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隙
外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1/%D0%98%D1%81%D0%BA%D1%80%D0%BE%D0%B2%D0%BE%D0%B9_%D1%80%D0%B0%D0%B7%D1%80%D1%8F%D0%B4.gif/220px-%D0%98%D1%81%D0%BA%D1%80%D0%BE%D0%B2%D0%BE%D0%B9_%D1%80%D0%B0%D0%B7%D1%80%D1%8F%D0%B4.gif)
火花隙(英語:spark gap,電路中常見符號SG)其組成為兩個導體構成的電極,兩者之間有一間隙,間隙中可含有氣體,比如空氣。當兩導體之間的電位差高於間隙氣體的崩潰電壓,此時氣體會發生游離,而兩導體間會發生電火花,而使其電阻大幅下降。
在游離氣體之間的路徑尚未中斷前會出現電流;此外尚有一最小值的維持電流(holding current),若低於此,電流可能會中斷。此情形通常發生在電壓下降,然因為氣體加熱膨脹也可能會導致電流中斷。氣體游離的過程通常反應劇烈,而產生劈啪聲,類似小規模的閃電效果。
歷史上,火花間隙常用作電路元件,包括火花隙發送器、靜電式發電機、X光機等。今日最廣泛的應用是內燃機的火星塞,但也用在避雷器及其他防止瞬間高壓電流的保護裝置上。
![]() | 這是一篇與電學、磁學及電動力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