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叔蒙
外觀
竇叔蒙 | |
---|---|
出生 | 唐朝浙東 |
國籍 | 唐朝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地理學、潮汐學 |
受影響自 | 王充 |
施影響於 | 俞思謙 |
竇叔蒙(?年—?年),浙東人,唐代潮汐學家、地理學家。
著作
[編輯]他的《海濤志》(又稱《海嶠志》)約成文於大曆年間,全文保存在清俞思謙的《海潮輯說》一書中,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潮汐專篇。全文分成因、濤歷、濤日時、濤期、朔望體象和春秋仲濤漲解六章[1][2]。
- 第一章為總論,主要論述潮汐形成的原因。指出:地球的海洋潮汐現象和月亮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3]。
- 第二章為論濤數(濤歷),主要論述海洋潮汐漲落循環規律,對一個朔望月里潮汐與月亮的對應變化作了生動描述。
- 第三章為論濤時,主要講述對高低潮時的推算方法,並為此建立了一種科學而且獨具特色的圖表法。
- 第四章為論濤期,主要講述了海洋潮汐在一日之內、一月之內、一年之內的變化情況。指出海洋潮汐的大小和升降時刻每日每月都有不同[4]。
- 第五章論朔望體象。
- 第六章論春秋仲濤解,進一步闡述一年之內出現大潮的問題[5]。
竇叔蒙繼承東漢王充「濤之起也,隨月盛衰」的理論,明確提出了「潮汐作濤,必符於月」的同步原理[6]。此外,他利用中國古代天文歷算方法進行潮時的推算,推得28992644日中潮汐次數為56021944。由此可見潮汐周期為12小時25分12秒,這個數字與現在通用的半日潮周期數字相差很小;為使理論潮時推算的成果便於運用,他繪製了濤時推算圖,依據舊曆日期和推算圖,即可演算當日高潮時辰[7]。
該潮汐圖表比現存歐洲最早的「倫敦橋漲潮時間表」要早400多年[8];論述了正規半日潮區的潮汐日、月、年周期:一日之內有兩個潮汐周期(「一晦一明,再潮再汐」),一朔望月內有兩次大、小潮(「一朔一望,載盈載虛」),一年內也有兩次大潮和小潮(「一春一秋,再漲再縮」);根據日、月在天球視運動的差異,推算出春季大潮和秋季大潮發生的時間,從而實際上闡述了分點潮[9]。
參考
[編輯]- ^ 門巋.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3年5月: 1542. ISBN 7-80002-388-5.
- ^ 《歐陽修集·唐竇叔蒙海濤志》:竇叔蒙撰。其書六篇:一曰《海濤志》,二曰《濤歷》,三曰《濤日時》,四曰《濤期》,五曰《朔望體象》,六曰《春秋仲月漲濤解》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海寧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海宁文史资料专辑 海宁潮文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海寧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5年9月: 23–24.
- ^ 盧嘉錫主編;陳美東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 天文学卷. 2003.01. : 410. ISBN 7-03-010006-9.
- ^ 梁二平. 中国古代海洋文献导读 古代中国的海洋观.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2年10月: 52. ISBN 978-7-5027-8425-6.
- ^ 黃華,牟素芹,崔建林編著. 科技文明 天文、地理、军事、工农业生产、四大发明.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2005年7月: 164. ISBN 7-5047-2400-9.
- ^ 唐濤,吳曉. 地理学家辞典. 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2006年9月: 15. ISBN 7-80595-982-X.
- ^ 周瀚光,王貽梁. 百工竞技.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7月: 161. ISBN 7-5617-4823-X.
- ^ 曾呈奎, 《中國海洋志》編纂委員會. 中国海洋志.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3年10月: 1223. ISBN 7-5347-2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