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之
外觀
王引之 | |
---|---|
大清工部尚書 | |
籍貫 | 江蘇高郵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伯申,號曼卿 |
諡號 | 文簡 |
出生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江蘇高郵縣 |
逝世 | 道光十四年(1834年) 京師 |
出身 | |
| |
著作 | |
|
王引之(1766年—1834年),字伯申,號曼卿。江蘇高郵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訓詁學家。
生平
[編輯]祖父王安國為吏部尚書,父王念孫為直隸永定河道。王引之幼承家學,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舉人。嘉慶四年(1799年)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擢禮部左侍郎。參與纂修《詞林典故》。王念孫首劾和珅,王引之添上「唐堯在位,亦有共歡;及至虞舜登庸,即行誅殛」數語。仁宗特意在乾清宮召見王引之。累官工部尚書。道光十四年(1834年)卒於任,諡文簡。《清史稿》有傳。[1]
著述
[編輯]王引之繼承王念孫的音韻、文字、訓詁之學,謹遵「訓詁之旨,存乎聲音」,曾自言:「吾著書不喜放其辭,第一事就本事說之,栗然止,不溢一辭。」[2]世稱「高郵二王」。他醉心《爾雅》、《說文》、《音學五書》等;著有虛詞詞典《經傳釋詞》,糾正了很多被清人奉若權威的漢代學術的錯誤;道光七年(1827年)奉旨作《字典考證》,糾正《康熙字典》錯誤2588條。其書札短篇,後人輯為《王文簡公文集》。著有《經傳釋詞》、《經義述聞》三十二卷。
逸事
[編輯]相傳王引之晚年,名益高,海內訪先生者,率不相值,惟於慈仁寺書攤訪之,則無不見,亦一佳事。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清史稿》,趙爾巽等,中華書局點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