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圖等價命題
李嘉圖等價命題(英語:Ricardian equivalence proposition),又稱為巴羅-李嘉圖等價定理(英語:Barro-Ricardo equivalence theorem)[1],經濟學上的一個假說。假說認為,在理性預期假說成立的前提下,一個理性的消費者會把政府的預算限制,內化到自己的消費行為去,因此,改變徵稅的時機,完全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支出水準。李嘉圖等價命題認為,無論政府使用租稅手段,或是以債券方式借貸,整個經濟體的需求水準,都會保持不變,因此對於經濟不會有任何影響。
概論
[編輯]徵稅和發行公債是政府籌措收入的兩種主要方式,這兩種方式對社會經濟將產生何種影響,經濟學家們歷來對此觀點不一爭論不休[2][3][4]。
李嘉圖等價假說假設政府要獲得現金,只有透過租稅,或是發行債券這兩種手段。債券是一種借貸,最後一定要償還,雖然現在可以獲得現金流入,但在未來需要提高租稅,好償還這筆欠債。因此,政府發行債券等同於對未來徵稅。政府選擇租稅,或是債券,事實上只是選擇現在就徵稅,或是將來再徵稅。
假設政府以增加國債,增加財政赤字的方式,讓政府可以在現在就增加財政支出,這個行為暗示了政府勢必在將來某一天將會提高租稅,好償還債務。一個有理性的人民,若知道自己將來要付出更高的稅,現在就會開始存款,以應付將來的支出增加。如果人民現在就會減少自己的支出,增加存款,並將存款拿去投資,或是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這個結果將會等同於政府現在就以提高租稅方式來取得現金。
經濟學家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首次提出這種說法,因此這個假說被稱為李嘉圖等價。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巴羅在1974年發表論文《政府債券是淨財富嗎》進一步闡述了李嘉圖的這種觀點[5][6]。
李嘉圖與戰爭債券
[編輯]巴羅模型
[編輯]批評
[編輯]雖然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提出了這個後人以他名字命名的論點,但他本人似乎對此也存有疑問,因為他在同一書中又寫道舉債「這種辦法會使我們不知節儉,使我們不明白自己的真實處境」[7]。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羅伯特·巴羅的假定太過不切實際。
參考資料
[編輯]- ^ Buchanan, James M. Perceived Wealth in Bonds and Social Security: A Com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6, 84 (2): 337–342.
- ^ New School Onlin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Section on Ricardian Equivalenc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2-24.
- ^ Clive Crook, Dismal Science, Revisited", The Atlantic Monthly online, 10 Feb 2009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25 Apr 2010.
- ^ Elmendorf, DW; Mankiw, NG. Government Debt, NBER Working Paper 6470 (PDF). NBER Working Papers. 1998 [25 Ma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Summarizes much of the debate on Ricardian equivalence. Published as Chap. 25 of Taylor and Woodford, eds., (1999) 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 vol. 1C. North-Holland, ISBN 0444825282
- ^ Barro, Robert J. 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PDF).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4, 82 (6): 1095–1117. doi:10.1086/26026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8-14).
- ^ Barro, Robert J.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ublic Debt (PDF).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 (5): 940–971 [25 Ma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8).
- ^ David Ricardo, "Essay on the Funding Syste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The Works of David Ricardo. With a Notice of the Life and Writings of the Author, by J.R. McCulloch, London: John Murray, 1888
外部連結
[編輯]- Does It Matter How You Pay for a State Dinner? A Lesson on Ricardian Equival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Morgan Rose, at the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 Biograph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f David Ricardo
- Why a tax cut just isn’t fair on teenag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Tim Harford, Financial Times
- Romeo, Sampson, "The Effect of Budget Deficits on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