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打假人
外觀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24年4月17日) |
職業打假人存在於中國[1]是指明知是假冒偽劣產品而予以購買並向經營者進行索賠的人[2],其在職業打假的過程中,善於利用法律規則,「打假」模式標準化、規範化[3]。職業打假的行為一方面改善了消費環境,另一方面也因占用行政資源、一些打假人使用違法手段等引發爭議[4][5][6][1][7][8]。例如職業打假人主要對商品說明書咬文嚼字,一旦發現問題就向商家索賠,變成了「職業索賠人」有的發現商品或服務的瑕疵,就通過多次投訴、舉報和索賠來獲取經濟利益,一旦拿到錢款就撤回投訴舉報;有的向徒弟收取學費,師徒合作或徒弟在師傅指導下四處「圍獵」商家,抓住商品或服務的瑕疵大做文章,迫使商家退一賠三;還有的通過夾帶、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產日期把過期商品放在超市、捏造事實等方式騙取經營者賠償或者敲詐勒索。惡意索賠蔓延,使得企業苦不堪言、監管部門疲於應對,既損害了企業權益,擠占了維權渠道,又占用了社會資源、擾亂了市場秩序。職業打假成了碰瓷的一種形式。[9]
知名打假人
[編輯]- 王海,1995年起從事打假,其帶來了「消費者維權元年」,其後出現的一批個人打假索賠者現象被「王海現象」,被稱為「中國職業打假第一人」[10]。曾打假辛巴賣假燕窩[11]等。
- 臧家平,1998年因打假假冒美國藥品商標的淋必治等藥品成名,被稱為「山東王海」、「假藥剋星」[12]。2003年以敲詐勒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為中國內地因打假犯罪被判刑的第一人[13]。
- 陳之強,2021年(年僅18歲)開始職業打假,不到一年時間,已跟商家打了800多場官司,獲利十幾萬元。2021年12月,因涉嫌敲詐勒索,徐聞縣公安局對其立案[14][15]。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争议职业打假人. 新華網. [2024-05-16] (中文).
- ^ 楊菲兒. 职业打假人的法律思考. 法制與經濟. 2016, (6): 130–132. ISSN 1005-0183. CNKI FZJJ201606048.
- ^ 錢金華; 李凱. 浅谈当前职业打假现象及应对.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2014, (7): 45–47. ISSN 2096-6512. CNKI GOGY201407020.
- ^ 王芳宜. 职业打假人引发争议. 光彩. 2016, (9): 12–13. ISSN 1005-4049. CNKI GCXX201609011.
- ^ 林麗鸝. 职业打假人引发社会争议.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16, (10): 30. ISSN 1009-6310. CNKI GXZL201610027.
- ^ 营利改牟利,职业打假不受保护. 三湘都市報. 2016-11-22 [2022-04-23].
- ^ 盧國強; 張淼淼. 职业打假人的“江湖”:争议20年 有人坐拥豪宅. 新華網. 2016-03-20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透過中新網.
- ^ 重庆女子卖自制粉蒸肉遭职业打假被判赔5万,买家承认为职业打假人:法院判决没有冤枉她. 紅星新聞. 2022-04-22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透過新浪新聞.
- ^ 消費質量報. 商家频遭“碰瓷式”维权、行政资源被大量挤占…… 向职业打假恶意索赔说“不”. 澎湃新聞. 2024-12-06.
- ^ 荊棘. 王海:“时代英雄”的打假进化. 齊魯周刊. 2017, (10): 22–23. ISSN 1674-960X.
- ^ 对话打假者王海:辛巴痛哭流涕,影帝也不过如此. 中國新聞周刊. 2021-01-02 [2022-04-23] –透過中國青年網.
- ^ “打假英雄”臧家平涉嫌敲诈勒索被检察院起诉. 法制日報. 2003-03-31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9-14) –透過搜狐.
- ^ 萬興亞. 昔日打假名人臧家平终审被判刑3年. 中國青年報. 2003-12-15 [2022-04-23].
- ^ 郭吉剛. 一年打假800余起、获利十几万 18岁职业打假人涉嫌敲诈勒索被立案. 新黃河. 2022-01-03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3) –透過鳳凰網.
- ^ 聶輝. 800多场官司背后 涉嫌敲诈的“00后”职业打假人-中新网. 新京報. 2022-01-25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透過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