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沛寧
盧沛寧 Christopher P. Lu | |
---|---|
美國勞工部副部長 | |
任期 2014年4月4日—2017年1月20日 | |
總統 | 貝拉克·歐巴馬 |
前任 | 塞斯·哈里斯 |
美國白宮內閣秘書長 | |
任期 2009年1月20日—2013年1月25日 | |
總統 | 貝拉克·歐巴馬 |
繼任 | 丹妮爾·格雷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美國新澤西州 | 1966年6月12日
國籍 | 美國 |
政黨 | 民主黨 |
配偶 | 凱薩琳·湯姆森 |
父母 | 盧正陽(父) 王大成(母) |
母校 | 普林斯頓大學 哈佛大學法學院 |
職業 | 內閣秘書長、律師、總法律顧問 |
盧沛寧(英語:Christopher P. Lu,1966年6月12日—),美國臺灣裔政治人物,現任美國駐聯合國管理和改革大使。[1]2014年至2017年曾任美國勞工部副部長。他曾與2009年至2013年擔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政府白宮內閣秘書長[2]。盧沛寧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學院(現名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並在哈佛法學院深造,是歐巴馬的同學。在他從政前曾在華盛頓特區的盛德律師事務所任訴訟律師,從政後先後擔任了眾議員亨利·瓦克斯曼的副首席律師和美國眾議院下屬的監管及政府改革委員會的民主黨職員。
在作為顧問為參議員約翰·克里的2004年總統選舉工作後,盧沛寧成為參議員歐巴馬辦公室的法務總管。隨著歐巴馬競選總統的成功,盧主持了總統交接的工作並在歐巴馬上任後成為內閣秘書長。[3]
盧沛寧曾獲麥克默里學院榮譽博士學位和海軍傑出公共服務獎(Department of Navy 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Award)。
早年生涯
[編輯]盧沛寧,籍貫河南正陽,1966年6月12日生於新澤西州。[3]1974年全家搬遷至馬里蘭州羅克維爾附近的Fallsmead,1984年畢業於伍頓高中。[4]盧沛寧父親為盧正陽,母親為王大成,均生於中國大陸,之後在台灣生活,直至1950年代赴美國留學並移民。[5]盧沛寧的外公王任遠曾在1948年作為天津的代表被選為第一屆立法院委員,並在1970年至1976年任中華民國司法行政部長。盧沛寧自述他受到自己父親很深的影響,他稱自己父親像一位電氣工程師一樣工作,但熱愛時政和歷史。他們二人曾一同閱讀政治家們的傳記和共同觀看每天晚間的新聞。[6]
盧沛寧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中的伍德羅·威爾遜學院學習,並且成為學生報紙普林斯頓日報的高級新聞編輯。盧沛寧的政治抱負在普林斯頓得到發展,特別是當他進入參議員查爾斯·馬賽厄斯位於國會山的辦公室後。[7]1988年,他憑藉領導人競選中的輿論覆蓋為題的高級論文後,獲得了拉丁文學位榮譽。[8]畢業後,盧沛寧進入哈佛法學院深造,是巴拉克·歐巴馬在哈佛的同學。
簡歷
[編輯]在1991年哈佛大學獲得拉丁文學位榮譽畢業之後,盧沛寧以聯邦上訴法院第三巡迴審判庭法官羅伯特·考恩的法律職員的身份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8]他在1992年成為了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華盛頓特區辦公室的一名訴訟律師。那時歐巴馬及其夫人米歇爾也在該律師所的芝加哥辦公室工作。[6]
1997年,盧沛寧離開了盛德,開始了他政治領域的第一份工作——眾議員亨利·瓦克斯曼的副首席律師和美國眾議院下屬的監管及政府改革委員會的民主黨職員。[6]當時瓦克斯曼的智囊團團長菲爾·希勒在前者雇用盧沛寧的決定中起了很大作用,而他們在歐巴馬執政時期又再次成為了同僚。[9]盧沛寧後來說,在他心目中菲爾·希勒和皮特·勞斯(也是歐巴馬時期白宮工作人員之一)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3]在監管及政府改革委員會工作期間,盧沛寧組織了多個備受關注的調查,包括1996年美國總統選舉、安然醜聞和一些不合格的療養院。[8]他還在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擔任了參議員約翰·克里的通信特別顧問。那時他的主要職責是協調九一一襲擊事件遇難者家庭組織的支持克里競選的活動。[8]
歐巴馬參議院辦公室時期
[編輯]在歐巴馬成功當選為美國伊利諾州參議員後,盧沛寧在2005年初作為立法部門主管加入歐巴馬辦公室。盧沛寧對歐巴馬給予高度讚賞,他說:「歐巴馬有著快速而敏銳的頭腦,是我(在政治舞台上)見過的最智慧的人。」[6]作為立法主任,盧沛寧領導著一個15人小組,負責監督所有法律的起草工作,並對歐巴馬提案和決策做出建議。[8]在權衡棘手的提案時,歐巴馬會將他和他的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召集起來當面辯論。
芝加哥論壇報記者、歐巴馬傳記作者戴維·門德爾說,盧沛寧屬於「這個聰明年輕職員氣氛中的溫和派聲音」[10]在2006年軍事委員會法中,盧沛寧建議歐巴馬投贊成票,因為他覺得此舉將會變得更加政治化和開明化,但歐巴馬最終投了反對票。[10]
盧沛寧說他作為立法主任的角色「是參議院中最有趣的工作之一,(但)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作,因為在參議院中,你必須實時清楚任何可能事情的發展......這會花去你生命中幾年的時間。」[7]盧沛寧與羅伯特·吉布斯以及其他幾個歐巴馬工作人員在讀過歐巴馬《無畏的希望》手稿後曾為其提供過幾個編輯方面的建議。[11]
盧最終成為歐巴馬的參議院辦公室的代理參謀長。當歐巴馬於2007年2月宣布將參加總統初選時,盧並沒有隨即參與競選活動,而是仍留在參議院繼續支援歐巴馬的行動。盧當時對歐巴馬說,「即使在他競選總統時,他也仍舊(在參議院)有日常工作」。[7]
歐巴馬總統內閣
[編輯]我(在白宮)的工作也就是我曾經一直從事的工作:讓火車準點,確保在任一要求的一天到達,只不過是白宮和其他機構都坐到了這列火車上。
2008年5月,歐巴馬請盧沛寧開始準備可能的總統交接,但要求他向所有人保密,甚至包括他的妻子,盧隨後便悄悄地在華盛頓特區租了一間小型辦公室並且秘密地與民主黨中曾經準備過總統交接的人會面。[12][13]這些準備工作包括提供了各種領域的政策話題,編寫可能的官員任命名單並對這些潛在的高官進行審查,安排超過百起忠誠調查以及為選舉日後擴大的運作管理後勤。[14]《華盛頓人》將他列為歐巴馬政府中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15]
歐巴馬大選獲勝之後,盧沛寧成為歐巴馬-拜登移交項目的執行主管,負責運作移交工作。在移交期間,盧每天都在於布什內閣的官員溝通,管理九百萬美元的預算和為歐巴馬交接代表獲取聯邦機構和項目運作的信息而參與基本規則的談判。 [14]
歐巴馬選擇盧沛寧擔任內閣秘書長,盧因此和能源部長朱棣文以及商務部長駱家輝成為了歐巴馬內閣中為數不多亞裔高官。[5]《紐約時報》記者麥可·法爾科內在歐巴馬選擇盧後寫道「目前來講,盧先生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歐巴馬的檔案」。[3]
盧沛寧上任後,主要工作包括代表歐巴馬和內閣中各部秘書和代表協調工作和安排白宮常規的日程表。[3]《大西洋》雜誌的編輯馬克·安博德說到,當白宮或者內閣出現任何問題的時候,盧總是接到報告和處理問題的第一人 。[16]盧沛寧的辦公室位於白宮西翼的2樓。 [17]
2009年盧沛寧和另兩名華裔部長駱家輝與朱棣文隨歐巴馬訪問中國。儘管盧沛寧的雙親均生於中國,但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5]盧沛寧在歐巴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時被介紹給溫,溫家寶表示他聽說過盧沛寧,也明白他所擔當的職位的重要性。[18]
2010年7月,盧沛寧作為上海世博會美國官方代表團的一員與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訪問上海。[19]
2014年1月8日,盧沛寧被歐巴馬總統提名為美國勞工部副部長[20],並於2014年4月1日獲得美國參議院一致同意[21],這是歷史上第二位亞裔美國人當任內閣副部長。
拜登總統內閣
[編輯]2021年4月27日,拜登提名盧沛寧為美國駐聯合國負責管理與改革事務的大使兼任美國在聯合國大會副代表,在2022年1月4日宣誓就職。[22]
參考資料
[編輯]- ^ House, The White. Nominations Sent to the Senate. The White House. 2021-04-29 [202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8) (美國英語).
- ^ Statement from the President on the Departure of Chris Lu.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The White House. 2013-01-25 [2013-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9).
- ^ 3.0 3.1 3.2 3.3 3.4 Falcone, Michael. The New Team: Christopher Lu. The New York Times. 2008-12-01 [2012-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5).
- ^ Hendrix, Steve. For Some on Obama Team, Capital Is Close to Home. The Washington Post. 2008-12-14: C01 [2012-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 ^ 5.0 5.1 5.2 5.3 Lois Romano. Voices of Power: Chris Lu. The Washington Post. 2009-10-22 [200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 ^ 6.0 6.1 6.2 6.3 Chiu, Christine. Chinese-American Chief of Staff Chris Lu assists Obama. World Journal. 2008-04-20: A–3 [2012-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30).
- ^ 7.0 7.1 7.2 Cornelia Hall. Obama taps Lu '88 to help run transition. Daily Princetonian. 2008-11-07 [2008-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30).
- ^ 8.0 8.1 8.2 8.3 8.4 "Kaleo O Aapi: 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bama for America, official campaign literature, pg.4, July 25, 2008.
- ^ Martin, Jonathan. Big W.H. role for low-profile Schiliro. The Politico. 2009-02-22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6).
- ^ 10.0 10.1 Mendell, David. Chapter 22: The Senator. Obama: From Promise to Power 1st. New York City: HarperCollins. 2007: 311. ISBN 0060858206 (英語).
- ^ Obama, Barack. The Audacity of Hope. New York City,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2008: 364. ISBN 0307455874.
- ^ Alter, Jonathan. The Promise: President Obama, Year One. 紐約州紐約市: Simon& Schuster. 2010: 15. ISBN 978-1-4391-0119-3.
- ^ Martha Joynt Kumar, "The 2009-2009 Presidential Transition Through the Voices of Its Participants,"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ume 39:4 (December 2009)
- ^ 14.0 14.1 Partnership for Public Service, Ready to Govern: Improving the Presidential Transition (January 2010)
- ^ 《宿遷晚報》2011年6月13日期
- ^ Ambinder, Marc. Axelrod, Brown, Craig, Lu Announced. The Atlantic. 2008-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2).
- ^ Inside the White House (PDF). The Washington Post. [2009-09-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25).
- ^ Palmer, Doug. Do looks matter in China?. Reuters. 2009-07-16 [200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2).
- ^ White House Press Release,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s Presidential Delegation to Shanghai, China to Attend U.S.A. National Day at Expo 2010 Shanghai" (2010年6月29日)
- ^ White House Release,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s More Key Administration Posts". 2014-01-08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3).
- ^ Kamen, Al. Lu Confirmed for Labor #2, Whitaker for Colombia. 華盛頓郵報. 2014-04-01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 ^ United States 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Ambassador Christopher P. Lu. [2022-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