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師鐸
畢師鐸(9世紀—888年3月2日),唐末將領,原是王仙芝、黃巢農民變軍的大將,後投降唐朝。887年,他反叛淮南節度使高駢,導致一度富庶的淮南陷入戰火,淪為廢墟。[1][2][3]
生平
[編輯]早期生平
[編輯]叛唐
[編輯]王仙芝起兵反唐後,畢師鐸加入,助其攻陷曹、鄆、荊、襄各州。[4]他善騎射,被手下號為「鷂子」。乾符四年(878年)王仙芝死後,他加入黃巢軍。乾符五年(879年),鎮海軍節度使高駢派大將張璘、梁纘等人,分道出擊黃巢,屢敗之,畢師鐸、同鄉副將鄭漢章、秦彥、李罕之、許勍等驍將數十人投降高駢,[1]黃巢逃奔嶺南。[5][6]
效力高駢
[編輯]畢師鐸與梁纘都對黃巢作戰有功,很被高駢厚待。同年高駢調任為淮南節度使,畢師鐸亦追隨,為淮南大將。黃巢在作戰中殺死張璘,發兵北上,逼近淮南治所揚州。畢師鐸指出黃巢意在進軍中原,建議高駢阻截。高駢駭然,說畢師鐸說得對,準備出兵。但高駢重用的術士呂用之擔心畢師鐸立功後奪取自己的權力,就以「功高不賞」勸阻高駢。高駢也因張璘敗亡而沮喪,最終握兵自守,坐視黃巢進軍洛陽、長安兩京。[1][5][6]
反叛高駢
[編輯]畢師鐸官至淮南左廂都知兵馬使。呂用之專權,舊將俞公楚、姚歸禮等為其陷害被誅,諸將因此都害怕被殺。師鐸原是黃巢降將,自危不安。畢師鐸有一妾侍,甚為美豔,呂用之要求面見,畢師鐸婉言相拒。一日,呂用之趁畢師鐸外出,闖入畢府見了其妾,畢師鐸敢怒不敢言,逐出愛妾,[7]愛妾遂為呂用之所奪。[1]畢師鐸為兒子娶高郵鎮遏使張神劍(本名張雄,區別於下文提到的同時期軍閥張雄)的女兒,秘密與張神劍結盟。[5]
光啟三年(887年)三月,高駢得知自立為帝的奉國軍節度使秦宗權將侵略淮南,遣畢師鐸率百騎屯兵高郵。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正在攻打秦宗權,高駢擔心秦宗權的軍隊來襲,派畢師鐸率兵越過都梁山,畢師鐸沒看到敵軍,回師了。呂用之厚待畢師鐸,他反而生疑,以為呂用之要策動他的部下圖謀他。畢師鐸的母親在揚州,也害怕,帶信給畢師鐸,要他趕緊逃跑,不必顧念老母和年幼的兒子。畢師鐸與張神劍商議,張神劍認為呂用之無此心,畢師鐸愈發猜疑,不知所措。但高駢的兒子也希望畢師鐸聯合諸將揭發呂用之,便騙畢師鐸說呂用之數次向高駢進讒言,且已經給張神劍寫密信要合謀害他。呂用之知道畢師鐸與張神劍合謀,請求召回他。畢師鐸手下諸將建議他殺了張神劍,兼併其軍隊,驅趕市民一同作亂,還有人勸他投奔徐州。畢師鐸以不能像呂用之一樣累及百姓為由拒絕,說自己的同鄉也是原副將淮寧軍使鄭漢章素來與自己交好,兵精士強,早就怨恨呂用之,聯絡他,他必然大喜,則事可成。眾人覺得對。畢師鐸乘夜率百騎秘密拜訪鄭漢章,鄭漢章率麾下出迎,聽了畢師鐸的計劃,果然大喜,留其妻守淮口,調發全部鎮兵、驅趕亡命徒、居民共千餘人隨畢師鐸到高郵,詰問張神劍。因為並無密信,張神劍否認,但也同意起兵。[1][5][7]
四月,眾將歃血為盟,推畢師鐸為盟主、大丞相,聲言討伐呂用之及其黨羽張守一、諸葛殷,署其卒長唐宏、王朗、駱玄真、倪詳、逯本、趙簡等分領其卒三千人,反攻揚州。[8]以鄭漢章為行營副使,張神劍為都指揮使。張神劍擔心畢師鐸未必成功,以聲援和供給糧餉為由請求率部留守高郵,畢師鐸不悅。鄭漢章也猜忌張神劍,擔心他以後不願居於自己之下,說:「張尚書說的也對,如果始終同心,事成之日,子女玉帛與他共享,今日豈可違逆他!」畢師鐸同意了,與鄭漢章在高郵起兵,紮營於大明寺,揚州大驚。呂用之屢次出戰,軍隊強悍,畢師鐸退兵自守,呂用之得以守備,對高駢推說已經處置得當,如果畢師鐸不聽話,用玄女畫符也可以穩定局勢。畢師鐸見攻城無果,很害怕,求援於宣歙觀察使秦彥,許諾事成後迎接他代替高駢接任淮南節度使。[1][2][5][7]
高駢責問呂用之,命他遣大將帶著書信告諭畢師鐸令其罷兵。呂用之擔心諸將不為自己所用,讓黨羽許戡帶書信前去。畢師鐸本以為高駢令宿將來勞軍,可以口述呂用之的罪行。許戡到後,畢師鐸大怒:「梁纘、韓問在哪?派你這樣的穢物來!」就斬了他。畢師鐸屯兵揚子,拆百姓的茅屋製作攻城器具,在城南建立高樓看城中,呂用之擔心,招募壯士毀樓,貨郎馬珣應募,夜間獨自仗劍襲畢師鐸營,因功被呂用之厚賞、遷十餘級。[9]揚州城中高駢與呂用之反目,署侄子高傑為都牢城使,帶兵護衛子城自守,命畢師鐸的母親寫信,遣大將古鍔帶著畢師鐸的幼子出城告諭。畢師鐸命幼子返回,說:「不敢辜負令公恩德,我是為淮南剷除凶人,若令公白天處決呂用之和張守一,我晚上就退回高郵。願意以妻兒為人質。」[1]高駢擔心呂用之殺畢師鐸家屬,將畢師鐸家屬保護在自己的使院。秦彥派牙將秦稠率三千軍助戰。[2]畢師鐸門客畢慕顏從城中出來說:「人心已離,呂用之憂窘,不數日一定能破之!」畢師鐸高興。[7]秦稠軍到,畢師鐸一方兵威漸振。[1][5]
宣州軍攻打揚州南門不克,又攻羅城東南隅,數次幾乎攻陷。羅城西南隅守軍燒毀戰柵響應畢師鐸,守將張全乃戰死,畢師鐸毀羅城,將軍隊帶入。呂用之率一千人在三橋北與他交戰,畢師鐸即將戰敗。但這時高傑出兵,想擒住呂用之交給畢師鐸,呂用之的左莫邪兵也叛變斷其後路,呂用之於是出奔。[10]畢師鐸入城後縱兵縱火大掠,高駢被迫下令撤去守備,換了衣服與他在延和閣相見,如賓主之儀,任他為節度副使、行軍司馬,[2]承制加左僕射,他也自去大丞相之號。左莫邪都虞候申及對高駢說:「師鐸逆黨不多,各門尚未有人把守,請令公選元從三十人,趁夜從教場門出走,等畢師鐸察覺也來不及了。然後發諸鎮兵回來奪取府城,這樣就轉禍為福了。若一二日間局勢穩定下來,就艱難了,我申及也不得在左右了。」申及說著就哭了,高駢猶豫不聽。[1]申及擔心言語洩露,就逃走了。[5][7]
畢師鐸果然分兵把守各門,搜捕呂用之親黨數十人,全部誅殺。[5][7]軍人請求活吃貪官知揚州院兼榷糴使吳堯卿,畢師鐸不許,夜間令他換衣服逃走,他後來為仇人所殺。[11]
畢師鐸入居使院,秦稠以宣州軍一千人分守使宅及各倉庫。高駢發牒文請求解職,以畢師鐸兼判府事。畢師鐸遣孫約到宣城,催促秦彥入主。有人勸說他:呂用之已淪為叛將,只要發檄文即可擒獲,不可將淮南交付秦彥,且秦稠入城後先守倉庫,已表明有疑心,如秦彥入主,畢師鐸將失去權力,廬州刺史楊行密及壽州刺史張翱都不會心服,楊行密一定會來攻,那時戰亂紛起,生靈塗炭,畢師鐸自己也未必能善終,不如繼續尊奉高駢,並派人阻止秦彥,如果感激,可以用金玉報答。秦彥見狀一定不敢來,這樣畢師鐸即使被秦彥譴責背負約定,也仍然是高駢的忠臣,兵權在手,也就掌握了軍鎮的實權。畢師鐸很不贊同,告訴鄭漢章,鄭漢章說這人是智士並尋訪,但這人懼禍不敢出現。畢師鐸遷高駢一家於南第,由甲士百人護衛,其實是軟禁。畢師鐸於府廳辦事,沒有兵權的官吏都如前,又遷高駢於東第。揚州城破後,軍隊晝夜不停劫掠,畢師鐸這才以先鋒使唐宏為靜街使以禁止。呂用之出奔後,其黨羽鄭杞首先投靠畢師鐸,畢師鐸署鄭杞知海陵監事。鄭杞到海陵,秘密記錄海陵鎮遏使高霸罪過,告訴畢師鐸。高霸繳獲他的信,將他殺死。高駢秘密給看守送金子,畢師鐸知道後,又將高駢迎入道院,收捕高氏子弟甥侄十餘人一同幽禁,[10][12][13]增兵看守。高駢還泰然自若,以為畢師鐸將再次推立自己。[5]畢師鐸猶豫未決之間,秦彥已經到了揚州,被推為節度使後,[2][8]仍以畢師鐸為行軍司馬,[7]但將他遷出牙城。畢師鐸怏怏不樂。[1]
敗亡
[編輯]呂用之先前以高駢名義發牒文召楊行密率部前來揚州護主,楊行密的謀士袁襲說:「高公昏惑,用之奸邪,師鐸悖逆,種種惡行都聚在一起了,卻向我們請求援兵,這是天要把淮南給明公。趕緊去吧。」楊行密於是起兵,[14]並借兵於和州刺史孫端,合兵數千人前往,五月,呂用之、張守一也引兵來投。張神劍向畢師鐸索要財貨,畢師鐸說要等秦彥到後的命令,於是張神劍也叛離與楊行密聯合。高霸等人也率軍加入楊行密,[5]楊行密的軍隊達到一萬七千人,圍攻揚州,[7]也屯兵大明寺。[15]
六月,秦彥遣畢師鐸、秦稠率軍八千出城攻擊楊行密。秦稠敗死,士卒死者十之七八。城中缺糧,樵採路絕。八月,秦彥盡出城中兵一萬二千人,遣畢師鐸、鄭漢章率領,以鄭漢章為前鋒,唐宏次之,駱玄真、樊約又次之,畢師鐸、王朗以騎兵為左右翼,列陣於城西,綿延數里,軍勢甚盛,攻陷楊行密一個營寨。楊行密牙將李宗禮以為自己寡不敵眾,建議堅壁自守、緩緩班師,被楊行密另一部將李濤反駁。李濤稱楊行密以順討逆,大軍已經到此,班師無門,願率所部為前鋒破敵。揚州軍列陣很久,楊行密才出戰,將金帛、大麥、米堆積在一個寨,讓羸弱士兵把守,於其旁多伏精兵。楊行密親率十餘人沖陣,才交兵就詐敗而逃,揚州軍追殺進入空寨,因為飢餓,爭著奪取金帛、大麥、米,伏兵四起,揚州軍亂,楊行密縱兵擊之,俘斬殆盡,積屍十里,溝瀆皆滿,駱玄真戰死,畢師鐸、鄭漢章僅單騎逃脫。從此秦彥不復出戰。畢師鐸一向倚仗駱玄真驍勇果敢能拒敵,也為其死而沮喪多日,不復商議出戰。九月,秦彥、畢師鐸因出兵屢敗,懷疑高駢行厭勝之術,又因圍城窘迫,擔心高駢黨羽為內應。比丘尼王奉仙自稱能通神,秦彥、畢師鐸信任她,賞罰輕重皆取決於她。她對畢師鐸說:「揚府有災,當有大人物死,從此轉好。」秦彥覺得高駢就是大人物,就命畢師鐸率兵攻道院,殺高駢及其子弟甥侄。[1][2][5][7][8][14][15][16]
十月,揚州被圍已半年,秦彥、畢師鐸大小數十戰多不利,一斗米賣到五十緡錢,草木都被吃完,百姓用黏土做餅吃,大半餓死。宣州軍抓人賣人肉。[17]秦彥、畢師鐸皺眉蹙額,卻無計可施,隨著圍城窘境加劇,心懷憂憤,相對抱膝,終日無言。秦彥派畢師鐸帶著很多寶物和錢財利誘前蘇州刺史張雄,張雄屯兵東塘,但沒有助其作戰,甚至反過來幫楊行密。[18]楊行密因圍城太久,也想撤軍,但呂用之部將張審威(一作張審晟)率麾下三百人開西門放其入城,守軍不戰而潰。[14]秦彥、畢師鐸問計於王奉仙,她說:「走為上策。」於是師鐸率全家與秦彥從開化門突圍,[10]去東塘投奔張雄,[2]人們爭相出城,踐踏死了很多人,壕塹幾乎填滿,王朗摔死。[5]張雄拒絕接納他們。楊行密合兵一萬五千人入揚州,[8][15]以梁纘不忠於高駢而為秦、畢所用為由,斬於戟門之外。另一老將韓問聞訊,投井自殺。[7]擊破秦、畢之戰,楊行密將朱延壽、李神福功居多,[19][20]陳知新、劉威、金牛鎮將台濛、馬軍副指揮使李遇、劉存、劉信也有功,[21]朱延壽因摧堅陷陣受賞,[22]劉威得表領竇州刺史。[23]
十一月,秦彥、畢師鐸與唐宏、倪詳焚毀白砂,想渡江回宣州,其部眾還有二千餘人。秦宗權的弟弟秦宗衡正在出兵淮南,招他們合兵。[1][5][7][8]楊行密閉城不敢出。[15]
秦宗權因即將敗亡,召回秦宗衡。秦宗衡大將孫儒不肯,殺秦宗衡,奪軍權。孫儒因缺糧,與秦彥、畢師鐸合力襲破高郵,張神劍逃奔揚州,被楊行密所殺。秦彥、畢師鐸引孫儒三萬軍隊圍揚州西門,楊行密求救於朱全忠,朱全忠發兵以為聲援。孫儒見不能攻克揚州,宣武軍又來了,擔心秦彥、畢師鐸懷有異心,逐漸奪取了他們的軍隊。光啟四年(888年)正月,裨將唐宏知道孫儒必殺秦彥,為了免死,誣告秦彥、畢師鐸勾結朱全忠,孫儒大驚,次日在高郵之南召秦彥、畢師鐸、鄭漢章來軍中。秦彥、畢師鐸先到,被壯士抓到孫儒處,孫儒責秦彥之罪,斬殺,又要斬殺畢師鐸。畢師鐸呼喊道:「大丈夫成則王,敗則虜,君何必多責?我曾統領數萬兵,不死常人手,死在公的劍下,瞑目了!」孫儒罵道:「庸賊想污了我的手嗎!」下令斬殺。[2][8][10]並殺鄭漢章,[1]兼併他們的軍隊繼續攻打楊行密;[15]厚賜唐宏,[5]自任淮南節度使,[7]又歸順朱全忠,送上秦宗衡、秦彥、畢師鐸的首級,由朱全忠報知朝廷。唐昭宗授孫儒檢校司空、朱全忠為招討副使。[14]
直到景福元年(892年)七月,淮南戰事才以楊行密敗殺孫儒告終。先前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但經過秦、畢、孫、楊之間的交戰,江淮東西千里都淪為廢墟。[1][2][3]
參考書目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二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
- ^ 3.0 3.1 《資治通鑑》二百五十九
- ^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下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新唐書》二百二十四下
- ^ 6.0 6.1 《資治通鑑》二百五十三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資治通鑑》二百五十七
- ^ 8.0 8.1 8.2 8.3 8.4 8.5 《舊唐書》卷一十九下
- ^ 《九國志·馬珣傳》
- ^ 10.0 10.1 10.2 10.3 《新唐書》卷九
- ^ 羅隱《廣陵妖亂志》
-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六
- ^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 ^ 14.0 14.1 14.2 14.3 《新唐書》一百八十八
- ^ 15.0 15.1 15.2 15.3 15.4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
- ^ 《舊五代史》卷一
- ^ 《新唐書》二百零五
- ^ 《新唐書》一百九十
- ^ 《新唐書》一百八十九
- ^ 《九國志·李神福傳》
- ^ 《九國志·陳知新傳》《九國志·台濛傳》《九國志·李遇傳》《九國志·劉存傳》《九國志·劉信傳》
- ^ 《九國志·朱延壽傳》
- ^ 《九國志·劉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