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漏鉛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漏鉛法是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一種。漏鉛法最早在1984年由李志偉先生在《楚史論叢》[1]中的文章《曾侯乙編鐘及尊、尊座鑄造方法新探——兼論先秦青銅鑄造工藝》[2]中提出。
漏鉛法的工藝流程分為:設制模範→複合組型→分部鑄模→韌性整形→鑲焊一體→雕花修飾→糊泥制范→漏鉛渾鑄這幾道工序逐步完成。[3]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正明. 楚史论丛(初集).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10月. 
  2. ^ 李志偉. 曾侯乙编钟及尊、尊座铸造方法新探——兼论先秦青铜铸造工艺.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10月: 73頁–92頁. 
  3. ^ 李志偉. 古代青铜铸造方法的再探讨. 江漢考古. 1984年, (4): 94頁–100頁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