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 |
---|---|
![]() 福州一中校徽 | |
![]() | |
地址 | ![]() |
原名 | 聖功書院(1817~1821) 鳳池書院(1821~1901) 正誼書院(1870) 全閩大學堂(1902~1904) 福建高等學堂(1904~1912) 福建高等學校(1912~1915) 福建省立第一中學(1915~1927) 福建省立第一初級中學(1924~1929) 福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1929.1~1929.8) 福建省立福州中學(1929.8~1939.8) 福建省立福州高級中學(1939.8~1946.1) 福建省立福州中學(1946.1~1951.4) 福建省福州中學(1951.4~1951.8) |
簡稱 | 福州一中、福一、福中、FZYZ |
類型 | 公立完全中學 |
隸屬 | 福建省教育廳 |
創辦日期 | 1817年 |
學區 | 福建省 |
校長 | 陳海濱 |
黨委書記 | 蔡輝森 |
年級 | 初中1年級~3年級 高中1年級~3年級 |
學生人數 | 初中每年段300人 高中每年段720人 |
辦學宗旨 | 為天下人謀永福 |
校訓 | 植基立本 成德達材 |
校風 | 勤奮、嚴謹、競取、活躍 |
教風 | 嚴 實 細 活 |
校色 | 磚紅色 |
校刊 | 《三牧緣》 《雲帆》[1] |
校報 | 《拓風》 |
著名校友 | 林覺民、鄧拓、潘達、林間 |
運動項目 | 排球、健美操 |
學校網址 | 福州一中 |
![]()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英語:Fuzhou No.1 High School),簡稱福州一中或福一中,本地人略稱為一中,英文縮寫為FZYZ,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完全中學。該校是福建省唯一由省教育廳直接管理的中學[2],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委認定的「中國名校」。
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的鳳池書院和創辦於同治九年(1870年)的正誼書院。這兩所書院是當時福州官辦四大書院中的兩大書院。兩院均地處東街三牧坊小巷[3],現為福州一中初中部。[4]
福州一中新校區位於閩侯縣上街鎮烏龍江大道,2004年建成並開始招收高中新生。2005年,老校區停止招收高中新生。
校史
[編輯]- 1902年4月9日(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光緒皇帝諭旨批准設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學校「全閩大學堂」,堂政直屬總督府管轄。
- 1902年3月24日舉行開學典禮,5月8日正式上課。
- 1904年1月學部頒發《學務綱要》規定:「京師設大學堂,各省只設高等學堂,高等學堂作為大學預備科」。全閩大學堂遂改名「福建高等學堂」。
-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學堂改稱學校,監督改稱校長,停止正科招生,校名改稱「福建高等學校」。直屬福建省巡按公署管轄,具體由福建省教育廳直接領導。
福建省立第一中學(1915.1—1927)
[編輯]- 民國四年間(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學校遵照省令改稱「福建省立第一中學」。預科生轉為中學生,秋季始業,學制四年,開始統用普通話教授。
- 1922年9月,又根據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改革學制系統,試行中學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省立第一初級中學、省立福州初級中學(1927.1—1929.8)
[編輯]-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臨時政務委員會,對全省公立中學進行調整,將原本的高中班級併入省立第一高級中學及省立理工中學,又將停辦的華僑中學、女子師範學校的初中班劃歸於此,自此開始有女學生。校名改為:「省立第一初級中學」。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級中學併入,設二部。
- 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省立福州中學(1929.8—1939.8)
[編輯]- 1929年8月,復辦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學」。福州女子初級中學、省立福州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相繼併入。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福建省政府決定將學校內遷沙縣,在沙縣城關文廟辦學,並在洞天岩設分校,作為初中部校舍,逐步轉入戰時教育體制。
省立福州高級中學(1939.8—1946.1)
[編輯]省立福州中學(1946.1—1949.8)
[編輯]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1949.8—)
[編輯]- 1949年8月17日中國共產黨占領福州。9月中旬中共省級人民政府派軍代表接管學校,執行「維持原校,逐漸改造」方針。學校由省教育廳直接領導,10月12日舉行正式接管典禮暨開學式。
- 1951年4月改稱「福建省福州中學」。
- 1951年8月1日正式定名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至今。
-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廳委託福州市人民政府領導,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
- 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並收歸省教育廳直接管轄。
- 1956年~1958年,連續三年取得「全國高考紅旗」。
-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間下放福州市宣教組,並由福建省農械廠領導與管理。
- 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復校長責任制。
- 1997年秋季,初中部停止招生。
- 2000年秋季,初中部取消。
- 2002年5月13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確定了「保留發展舊校區,建設新校區」的方針。新校區占地220畝,總投資1.84億元。
- 2004年秋季,新校區開始招生。
- 2005年秋季,舊校區停止招生。
- 2007年秋季,初中部在老校區恢復。
歷任校長
[編輯]校名 | 職務 | 姓名 | 學歷 | 任職時間 |
---|---|---|---|---|
鳳池書院 | 山長 | 趙在田[5] | (清)進士 · 翰林 | 1817-1836 |
山長 | 魏敬中 | (清)進士 · 翰林 | 1836-1853 | |
正誼書院 | 山長 | 林鴻年 | (清)進士 · 翰林 | 1866-1885 |
山長 | 陳璧 | (清)進士 · 翰林 | 1896-1928 | |
鳳池書院 | 山長 | 曾寶彥 | (清)進士 · 翰林 | 1899-1901 |
全閩大學堂 | 總教習 | 葉在琦 | (清)進士 · 翰林 | 1902.5-1905 |
福建高等學堂 | 監督 | 陳寶琛 | (清)進士 · 翰林 | 1905-1906 |
監督 | 林炳章 | (清)進士 · 翰林 | 1906-1908 | |
監督 | 陳寶琛 | (清)進士 · 翰林 | 1908-1909 | |
監督 | 陳培錕 | (清)進士 · 翰林 | 1909-1911 | |
校長 | 王修 | 日本高等師範 | 1911- | |
福建省立第一中學 | 校長 | 王修 | 日本高等師範 | 1922(共11年) |
校長 | 張哲農 |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 1922-1923 | |
校長 | 曹廉箴 | 英國格林大學 | 1923 | |
校長 | 魏憲章 | 1923 | ||
校長 | 施冕南 | 福建法政專門學校 | 1923 | |
校長 | 張湛 | 日本明治大學 | 1923-1927 | |
省立第一初級中學 | 主席委員 | 戴錫樟 |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 1927-1928 |
主席委員 | 陳震飛 |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 1928 | |
校長 | 張哲農 |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 1928.2-1928.12 | |
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 校長 | 莊觀瀾 |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 1929.1-1929.8 |
省立福州中學 | 校長 | 莊觀瀾 |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 1929.8-1932.1 |
校長 | 戴錫樟 |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 1932.1-1934 | |
校長 | 張湛 |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 1934-1936.1 | |
校長 | 蘇師穎 |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 1936.1-1937 | |
校長 | 劉天予 | 東南大學 | 1937-1938.5 | |
校長 | 陳粵人 | 中央政治大學 | 1938.5-1939.8 | |
省立福州高級中學 | 校長 | 陳粵人 | 中央政治大學 | 1939.8-1941 |
校長 | 王啟煒 | 中央大學 | 1941.7-1944 | |
校長 | 柏鴻銘 | 中央政治大學 | 1944-1945 | |
省立福州中學 | 校長 | 鄭庭椿 | 北京燕京大學 | 1945.3-1946.9 |
校長 | 孫承烈 | 日本東京高等師範 | 1946.9-1947.7 | |
校長 | 林浩藩 | 大夏大學 | 1947.7-1948 | |
校長 | 朱民生 | 中央大學 | 1948-1950.2 | |
校長 | 馮邦彥 | 美國維其妥大學碩士 | 1950.2-1951.4 | |
校長 | 馮邦彥 | 美國維其妥大學碩士 | 1951.4-1951.11 | |
省立福州第一中學 | 校長 | 葉振漢 | 廣西大學 | 1952.2-1952.8 |
校長 | 桑耘(女) | 1952.8-1954.8 |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 校長 | 顧耐雨 | 暨南大學 | 1954.8-1956.8 |
校長 | 陳君實 | 廈門大學 | 1957.2-1960.1 | |
代校長 | 王貽珠(女) | 蘇州中學 | 1960-1962 | |
校長 | 陳君實 | 廈門大學 | 1962.8-1966.6 | |
校長 | 陳君實 | 廈門大學 | 1979.12-1983.8 | |
校長 | 朱鼎豐 | 江蘇師範學院 | 1983.8-1999.9 | |
校長 | 邱德奎 | 福建師範大學 | 1999.9-2002.12 | |
校長 | 李迅 | 福建師範大學 | 2003.1-2017.11 | |
校長 | 蔡輝森 | 福建師範大學 | 2020.4-2025.1 | |
校長 | 陳海濱 | 福建師範大學 | 2025.1-至今[6] |
現任領導
[編輯]- 黨委書記:蔡輝森[7]
- 校長:陳海濱
- 副校長:肖毅
- 副校長:鄒永春
- 副校長:蘇健
學校象徵
[編輯]校訓
[編輯]福州一中的校訓為:植基立本 成德達材
- 植 根植
- 基 基礎
- 立 樹立
- 本 根本
- 成 成就,完成
- 德 道德,品行
- 達 通達,達到
- 材 才能,才學
意思是: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指導思想,根植于堅實的基礎培養,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校風
[編輯]福州一中的校風為:勤奮 嚴謹 競取 活躍
其中「競取」原為「進取」,為強調培養時代所需要的競爭精神,改「進」為「競」。
校徽
[編輯]校前身位於福州三牧坊兩側,故設計諧音「三牧」而由三個「M」組成之花朵為校徽, 分別代表Moral(道德)、Modesty(謙遜)、Multiplicity(多樣化)。
校徽是1997年時為紀念建校180周年設計的。
校慶
[編輯]校慶日定於每年的5月8日,這與前身全閩大學堂的歷史有關。2007年福州一中190周年校慶,為紀念2002年5月13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做出了建設福州一中新校區的決策,將校慶日改在了5月13日。
初中部
[編輯]
根據福建省教育廳閩教基[2007]25號《關於同意福州一中招收初中學生的批覆》,福州一中自2007年秋季開學起定位為一所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初中辦學規模核定為18個班,每個年段招生6個班。從2007年起開始招收初中學生。新初中部屬公辦性質。
根據福州市教育局的決定,福州實驗小學和井大小學成為福州一中初中部2007年秋季招生的對口小學。
私立中學
[編輯]校級獎勵
[編輯]福州一中設有三牧之星、三牧之星獎學金、永輝獎學金、永輝助學金、四八春獎學金、華昆獎學金、泰禾獎學金等多項獎勵。
三牧之星是一項傳統的榮譽,頒發給優秀的初二、初三、高二及高三學生。定於每年最後一個工作日下午召開「三牧之星」的表彰大會,亦即元旦文藝演出。獲得者能優先獲得高招保送及自主招生資格。
華昆獎學金分為品學兼優獎和特長獎各3人。
泰禾獎學金相對特別,它獎勵的並不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獎勵對學校社團活動有突出貢獻的個人與優秀社團、優秀體育隊。
參見
[編輯]外部資源
[編輯]引用文獻
[編輯]- ^ http://www.fzyz.net/#/schoolWenji?newsNum=1
- ^ 厅属学校. 福建省教育廳. [201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 ^ 福建經濟年鑑編輯委員會. 福建經濟年鑑1993.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 372 [2022-12-02]. ISBN 7-211-0212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 ^ 存档副本. [201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 ^ 存档副本. [2014年9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我校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校领导任免决定. 福州第一中學. [2025-02-08].
- ^ 现任领导. 福州第一中學.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