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代天院
23°16′43″N 120°19′01″E / 23.278578°N 120.317068°E
柳營代天院 | |
---|---|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玉勅代天巡狩(遊王公) |
例祭 | 柳營香 |
建築詳情 | |
本殿構造 | 重簷歇山假四垂 |
建立時間 | 民國58年(1969年) |
地圖 | |
![]() |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12月14日) |
柳營代天院,位於臺南市柳營區,屬於台灣民間信仰廟宇,主祀玉勅代天巡狩按察千歲遊王(俗稱「遊王公」、「遊王公祖」)[1]。起初為先民開墾「三角堀(約略座標為今敏惠護專西南方一田地)」拾得香爐一座(稱為「開基老祖」),神靈遂降乩表明來歷,原為三角堀之十三戶民宅奉祀,後因盜匪橫行,遊王公祖遂降乩指示遷入查畝營莊,信仰戶數遂日漸增多,分為三甲內(中甲、東甲、北甲)輪流奉祀,直到民國四十年(1951年)時,時任「主會(即所謂爐主)」仕紳劉明哲先生提倡擴展,合併至全莊共同祭祀之規模,乃憑神筊旨意輪流奉祀;地方乃有興建廟堂之議,時至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遊王公附身國小四年級趙姓孩童踩廟地擇於現址,賜廟名「代天院」,並經地方人士倡發鳩金籌資、信徒踴躍捐獻,民國六十年(1971年,歲次辛亥年)十月「柳營代天院」落成,十一月望翌月入廟進火安龍謝土,安座奉祀;現在是柳營、新營、鹽水、六甲等地十三個庄頭(新營區包含角帶圍、姑爺、鐵線橋、舊廍、下林、新結莊、五興里、挖仔等地;柳營區包含八老爺、火燒店、五軍營、太康等地;鹽水區包含坔頭港、竹埔等地;六甲區包含龜子港等地。十三莊頭之廟宇包含姑爺代天府、角帶圍保安宮、舊廍德隆宮、下林保生宮、新結莊靈武宮、挖仔朝隆宮、挖仔安樂宮、五興里朝隆宮、八老爺重興宮、火燒店人和代天宮、橋南太歲宮、五軍營法主宮、太康雲霄太子殿、坔頭港九天風火院、竹埔張聖宮、龜子港保生廟等眾多廟宇)二十聚落的信仰中心[2]。
沿革
[編輯]


- 柳營區(原地名「查畝營莊」、「柳營鄉」),代天巡狩遊王信仰,最早為一座香爐,據聞為先民開墾時,在三角堀(約略座標為今敏惠護專西南方一田地)拾得香爐一座,便開始奉祀,此香爐稱「開基老祖」,後塑王令一尊隨香爐奉祀之。最初無廟而是由拾獲地「三角堀」之十三戶輪流奉祀,遷入查畝營莊後分為三甲內(東、中、北甲)輪流奉祀。
- 民國四十年,蒙柳營鄉仕紳劉明哲(時任「主會」,即所謂「爐主」)先生,倡議將神明會擴展至全莊共同祭祀,憑神筊旨意輪流安奉敬拜,當時約定農曆每月初一、十五聚集在大埕村(縣市合併升格後為中埕里)之「公厝」祭拜。
- 民國五十七年(戊申年)農曆十月二十七日,代天巡狩遊王公附身在一位國小四年級的孩童而降旨,擇大道公(此大道公指今「柳營東安宮 保生大帝」)的院庭為廟地,地方仕紳遂倡議興建廟宇,民國六十年(辛亥年)十月,柳營區(時為柳營鄉)的信仰中心「代天院」正式落成,11月望翌日入廟安座,玉勅代天巡狩遊王公之奉祀迄今已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淵源
[編輯]柳營代天院奉祀主神為「玉勅代天巡狩[2]按察千歲 遊王」(俗稱遊王公、遊王公祖),其所屬神階[1]是代天巡狩中最高階的神明。台灣民間信仰常類於南巡、北巡,但代天院的代天巡狩遊王是南、北總巡,因其是玉皇上帝直屬勅封,派至凡間體察巡視各地的王爺千歲,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鑼壇:稱為「鑼壇大典」,舉行時間為建醮年(逢「子、卯、午、酉」年)之農曆七月初一日起,每日鑼鼓不停(早期農業社會為24小時鑼鼓不停,庄內人丁輪番上陣,後來改為8:00~21:00,民國112年起,考量社會生活步調、區民安寧需求、柳營區外來人口增加等眾多因素,改為每日12:50~21:00舉行之。)直到玉勅代天巡狩遊王公領得玉皇上帝之玉旨,回莊降乩,方才停止。而鑼壇的本意,除了懇求玉帝降下玉旨,更重要的,即是要確認當(科)年遊王公祖是否允准啟建三朝王醮。
代天院每三年一次王醮(三朝王醮,臺南市政府以「柳營王醮」登錄為市定民俗),玉皇上帝會勅派三位不同姓的王爺千歲下凡鑑醮(三位千歲的姓氏是在建醮年農曆七月的鑼壇大典,遊王公領玉旨回代天院降乩後,如確定當年要建醮,便會以乩童傳達玉皇上帝所派三位王爺千歲的姓氏),代天院稱該三位王爺千歲為「鑒醮王」,多數廟宇是五府、七府或十二瘟王,而代天院卻不止如此,相傳至今已超過三十六個以上姓氏的王爺千歲(鑒醮王),至代天院鑑察建醮了。往昔,王船習俗祭祀頗為盛行,稱為王醮,設壇祈願息災植福,每三年一次建王船,即俗稱「三年一醮」。
七星平安橋
[編輯]- 相傳七星平安橋由周朝姜子牙所創造,七星平安橋下放置七盞燈代表北斗七星(天樞、天璇、天機、天權、玉衡、開陽、接光),讓七星君降臨庇祐過橋的善男信女。
- 七星平安橋是古老的宗教信仰活動,宣化傳統消災祈福文化,祈求神明為善男信女消災解厄、制煞、除穢、祈求主命祿籍的北斗七星君庇佑賜福,保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柳營代天院七星平安橋,有三壇法師開橋加持及該院主神代天巡狩遊王公守護庇佑,為信眾消災解厄助信徒運途順遂,好事來,壞事去,大吉大利、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虎爺
[編輯]- 虎爺公、虎爺將軍、下壇將軍、黑虎大將軍是民間的幾種稱呼,顏色分為黃皮黑紋是福德正神座騎,另全黑色是保生大帝、武財神玄壇元帥趙公明之座騎,以鎮廟、巡境為職責。
- 民間傳說虎爺有咬錢招財來的能力,如同財神,也有驅逐瘟疫和降服惡魔的威力,也是保佑小朋友的守護神。
- 柳營代天院的虎爺將軍造型特殊,金身為石雕後安金,腳踏金元寶,有「護院鎮財庫」之說法。
王醮(柳營王醮)
[編輯]- 柳營香
- 柳營王醮登錄為臺南市定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台南市柳營代天院-沿革簡介. [2015-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 ^ 2.0 2.1 柳營代天院主祀遊王公. [2015-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