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西奧·馬克里
毛里西奧·馬克里 Mauricio Macri | |
---|---|
第53任阿根廷總統 | |
任期 2015年12月10日—2019年12月10日 | |
副總統 | 加布莉艾拉·米凱蒂 |
前任 | 克莉絲蒂娜·費南德茲·德·基西納 |
繼任 | 阿爾貝托·費南德茲 |
第5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 | |
任期 2007年12月10日—2015年12月9日 | |
副職 | 加布莉艾拉·米凱蒂 瑪麗亞·尤潔妮亞·維達爾 |
前任 | 豪爾赫·泰勒曼 |
繼任 | 歐拉西歐·羅德里奎茲·拉雷塔 |
第30任波卡青年主席 | |
任期 2008年2月27日—2008年6月1日 | |
前任 | 佩德羅·蓬皮利奧 |
繼任 | 豪爾赫·阿莫爾·阿梅亞爾 |
任期 1995年12月13日—2007年12月4日 | |
前任 | 佩德羅·蓬皮利奧 |
繼任 | 佩德羅·蓬皮利奧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阿根廷坦迪爾 | 1959年2月8日
國籍 | 阿根廷 |
政黨 | 變革承諾(2003-2009) 共和提案(2009-) 變革陣線(2015-)(政黨聯盟) |
配偶 | 伊馮娜·博爾德烏(Yvonne Bordeu)(1981-1991) 伊莎貝爾·門迪特海伊(Isabel Menditeguy)(1994-2005) 胡莉安娜·阿瓦達(2010-) |
兒女 | 阿古絲蒂娜(Agustina) 希梅納(Jimena) 法蘭西斯科(Francisco) 安東尼婭(Antonia) |
居住地 | 奧利沃斯總統官邸 |
母校 |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簽名 | |
網站 | 官方網站 |
毛里西奧·馬克里(西班牙語:Mauricio Macri,西班牙語發音:[mawˈɾisjo ˈmakɾi] (ⓘ);1959年2月8日—),阿根廷政治人物,2015年至2019年期間曾任阿根廷總統。馬克里是自1916年以來阿根廷首位由民主選舉產生,既不屬於反對裴隆主義的激進公民聯盟、也不屬於裴隆主義政黨正義黨的總統,他也是阿根廷有史以來第一位通過贏得兩輪投票制而當選的總統(第二輪總統選舉制度於1994年被引入法律)[1] 。在此之前,他於2007年至2015年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首長,並於2005年至2007年擔任阿根廷下議院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代表。馬克里的中心政綱是帶領阿根廷重返國際舞台[2],並終結貿易保護主義和過去擁護裴隆主義的正義黨左派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經濟導致阿根廷經濟停滯的情況。
馬克里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坦迪爾市,其父 Francesco Macri 是義大利裔工業和建築業商人。馬克里成長於上層階級家庭,於阿根廷天主教大學完成學業,取得土木工程師學士學位。他也曾就讀於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3]。1995年,馬克里成為阿根廷最著名的兩支足球隊之一——波卡青年隊的主席。2005年,他創立了政治上中間偏右的政黨共和國方案(西班牙語:Propuesta Republicana, 縮寫 PRO)[4]。
馬克里在2011年總統選舉中被視為可能的參選人之一,後來他選擇競選連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市長。在首輪選舉中,他獲得47%的選票,並贏得之後的第二輪選舉成功連任[5]。2015年11月22日,他在阿根廷史上首次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得51.34%的選票,戰勝於10月25日首輪總統選舉中同他打成平手的正義黨候選人丹尼爾·肖利,當選總統[6]。馬克里於2015年12月10日在阿根廷國會宣誓就職[7]。2016年,馬克里被時代雜誌選為時代百大人物和拉丁美洲最有權力的總統[8][9]。2019年10月27日,因為馬克里在任四年期間無法有效解決國內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工資購買力下降[10]、大量中小企業倒閉[11]等問題,故於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即以40.4%的得票率敗給獲得超過48%選票、擁護裴隆主義的正義黨籍競選對手阿爾貝托·費南德茲,依法毋須進入第二輪投票,馬克里連任爭取之路遂告失敗。他也成為阿根廷第一位連任失敗的在任總統。
生平
[編輯]馬克里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坦迪爾市。其父為義大利出生的阿根廷工業人士Francisco Macri,母親為 Alicia Blanco Villegas[12]。馬克里出生後不久,馬克里家族搬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坦迪爾的房產則被用作度假別墅[12]。馬克里父親和馬克里的舅父 Jorge Blanco Villegas 影響馬克里成為商人。Francisco Macri 希望馬克里能繼承並領導他的公司,但馬克里卻喜歡和其舅父呆在一起,令馬克里父親不滿。馬克里高中就讀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 Colegio Cardenal Newman[13],並在阿根廷天主教大學(UCA)獲得土木工程師學士學位。在此期間馬克里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產生興趣,並加入了現已不存在的政黨民主中間聯盟(Union of the Democratic Centre)和一個由前經濟部部長 Álvaro Alsogaray 建立的智庫[14]。1985年,他短暫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和阿根廷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大學[15]。
馬克里的職業生涯開始於 SIDECO Americana,一個隸屬於馬克里父親 Socma Group 控股公司旗下的建築企業。馬克里在該公司擔任了三年的初級分析師後,成為了高級分析師。1984年,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花旗銀行阿根廷分行的信貸部門工作。同年,馬克里加入 Socma Group 並擔任總經理。1992年,他成為 Sevel Argentina 副主席(Socma Group 旗下公司,在阿根廷授權生產菲亞特和標緻汽車),並於兩年後成為主席[15]。
1991年,馬克里被阿根廷聯邦警察的數名警員綁架了12天,其間他被關押在一間化學廁所中,天花板上有一個小洞用於遞送食物。在他的家族據稱支付了數百萬美金的綁票之後,馬克里獲釋[16]。馬克里稱此事件使他選擇從政[17]。
馬克里的首任妻子是賽車手 Juan Manuel Bordeu 的女兒 Ivonne Bordeu。他們有三個子女:Agustina,Jimena,和 Francisco。在他們離婚後,馬克里於1994年娶了模特 Isabel Menditeguy。馬克里父親要求他們簽訂婚前協議書。儘管他們的婚姻在馬克里成為波卡青年主席後遭遇危機,他們直到2005年才辦理離婚。馬克里之後同 María Laura Groba 產生戀情,但並未結婚。2010年,雙方分手,馬克里同女商人胡莉安娜·阿瓦達相戀,兩人同年結婚[18]。在婚禮上,馬克里為模仿歌手弗雷迪·默丘里的形象戴上了假鬍子,但馬克里不慎吞下了假鬍子,在婚禮現場的衛生部部長 Jorge Lemus 給馬克里做了急救,挽救了他的生命[19][20]。
波卡青年隊
[編輯]1991年,馬克里有意成為波卡青年隊的主席,但馬克里的父親Franco要求他繼續在Sevel工作。他試圖買下阿根廷足球俱樂部Deportivo Español,但沒能得到俱樂部董事會的支持。馬克里支持波卡青年隊,他支付教練César Luis Menotti的薪水,並為球隊購買球員(包括 Rubén Perazzo)。Franco雖然對其子馬克里的前途並不看好,但最終允許馬克里運營波卡青年隊,為此他派助手 Orlando Salvestrini 同馬克里一道工作,一方面協助馬克里,另一方面監視他的活動。馬克里則同波卡青年隊前主席 Antonio Alegre 和 Carlos Heller 見面,並邀請他們同他一起工作。兩人都拒絕了馬克里。馬克里轉而尋求波卡青年隊內其他派系的支持,並最終贏得隊內的主席選舉[21]。
馬克里起初的幾年不算成功:波卡青年隊的戰績不佳,運動員經常抱怨工資和獎金,馬克里則三次改換主教練。唯一的改善是部分重建了波卡青年隊的主體育場。馬克里讓波卡青年隊在股市運作,以獲取資金購買新運動員。馬克里的第一個主教練是 Carlos Salvador Bilardo,他引入了14名新球員,取得阿根廷足球聯賽第十名[22]。他的第二名教練 Héctor Veira 同樣戰績不佳[23]。新教練 Carlos Bianchi 幫助胡安·羅曼·里克爾梅改善比賽表現,並讓馬田·巴勒莫和古拉莫·巴路士·舒洛圖充當前鋒。此後波卡青年隊贏得了兩個聯賽冠軍,並開始了40場不敗的記錄[24]。
政治生涯
[編輯]馬克里於2003年步入政壇,創立中間偏右的政黨變革承諾(西語:Compromiso para el Cambio)[25]。該政黨目標是成為新政客登場的舞台,因為阿根廷主要黨派在2001年12月阿根廷騷亂期間聲譽盡失[26]。同年,馬克里競選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儘管在第一輪投票中他以37%的選票勝出[27],但在第二輪投票中他敗給了贏得46%選票的正義黨Aníbal Ibarra[28]。2005年馬克里的政黨同由前經濟部長 里卡多·洛佩斯·墨菲 創立的再現增長(西語 Recrear para el Crecimiento, 簡寫為 Recrear)政黨合併,新政黨名為共和國方案(PRO)。同年,馬克里以33.9%的選票進入阿根廷眾議院成為國民代表[29]。他的競選活動由 Jaime Durán Barba 管理[30]。根據2007年的一份報道,馬克里在321次眾議院投票中,只參與了44次。馬克里辯解稱這是因為他對眾議院失去了信心,因為總統提交的法案都不用進行公開辯論或修改[31]。2006年,Ibrra 因為 2004年 Cromañón Republic 夜總會火災事件被罷免,他剩餘的市長任期由副市府總長 Jorge Telerman 完成[32]。
2006年,馬克里交替履行他作為國民代表的政治活動,和他在波卡青年隊的主席職務。在2007年阿根廷全國選舉前,他和時任內烏肯省省長喬治·索比奇 討論合作參選總統的事宜[33]。這破壞了馬克里之前與 Ricardo López Murphy 的合作關係,因為後者也有意參選總統,並批評 Sobisch 腐敗。同年晚些時候,Sobisch 的形象因為教師 Carlos Fuentealba 在內烏肯省一場工會遊行中被殺的事件而大受打擊。馬克里立刻同Sobisch切割,並在當年大選中保持中立[34]。最終裴隆主義勝利陣線黨的克莉絲蒂娜·費南德茲·德·基西納的贏得選舉[35]。
2007年2月馬克里宣布他將和Gabriela Michetti 代表共和國方案黨競選連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在2007年6月2日進行的首輪選舉中,他獲得45.6%的選票,展示了執政黨支持的候選人 Daniel Filmus,後者獲得23.8%的選票。市長在任的 Jorge Telerman 在選舉結果中排名第三。在2007年6月24日進行的第二輪選舉中,馬克里取得60.96%的選票,戰勝 Filmus[36][37]。
在2009年阿根廷中期選舉,馬克里與Francisco de Narváez 和 Felipe Solá 組成競選聯盟。競選聯盟在選舉中獲得了成功。De Narvaez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擊敗 Kirchner,Gabriela Michetti (馬克里派出的候選人)則贏得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選舉,為馬克里2011年競選總統做好了準備。但在2011年的總統選舉中,時任阿根廷總統克莉絲蒂娜·基西納尋求並成功獲得連任。一年前其丈夫,前阿根廷總統內斯托爾·基西納之死和之後舉行的國葬幫助克莉絲蒂娜·基西納獲得了良好的公眾形象。馬克里則選擇尋求市長連任。在2011年7月10日進行的首輪選舉中,他以47.08%的選票擊敗 Filmus 27.78%的選票,以及另一位參選人 Fernando Solanas。在7月31日舉行的第二輪選舉中,他以64.24%的選票成功連任[38]。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
[編輯]公共運輸
[編輯]馬克里市府試圖改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公共運輸以減少市內車流。馬克里市政府的一項重要項目是 Metrobus,覆蓋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主要街道的公車捷運系統。在馬克里市長任期結束時,該系統全長達到 50.5 公里,有5條線路,113個站點[39]。
在其他街道上,市政府興建自行車道以鼓勵自行車出行。同時,市政府創立了 EcoBici 公共自行車系統。在馬克里市長任期內,全市共興建了155公里的自行車道和49個公共自行車停靠站點(計劃興建共200個)[40][41]。
市政府建設了數條隧道以取代原有的鐵路道口,改善了鐵路和道路交通[42]。馬克里市政府重點關注兩大鐵路基礎建設項目:建設通往市中心的高架橋以延伸既有的 Belgrano Sur 鐵路線,並高架化 San Martín 鐵路線以消滅鐵路道口[43]。馬克里倡議建設區域快速路網絡(西語:Red de Expresos Regionales),用隧道連結市內的數個主要火車站。區域快速路網絡的建設將在 Horacio Rodríguez Larreta 任內展開[44]。
原本由國家政府負責維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是馬克里和基西納總統一場長達一年的糾紛的焦點。國家政府試圖將地鐵的所有權轉移給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馬克里支持所有權的轉移,但質疑轉移的時長和預算。馬克里宣布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將於2012年11月13日接管地鐵系統[45]。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A線當時仍然在使用已經運營了幾乎一個世紀之久的地鐵車廂。A線從國家政府接收了一批新車廂。H線也接收了新車廂[46][47]。儘管技術上更領先,但從馬德里地鐵購買的二手車廂被輿論批評與既有地鐵系統不兼容,且其成本比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通勤鐵路系統接收的新火車還要高[48]。
都會警察
[編輯]馬克里就任之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內的警察主要是阿根廷聯邦警察。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原本為擁有有限自治權的聯邦行政區,在1994年阿根廷憲法修訂後成為自治市。聯邦警察在國家政府的管轄下,仍然管理著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城市治安。馬克里就任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內的治安是否應該交接到一支屬於地方的警察力量仍然存在爭議。
馬克里先前同基西納總統關於治安交接的談判以失敗告終。作為替代方案,2008年,馬克里提出建立一支布宜諾斯艾利斯都會警察與聯邦警察共同管理城市治安。該法案獲得共和國方案黨和基西納派系的支持,但被公民聯盟黨和 Aníbal Ibarra 派系反對。公民聯盟黨的 Elisa Carrió 認為馬克里已經放棄把城市治安交接給地方警察,Ibarra 則稱兩支警隊的職責會重複[49]。都會警察創立時只有將近1000名警員,相比之下聯邦警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駐有17000名警員。因此都會警察在過渡期間只在小範圍內工作,較為複雜的任務仍然由聯邦警察執行[50]。
Jorge Alberto Palacios 是都會警察首任警察局長。Palacios 曾經參與營救馬克里的行動,但在內斯托爾·基西納任內,他因為涉嫌 Alex Blumberg 的謀殺案而被革職(他後來被宣判無罪)。但他的任命仍然充滿爭議。Palacios 之前因為隱藏1994年猶太人文化中心爆炸事件的證據而被調查[51]。他不久之後主動辭職[52] 。城市治安的交接已經在馬克里的繼任者,市長 Horacio Rodríguez Larreta 任內完成[53]。
同性婚姻
[編輯]男同性戀情侶José María Di Bello和Alex Freyre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被禁止登記結婚。Di Bello 和 Freyre聲稱民法 172 條和 188 條 (限制婚姻只能在性別不同的兩人之間)違憲,法官 Gabriela Seijas 判決兩人勝訴,Di Bello 和 Freyre 得以於2009年成婚。這是拉丁美洲首例同性婚姻。馬克里沒有提出上訴,而是說同性婚姻被普遍接受,且個人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他將同性婚姻同1980年代阿根廷立法允許離婚做比較:起初備受爭議,但最終被接受[54]。允許同性結婚的聯邦法律於次年被阿根廷國會通過[55],並獲阿根廷總統克莉絲蒂娜·基西納支持。
馬克里拒絕就同性婚姻問題上訴並支持同性婚姻,影響了他和大主教喬治·馬里奧·伯格里奧(現成為教宗方濟各)的關係。伯格里奧和天主教會一直反對同性婚姻,且期盼馬克里會上訴。伯格里奧宣稱基層法院無法判決法律是否違憲,馬克里應該上訴到上級法院。伯格里奧也抱怨同馬克里缺少溝通[56]。
總統選舉
[編輯]馬克里在2015年參選阿根廷總統。由於時任總統克莉絲蒂娜·基西納不能再次參選,早期民調顯示總統選舉的競爭將會在馬克里,基西納派系支持的參選人丹尼爾·肖利,和 Tigre 市市長 Sergio Massa 之間展開[57] 。由於不能獲得足夠支持,另一個政治聯盟廣泛聯合陣線(Broad Front UNEN)解散。激進公民聯盟,Elisa Carrio 和共和國方案共同創立了一個新的中間偏右跨黨派政治聯盟,即變革承諾。馬克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的共和國方案黨內初選中支持 Horacio Rodríguez Larreta,後者戰勝其黨內競爭對手 Gabriela Michetti 並贏得市長選舉。Michetti 則成為副總統候選人。馬克里拒絕同 Massa 組成同盟,而是選擇讓 María Eugenia Vidal 參選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58]。
馬克里,Carrió 和 Ernesto Sanz 都參與了第一輪總統選舉,馬克里勝出[59]。總統選舉選前民調顯示肖利會大幅度領先,第二輪總統選舉則可能不會舉行。選舉結果是肖利以37.08%的選票小幅領先於馬克里,後者則取得34.15%的選票。總統選舉進入第二輪。
馬薩在第一輪總統選舉中獲得21%的選票,排名第三。馬克里和肖利開始大力爭取支持馬薩的選民。馬克里和肖利對於克莉絲蒂娜·基西納政府的看法截然不同。肖利稱若當選將保留大部分基西納政府制定的政策,馬克里則希望能改變這些政策。在立法機構選舉中,執政黨勝利陣線在眾議院失去多數,但在參議院保留了多數[60],繼續控制參議院,馬克里即使勝選,其政黨聯盟在國會只是少數。
肖利在第一輪選舉之前,沒有參加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其餘5名參選人參加了此次辯論。在確定第二輪總統選舉將會舉行之後,馬克里同意與肖利舉行電視辯論[61] 。非政府組織阿根廷辯論(Argentina Debate)和電視台 Todo Noticias 各提議組織一張辯論會,但馬克里希望只參加一場辯論會。馬克里最終決定參加由非政府組織阿根廷辯論組織的辯論會[62]。
馬克里批評執政黨勝利陣線在競選活動中採用負面攻擊的策略[63]。一些隸屬於勝利陣線的政客和組織宣稱馬克里當選總統會引發負面後果[64]。肖利則稱,這些競選活動是為了提高公眾對於這些問題的認識。有流言稱肖利的這些競選活動是由巴西的政治活動家 João Santana 建議的。Santana曾經在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和阿埃西奧·內維斯的第二輪選舉期間部署過類似的競選活動[65]。
2015年11月22日,馬克里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擊敗執政黨勝利陣線候選人丹尼爾·肖利,後者在70%選票計票完成時承認競選失敗,此時馬克里對肖利的計票結果是53%:47%[66]。在此後的幾小時內,支持肖利的選票增加,馬克里最終獲勝的幅度比大多數投票站出口民意調查的結果小[67]。馬克里的勝利使其成為阿根廷自1916年以來首位民選的中間偏右、非來自中間派、中間偏左及裴隆主義政黨的總統[68],並在12月10日就任[69][70][71][72][73][74]他亦是1983年阿根廷恢復民主政治後,第三位非裴隆主義政黨的民選總統。他的當選也標誌著統治阿根廷12年的基西納主義的終結[75]。選舉過去幾天後,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致電馬克里以祝賀其當選。白宮新聞稿稱歐巴馬「強調了美國與阿根廷之間存在已久的夥伴關係,並傳達了他加深兩國在多邊問題上的合作,增進經貿往來,和拓展能源領域的機遇的承諾」[76]。
總統
[編輯]就任總統
[編輯]在正式就職約兩周前,馬克里於2015年11月25日公布了他的內閣成員名單。政權交接的過程一波三折。馬克里同克莉絲蒂娜·基西納短暫會面,後者沒有給新政府提供任何幫助,只談論了就職典禮的問題。兩人就就職典禮的地點發生分歧:克莉絲蒂娜·基西納提出就職典禮應該在國會宮舉行,但馬克里則希望在總統府的白廳舉行。有傳言稱,就職典禮當天在總統府廣場有針對馬克里的暴力行動,而且就職典禮的治安究竟由誰負責還未有定論。法官 Maria Servini de Cubría裁定克莉絲蒂娜·基西納的任期於2015年12月10日午夜結束,臨時參議院院長 Federico Pinedo 會在基西納任期結束和馬克里任期開始之間的12小時代行總統職務。就職典禮當天,基西納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前往聖克魯斯省參加其丈夫的姐姐Alicia Kirchner就任該省省長的典禮,。
馬克里於12月10日就任總統。他在上午11點離開位於雷科萊塔區的公寓(del Libertador大道和Cavia街的交叉口),同妻子胡莉安娜·阿瓦達和四歲的女兒經總統府和五月廣場步行前往阿根廷國會。11時41分,他進入議院,在副總統 Gabriela Michetti 之後宣誓就職。馬克里發表了27分鐘的演講,承諾會「支持獨立的司法系統以打擊腐敗和販毒,支持阿根廷國內團結,全民社會保障,21世紀的教育,並讓每個人都有屋頂,自來水和下水道系統」。他也向他的競選對手致意。
之後,他前往總統府,從參議院院長Federico Pinedo手中接過總統飾帶。副總統Gabriela Michetti,眾議院議長Emilio Monzó和最高法院院長Ricardo Lorenzetti同時在場。數分鐘後,馬克里出現在總統府陽台,向在五月廣場上的支持者致意。馬克里發表演說:「阿根廷人應該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即將開啟我們國家一段了不起的歷史時期。我保證永遠說真話,指出我們的問題在哪裡」。他呼籲「全體阿根廷人支持他的政府,並在政府犯錯時告訴他們」。宣誓就職完畢後,馬克里在外交部聖馬丁宮舉行招待會。出席招待會的國家元首有智利總統蜜雪兒·巴舍萊,巴拉圭總統歐拉西歐·卡提斯,哥倫比亞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厄瓜多總統拉斐爾·科雷亞,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和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參加就職典禮的其他國家的外交代表也出席了招待會。
經濟政策
[編輯]馬克里上任時繼承了前幾屆正義黨勝利陣線政府遺留下來的經濟問題。阿根廷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不足,通貨膨脹高達30%,但官方的阿根廷國家統計與人口普查研究所仍然稱通貨膨脹率低。國家的財政壓力處於有史以來最高的階段,但政府預算仍然有8%的赤字。阿根廷主權違約長達8年,且與一些對沖基金存在矛盾。上任後,馬克里總統改變前政府的強硬外交政策,加強與西方國家發展多邊關係,包括與美國改善外交關係。2011年起,阿根廷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因為阿根廷還是開發中國家,全球商品價格的降低也減少了外貿收入。
馬克里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是取消外匯管制,允許阿根廷人自由買賣外匯。從此阿根廷實行有中央銀行參與的浮動匯率制,阿根廷比索貶值30%。經濟學家對該政策的執行給予高度評價。另一項早期政策是取消玉米和小麥的出口限額和關稅。阿根廷獲利最多的出口商品——大豆的關稅從35%被調降到30%。
馬克里想通過同債權人談判以結束國家的違約狀態,重回國際資本市場,並強化國家經濟。阿根廷提出在2016年2月5日付款65億美元以同債權人達成和解,但要求撤銷之前要求阿根廷付款的裁決。該交易仍然需要通過阿根廷國會的批准。儘管共和國方案黨在參眾兩院都沒有多數席次,該法案在3月獲得通過。阿根廷在4月13日於紐約出席法庭聽證會。法庭維持法官 Thomas P. Griesa 的判決,允許阿根廷在仍然違約的狀態下付款給2005和2010期國債持有人。據報道,該筆款項(通過出售債券完成)將結束阿根廷自2001年以來債務違約的狀態。
2016年1月19日,馬克里與反對黨政客 Massa 以及部分內閣成員共同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以招攬投資者。馬克里是論壇上最引人關注的人物之一。一同出席論壇的的還有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和美國副總統喬·拜登。這是阿根廷自2003年以來首次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上一位代表阿根廷出席的總統是愛德華多·杜阿爾德。
馬克里任期第一年,經濟恢復的速度總體不如預期。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但經濟增長並未如期到來。馬克里政府保留了克莉絲蒂娜·基西納在任期內推廣的物價控制機制「謹慎物價」(西語:Precios cuidados),這項機制使中小型企業受益,但馬克里政府修改了受物價控制的商品清單。馬克里政府開始了數個公共建設項目以提振經濟並幫助建造業。政府不再給統計局施加政治壓力。2016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阿根廷的經濟數據重新符合國際標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阿根廷會在2017或2018年走出衰退,並將阿根廷的國家風險等級從7調降到6。
馬克里想要提高同美國,歐洲和東亞國家的貿易以提振經濟,並發展阿根廷的數字經濟。他計劃於2017年4月消滅針對進口桌上電腦、筆記本和平板電腦35%的關稅。這項關稅使得這些產品在阿根廷的售價比美國高3倍,比毗鄰的智利高2倍。
能源政策
[編輯]在1998-2002阿根廷經濟危機期間,愛德華多·杜阿爾德總統凍結了公用事業費(自來水,電力,煤氣等)的定價。兩位基西納總統延續了這一政策,通過國家補貼公用事業費以減弱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這導致針對公用事業的投資降低,公用事業網絡年久失修,阿根廷無法在能源領域自給自足,必須從國外進口能源。能源進口的費用增加了貿易逆差和通貨膨脹。停電事故多發。基西納政府對於電網的危機不管不顧。
馬克里政府能源部長 Juan José Aranguren 撤銷了國家對於自來水、電力和煤氣的補貼,導致公共事業費大幅增長,引發部分城市民眾組織抗議活動。數個法庭判決公共事業費漲價無效,因為漲價並未依法進行聽證。2016年9月,最高法院維持了一項針對居民用戶暫停漲價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減低了民眾壓力。
社會問題
[編輯]馬克里作為保守派,雖然支持同性婚姻,但反對墮胎。在2014年《民族報》的專訪中,馬克里說:「我尊重生命,我不認為我們需要展開這項討論。」但他也表示,不管個人信仰,他會遵守任何由國會批准的法律。阿根廷國會亦在2018年嘗試推動墮胎合法後,但最終在參議院被否決。
12月16日,馬克里同包括Qom族在內的30多個原住民社群成員見面。會面在總統府建國二百周年紀念博物館舉行。原住民社群代表是 Qom 族領袖 Félix Díaz。馬克里說承認和支持原住民社區是其政府的政策。
外交關係
[編輯]馬克里任內,阿根廷外交關係經歷重大改變。
馬克里上任之初,馬上提議對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侵犯人權的行為採取行動,並要求將委內瑞拉踢出南方共同市場。阿根廷外交政策向右傾,是拉丁美洲「粉紅潮」退潮的一部分。南共市其他國家也反對馬杜羅奉行查韋斯主義的政府,並阻止了委內瑞拉成為南方共同市場輪值主席國。南方共同市場尋求與歐盟簽訂貿易合作協議,並同太平洋聯盟加強關係。馬克里與巴西總統米歇爾·泰梅爾同意在兩國之間保障自由貿易。馬克里和泰梅爾也有意增進兩國同墨西哥的商貿關係,鑑於美國-墨西哥關係由於唐納德·川普的言行而惡化。
馬克里也加強了阿根廷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一改前政府反美的態度。巴拉克·歐巴馬在2016年訪問阿根廷時稱讚馬克里:「馬克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他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落實那麼多項他承諾的改革措施,以創造更可持續的、覆蓋更廣的經濟增長,使阿根廷重新與世界經濟和國際社會接軌。」歐巴馬宣布美國會解密有關阿根廷1970年代國家整頓進程的軍事和情報記錄。阿根廷外交部長Susana Malcorra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但唐納德·川普最終贏得選舉。馬克里與川普加強了兩國外交關係,兩人立場及背景相似(皆作為商人),同意收緊移民控制,限制已定罪罪犯的入境,並加快犯罪外國人的遣返進程。輿論將這些政策同川普的編輯政策做類比。
馬克里改變了阿根廷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上任第一周,馬克里廢除了《阿根廷與伊朗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原本意在成立一個兩國聯合調查組,共同調查1994年阿根廷-以色列相互協會爆炸案。該案是一場針對阿根廷一猶太組織的恐怖襲擊,阿根廷政府認為伊朗和真主黨應該為襲擊負責。此前該《備忘錄》曾被法院判決無效,但基西納政府不服,選擇上訴。馬克里撤銷上訴,服從原判。馬克里同伊朗保持距離,並鼓勵針對猶太人文化中心爆炸事件案和 Alberto Nisman 遇害案(曾負責1994年猶太人文化中心爆炸事件案的檢察官)的繼續調查。這些案件和 Nisman 對於基西納的調查對阿根廷-以色列關係有重要影響。阿根廷駐以色列大使 Carlos Faustino García 和以色列外交官 Modi Efraim 都稱讚了馬克里鼓勵繼續調查的決定。2016年7月,阿根廷宣布接收3000名敘利亞內戰難民。
敗選
[編輯]卸任後
[編輯]馬克里卸任總統後成為阿根廷反對派主要代表人物。2021年9月中旬,阿根廷執政黨聯盟在國會中期選舉初選中敗給馬克里為首的反對黨聯盟。9月下旬,曾在馬克里政府任職的政府官員遭到指控。阿根廷執政黨國會議員還要求司法機構對馬克里及其家屬涉嫌洗錢和逃稅等罪行展開調查。10月1日,阿根廷法官以涉嫌馬克里參與間諜活動為名禁止其離境。[77]
參考文獻
[編輯]- ^ Mauricio Macri, el primer presidente desde 1916 que no es peronista ni radical. Los Andes. 2015-11-22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5) (西班牙語).
- ^ La Política Exterior Argentina después de los Kirchner. Schenoni. March 2016 [2017-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0).
- ^ Qué estudiaron y a qué universidades fueron los candidatos a Presidente. Girabsas. 2015-10-07 [2015-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0月12日).
- ^ Los momentos de Mauricio Macri en Boca que marcaron su perfil político. Girabsas. 2015-11-23 [2015-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4).
- ^ El jefe de gobierno fue reelecto por amplio margen. www.lanacion.com.ar. [2015-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4).
- ^ Balotaje: terminó el escrutinio definitivo y Macri ganó por una menor ventaja. minutouno. 2015-12-10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3).
- ^ Así juró Macri en el Congreso. Todo Noticias. 2015-12-10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5).
- ^ List of individuals included in the TIME 100 in 2016. time.com. [2017-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9).
- ^ "Time" incluyó a Macri entre las 100 personas más influyentes del mundo. Todo Noticias. 2016-04-21 [2016-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3).
- ^ El salario real es el más bajo de la última década y preocupa al Gobierno argentino. Bloomberg Línea. 2023-04-13 [2023-06-03] (西班牙語).
- ^ Las Pymes en su peor momento: el número de cierres ya se acerca a 100 por día. infobae. 4 October 2019 [2023-06-03] (歐洲西班牙語).
- ^ 12.0 12.1 ¿Quién es Alicia Blanco Villegas, la madre de Mauricio Macri? [Who is Alicia Blanco Villegas, the mother of Mauricio Macri?]. La Nación. 2016-10-16 [2016-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3) (西班牙語).
- ^ "Los amigos de Macri: del Cardenal Newman y la empresa, al poder", La Nacion, 27 November 20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7 June 2016)
- ^ Todo Macri, pp. 8-10
- ^ 15.0 15.1 Mauricio Macri's curriculum vita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EMA; accessed 23 November 2015.
- ^ Argentina Finds a Kidnapping Ring of Policemen. New York Times. [2016-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5).
- ^ Faries, Bill. Kirchner's Argentina Electoral Losses Fuel Opposition. Bloomberg L.P. 2007-06-25 [2012-07-31].
- ^ Las bellas mujeres que fueron pareja de Mauricio Macri [The nice women who were couples of Mauricio Macri]. Clarín. 2015-11-22 [2016-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7) (西班牙語).
- ^ Macri, se tragó el bigote y se vivieron momentos de pánico en su casamiento [Macri, swallowed a mustache and lived moments of panic at his wedding]. El Intransigente. 2010-11-22 [2017-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1) (西班牙語).
- ^ Moore, Jack. Who is Mauricio Macri, Argentina’s New President?. Newsweek. 2015-12-11 [2017-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31).
- ^ Todo Macri, pp. 29-33
- ^ "En el 96 Boca trajo 15 jugadores y salió en la mitad". En el 96 Boca trajo 15 jugadores y salió en la mitad [In the '96 Boca brought 15 players and ended in the middle]. Olé. 2015-02-14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3) (西班牙語).
- ^ Leblebidjian, Christian. El mejor arranque de Boca [The best start of Boca]. La Nación. 1998-09-22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西班牙語).
- ^ María Belén Melián. El día que cantó las 40 [The day they sang for the 40]. Olé. 2011-06-02 [2016-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西班牙語).
- ^ Murphy, Martin. Profile: Mauricio Macri. BBC News. 2007-06-25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1).
- ^ Oviedo, Sergio. "Voy a ganar porque represento el cambio que todos están pidiendo" ["I'll win because I represent the change that everyone is asking for"]. Gente. 2003-03-04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西班牙語).
- ^ Macri le gana a Ibarra y hay ballottage [Macri defeats Ibarra and there is ballotage]. La Nación. 2003-08-25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西班牙語).
- ^ Macri estableció un nuevo récord en la ciudad [Macri set a new score in the city]. La Nación. 2011-08-01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8) (西班牙語).
- ^ Macri's profile. Terra.com.ar.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 ^ El gurú de Macri y De Narváez reparte consejos a los políticos. clarin. [2015-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Serra, Laura. Polémica por una lista de ausencias en Diputados [Controversy over a list of absences in the chamber of deputees]. La Nación. 2007-02-22 [2016-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西班牙語).
- ^ Castro, Angeles. La Legislatura destituyó a Ibarra [The legislature removed Ibarra]. La Nacion. 2006-03-08 [2016-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西班牙語).
- ^ Macri y Sobisch unen fuerzas con la vista puesta en el 2007 [Macri and Sobisch join forces for 2007]. Clarin. 2005-03-16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8) (西班牙語).
- ^ Macri volvió a tomar distancia del gobernador Jorge Sobisch [Macri distanced himself again from governor Jorge Sobisch]. La Nacion. [2012-07-31] (西班牙語).[失效連結]
- ^ Attewill, Fred. Argentina elects first woman president. The Guardian. 2007-10-29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Bloomberg.com, 4 June 2007. Macri Expects Run-Off Election Win After First Round Victo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BBC News, 25 June 2007. Profile: Mauricio Macr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acri estableció un nuevo récord en la ciudad [Macri set a new high score in the city]. La Naciòn. 2011-08-01 [201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9) (西班牙語).
- ^ Barrett, Chris. For Argentine Environmentalists, New President Macri Elicits Hope — and Skepticism. Latin America News Dispatch. 2015-12-10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Cómo funcionará el sistema EcoBici en la Ciudad. Terra. 2015-05-30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6).
- ^ Ecobici. Buenos Aires Ciudad. [2017-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9).
- ^ Tomino, Pablo. Harán otros seis pasos bajo nivel en la ciudad, que serán estrenados en 2015. La Nacion. 2014-04-08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Castro, Ángeles. Eliminarán 20 pasos a nivel de las líneas San Martín y Belgrano Sur. La Nacion. 2014-12-17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3).
- ^ El gobierno porteño anunció una mega estación central de transporte debajo del Obelisco. La Nacion. 2015-05-08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5).
- ^ Traspaso del subte: un año de idas y vueltas [Transfer of the underground: a year of comes and goes]. TN. 2012-11-13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西班牙語).
- ^ Preadjudican 105 coches a CNR para la línea A. EnElSubte. 2013-05-13 [2015-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Línea H: abrirán dos estaciones más antes de fin de año. Perfil. 2015-10-03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Bochorno: los trenes usados de la B ya costaron más que comprar 0 km. EnElSubte. 2015-06-30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 ^ Gutman, Daniel. Crearon la Policía Metropolitana y estaría en la calle a fines de 2009 [The new metropolitan police was created, and it will be in the streets by the ending of 2009]. Clarín. 2008-10-29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西班牙語).
- ^ Gutman, Daniel. La nueva Policía podrá efectuar desalojos y controlar marchas [The new police will be able to control house usurpations and street protests]. Clarín. 2008-10-30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7) (西班牙語).
- ^ Arbiser, Florencia. New top cop in Buenos Aires in AMIA probe. 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 2009-07-08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 ^ Investigator of Argentinean Jewish center attack resigns. Ynet.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 ^ Larreta to announce new City police. Buenos Aires Herald. 2016-10-05 [2017-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 ^ Iglesias, Mariana. Macri dio un fuerte respaldo al matrimonio entre homosexuales [Macri gave a strong support to same-sex marriage]. Clarín. 2009-11-14 [2017-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5) (西班牙語).
- ^ Barrionuevo, Alexei. Argentina Approves Gay Marriage, in a First for Reg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7-15 [2017-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8).
- ^ Castro, Ángeles. Tensa reunión entre Bergoglio y Macri por el matrimonio gay [Tense meeting between Bergoglio and Macri over same-sex marriage]. La Nación. 2009-11-25 [2017-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8) (西班牙語).
- ^ Las últimas encuestas confirman que sigue el triple empate entre Massa y Macri y Scioli [The last polls confirm the triple draw between Massa, Macri and Scioli]. La Política Online. 2014-11-22 [2015-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7) (西班牙語).
- ^ Rosemberg, Jaime. Macri: el gladiador del cambio que sueña con vencer al kirchnerismo [Macri: the gladiator of change who dreams of defeating kirchnerism]. La Nación. 2015-11-22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2) (西班牙語).
- ^ Total nacional. Elecciones argentinas. [2015-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31) (西班牙語).
- ^ Jonathan Watts and Uki Goñi. Argentina's presidential election headed for second round after no clear winner. The Guardian. 2015-10-26 [2015-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6).
- ^ Argentina Debate acelera la organización del debate Scioli-Macri: "No tenemos mucho tiempo" [Argentina debate speeds up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cioli-Macri debate: "We don't have enough time"]. La Nación. 2015-10-27 [2015-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9) (西班牙語).
- ^ Mauricio Macri se bajó del debate organizado por el canal TN [Mauricio Macri stepped down from the debate organized by the channel TN]. La Nación. 2015-10-28 [2015-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30) (西班牙語).
- ^ Rosemberg, Jaime. Macri habló de una "estrategia oscura", pero se centrará en sus propuestas de gestión [Macri talked about a "dark strategy", but will focus on his proposals]. La Nación. 2015-11-02 [2015-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5) (西班牙語).
- ^ Olivera, Francisco. Extienden a todas las áreas del Estado la campaña contra Macri [They expand to all state areas the campaign against Macri]. La Nación. 2015-11-03 [2015-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3) (西班牙語).
- ^ Santana, el experto en el centro de los rumores [Santana, the expert in the middle of rumors]. La Nación. 2015-11-02 [2015-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5) (西班牙語).
- ^ Catherine E. Shoichet. Argentina elections: Daniel Scioli concedes defeat. CNN. 2015-11-22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3).
- ^ Jonathan Watts and Uki Goñi. Argentina shifts to the right after Mauricio Macri wins presidential runoff. The Guardian. 2015-11-22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3).
- ^ Mauricio Macri, el primer presidente desde 1916 que no es peronista ni radical. Los Andes. 2015年11月22日 [2015年12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1月25日) (西班牙語).
- ^ Elecciones 2015: minuto a minuto, los resultados para conocer al próximo presidente. lanacion.com.ar. [2015年11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1月23日) (西班牙語).
- ^ Mauricio Macri wins historic presidential runoff. Buenos Aires Herald. [2015年11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28日) (西班牙語).
- ^ Buenos Aires mayor favored in Argentina's presidential election. Los Angeles Times. [2015年11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25日) (英語).
- ^ 马克里政府提前布局预防年底哄抢 确保过一个“平安节” 阿根廷华人在线. [2015-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阿根廷新当选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 RAE. [2015-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阿根廷總統大選 反對黨獲勝 聯合新聞網. [2015-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4).
- ^ Jonathan Watts and Uki Goñi. Argentina election: second round vote could spell end for 'Kirchnerism'. The Guardian. 2015-11-22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2).
- ^ Walsh, Eric. Obama congratulates Argentine President-elect Macri: White House. Reuters. 2015-11-25 [2015-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6) (英國英語).
- ^ 阿根廷前总统马克里涉嫌参与间谍活动遭指控 被禁止出境. 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2021-10-02 [2024-12-14] (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西班牙文)
- CityMayors profi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 Biography by CIDO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西班牙文)
官銜 | ||
---|---|---|
前任者: 豪爾赫·泰勒曼 |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 2007年-2015年 |
繼任者: 歐拉西歐·羅德里奎茲·拉雷塔 |
前任者: 克莉絲蒂娜·費南德茲·德·基西納 |
阿根廷總統 2015年- |
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