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果亞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果亞邦
गोंय
印度的
果亞邦(紅色)在印度的位置
果亞邦(紅色)在印度的位置
坐標 (帕納吉):15°29′56″N 73°49′40″E / 15.49889°N 73.82778°E / 15.49889; 73.82778
國家 印度
地區印度西部
建立1987年5月30日
首府帕納吉
最大城市達·伽馬城
2
政府
 • 邦長Mridula Sinha
 • 首席部長Laxmikant ParsekarBJP
 • 邦議會一院制(40席)
 • 人民院選區2
面積
 • 總計3,702 平方公里(1,429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國第29位
人口(2011年)
 • 總計1,457,723人
 • 排名全國第26位
 • 密度394人/平方公里(1,020人/平方英里)
時區ISTUTC+05:30
ISO 3166碼IN-GA
HDI 0.779(高)
HDI排名第3位(2005年)
識字率88.70%(第3位)
官方語言孔卡尼語
網站www.goa.gov.in
^* 孔卡尼語是唯一官方語言,不過容許在公務上使用馬拉提語[1][2][3] 地圖

果亞邦,或譯果阿孔卡尼語गोंय goṃya馬拉提語गोवा govā印地語गोआ Goa),是印度面積最小的一個邦,人口是印度人口第四少的邦,僅多於錫金邦米佐拉姆邦阿魯納查邦。果亞位於印度西岸,北臨馬哈拉什特拉邦,東及南方與卡納塔卡邦接鄰,西瀕阿拉伯海。果亞首府位於帕納吉,而最大的鎮是達·伽馬城

坤輿全圖》、《職方外紀》作「臥亞」,《海錄》作「小西洋」,《鄭和航海圖》作「纏打兀兒」。

歷史上果亞曾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商人於16世紀抵達果亞,不久即佔據該地,打壓當地印度教徒回教徒,使當時多數人口改信天主教。葡萄牙殖民時期延續約450年,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果亞[4][5]。以人均資產值計算,果亞是今日印度最富裕的一個邦。

果亞以沿海沙灘聞名於世,每年吸引數十萬國內外觀光客前往遊覽。果亞的教堂和修道院被列為世界遺產,其中的仁慈耶穌大教堂是亞洲最主要的天主教朝聖地之一。果亞位於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西高止山脈,動植物資源豐富。

名稱起源

[編輯]

果亞的拉丁字母寫法「Goa」來自葡萄牙殖民者,實際起源尚不詳;英國殖民者延用了這個名字。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現在的果亞地區被稱為「果帕拉施特拉」、「果瓦拉施特拉」,含義是牧牛者的國度;在古代的梵語文獻如《室犍陀往世書》、《訶利世系》中,此地亦稱「果帕卡浦里」、「伽帕卡帕特那」;在《往世書》中用到的名字包括有 「果瓦」、「果瓦浦里」、「果帕克帕坦」、「果曼特」、「果亞」等[來源請求];此外,果亞有時也被稱為「果曼恰拉」、「阿帕蘭特」。

歷史

[編輯]
果亞舊城的一座教堂,典型的葡式建築風格。

果亞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是強大的孔雀王朝的屬地[6]。 約2000年前,戈爾哈布爾薩塔瓦哈納王朝統治了果亞;580年到750年由遮婁其王朝治理。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果亞先後被 Silharas王朝英語Silhara dynasty卡丹巴王朝遮婁其王朝德干所統治。[7] 尤其是以錢德拉布爾(現在的昌多- Salcete)為中心的卡丹巴王朝給殖民時期的果亞歷史和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明遺產。

1312年,果亞屬於德里蘇丹國,但是王國對當地的重視程度不若北部;1370年割讓予毗奢耶那伽羅帝國哈里哈拉二世。1469年又被古爾伯加巴赫曼尼蘇丹國占領。巴赫曼尼蘇丹國瓦解後,果亞地區被比賈布爾蘇丹國阿迪勒·沙阿占領,並將果亞舊城提升為其陪都。

果亞最傳奇的歷史,是以1498年第一個歐洲人瓦斯科·達·伽馬初臨果亞為起點的。當時達·伽馬需要在印度找尋一處貿易航線中的落腳點。他首先於今天印度喀拉拉邦科澤科德登陸,其後轉至今日的「老果亞」地區。彼時由印度至歐洲的傳統陸上香料貿易路線被奧斯曼帝國所中斷,而葡萄牙的目標,是在印度成立一個殖民地,以壟斷印度至歐洲的海上香料貿易。1510年,葡萄牙的艦隊司令阿爾布克爾克擊敗對當地土官首領提瑪亞擁有主權的旁遮普土王,佔領了果亞舊城。有別於葡萄牙於印度沿岸其他的佔領飛地,葡萄牙不僅在果亞屯兵,還期許將果亞建設成一處殖民地及海軍基地。

根據果亞宗教裁判所(1560年–1812年)的命令,許多果亞的本地人都被傳教士強迫改信天主教。成千上萬的居民為了逃避質問和侵擾,紛紛移居鄰近的卡納塔卡邦門格洛爾卡爾瓦。16世紀,當其他歐洲列強抵達印度時,大部分葡萄牙的屬地被英國荷蘭取得。葡萄牙在印度的屬地只剩下沿著印度西海岸少數幾個飛地,果亞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並且很快成為最重要的海外屬地,被賦予與里斯本同樣享有的地位特權。

葡萄牙殖民當局鼓勵葡萄牙人與本地婦女通婚,在果亞定居,成為農夫、商販或工匠。這些已婚男子很快成為特權等級,果亞也因此擁有相當數量的歐亞混血兒人口。隨後,議會成立,維持與葡萄牙國王的聯繫。1843年,果亞的首府從果亞舊城遷往帕納吉。直到18世紀中葉,占領範圍擴展至今日果亞大概的管轄範圍。

1947年印度獨立後,對葡萄牙提出要求將以果亞為主的葡屬印度移交主權予印度政府,但葡萄牙拒絕印度的要求。葡萄牙堅持在印度次大陸上的領土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本土的一部分, 果亞是「北約範圍之內的土地」,受到北約的「保護」。1951年,葡美兩國又簽訂了《互助和共同防禦條約》。之後葡萄牙把從美國得到的武器,源源不斷地運到果亞。

1961年12月12日,印度收復果亞,軍隊開入(葡方稱為「入侵」、印方稱為「解放」)果亞及另外兩個葡屬印度地區達曼和第烏,經過26小時小規模的戰鬥後佔領果亞。初時三地共組為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至1987年5月30日果亞升格為印度第25個邦,而達曼-第烏則繼續保持為一個聯邦直轄地區。而葡萄牙方面一直至1974年「四二五革命」後方以正式文書和聲明承認印度對果亞的主權。

地理及天氣

[編輯]
果亞擁有漫長的砂質海岸線

果亞的面積為3,702平方公里。位於北緯14°53'54"到15°40'00",東經73°40'33"到74°20'13"之間。果亞是康坎海岸的一部分,西高止山脈將其與德干高原分割。最高點是桑索格爾,海拔高度1,167公尺。果亞的海岸線長101公里。

果亞主要的河流是曼多菲河祖阿里河特列科爾河恰波拉河貝圖爾河。在祖阿里河入海口的莫爾穆高港是南亞最好的天然港之一。祖阿里河和曼多菲河是果亞的生命線,它們的流域佔到69%的果亞地域。果亞有超過四十個河口、八個海島和大約九十個河心島。果亞河流的總長度是253公里。果亞有超過三百處建造於卡達姆巴王朝統治下的古代蓄水池和超過100個藥泉[1]

果亞地處熱帶並靠近阿拉伯海,一年大多時間氣候溫熱潮濕。5月是其中最熱的,白天溫度超過35℃且高濕度。季風雨在6月到來,並帶來酷熱中急需的涼意。果亞的年降雨量大多來自持續到9月底的季風。

果亞在12月中旬到2月之間是短暫的涼爽季節,這時夜間溫度只有大約20℃,而白天大約29℃且濕度適中。更內陸的地區因為海拔昇高,夜晚氣溫會涼一些[2]

果亞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31.6
(88.9)
31.5
(88.7)
32
(90)
33
(91)
33
(91)
30.3
(86.5)
28.9
(84.0)
28.8
(83.8)
29.5
(85.1)
31.6
(88.9)
32.8
(91.0)
32.4
(90.3)
31.3
(88.3)
日均氣溫 °C(°F) 26
(79)
26.3
(79.3)
27.7
(81.9)
29.3
(84.7)
30
(86)
27.6
(81.7)
26.7
(80.1)
26.4
(79.5)
26.9
(80.4)
27.9
(82.2)
27.6
(81.7)
26.6
(79.9)
27.4
(81.4)
平均低溫 °C(°F) 19.6
(67.3)
20.5
(68.9)
23.2
(73.8)
25.6
(78.1)
26.3
(79.3)
24.7
(76.5)
24.1
(75.4)
24
(75)
23.8
(74.8)
23.8
(74.8)
22.3
(72.1)
20.6
(69.1)
23.2
(73.8)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0.2
(0.01)
0.1
(0.00)
1.2
(0.05)
11.8
(0.46)
112.7
(4.44)
868.2
(34.18)
994.8
(39.17)
512.7
(20.19)
251.9
(9.92)
124.8
(4.91)
30.9
(1.22)
16.7
(0.66)
2,926
(115.2)
平均降水天數 0 0 0.1 0.8 4.2 21.9 27.2 13.3 13.5 6.2 2.5 0.4 90.1
月均日照時數 313.1 301.6 291.4 288 297.6 126 105.4 120.9 177 248 273 300.7 2,842.7
資料來源1:世界氣象組織[8]
資料來源2:香港天文台[9] 日照和平均氣溫

動植物

[編輯]

果亞森林面積總計1424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為國有,為1224.38平方公里,私有為200平方公里。邦內森林主要集中在東部的內陸地區,西高止山脈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舉世公認。1999年2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中就曾將果亞與亞馬遜盆地剛果盆地相提並論。

果亞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記錄在案的有超過1512種植物,275種鳥類,48種哺乳動物和60種爬行類。[10]

果亞邦的邦獸是印度野牛,邦鳥是紅喉黃鵯(黑冠黃鵯的一種),邦樹是南洋欖仁

果亞的植物產品包括竹竿、Maratha樹皮、Chillar樹皮、藤黃果英語bhirand等。椰樹廣泛分布於除高地之外的地區。落葉喬木柚木婆羅雙樹腰果樹、芒果樹等。水果有菠蘿蜜芒果菠蘿黑莓等。

果亞的熱帶雨林中有狐狸野豬候鳥等動物,鳥類有翠鳥鷯哥鸚鵡等。沿海和河流中有各種魚類,常見包括龍蝦水母牡蠣鯰魚等。的數量很多,對控制齧齒類的繁殖起到了一定作用。果亞有很多野生自然保護區,如Bondla,Molem,Cotigao,Madei,Netravali,Mahaveer,以及Chorao島上的Salim Ali鳥類保護區。

果亞33%土地面積是國有的森林,其中62%是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另外還有很多私有的森林和種植腰果、芒果、椰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園。總森林覆蓋率達到56.6%。

政府、行政區劃及政治

[編輯]
果亞的行政區劃。藍色的屬於北果亞區,粉色的屬於南果亞

果亞的行政首府是帕納吉,位於曼多菲河左岸。而果亞的立法首府及邦議會則位於曼多菲河對岸的波爾沃里姆。果亞邦的司法首府位於孟買(地理上不在果亞邦境內),因為該邦司法體制屬孟買高等法院轄下,在帕納吉有一高等法院。果亞於印度人民院佔兩席位,於印度聯邦院則佔一席位。

果亞邦下分為兩個縣:北果亞南果亞。兩個縣於印度國會下議院中各佔一個議席。北果亞的縣治位於帕納吉,而南果亞的縣治位於馬爾高。兩個區各由一位縣稅收長(district collector)管治,而縣長則由印度中央政府委任。

兩個縣下分為十一個(taluka)。北果亞區轄下的鄉包括巴爾德斯,比喬里姆,佩爾內姆,旁達,薩塔里和提斯瓦蒂。而南果亞區轄下的鄉則有卡那科納,莫爾穆高,奎培姆,薩爾塞特和桑古恩。各鄉的首府分別為馬普薩,比喬里姆,佩爾內姆,旁達,瓦爾波伊,帕納吉,恰烏地,瓦斯科,奎培姆,馬爾馬高和桑古恩。

果亞邦採取單議會一院制立法制度,邦議會有四十個席位,由行使管理權的邦長領導。執政府由在邦選舉中獲得最多席位黨派或黨派聯盟組成並受到議會多數票的支援。邦總督由印度總統委任,其角色主要是象徵性的,但於決定誰籌組新政府或懸空立法職能或廢除法令等重大事情上亦扮演重要角色。1990年前果亞的政局比較穩定,但由1990年至2005年這15年間比較動蕩,期間已轉換過14屆政府[11]。2005年3月邦總督解散了議會並頒佈了總統管治令,懸空邦立法職能。2005年6月的補選中,國大黨取得該次五個選舉議席中的三個,而重新成為執政黨。目前果亞的主要政黨有印度國大黨及印度人民黨,其他政黨包括聯合果亞民主黨、民族主義國大黨,及邦內歷史最悠久,但近年已失去其多數傳統票源的馬哈拉什特拉戈馬塔克黨。2012年人民黨重新主政果亞。

果亞的司法制度與印度的主流地區不一樣。印度絕大多數地區的司法制度繼承英治時期的普通法系,而果亞繼承的是葡萄牙源於拿破崙法典統一民法典

交通

[編輯]

果亞的公共運輸主要是私營的公交線路,連接了主要城市和鄉村。公有的公交系統包括卡達姆巴運輸公司,經營幾條主要的線路,如帕納吉-馬爾高等。在帕納吉等大城市,市內交通較為方便。但總的來說,果亞的公共運輸並不發達,居民更多使用個人交通工具,如兩輪摩托等。果亞有兩條國家高速公路,NH-17在印度西岸連接果亞和孟買,向南一直連接到曼加羅爾,NH-4A穿越果亞邦,連接首府帕納吉和東部的城市貝爾高姆,以及德干高原的城市。NH-17A與NH-17相連,由科爾塔林通往莫爾穆高港。在建的NH-17B為四車道高速幹道,從維爾納經達波林機場通往莫爾穆高港。果亞共有國家高速公路224公里,邦級高速公路232公里,地區高速公路815公里。

可以租借的交通工具包括計程車、城市裡有托托車以及果亞特有的出租摩托,駕駛員被稱為「Pilots」,後座可以乘坐一名乘客,價錢則可在乘坐之前或之後還價決定。在果亞的某些地區,有渡河的設施如渡輪等。果亞有兩條鐵路線路,一條由西南鐵路運營,一條由孔坎鐵路運營(कोंकण रेल, Konkan Railway)。前者是殖民時期建成的,經由馬爾高連接瓦斯科·達伽馬城和卡納塔卡;後者於1990年建成,沿海岸線連接孟買馬拉巴爾海岸

果亞唯一的機場達波里姆機場(Dabolim)同時用於軍用和民用,有國內和國際航班起降。除了普通航班之外,機場也提供很多包租業務。達·伽馬城附近的莫爾穆高港主要運輸礦石、石油、煤炭和國際貨櫃業務,大多數是果亞內陸地區生產的礦石。曼多菲河畔的帕納吉也是一個小型港口,果亞和孟買之間的蒸汽客船一直到80年代末仍在運營。

經濟

[編輯]
果亞的國內生產總值[12]

單位:一百萬印度盧比

國內生產總值
1980 3,980
1985 6,550
1990 12,570
1995 33,190
2000 76,980
船舶是果亞的主要產業之一
在Chapora河捕魚。
面向俄羅斯遊客的餐廳

2004年果亞的國內生產總值為30億美元。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果亞是印度最富裕的邦(是全國水平的2.5倍),增長率也屬最快的邦之一,達到8.23%(1990-2000年平均)。

旅遊業是果亞的主要產業,吸引了所有來印度的外國遊客的12%[13]。果亞有兩個主要旅遊旺季——夏季和冬季。在冬季,外國遊客(主要來自俄羅斯和英國)被果亞宜人的氣候所吸引,而在夏季(對果亞來說也是雨季),來自印度各地的遊客到這裡度假。旅遊業主要集中在果亞的沿海地區,內陸地區的旅遊則相對較少。2004年,超過2百萬的遊客來到果亞,其中四十萬來自國外。

遠離海岸的內陸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採礦業構成了第二大產業。果亞的礦產主要是鋁土粘土石灰石。全印度鐵礦石出口的39%由港口莫爾穆高港承擔,港口吞吐量達到每年三千多萬噸。

農業在過去40年間對經濟的重要性逐漸下降,卻仍為當地為數可觀的人口提供了兼職機會。稻米是主要農產品,其次是檳榔腰果椰子。從事漁業的有大約四萬人,但最近的官方數據顯示這一領域的重要度有所下降,產量也隨之降低,也許跟傳統捕漁業正被遠洋機械拖網捕漁所替代有關。

中等規模的工業包括製造殺蟲劑化肥輪胎管道鞋類化工品藥品穀物產品、軋鋼、水果和魚肉罐頭、腰果、紡織品、釀酒產品。由於酒類消費稅很低,在果亞購買酒類產品很便宜。另外流入果亞的現金有一個重要的來源是在國外工作的公民匯到家鄉的現款。

社會

[編輯]
果亞的印度教廟宇色彩斑斕,呈現傳統本地建築式樣

果亞人在英語中被稱作Goan,在孔卡尼語中為(讀)Goenkar,在葡萄牙語中為Goês(男性)或Goesa(女性),而在馬拉提語中則被稱為(讀)Govekar。在印度許多地方,有時用英語Goanese這個詞來代替Goan。果亞的人口有134萬居民,由685,000名男性和658,000名女性組成,年人口增長率為14.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63人。49.77%的人口住在城市。性別比為960女性對1000男性。印度教(65%)、天主教(30%)和回教是果亞的三個主要宗教

果亞的主要城鎮有達·伽馬城馬爾高馬爾馬高帕納吉馬普薩。連接起四個城鎮的地區被認為實際上是一個泛市區(conurbation),或是一塊或多或少延續著的市區。

當前,孔卡尼語(康坎語)是果亞的官方語言。隨著葡萄牙統治的結束,孔卡尼語和馬拉提語成爲在當地最爲廣泛的使用語言[14][15][16]。其中,孔卡尼語被作爲基本口語,而英語和馬拉提語則用於行政、識字和教育之目的[17]。語言在果亞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為此在1985年-1987年間發生了一個親康坎語群體和親馬拉提語群體的爭端。當爭端在1987年結束後,一個複雜的條例給予了康坎語「官方語言」的地位,但馬拉提語也被允許用於「任何或一切的官方用途」。然而敵對雙方的這一妥協顯得很脆弱,實際執行情況始終停滯不前。葡萄牙語過去曾是上層專用的語言,目前使用人數銳減。不過部分果亞人仍在家裡使用葡語,近年也仍然有葡萄牙語書籍出版[來源請求]英語則被認為是帶來機遇和靈活性的語言,果亞邦中很多居民都能聽懂。至於印地語,作爲印度國語,也被用作第二或第三語言。

文化

[編輯]
果亞的葡萄牙式建築

果亞最受歡迎的節日有聖誕節象頭神節、燈節新年什格莫節嘉年華會。然而自1960年代起,什格莫節及嘉年華會的慶祝活動逐步轉移至城市中心,近年更蛻變為吸引旅客的賣點。大多數節日會持續數天,期間舉行各種派對和舞會。

西方英文歌曲在果亞大部分地區都有很多聽眾。傳統的孔卡尼歌謠也很受歡迎,果亞本地的一種名叫曼多的歌謠起源自19世紀。另外,果亞的一種名為特蘭斯電子音樂也很有名。果亞與泰國帕岸島西班牙伊維薩島合稱電子音樂三聖地。

米飯咖喱是果亞的主要食物。果亞的各種魚類料理非常有名,椰子和椰油常和辣椒、香辛料、醋等一起用於調味。在天主教的重要場合,會選擇一些豬肉料理,如文達盧(Vindaloo)、薩古蒂(Xacuti)、索爾波特爾(Sorpotel)等。而一種果亞特有的燉煮蔬菜坎特坎特(Khatkhate),則在印度教或基督教的節日裡都廣受歡迎,這道菜的原料包括至少五種蔬菜、新鮮椰子以及特製的果亞香辛料。在聖誕節,一種被稱為貝彬卡的多層蛋制甜點最受歡迎。至於酒類,則主要是果亞本地的腰果酒和椰酒。

果亞的教堂和修道院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慈悲耶穌大殿供奉有聖方濟各沙勿略的遺骸,許多天主教徒將其視為果亞的主保聖人(事實上果亞教區的主保聖人是十七至十八世紀時期的錫蘭約瑟夫·瓦茲)。每過十年開放供公眾參觀朝拜,最近的一次是在2004年。

在果亞的許多地區,還保存著印度-葡萄牙風格的建築,如威爾哈斯·康基斯塔斯地區等。然而在一些鄉村,歷史建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帕納吉的噴泉區現在成了一個文化保護區,是展示果亞的生活、建築和文化的活的博物館。一些果亞的廟宇也可以看出來自葡萄牙的影響,特別是曼圭什廟。1961年之後,很多廟宇都被拆除重修,恢復了原本的印度風格。

教育

[編輯]

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果亞的識字率為82%,其中男性為89%,女性為76%[18]

每個由多個村鎮組成,每個村鎮有一個公立學校,但很多居民更願意選擇設施較好的私立學校。所有的學校都必須通過邦中學辦學許可認證(SSC),教學大綱由邦教育局提供,少數學校通過了全印中等學校辦學許可認證(ICSE)。大多數高中有英語教學,小學則主要由孔卡尼語教學。正如印度其他地方一樣,英語教學方式目前更受歡迎,而本地語言教學則呈下降趨勢。

十年基礎教育之後,學生可以進入二年制大專學院,主流的專業有:科學藝術法律商業。也有人選擇3年制的課程。大專畢業後可以獲得相應的學位。果亞大學是本地主要的邦立大學,位於塔雷高。果亞大多數大學都與之有附屬關係。果亞有4所工科大學和1所醫學院。其中果亞工程技術學院和果亞醫學院是邦立,其他三所工學院是私立。果亞還有不少學校提供藥學、建築、牙醫等專業的課程。果亞的船舶工程水產酒店管理烹飪專業在全印度都很有名。邦內也有獨立的商業學校果亞管理學院,是由一個名為德索薩的神父於1993年創建的。

有的學校課程中也使用葡萄牙語作為教學語言。果亞大學也可授予葡萄牙語的學士和碩士學位。

由於果亞本地的教學資源比較緊張,因此果亞人也常常選擇到別的邦就學。

體育

[編輯]

果亞最受歡迎的運動是足球,這一運動深深根植入果亞的文化[19] 。足球在果亞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3年,是由一個名為威廉·里昂的英國傳教士作為「基督教教育」的一部分引入果亞的[19][20]。1959年12月22日,果亞足球聯合會成立,至今仍管理著邦內的足球運動[19]。果亞和邦加羅爾一樣是印度的足球中心,擁有多支印度足球聯盟的俱樂部球隊,包括十支頂級聯賽球隊中的三支[21]。邦內的足球豪門包括:薩爾高卡爾足球俱樂部、德姆波足球俱樂部、邱吉爾兄弟足球俱樂部、瓦斯科體育俱樂部以及果亞體育俱樂部。主要的球場是馬爾高的法特羅達球場(又稱尼赫魯球場),有時那裡也舉行板球比賽[22]

近年來,板球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主要是由於國家電視台大量的相關報道,即使是南亞少與大英帝國接觸的地區也深受影響[來源請求]。果亞現在已經有了一支本地的板球隊。曲棍球是第三熱門的運動[來源請求]

媒體和通信

[編輯]

果亞邦內可以收到印度的很多電視頻道。大部分地區都有有線電視。在內陸地區,也使用衛星接收器。國家電視台全印電視台有2個免費頻道。

直播衛星服務供應商有:Dish TV、Tata Sky以及DD Direct Plus。

全印廣播電台是邦內唯一的電台,同時在調頻調幅播出。調幅有兩個頻道,主要是1287kHz,另外還有1539kHz上的「活力印度(Vividh Bharati)」。全印廣播在調頻的頻道名為「FM彩虹」,在105.4MHz播出。私營的調頻電台有:92.7 MHz的「大FM」、98.3 MHz的「Mirchi電台」、91.9 MHz的「印度藍電台」。此外也有英迪拉·甘地國立大學在帕納吉播出的教育廣播電台Gyan Vani,頻段在107.8 MHz。

當地主要的移動通信供應商有:Reliance Infocomm、塔塔印度通信(Tata Indicom)、Hutch、Bharti Airtel、BSNL、Idea cellular。

當地的報紙有:英語的《先驅報》(印度最早的報紙,曾為葡萄牙語,名為「O Heraldo」)、《戈馬塔克時報》、《Navhind時報》,另外還有孟買邦加羅爾出版的《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和《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馬拉提語出版的報紙有:《戈馬塔克》、《Tarun Bharat》、《Navprabha》、《Pudhari》、《果亞時報》(Goa Times)、《Sanatan Prabhat》、《Govadoot》等。孔卡尼語出版的報紙有《Sunaparant》。以上列舉的均為日報。此外還有《今日果亞》(Goa Today,英語,月刊)、《果亞觀察家》(Goan Observer,英語,周刊)、《Vavraddeancho Ixtt》(孔卡尼語,周刊)、《果亞信使》(Goa Messenger,孔卡尼語,月刊)、《Gulab》(孔卡尼語,月刊)、《Bimb》(孔卡尼語)、《港口時報》、《數字果亞》、《J's House》等。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oa. Commissioner Linguistic Minorities, 42nd Report, July 2003 to June 2004. National Commissioner Linguistic Minorities. [17 July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9). Konkani is the only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state. There actually is no second official language. However, as per notification, Marathi will b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reply by the Government whenever communications are received in that language. 
  2. ^ UNI. Marathi vs Konkani debate continues in Goa. rediff.com (Rediff.com India Limited). 30 May 2007 [17 July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3. ^ Government of Goa. About Goa. goa.gov.in. Goa Government. [2015-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6). At present, Marathi and Konkani are two major languages of Goa. 
  4. ^ Liberation of Goa. Government Polytechnic, Panaji. [200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5. ^ Pillarisetti, Jagan. The Liberation of Goa: an Overview. The Liberation of Goa:1961. bharat-rakshak.com. [200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7). 
  6. ^ de Mello, Alfredo Froilano. 果阿早期历史纲要(前2000年-1500年). goacom.com. Demerg Systems India. [200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3). 
  7. ^ Harding, Paul. Facts about Goa: History. 寂寞星球-果阿 3rd edition. 寂寞星球出版社. September 2003: 9–14 [2007-07-18]. ISBN 1740591399. 
  8. ^ 果阿天气信息. [2012-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2). 
  9. ^ 果阿的气象信息. Hong Kong Observatory. 15 August 2011 [16 Dec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0). 
  10. ^ 果阿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18 Jul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0). 
  11. ^ Odds stacked against Parrikar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3-13., Anil Sastry, The Hind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5-01-31, verified 2005-04-02
  12. ^ 印度统计局(Ministry of Statistics and Programme Implementation). [200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13). 
  13. ^ Economy of Go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03-29., from goenkar.co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04-02. verified 2005-04-02.
  14. ^ Goa. Commissioner Linguistic Minorities, 42nd Report, July 2003 to June 2004. National Commissioner Linguistic Minorities. [200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9). Konkani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state. There is no second official language. However, as per notification, Marathi will b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reply by the Government whenever communications are received in that language. In the Official Language Act, it is provided that "the Marathi language, shall also be used for all or any of the official purposes". Further it is provided that "nothing contained in this sub section shall be deemed to affect the use of the Marathi language in educational, social or cultural fields". 
  15. ^ UNI. Marathi vs Konkani debate continues in Goa. rediff.com (Rediff.com India Limited). May 30, 2007 [200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16. ^ 存档副本. [2007-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5). 
  17. ^ The Goa, Daman and Diu Official Language Act, 1987 makes Konkani the sole official language, but provides that Marathi may also be used for "for all or any of the official purposes". The Government also has a policy of replying in Marathi to correspondence received in Marath. Commissioner Linguistic Minorities, 42nd report: July 2003 - June 2004, [2007-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9) 
  18. ^ 2001年度地区识字率(District-specific Literates and Literacy Rates, 2001). 全印教育(education for all inindia). [200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9). 
  19. ^ 19.0 19.1 19.2 Mills, James. 果阿足球:体育、政治与葡萄牙在印度(Football in Goa: Sport, Politics and the Portuguese in India). Soccer & Society. Summer 2001, 2 (2): 75–88. 
  20. ^ 果阿足球没有什么需要回溯的. Goa Football Association. [2007-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21. ^ 2006/07赛季的印度足球联盟球队. IndianFootball.Com. [2007-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22. ^ 尼赫鲁球场. Cricinfo.com. [2007-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