·普蘭修斯,委託領航員彼得·凱澤對南天球的星星進行記錄,並教授他觀測星空所需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1595年9月,船隊抵達馬達加斯加並駐留,凱澤在此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天文觀測。1596年9月,凱澤在巽他群島去世。船隊於1597年返回荷蘭後,他的觀測記錄由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轉交給普蘭修斯。1598年,普蘭修斯與約多庫斯·洪迪烏斯合作,根據凱澤的觀測記錄,在阿姆斯特丹製造了第一個繪有航海十一星座的天球儀。由於凱澤的手稿已經散佚,因此並不清楚第一個創立航海星座——即將觀測到的群星分組並命名——的人究竟是他還是普蘭修斯。1603年,德國人約翰·拜耳出版了《測天圖》,其中有一頁為南天極星座圖,乃根據普蘭修斯天球儀上的數據所繪。航海十二星座於是首次出現在了印刷品上,從此在歐洲廣泛傳播開來。[2][3][4][5][6][7]
天球儀製造者威廉·布勞苦於天體數據全部歸普蘭修斯所有,導致自己無法與洪迪烏斯競爭,於是委託德豪特曼在第二次遠航中進行觀測。德豪特曼在亞齊被俘虜了兩年,在那裡記錄了星空。回到荷蘭後,他於1603年出版了一本荷蘭語-馬來語詞典,在附錄中列出了星表及十二星座,與凱澤和普蘭修斯的版本略有差異。[5][7]
航海十二星座的知識通過在華耶穌會教士傳到中國,由湯若望、羅雅谷等人進行中國化,增設為近南極星官。唯一例外的星官是小斗,並非翻譯或仿造歐洲星座,而是另立名稱。[1]
普蘭修斯繪製的十一星座,以及德豪特曼從中區分出的蒼蠅座,全都沿用至今,均屬於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指定的88個現代星座。[1]
星座列表
[編輯]普蘭修斯 | 德豪特曼 | 中國古代 星官 |
現代星座 中文正名 |
注釋 | ||
---|---|---|---|---|---|---|
象徵 | 星數 | 象徵 | 星數 | |||
鯕鰍 | 6 | 鯕鰍 | 4 | 金魚 | 劍魚座 | 現代星座之拉丁文名仍取自鯕鰍;中文正名取自西方天文史上的另一叫法 |
飛魚 | 7 | 飛魚 | 5 | 飛魚 | 飛魚座 | 現實中鯕鰍以飛魚為食,故在星圖上亦緊追在後 |
變色龍 | 14 | 變色龍 | 9 | 小斗 | 蝘蜓座 | |
蒼蠅 | 4 | 蜜蜂 | 蒼蠅座 | 普蘭修斯將捕食蒼蠅的變色龍視為一個星座;中國星官名源於拜耳誤認蒼蠅為蜜蜂 | ||
天堂鳥 印度鳥 |
12 | 天堂鳥 | 9 | 異雀 | 天燕座 | 現代星座之拉丁文名仍取自天堂鳥 |
南三角 | 5 | 南三角 | 4 | 三角形 | 南三角座 | |
水蛇 | 15 | 水蛇 | 15 | 蛇尾 蛇腹 蛇首 |
水蛇座 | |
孔雀 | 16 | 孔雀 | 19 | 孔雀 | 孔雀座 | |
印度人 | 12 | 印度人 | 11 | 波斯 | 印第安座 | 現代星座之拉丁文名仍取自印度人(指東印度土著) |
大嘴鳥 | 8 | 印度喜鵲 | 6 | 鳥喙 | 杜鵑座 | 現代星座之拉丁文名仍取自大嘴鳥 |
鶴 | 13 | 鷺 | 12 | 鶴 | 天鶴座 | |
不死鳥 | 14 | 不死鳥 | 13 | 火鳥 | 鳳凰座 |
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1.3 王玉民. 现代星座汉译名的由来与演变.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2, 31 (01): 37-51.
- ^ 蕭拉瑟. 阿姆斯特丹 世界最自由城市的历史.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18: 101-106. ISBN 978-7-5447-7348-5.
- ^ Dekker, Elly. Early explorations of the southern celestial sky [南天球天文的早期探索]. Annals of science. 1987, 44 (5): 439-470 (英語).
- ^ Dekker, Elly. On the dispersal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southern celestial sky [論南天球天文知識的傳播]. Der Globusfreund. 1987: 211-230 (英語).
- ^ 5.0 5.1 5.2 Ridpath, Ian. Scouting the southern sky [探索南方星空]. Star Tales. [202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英語).
- ^ Ridpath, Ian. Johann Bayer's southern star chart [約翰·拜耳的南方星圖]. Star Tales. [202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3) (英語).
- ^ 7.0 7.1 7.2 Ridpath, Ian. Star Tales [星星的故事]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Lutterworth. 2018. ISBN 978-071889478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