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明朝藩王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制,親王之嫡長子封世子,長孫封世孫,其餘各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封長子,其餘各子封鎮國將軍。以下依次封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明神宗時,因宗室繁衍過巨,遂減歲祿,並限制繼承。親王由旁支入繼者,取消旁推之恩,原為郡王者,除嫡長子外,其餘各子仍襲鎮國將軍爵位,不得進封郡王;鎮國將軍入繼者,其餘各子仍襲輔國將軍爵位。此外,由郡王入繼者,原郡封再襲之例也被取消。

以下按照帝系及藩王世襲列舉明朝諸王,也可以見各藩王世系表連結。

明太祖所定各王世系命名

[編輯]

明太祖二十六子,九子趙王朱杞早夭,二十六子朱楠幼殤未封。為其餘二十四子及靖江王各擬二十字。宗室命名以上一字為據,而下一字起五行偏旁,以五行相生之火、土、金、水、木為序(明太祖各子已取木字旁名)。因靖江王為明太祖朱元璋從孫輩,故同其孫輩取火字旁名,初名為朱煒;後朱元璋因其非為己胤,改其名為守謙,並令靖江王府後代命名不拘五行之例[1][2][注 1][注 2]

  1. 東宮: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2. 秦府: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
  3. 晉府: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
  4. 燕府: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5. 周府: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
  6. 楚府: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7. 齊府: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
  8. 潭府:福昌忻保定,嘉應必興隆。啟處詢從式,尊聞汝貴中[注 3][注 4]
  9. 魯府: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康莊遇本寧。
  10. 蜀府: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
  11. 湘府:久鎮開方嶽,揚威謹禮儀,剛毅循超卓,權衡素自持。
  12. 代府: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鬱,炳耀壯洪基。
  13. 肅府:贍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恆隆。
  14. 遼府:貴豪恩寵致,憲術儼尊儒。雲仍祺保合,操翰麗龍輿。
  15. 慶府:秩邃寘台鼒,倪伸帥倬奇。適完因巨衎,騭眷發需毗。
  16. 寧府: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注 5][3]
  17. 岷府: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
  18. 谷府:賦質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懌豫,擴霽昱禎祥。
  19. 韓府:沖範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緒價蕃維。
  20. 瀋府:佶幼詮勛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
  21. 安府:斐序斌廷賞,凝覃濬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密廓程綱。
  22. 唐府: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曆協銘圖。
  23. 郢府:偉聞參望奭,箴誨洎皋夔。麒麟餘積兆,奎穎曄璿璣。
  24. 伊府:顒勉諟訏典,褒珂采鳳琛。應疇頒胄選,昆玉冠泉金。
  25. 靖江府:贊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遠得襲芳名[注 6]

《大明會典》另載六十字無國號[4]

  1. 毖初斯建節,勗好必貞銓。執準符釣正,詢旼汝勵虔。
  2. 薦諝演還暢,先施遂省稽。諏懽爰造就,適藝冀塤箎。
  3. 慧堅忻願確,鑒潔綽侁孜。習獻增盈謐,臨饒軼績撝。

明朝藩王分封情況

[編輯]

終明世,共有八十六親王。其中明太祖封二十四王(一王後為帝系,七王被廢或自盡、兩王絕嗣),明興宗封四王(一王為追封,三王被廢),明惠帝封一王(南明追封),明成祖封二王(廢一王),明仁宗封九王(追封一王,絕嗣四王),明宣宗封一王(後即位為明景帝),明英宗封七王(廢一王、絕嗣三王),明憲宗封九王(絕嗣六王),明孝宗封一王(追封),明睿宗封一王(追封),明世宗封六王(一王即位為明穆宗,追封四王),明穆宗封二王(追封一王),明神宗封七王(追封三王),明光宗封六王(一王即位為明思宗,追封五王),明思宗封六王(追封四王)[5][6][7]

明朝共計實封親王六十四位,追封親王二十二位(指始封王而言,不包括世孫、世曾孫繼位、或旁支入繼後追贈父祖的親王)。實封親王中,十六位親王因事被廢、除封(晉王、周王、代王、岷王重新復封,齊王、谷王復而再廢。岷、荊、唐府有親王因事被廢,由世子或旁支繼位,因未除封而未計入),十五位親王因絕嗣而除封。至崇禎朝明亡,共計有親王三十三位。南明三帝及監國魯王實封三王、追封七王、贈封(郡王死後加封親王)一王。

明代各王府先後封624位郡王[注 7],其中秦府封15郡王(南明另封1郡王),晉府封28郡王,燕府封1郡王(後升為親王),周府封75郡王,楚府封20郡王(南明封1王),齊府封3郡王(後均廢為庶人),魯府封23郡王,蜀府封21郡王,代府封29郡王,肅府封10郡王,遼府封24郡王,慶府封20郡王,寧府封11郡王,岷府封27郡王,谷府封1郡王(後廢為庶人),韓府封36郡王,瀋府封28郡王,唐府封19郡王,伊府封8郡王,漢府封8郡王(後均廢為庶人),趙府封17郡王,鄭府封15郡王,襄府封13郡王,荊府封14郡王,淮府封17郡王,德府封19郡王,崇府封7郡王,吉府封7郡王,徽府封24郡王,益府封40郡王,衡府封14郡王,榮府封8郡王,潞府封1郡王,福府封2郡王,桂府封2郡王。潭、湘、安、郢、梁、秀、興、岐、雍、壽、汝、涇、景、瑞、惠等府僅傳一世,未及分封郡王[7]

南明隆武帝永曆帝又分封非皇族者為郡王、親王,見另表

按帝系分類

[編輯]

明太祖追封父祖諸王

[編輯]

朱仲八[8]

五世祖朱仲八諸子列表
  1. 朱六二
  2. 朱千十
  3. 明德祖朱百六

明德祖

明德祖諸子列表
  1. 朱四五
  2. 明懿祖朱四九

明懿祖

明懿祖諸子列表
  1. 明熙祖朱初一
  2. 朱初二
  3. 朱初五(朱孝)
  4. 朱初十

明熙祖

明熙祖諸子列表
  1. 壽春王朱五一[注 8]
    1. 霍丘王朱重一
      1. 高沙王朱賽哥
      2. 寶應王朱鐵哥
    2. 下蔡王朱重二
    3. 安豐王朱重三
      1. 六安王朱轉兒
      2. 來安王朱記兒
      3. 都蒙王朱臊兒
      4. 英山王朱潤兒
    4. 蒙城王朱重五
  2. 朱五二
  3. 明仁祖朱世珍

詳見熙祖系

明仁祖

明仁祖諸子列表
  1. 南昌王朱興隆(朱重四)
    1. 山陽王朱聖保
    2. 大都督朱文正
      1. 靖江王朱守謙(朱鐵柱,後賜名煒,後賜名守謙),封國桂林府
  2. 盱眙王朱興盛(朱重六)
    1. 昭信王朱旺兒
  3. 臨淮王朱興祖(朱重七)
  4. 明太祖朱元璋(朱重八)

詳見仁祖系

明朝實封及追封諸王

[編輯]

明太祖

[編輯]
明太祖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標,薨,諡懿文太子[注 9]
  2. 秦愍王朱樉,封國西安府
  3. 晉恭王朱棡,封國太原府
  4. 燕 王朱棣,封國北平府,後即位為明成祖
  5. 周定王朱橚,封國開封府[注 10]
  6. 楚昭王朱楨,封國武昌府
  7. 齊恭王朱榑,封國青州府[注 11]
  8. 潭 王朱梓,封國長沙府,自焚死,無子,除封
  9. 趙 王朱杞,早夭,無封
  10. 魯荒王朱檀,封國兗州府
  11. 蜀獻王朱椿,封國成都府
  12. 湘獻王朱柏,封國荊州府,自焚死,無子,除封[注 12]
  13. 代簡王朱桂,封國大同府[注 13]
  14. 肅莊王朱楧,封國甘州左衛(後改蘭州[注 14]
  15. 遼簡王朱植,封國廣寧衛(後改荊州府)[注 15]
  16. 慶靖王朱㮵,封國寧夏衛[注 16]
  17. 寧獻王朱權,封國大寧衛(後改南昌府[注 17]
  18. 岷莊王朱楩,封國雲南府(後改武岡州
  19. 谷 王朱橞,封國宣府左衛(後改長沙府)[注 18]
  20. 韓憲王朱松,封國開原衛(後改平涼府
  21. 瀋簡王朱模,封國潞州
  22. 安惠王朱楹,封國平涼府,無子,除封
  23. 唐定王朱桱,封國南陽府
  24. 郢靖王朱棟,封國安陸州,無子,除封
  25. 伊厲王朱㰘,封國河南府[注 19]
  26.    朱楠,幼殤,無封

詳見太祖系

明興宗

[編輯]
明興宗諸子列表
  1. 虞懷王朱雄英,追封[注 20]
  2. 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為明惠帝
  3. 吳 王朱允熥,封國杭州府,廢[注 21]
  4. 衡 王朱允熞,未封國,廢[注 22]
  5. 徐 王朱允熙,未封國,廢[注 23]

詳見興宗系

明惠帝

[編輯]
明惠帝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文奎[注 24]
  2.    朱文圭[注 25][9]

詳見惠帝系

明成祖

[編輯]
明成祖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高熾,即位為明仁宗
  2. 漢 王朱高煦,封國雲南府(後改青州府,後改樂安州),廢[注 26]
  3. 趙簡王朱高燧,封國彰德府
  4.    朱高爔,幼殤

詳見成祖系

明仁宗

[編輯]
明仁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瞻基,即位為明宣宗
  2. 鄭靖王朱瞻埈,封國鳳翔府(後改懷慶府
  3. 越靖王朱瞻墉,封國衢州府(未就封),無子,除封
  4. 蘄獻王朱瞻垠,追封[注 27]
  5. 襄憲王朱瞻墡,封國長沙府(後改襄陽府
  6. 荊憲王朱瞻堈,封國建昌府(後改蘄州
  7. 淮靖王朱瞻墺,封國韶州府(後改饒州府
  8. 滕懷王朱瞻塏,封國雲南府(未就封),無子,除封
  9. 梁莊王朱瞻垍,封國安陸州,無子,除封
  10. 衛恭王朱瞻埏,封國懷慶府(未就封),無子,除封

詳見仁宗系

明宣宗

[編輯]
明宣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祁鎮,即位為明英宗
  2. 郕戾王朱祁鈺,未封國,土木堡之變後即位為明景帝

詳見宣宗系

明英宗

[編輯]
明英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見深,後即位為明憲宗[注 28]
  2. 德莊王朱見清,封國濟南府[注 29]
  3.    朱見湜,幼殤
  4. 許悼王朱見淳,未封國,早薨
  5. 秀懷王朱見澍,封國汝寧府,無子,除封
  6. 崇簡王朱見澤,封國汝寧府
  7. 吉簡王朱見浚,封國長沙府
  8. 忻穆王朱見治,未封國,無子,除封
  9. 徽莊王朱見沛,封國鈞州[注 30]

詳見英宗系

明景帝

[編輯]
明景帝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見濟,薨,諡懷獻太子[注 31]

明憲宗

[編輯]
明憲宗諸子列表
  1.    皇長子,未名殤
  2. 皇太子朱祐極,薨,諡悼恭太子
  3. 皇太子朱祐樘,即位為明孝宗
  4. 興獻王朱祐杬,封國安陸州[注 32]
  5. 岐惠王朱祐棆,封國德安府,無子,除封
  6. 益端王朱祐檳,封國建昌府
  7. 衡恭王朱祐楎,封國青州府
  8. 雍靖王朱祐枟,封國衡州府,無子,除封
  9. 壽定王朱祐榰,封國保寧府(後改德安府),無子,除封
  10.    皇十子,未名殤
  11. 汝安王朱祐梈,封國衛輝府,無子,除封
  12. 涇簡王朱祐橓,封國沂州,無子,除封
  13. 榮莊王朱祐樞,封國常德府
  14. 申懿王朱祐楷,封國敘州府(未就藩),無子,除封

詳見憲宗系

明孝宗

[編輯]
明孝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厚照,即位為明武宗
  2. 蔚悼王朱厚煒,幼殤,追封

詳見孝宗系

明武宗

[編輯]
明武宗諸子列表

明武宗無子,由堂弟朱厚熜(明世宗)繼位

明睿宗

[編輯]
明睿宗諸子列表
  1. 岳懷王朱厚熙,幼殤,追贈
  2. 興世子朱厚熜,後入繼大統為明世宗

詳見睿宗系

明世宗

[編輯]
明世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載基,幼殤,諡號哀沖太子
  2. 皇太子朱載𡓝,幼殤,諡號莊敬太子
  3. 裕 王朱載坖,即位為明穆宗
  4. 景恭王朱載圳,封國德安府,無子,除封
  5. 潁殤王朱載𪉖,幼殤,追贈[注 33]
  6. 戚懷王朱載,幼殤,追贈
  7. 薊哀王朱載㙺,幼殤,追贈
  8. 均思王朱載,幼殤,追贈

詳見世宗系

明穆宗

[編輯]
明穆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翊鉽,幼殤,追贈(世宗贈裕世子),諡憲懷太子
  2. 靖悼王朱翊鈴,幼殤,追贈(世宗贈藍田王)
  3. 皇太子朱翊鈞,即位為明神宗
  4. 潞簡王朱翊鏐,封國衛輝府

詳見穆宗系

明神宗

[編輯]
明神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常洛,即位為明光宗
  2. 邠哀王朱常漵,幼殤,追贈
  3. 福忠王朱常洵,封國河南府
  4. 沅懷王朱常治,幼殤,追贈
  5. 瑞 王朱常浩,封國漢中府
  6. 惠 王朱常潤,封國荊州府
  7. 桂端王朱常瀛,封國衡州府
  8. 永思王朱常溥,幼殤,追贈

詳見神宗系

明光宗

[編輯]
明光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由校,即位為明熹宗
  2. 簡懷王朱由㰒,幼殤,追贈
  3. 齊思王朱由楫,幼殤,追贈
  4. 懷惠王朱由模,幼殤,追贈
  5. 信 王朱由檢,未封國,後即位為明思宗
  6. 湘懷王朱由栩,幼殤,追贈
  7. 惠昭王朱由橏,幼殤,追贈

詳見光宗系

明熹宗

[編輯]
明熹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慈燃,幼殤,諡懷沖太子
  2. 皇太子朱慈焴,幼殤,諡悼懷太子
  3. 皇太子朱慈炅,幼殤,諡獻懷太子

詳見熹宗系

明思宗

[編輯]
明思宗諸子列表
  1. 皇太子朱慈烺[注 34]
  2. 懷隱王朱慈烜,幼殤,追贈
  3. 定 王朱慈炯,未封國,明亡[注 35]
  4. 永 王朱慈炤,未封國,明亡[注 36]
  5. 悼靈王朱慈煥,幼殤,追贈
  6. 悼懷王朱慈燦,幼殤,追贈
  7. 悼良王皇七子,幼殤,追贈

詳見思宗系

明安宗

[編輯]
弘光朝諸王列表
  • 潁沖王朱由榘,追贈(初封潁上王)
  • 德懷王朱由樺,追贈

詳見安宗系

明紹宗

[編輯]
隆武朝諸王列表
  • 皇太子朱琳源,幼殤,諡莊靜太子
  • 鄧 王朱器䵺(初封德安王)
  • 唐 王朱聿𨮁,後任監國,後即位為紹武帝
  • 陳閔王朱聿𨧨,追贈
    • 陳世子朱琳渼

詳見紹宗系

明昭宗

[編輯]
永曆朝諸王列表

詳見昭宗系

監國魯王

[編輯]
監國魯王諸王列表
  • 世子朱弘柙  
  • 世子朱弘枬
  •   朱弘棅
  • 翼王朱議氻[注 42][10]

異姓諸王

[編輯]

根據明朝會典等制度的規定,只有皇族可以在生前封為王爵。非皇族者生前最高爵位為國公,死後可追贈郡王爵。此制度一直實行至明朝滅亡,及南明弘光隆武兩朝。但是至永曆朝時,在孫可望的逼迫下,永曆帝打破了異姓不封王的慣例,先後封其為平遼王(不受)、冀王(不受)和秦王。此後又封李定國為西寧王(進封晉王),劉文秀為南康王(進封蜀王),白文選為鞏昌王,馮雙禮為慶陽王,馬進忠為漢陽王,鄭成功為延平王(進封潮王,未受)等。 單字王為親王,二字王為郡王

明朝追贈諸王

[編輯]
明朝追贈異姓王列表
  • 大王   ,明太祖外高祖,洪武二年追贈[注 43][11][7]
  • 高王   ,明太祖外曾祖,洪武二年追贈[6]
  • 揚王 陳公,明太祖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贈[6]
  • 徐王 馬公,孝慈高皇后父,洪武二年追贈[6]
  • 郭子興,太祖追贈滁陽王[12][7]
  • 徐達,封魏國公,太祖追贈中山王,諡武寧
  • 陳友仁陳友諒四弟,太祖贈康山王
  • 常遇春,封鄂國公,太祖贈開平王,諡忠武
  • 李貞,封曹國公,太祖贈隴西王,諡恭獻(尚曹國長公主)
  • 李文忠,封曹國公,太祖贈岐陽王,諡武靖(隴西王李貞之子)
  • 鄧愈,封衛國公,太祖贈寧河王,諡武順
  • 湯和,封信國公,太祖贈東甌王,諡襄武
  • 沐英,封西平侯,太祖贈黔寧王,諡昭靖
  • 沐晟,封黔國公,英宗贈定遠王,諡忠敬(黔寧王沐英之子)
  • 張玉,追封榮國公,仁宗贈河間王,諡忠武
  • 張輔,封英國公,英宗贈定興王,諡忠烈(河間王張玉之子,土木堡之變死事)
  • 張懋,嗣英國公,武宗贈寧陽王,諡恭靖(定興王張輔之子)
  • 朱能,封成國公,成祖贈東平王,諡武烈
  • 朱勇,嗣成國公,英宗贈平陰王,諡武愍(東平王朱能之子,土木堡之變死事)
  • 朱希忠,嗣成國公,世宗贈定襄王,諡恭靖(平陰王朱勇之後)
  • 朱永,封保國公,孝宗贈宣平王,諡武莊

南明分封追贈諸王

[編輯]
南明分封及追贈異姓王列表

南明分封諸王:

  • 孫可望,永曆四年封景國公,晉平遼王冀王,均不受,永曆五年晉秦王
  • 李定國,永曆三年封康侯,晉康國公,永曆六年晉西寧王,永曆十年晉晉王
  • 劉文秀,封濟國公,晉南康王,再晉蜀王
  • 皮熊,永曆元年封定番伯,永曆三年晉匡國公,永曆九年晉黔陽王
  • 鄭鴻逵,封定國公,晉真定王,封王前已死
  • 鄭成功,隆武二年封忠孝伯,永曆七年晉漳國公,永曆九年晉延平王。永曆十一年再晉潮王,辭謝不受。諡武。子鄭經、孫鄭克塽襲延平王
  • 白文選,封鞏國公,永曆十一年晉鞏昌王
  • 馮雙禮,封興國公,晉興安王
  • 馬進忠,封鄂國公,永曆十二年晉嘉定王,再晉漢陽王
  • 吳三桂,封薊國公,晉漢中王濟王,均不受

南明追贈諸王:

  • 馮勝,太祖封宋國公,後誅。弘光朝追贈寧陵王,諡武靖
  • 傅友德,太祖封潁國公,後誅。弘光朝追贈麗江王,諡武壯
  • 丘福,成祖封淇國公,後廢。弘光朝追贈舒城王
  • 朱純臣,嗣成國公,弘光朝追贈舒城王
  • 黃得功,封靖國公,監國魯王追贈和陽王,諡忠武
  • 瞿式耜,永曆朝追贈粵國公,再贈始安王,諡文忠
  • 李成棟,封惠國公,永曆朝追贈寧夏王
  • 金聲桓,封豫國公,永曆朝追贈豫章王,再贈鄂王,諡壯武
  • 何騰蛟,隆武元年封定興伯,晉定興侯,永曆三年追贈中湘王,諡文烈
  • 艾能奇,永曆三年封信侯,晉信國公,贈延安王,子艾承業以鎮國將軍管王府事

按藩王世系分類

[編輯]

本表僅列出有襲封世系的諸王。始封一代即絕嗣除封的諸王,以及幼殤追封的諸王,均見上表,此處不載。

秦王

[編輯]
秦府藩王列表

秦愍王朱樉

  1. 秦隱王朱尚炳
  2. 永興王朱尚烈
  3. 保安王朱尚煜
  4. 興平王朱尚烐
  5. 永壽王朱尚灴
  6. 安定王朱尚炌

秦隱王朱尚炳

  1. 秦僖王朱志堩
  2. 秦懷王朱志均(初封渭南王)
  3. 秦康王朱志𡐤(初封富平王)
  4. 宣川王朱志堢

秦僖王朱志堩

  1. 無子

秦懷王朱志均

  1. 無子

秦康王朱志𡐤

  1. 秦惠王朱公錫
  2.    朱公鍵
  3. 秦安王朱公銘(追封,初封臨潼王)
  4. 郃陽王朱公鏜
  5. 汧陽王朱公鏳

秦惠王朱公錫

  1. 秦簡王朱誠泳

秦簡王朱誠泳

  1. 無子

秦安王朱公銘

  1. 秦莊王朱誠澯(追封,襲封臨潼王)
  2. 秦恭王朱誠潤(追封,初封鎮國將軍)

秦莊王朱誠澯

  1. 秦昭王朱秉欆(進封,襲封臨潼王)
  2. 余子不詳

秦昭王 朱秉欆[注 44]

  1. 秦定王朱惟焯
  2. 余子不詳

秦定王朱惟焯

  1. 無子

秦恭王朱誠潤

  1. 秦順王朱秉柎(追封,初封輔國將軍)
  2. 余子不詳

秦順王朱秉柎

  1. 秦端王朱惟燫(追封,初封奉國將軍)
  2. 余子不詳

秦端王朱惟燫

  1. 秦宣王朱懷埢(進封,初封鎮國中尉)

秦宣王朱懷埢[注 45]

  1. 秦世子朱敬鉁
  2. 秦靖王朱敬鎔

秦靖王朱敬鎔

  1. 秦敬王朱誼澏
  2. 秦肅王朱誼漶(初封紫陽王)
  3. 崇信王朱誼𣴖

秦敬王朱誼澏

  1. 無子

秦肅王朱誼漶

  1. 秦世子 朱存樞
  2. 秦景王 朱存機[注 46]
  3. 秦 王 朱存極[注 47]
  4. 秦 王 朱存

秦景王朱存機

  1. 無子

秦 王朱存極

  1. 諸子不詳

詳見秦王系

晉王

[編輯]
晉府藩王列表

晉恭王朱棡

  1. 晉定王朱濟熺[注 48]
  2. 高平王朱濟燁
  3. 平陽王朱濟熿[注 49]
  4. 寧化王朱濟煥
  5. 慶成王朱濟炫
  6. 永和王朱濟烺
  7. 廣昌王朱濟熇

晉定王朱濟熺

  1. 晉憲王朱美圭
  2. 交城王朱美垸
  3. 陽曲王朱美垙
  4. 西河王朱美埻
  5. 方山王朱美垣
  6. 臨泉王朱美塎
  7. 雲丘王朱美堣
  8. 寧河王朱美堛

晉憲王朱美圭

  1. 晉莊王朱鍾鉉(初封榆社王)
  2. 徐溝王朱鍾鐸
  3. 河東王朱鍾鏸
  4. 太谷王朱鍾鋐

晉莊王朱鍾鉉

  1. 晉靖王朱奇源(追封,初封晉世子)
  2. 義寧王朱奇渶
  3. 河中王朱奇溶
  4. 襄陰王朱奇瀴

晉靖王朱奇源

  1. 晉懷王朱表榮(追封,初封晉世孫)
  2. 晉安王朱表槏(追封,初封新化王)
  3. 安溪王朱表椈
  4. 靖安王朱表柣
  5. 旌德王朱表栺
  6. 滎澤王朱表檈

晉懷王朱表榮

  1. 晉端王朱知烊

晉端王朱知烊

  1. 無子

晉安王朱表槏

  1. 晉康王朱知㸅(追封,襲封新化王)

晉康王朱知㸅

  1. 晉簡王朱新㙉

晉簡王朱新㙉

  1. 晉敬王朱慎鏡
  2. 晉惠王朱慎鋷

晉敬王朱慎鏡

  1. 無子

晉惠王朱慎鋷

  1. 晉穆王朱敏淳

晉穆王朱敏淳

  1. 晉裕王朱求桂

晉裕王朱求桂

  1. 晉 王朱審烜

詳見晉王系

周王

[編輯]
周府藩王列表

周定王朱橚

  1. 周憲王朱有燉
  2. 汝南王朱有爋
  3. 順陽王朱有烜
  4. 周簡王朱有爝(初封祥符王)
  5. 新安王朱有熹
  6. 永寧王朱有灮
  7. 汝陽王朱有煽
  8. 鎮平王朱有爌
  9. 宜陽王朱有炥
  10. 遂平王朱有熲
  11. 封丘王朱有熅
  12. 羅山王朱有熼
  13. 內鄉王朱有焵
  14. 胙城王朱有燆
  15. 固始王朱有𤊟

周憲王朱有燉

  1. 無子

周簡王朱有爝

  1. 周靖王朱子垕
  2. 周懿王朱子埅(初封通許王)
  3. 原武王朱子塒
  4. 鄢陵王朱子塈
  5. 河陰王朱子壜
  6. 項城王朱子堰
  7. 宜陽王朱子垗
  8. 潁川王朱子墟
  9. 義陽王朱子圪
  10. 汝陰王朱子埯
  11. 臨汝王朱子塼

周靖王朱子垕

  1. 無子

周懿王朱子埅

  1. 周惠王朱同䥝(初封睢陽王)
  2. 沈丘王朱同鏺
  3. 上洛王朱同䤪
  4. 魯陽王朱同鈮
  5. 臨湍王朱同鈞
  6. 堵陽王朱同鉣
  7. 河清王朱同鐪
  8. 新會王朱同鏘

周惠王朱同䥝

  1. 周悼王朱安㶇(榮悼世子)
  2. 義寧王朱安涘
  3. 平樂王朱安泛
  4. 崇善王朱安㴦
  5. 海陽王朱安漨
  6.    朱安泥
  7.    朱安泙
  8. 安定王朱安渳
  9. 曲江王朱安㵩
  10.    朱安瀣
  11. 博平王朱安㳚
  12.    朱安浰
  13. 聊城王朱安𣹩
  14. 汾西王朱安漕
  15. 魯陽王朱安潀
  16. 信陵王朱安𣿈
  17. 邵陵王朱安潿
  18. 萊陽王朱安潏
  19. 東會王朱安潟
  20. 富陽王朱安濯
  21. 會稽王朱安𣽤
  22. 浦江王朱安涇
  23. 麗水王朱安汾

周悼王朱安㶇

  1. 周恭王朱睦㰂
  2.    朱睦梠
  3.    朱睦梀
  4. 應城王朱睦桎
  5. 益陽王朱睦楮
  6. 奉新王朱睦椔
  7.    朱睦槏
  8.    朱睦𪲨
  9. 南陵王朱睦楧

周恭王朱睦㰂

  1. 周康王朱勤熄
  2. 京山王朱勤炫
  3. 華亭王朱勤熂
  4. 寶坻王朱勤炬
  5. 湯溪王朱勤烶
  6. 瑞金王朱勤煥
  7.    朱勤烇
  8. 商城王朱勤烒
  9. 臨安王朱勤烷
  10. 柘城王朱勤烼
  11. 修武王朱勤𭵬
  12. 安吉王朱勤𤊹
  13. 汝寧王朱勤然
  14. 彰德王朱勤焞

周康王朱勤熄

  1. 周莊王朱朝堈
  2. 順慶王朱朝埴
  3. 保寧王朱朝堵

周莊王朱朝堈

  1. 周敬王朱在鋌
  2. 儀封王朱在鑾
  3. 安昌王朱在鉷
  4. 遂寧王朱在鈺

周敬王朱在鋌

  1. 周端王朱肅溱

周端王朱肅溱

  1. 周孝王朱恭枵
  2. 洧川王朱恭榨
  3. 寧陽王朱恭檥
  4. 安鄉王朱恭𣚁
  5. 永壽王朱恭榴

周孝王朱恭枵

  1. 周世子朱紹[注 50]
  1. 周 王朱倫奎(明亡)
  1. 仁和王朱紹𪷅
  2.    朱紹烿

詳見周王系

楚王

[編輯]
楚府藩王列表

楚昭王朱楨

  1. 楚莊王朱孟烷
  2. 巴陵王朱孟熜
  3. 永安王朱孟炯
  4. 壽昌王朱孟焯
  5. 崇陽王朱孟煒
  6. 通山王朱孟爚
  7. 通城王朱孟燦
  8. 景陵王朱孟炤
  9. 岳陽王朱孟爟
  10. 江夏王朱孟炬

楚莊王朱孟烷

  1. 楚憲王朱季堄(初封武陵王)
  2. 楚康王朱季埱(初封黔陽王)
  3. 東安王朱季塛[注 51]
  1. 楚靖王朱均鈋
  1. 大冶王朱季堧

楚憲王朱季堄

  1. 無子

楚康王朱季埱

  1. 無子

楚靖王朱均鈋

  1. 楚端王朱榮㳦
  2. 縉雲王朱榮淋

楚端王朱榮㳦

  1. 楚愍王朱顯榕(初封長樂王)
  2. 保康王朱顯樟
  3. 武岡王朱顯槐

楚愍王朱顯榕

  1. 廢世子朱英燿
  2. 楚恭王朱英㷿

楚恭王朱英㷿

  1. 楚定王朱華奎[注 52]
  2. 楚 王朱華壁(初封宣化王)
  3. 楚 王朱華堞(初封新安王)
  4. 楚 王朱華廛

楚定王朱華奎

  1. 漢陽王朱蘊鑨
  2. 興國王朱蘊銑

詳見楚王系

齊王

[編輯]
齊府藩王列表

齊恭王朱榑

  1. 樂安王朱賢烶(坐齊王謀逆,廢死)
  2. 長山王朱賢焌(坐齊王謀逆,廢死)
  3. 平原王朱賢𤍘(坐齊王謀逆,廢死)
  4.    朱賢爀(坐齊王謀逆,廢為庶人)

詳見齊王系

魯王

[編輯]
魯府藩王列表

魯荒王朱檀

  1. 魯靖王朱肇煇

魯靖王朱肇煇

  1. 魯惠王朱泰堪
  2. 巨野王朱泰墱
  3. 鄒平王朱泰塍
  4. 安丘王朱泰坾
  5. 樂陵王朱泰𡒊
  6. 東阿王朱泰壄

魯惠王朱泰堪

  1. 魯莊王朱陽鑄

魯莊王朱陽鑄

  1. 魯懷王朱當漎
  2. 東甌王朱當沘
  3. 郯城王朱當滋
  4. 館陶王朱當淴
  5. 翼城王朱當澐
  6. 滋陽王朱當漬
  7. 陽信王朱當㳻
  8. 高密王朱當湄
  9. 歸善王朱當沍
  10. 新蔡王朱當泘

魯懷王朱當漎

  1. 魯悼王朱健杙

魯悼王朱健杙

  1. 魯端王朱觀𤊟

魯端王朱觀𤊟

  1. 魯恭王朱頤坦(初封寶慶王)
  2. 東原王朱頤埨

魯恭王朱頤坦

  1. 溫肅世子朱壽𨰜
  2. 福安王朱壽鉁
  3. 魯敬王朱壽鏳(初封富平王)
  4. 魯憲王朱壽鋐(初封常德王)
  5. 寧德王朱壽鋮
  6. 魯肅王朱壽鏞(初封泰興王)
  7. 長泰王朱壽錥
  8. 永福王朱壽鉅
  9.    朱壽𮢅

魯敬王朱壽鏳

  1. 無子

魯憲王朱壽鋐

  1. 無子

魯肅王朱壽鏞

  1.    朱以潢
  2. 魯安王朱以派
  3.    朱以洐
  4.    朱以江
  5. 魯 王朱以海(監國)

魯安王朱以派

  1. 魯世子朱弘㭕

魯監國朱以海

  1. 魯世子朱弘柙
  2. 魯世子朱弘枬
  3.    朱弘棅
  4.    朱弘槮
  5.    朱弘槻
  6.    朱弘棟
  7.    朱弘椇
  8. 魯 王朱弘桓

詳見魯王系

蜀王

[編輯]
蜀府藩王列表

蜀獻王朱椿

  1. 蜀莊王朱悅燫(追封,初諡悼莊世子)
  2. 華陽王朱悅燿
  3. 崇寧王朱悅燇
  4. 崇慶王朱悅炘
  5. 蜀和王朱悅𤉎(初封保寧王)
  6. 永川王朱悅烯

蜀莊王朱悅燫

  1. 蜀靖王朱友堉
  2. 黔江王朱友坿
  3. 蜀僖王朱友壎(初封羅江王)

蜀靖王朱友堉

  1. 無子

蜀僖王朱友壎

  1. 無子

蜀和王朱悅𤉎

  1. 蜀定王朱友垓
  2. 內江王朱友墦
  3. 德陽王朱友㙎
  4. 石泉王朱友𡎴
  5. 汶川王朱友㙴
  6. 慶符王朱友墂

蜀定王朱友垓

  1. 蜀懷王朱申鈘
  2. 蜀惠王朱申鑿(初封通江王)
  3. 南川王朱申鋸

蜀懷王朱申鈘

  1. 無子

蜀惠王朱申鑿

  1. 蜀昭王朱賓瀚

蜀昭王朱賓瀚

  1. 蜀成王朱讓栩

蜀成王朱讓栩

  1. 蜀康王朱承爚

蜀康王朱承爚

  1. 蜀端王朱宣圻
  2. 江安王朱宣址

蜀端王朱宣圻

  1. 蜀恭王朱奉銓
  2. 新寧王朱奉釴
  3. 東鄉王朱奉鐩
  4. 隆昌王朱奉鏘

蜀恭王朱奉銓

  1. 蜀 王朱至澍
  2. 富順王朱至𭰹
  3. 太平王朱至淥

蜀 王朱至澍

  1. 蜀 王朱平樻
  2. 余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蜀王系

代王

[編輯]
代府藩王列表

代簡王朱桂

  1. 代戾王朱遜煓
  2. 廣靈王朱遜𤇜
  3. 潞城王朱遜𤆼
  4. 山陰王朱遜煁
  5. 襄垣王朱遜燂
  6. 靈丘王朱遜烇
  7. 宣寧王朱遜炓
  8. 懷仁王朱遜烠
  9. 隰川王朱遜熮

代戾王朱遜煓

  1. 代隱王朱仕㙻
  2. 昌化王朱仕墰

代隱王朱仕㙻

  1. 代惠王朱成鍊
  2. 定安王朱成鏻
  3. 博野王朱成鐭
  4. 和川王朱成鏝
  5. 寧津王朱成鉖
  6. 棗強王朱成釨
  7. 饒陽王朱成鋈

代惠王朱成鍊

  1. 代思王朱聰沬(降封武邑王)
  2. 樂昌王朱聰涓
  3. 吉陽王朱聰注
  4. 溧陽王朱聰𣷾

代思王朱聰沬

  1. 代懿王朱俊杖
  2. 進賢王朱俊樻

代懿王朱俊杖

  1. 代昭王朱充燿(初封泰順王)
  2. 河內王朱充爔
  3. 富川王朱充熤
  4. 寶豐王朱充𪸗
  5. 碭山王朱充𤆑

代昭王朱充燿

  1. 代恭王朱廷埼(初封泰興王)

代恭王朱廷埼

  1. 代世子朱鼐?
  2. 代定王朱鼐鉉(初封太平王)
  3. 代康王朱鼐鈞(初封新寧王)
  4. 永慶王朱鼐鈺

代定王朱鼐鉉

  1. 無子

代康王朱鼐鈞

  1. 代世子朱鼎莎
  2. 代 王朱鼎渭

代 王朱鼎渭

  1. 代 王朱彝梃

代 王朱彝梃

  1. 代 王朱傳㸄

代 王朱傳㸄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代王系

肅王

[編輯]
肅府藩王列表

肅莊王朱楧

  1. 肅康王朱贍焰

肅康王朱贍焰

  1. 肅簡王朱祿埤(初封洵陽王)

肅簡王朱祿埤

  1. 肅恭王朱貢錝(初封汾州王)

肅恭王朱貢錝

  1. 肅靖王朱真淤(追封,初諡安和世子)
  2. 淳化王朱真泓
  3. 鉛山王朱真瀞
  4. 金壇王朱真洵
  5. 會寧王朱真潤
  6. 延長王朱真滰

肅靖王朱真淤

  1.    朱弼桓
  2. 肅定王朱弼桄
  3.    朱弼㮌
  4. 肅安王朱弼柿(追封,初封鎮國將軍)
  5. 鎮國將軍朱弼栲
  6. 開化王朱弼枳
  7. 會昌王朱弼楝

肅定王朱弼桄

  1. 肅昭王朱縉炯(追封,初諡昭憲世子)
  2. 延安王朱縉焮

肅昭王朱縉炯

  1. 肅懷王朱紳堵

肅懷王朱紳堵

  1. 無子

肅安王朱弼柿

  1. 肅懿王朱縉𤏳

肅懿王朱縉𤏳

  1. 肅憲王朱紳堯

肅憲王朱紳堯

  1. 肅哀王朱識鋐

肅哀王朱識鋐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肅王系

遼王

[編輯]
遼府藩王列表

遼簡王朱植

  1. 遼世子朱貴煐
  2. 遼 王朱貴烚(初封長陽王,後廢)
  3. 遠安王朱貴燮
  4. 遼肅王朱貴𤊐(初封興山王)
  5. 巴東王朱貴煊
  6. 潛江王朱貴燉
  7. 宜都王朱貴燯
  8. 松滋王朱貴烆
  9. 益陽王朱貴烰
  10. 湘陰王朱貴焻
  11. 衡陽王朱貴㷂
  12. 應山王朱貴㸎
  13. 宜城王朱貴㸅
  14. 枝江王朱貴熠
  15. 沅陵王朱貴燏
  16. 麻陽王朱貴燠
  17. 衡山王朱貴煘
  18. 蘄水王朱貴熡

遼 王朱貴烚

  1. 長陽王朱豪㙷(廢遼王朱貴烚之子,襲父爵。五世孫朱術雅南明時續封遼王,朱術桂封寧靖王)

遼肅王朱貴𤊐

  1. 遼靖王朱豪墭

遼靖王朱豪墭

  1. 榮穆世子朱恩鏋
  2. 遼惠王朱恩鑙(初封申澤王)
  3. 肅寧王朱恩鉹
  4. 長垣王朱恩鉀

遼惠王朱恩鑙

  1. 遼恭王朱寵涭
  2. 光澤王朱寵瀤

遼恭王朱寵涭

  1.    朱致樠
  2. 遼莊王朱致格
  3. 廣元王朱致椹

遼莊王朱致格

  1. 遼愍王朱憲㸅(初封句容王,後廢,遼藩除國)

遼愍王朱憲㸅

  1. 遼長子朱術璽(除國)

詳見遼王系

慶王

[編輯]
慶府藩王列表

慶靖王朱㮵

  1. 慶康王朱秩煃
  2. 靖寧王朱秩燾
  3. 真寧王朱秩熒
  4. 安化王朱秩炵
  5. 岐山王朱秩煉
  6. 安塞王朱秩炅

慶康王朱秩煃

  1. 慶懷王朱邃𡓱(初封平原王)
  2. 慶莊王朱邃塀(初封岐陽王)
  3. 弘農王朱邃㙉
  4. 豐林王朱邃㙂

慶懷王朱邃𡓱

  1. 無子

慶莊王朱邃塀

  1. 慶恭王朱寘錖(初封落交王)
  2. 鞏昌王朱寘銂

慶恭王朱寘錖

  1. 慶定王朱台浤(後革為庶人)
  2. 壽陽王朱台濠

慶定王朱台浤

  1. 端和世子朱鼒櫍
  2. 慶惠王朱鼒枋(初封桐鄉王)
  3. 延川王朱鼒檟

慶惠王朱鼒枋

  1. 慶端王朱倪𤏳
  2. 華陰王朱倪焯

慶端王朱倪𤏳

  1. 慶憲王朱伸域(初封綏德王)
  2. 鎮原王朱伸𩀈

慶憲王朱伸域

  1. 慶 王朱帥鋅
  2. 蒙陰王朱帥鉀

慶 王朱帥鋅

  1. 慶 王朱倬㴶
  2. 龍祥王朱倬
  3. 潭水王朱倬

慶 王朱倬㴶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慶王系

寧王

[編輯]
寧府藩王列表

寧獻王朱權

  1. 寧惠王朱磐烒
  2. 臨川王朱磐熚
  3. 宜春王朱磐烑
  4. 新昌王朱磐炷
  5. 信豐王朱磐㷬

寧惠王朱磐烒

  1. 寧靖王朱奠培
  2. 瑞昌王朱奠墠
  3. 樂安王朱奠壘
  4. 石城王朱奠堵
  5. 弋陽王朱奠壏

寧靖王朱奠培

  1. 寧康王朱覲鈞(初封上高王)
  2. 鍾陵王朱覲錐
  3. 建安王朱覲鋉

寧康王朱覲鈞

  1. 寧 王朱宸濠(初封上高王,後謀反,國除)

寧 王朱宸濠

  1. 長子[注 53]
  2. 次子
  3. 三子
  4. 四子

詳見寧王系

岷王

[編輯]
岷府藩王列表

岷莊王朱楩

  1. 岷世子朱徽焲
  2. 岷恭王朱徽煣(初封鎮南王)
  3. 江川王朱徽煝
  4. 廣通王朱徽煠
  5. 陽宗王朱徽焟

岷恭王朱徽煣

  1. 岷順王朱音埑
  2. 南渭王朱音𡑠
  3. 安昌王朱音壆
  4. 黎山王朱音堂
  5. 沙陽王朱音壅
  6. 山陽王朱音達

岷順王朱音埑

  1. 岷簡王朱膺鉟
  2. 安昌王朱膺鋪
  3. 充城王朱膺錕
  4. 黎山王朱膺鉖
  5. 沙陽王朱膺鉋
  6. 唐年王朱膺錄
  7. 遂安王朱膺鎦
  8. 長壽王朱膺𨦧
  9. 綏寧王朱膺鉞
  10. 南漳王朱膺鍠
  11. 廣濟王朱膺鈨

岷簡王朱膺鉟

  1. 岷靖王朱彥汰(初封江陵王)
  2. 南安王朱彥泥
  3. 南豐王朱彥激

岷靖王朱彥汰

  1. 岷康王朱譽榮
  2. 善化王朱譽桔
  3. 建德王朱譽梴
  4. 建昌王朱譽本
  5. 漢川王朱譽榛

岷康王朱譽榮

  1. 岷憲王朱定燿
  2. 祁陽王朱定𤐌

岷憲王朱定燿

  1. 僖靖世子朱幹跬(初封南充王)
  1. 岷世孫朱企鉁
  1. 岷哲王朱禋洪
  1. 青林王朱幹垣
  2. 岷 王朱幹坤(追封,初封常寧王)

岷哲王朱禋洪

  1. 無子,堂叔岷顯王襲

岷 王朱幹坤

  1. 岷顯王朱企𨰘

岷顯王朱企𨰘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岷王系

谷王

[編輯]
谷府藩王列表

谷 王朱橞

  1. 谷世子朱賦灼(坐谷王謀逆,廢死)
  2. 醴陵王朱賦爚(坐谷王謀逆,廢死)
  3.    朱賦焞
  4.    朱賦焴
  5.    朱賦炯
  6.    朱賦焮
  7.    朱賦焜

詳見谷王系

韓王

[編輯]
韓府藩王列表

韓憲王朱松

  1. 韓恭王朱沖𤊨
  2. 襄陵王朱沖炑
  3. 臨汾王朱沖㷒
  4. 樂平王朱沖烌

韓恭王朱沖𤊨

  1. 韓懷王朱範圯(初封開城王)
  2. 韓靖王朱範𡊁(初封西鄉王)
  3. 平利王朱範壑
  4. 褒城王朱範堮
  5. 通渭王朱範墅

韓懷王朱範圯

  1. 無子

韓靖王朱範𡊁

  1. 韓惠王朱徵釙(初封高陵王)
  2. 漢陰王朱徵鍉

韓惠王朱徵釙

  1. 韓世子朱偕汸
  2. 韓悼王朱偕㳘(初封廣安王)
  3. 韓康王朱偕灊(初封彰化王)
  4.    朱偕泓
  5.    朱偕潯
  6. 高平王朱偕灤
  7. 西德王朱偕瀞

韓悼王朱偕㳘

  1. 無子

韓康王朱偕灊

  1. 韓昭王朱旭櫏(初封渭源王)
  2. 隴西王朱旭林
  3. 寧遠王朱旭栓
  4. 長泰王朱旭橫
  5. 永福王朱旭㮖
  6. 建寧王朱旭㮁

韓昭王朱旭櫏

  1. 韓定王朱融燧
  2. 長洲王朱融焌
  3. 崑山王朱融烄
  4. 長樂王朱融焞

韓定王朱融燧

  1. 韓安王朱謨㙉
  2. 高淳王朱謨𰊊
  3. 休寧王朱謨塨
  4. 慶陽王朱謨墊
  5. 通安王朱謨墆

韓安王朱謨㙉

  1. 韓端王朱朗錡

韓端王朱朗錡

  1. 韓簡王朱璟浤
  2. 崇明王朱璟清
  3. 長吉王朱璟瀾
  4. 保德王朱璟𧇦
  5. 綏平王朱璟洛
  6. 咸陽王朱璟溭
  7. 商丘王朱璟𰜴
  8. 固原王朱璟渭
  9. 汶陽王朱璟𣲎

韓簡王朱璟浤

  1. 韓莊王朱逵𣏌

韓莊王朱逵𣏌

  1. 韓敬王朱亶缺字圖片

韓敬王朱亶缺字圖片

  1. 韓 王朱韶䐾

韓 王朱韶䐾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韓王系

瀋王

[編輯]
瀋府藩王列表

瀋憲王朱模

  1. 瀋康王朱佶焞(初封武鄉王)
  2. 陵川王朱佶煃
  3. 平遙王朱佶煟
  4. 黎城王朱佶燏
  5. 稷山王朱佶焆
  6. 沁水王朱佶熅
  7. 沁源王朱佶㷆

瀋康王朱佶焞

  1. 瀋莊王朱幼㙾
  2. 清源王朱幼㘧
  3. 遼山王朱幼墏
  4. 內丘王朱幼𡐔
  5. 廣宗王朱幼𡊍
  6. 唐山王朱幼墧
  7. 永年王朱幼塨

瀋莊王朱幼㙾

  1. 瀋恭王朱詮鉦(初封西陽王)
  2. 瀋安王朱詮鉌(追封,初封靈川王)
  3. 宜山王朱詮鏋
  4. 宿遷王朱詮鏅
  5. 吳江王朱詮鏗
  6. 定陶王朱詮鑨
  7. 雲和王朱詮𨭖

瀋恭王朱詮鉦

  1. 瀋靖王朱勛𣴣(追封,初封福山王)

瀋靖王朱勛𣴣

  1. 瀋懷王朱胤榿

瀋懷王朱胤榿

  1. 一子(未名,殤)
  2. 二子(未名,殤)

瀋安王朱詮鉌

  1. 瀋惠王朱勛潪(追封,襲封靈川王)

瀋惠王朱勛潪

  1. 瀋憲王朱胤栘(靈川王進封)
  2. 德平王朱胤榳

瀋憲王朱胤栘

  1. 瀋宣王朱恬烄
  2. 鎮康王朱恬焯
  3. 安慶王朱恬爖

瀋宣王朱恬烄

  1. 瀋定王朱珵堯
  2. 保定王朱珵坦
  3. 德化王朱珵㙨
  4. 靈壽王朱珵塏
  5. 六合王朱珵埏

瀋定王朱珵堯

  1. 瀋裕王朱效鏞

瀋裕王朱效鏞

  1. 瀋 王朱迥洪

瀋 王朱迥洪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瀋王系

唐王

[編輯]
唐府藩王列表

唐定王朱桱

  1. 唐靖王朱瓊烴
  2. 唐憲王朱瓊炟
  3. 新野王朱瓊燀

唐靖王朱瓊烴

  1. 無子

唐憲王朱瓊炟

  1. 悼簡世子朱芝壐
  2. 唐莊王朱芝址(初封舞陽王)
  3. 三城王朱芝垝
  4. 新城王朱芝坦
  5. 承休王朱芝埌
  6. 蕩陰王朱芝𤬪

唐莊王朱芝址

  1. 唐成王朱彌鍗(初封穎昌王)
  2. 淅陽王朱彌鏟
  3. 唐恭王朱彌鉗(追封,初封文城王)
  4. 郾城王朱彌鈱
  5. 衛輝王朱彌銄

唐成王朱彌鍗

  1. 無子

唐恭王朱彌鉗

  1. 唐靖王朱宇溫

唐靖王朱宇溫

  1. 唐順王朱宙栐

唐順王朱宙栐

  1. 唐端王朱碩熿

唐端王朱碩熿

  1. 唐裕王朱器墭
  2. 福山王朱器塽
  3. 清源王朱器埏
  4. 安陽王朱器埈
  5. 寶慶王朱器增
  6. 永興王朱器培
  7. 永壽王朱器圻
  8. 德安王朱器䵺

唐裕王朱器墭

  1. 唐 王朱聿鍵(南明隆武帝,初封南陽王)
  2. 唐愍王朱聿鏼
  3. 唐 王朱聿𨮁
  4. 唐 王朱聿鍔
  5. 陳 王朱聿𨧨

隆武帝朱聿鍵

  1. 太 子朱琳源

詳見唐王系

伊王

[編輯]
伊府藩王列表

伊厲王朱㰘

  1. 伊簡王朱顒炔

伊簡王朱顒炔

  1. 伊安王朱勉塣(追封,初封洛陽王)
  2. 光陽王朱勉㘱

伊安王朱勉塣

  1. 伊悼王朱諟釩
  2. 伊定王朱諟鋝(初封郟城王)
  3. 方城王朱諟𨰞
  4. 西鄂王朱諟鉠

伊悼王朱諟釩

  1. 無子

伊定王朱諟鋝

  1. 伊莊王朱訏淵
  2. 伊敬王朱訏淳(初封濟源王)

伊莊王朱訏淵

  1. 無子

伊敬王朱訏淳

  1. 伊哀王朱典楧(廢為庶人,國除)
  2. 萬安王朱典櫍

伊哀王朱典楧(廢為庶人,國除)

  1. 安樂王朱褒㸅

詳見伊王系

靖江王

[編輯]
靖江府藩王列表

南昌王朱興隆

  1. 山陽王朱聖保
  2. 大都督朱文正

大都督朱文正

  1. 除名靖江王朱守謙

除名靖江王朱守謙

  1. 靖江悼僖王朱贊儀
  2. 輔國將軍朱贊儼
  3. 輔國將軍朱贊侃
  4. 輔國將軍朱贊俊
  5. 輔國將軍朱贊偕
  6. 輔國將軍朱贊倫
  7. 輔國將軍朱贊傑
  8. 輔國將軍朱贊儲
  9. 輔國將軍朱贊億

靖江悼僖王朱贊儀

  1. 靖江莊簡王朱佐敬
  2. 奉國將軍朱佐敏

靖江莊簡王朱佐敬

  1. 靖江懷順王朱相承
  2. 奉國將軍朱法源
  3. 奉國將軍朱相繼
  4. 奉國將軍朱相紹
  5. 奉國將軍朱相純
  6. 奉國將軍朱相綸
  7. 奉國將軍朱相纓
  8. 奉國將軍朱相玘
  9. 奉國將軍朱相珙
  10. 奉國將軍朱相瑄
  11. 奉國將軍朱相琪
  12. 奉國將軍朱相璁
  13. 奉國將軍朱相緯
  14. 奉國將軍朱相紱
  15. 奉國將軍朱相練
  16. 奉國將軍朱相縉
  17. 奉國將軍朱相紳
  18. 奉國將軍朱相綬
  19. 奉國將軍朱相統

靖江懷順王朱相承

  1. 靖江昭和王朱規裕
  2. 奉國將軍朱規褍
  3. 奉國將軍朱規祄

靖江昭和王朱規裕

  1. 靖江端懿王朱約麒
  2. 奉國將軍朱約麟
  3. 奉國將軍朱約麅
  4. 奉國將軍朱約麆
  5. 奉國將軍朱約麝
  6. 奉國將軍朱約塵

靖江端懿王朱約麒

  1. 靖江安肅王朱經扶
  2. 另有五子,名不詳

靖江安肅王朱經扶

  1. 靖江恭惠王朱邦薴

靖江恭惠王朱邦薴

  1.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
  2. 靖江憲定王朱任晟(進封,初封將軍)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

  1. 靖江溫裕王朱履燾

靖江溫裕王朱履燾

  1. 無子

靖江憲定王朱任晟

  1. 輔國將軍朱履祥
  1. 靖江王朱亨歅
  1. 靖江榮穆王朱履祜

靖江榮穆王朱履祜

  1. 靖江王朱亨嘉

靖江  王朱亨嘉

  1. 世子朱若極

靖江  王朱亨歅

  1. 世子朱若椿(明亡,國除)

詳見靖江系

漢王

[編輯]
漢府藩王列表

漢 王朱高煦(謀逆,廢死)

  1. 懿莊世子朱瞻壑
  2. 漢世子朱瞻圻(坐漢王謀逆,廢死)
  3. 漢世子朱瞻坦(坐漢王謀逆,廢死)
  4. 濟陽王朱瞻垐(坐漢王謀逆,廢死)
  5. 臨潼王朱瞻域(坐漢王謀逆,廢死)
  6. 淄川王朱瞻墿(坐漢王謀逆,廢死)
  7. 昌樂王朱瞻垶(坐漢王謀逆,廢死)
  8. 齊東王朱瞻坪(坐漢王謀逆,廢死)
  9. 任城王朱瞻壔(坐漢王謀逆,廢死)
  10. 海豐王朱瞻㙊(坐漢王謀逆,廢死)
  11. 新泰王朱瞻垹(坐漢王謀逆,廢死)

詳見漢王系

趙王

[編輯]
趙府藩王列表

趙簡王朱高燧

  1. 悼僖世子朱瞻
  2. 趙惠王朱瞻塙(初封安陽王)

趙惠王朱瞻塙

  1. 趙悼王朱祁鎡
  2. 臨漳王朱祁鋆
  3. 湯陰王朱祁𨧨
  4. 襄邑王朱祁鋥
  5. 雒川王朱祁鋹
  6. 南安王朱祁鉷
  7. 平鄉王朱祁鏓

趙悼王朱祁鎡

  1. 趙靖王朱見灂
  2. 汝源王朱見淇
  3. 昆陽王朱見洽

趙靖王朱見灂

  1. 趙莊王朱祐棌(初封清流王)
  2. 廣安王朱祐枳

趙莊王朱祐棌

  1. 趙康王朱厚煜
  2. 江寧王朱厚煉
  3. 光山王朱厚煇
  4. 秀水王朱厚炯

趙康王朱厚煜

  1. 趙恭王朱載培(初封獲嘉王)
  2. 成皋王朱載垸

趙恭王朱載培

  1. 趙安王朱翊錙

趙安王朱翊錙

  1. 趙穆王朱常清

趙穆王朱常清

  1. 趙世子朱由松
  2. 趙 王朱由桂(初封壽光王)
  3. 另有五子

趙順王朱由桂

  1. 趙 王朱慈𢣴

趙 王朱慈𢣴

  1. 無子

趙恪王朱常㳛(進封,襲封成皋王)

  1. 趙 王朱由棪

趙 王朱由棪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趙王系

鄭王

[編輯]
鄭府藩王列表

鄭靖王朱瞻埈

  1. 鄭簡王朱祁鍈
  2. 新平王朱祁銳
  3. 涇陽王朱祁銑
  4. 朝邑王朱祁鎔

鄭簡王朱祁鍈

  1. 鄭僖王朱見滋(追封,初諡悼僖世子)
  2. 次子(未名而殤)
  3. 盟津王朱見濍
  1. 盟津庶人朱祐橏
  1. 鄭順王朱厚煒(追封,原為盟津庶人)
  1. 鄭敬王朱載壐(進封,原為盟津庶人)
  1. 鄭定王朱見𣹟(初封東垣王)
  2. 河陽王朱見溈
  3. 信陽王朱見泿
  4. 宜章王朱見汌
  5. 繁昌王朱見
  6. 廬江王朱見湳
  7. 丹陽王朱見淕
  8. 真丘王朱見渻

鄭僖王朱見滋

  1. 鄭康王朱祐枔

鄭康王朱祐枔

  1. 無子

鄭定王朱見𣹟

  1. 鄭懿王朱祐檡

鄭懿王朱祐檡

  1. 鄭恭王朱厚烷

鄭恭王朱厚烷

  1. 端清世子朱載堉(初封保平王)
  1. 東垣王朱翊錫(初封東垣王)
  1. 德慶王朱載堼
  2. 崇德王朱載陞

鄭順王朱厚煒

  1. 鄭敬王朱載壐

鄭敬王朱載壐

  1. 鄭世子朱翊鐘(廢死)
  2. 鄭靜王朱翊鐸

鄭靜王朱翊鐸

  1. 鄭 王朱常澂

鄭 王朱常澂

  1. 鄭 王朱由?

鄭 王朱由?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鄭王系

襄王

[編輯]
襄府藩王列表

襄憲王朱瞻墡

  1. 襄定王朱祁鏞
  2. 寧鄉王朱祁鐄
  3. 棗陽王朱祁鉦

襄定王

  1. 襄簡王朱見淑
  2. 陽山王朱見淓
  1. 襄惠王朱祐楬(追封,襲封陽山王,兼理襄府事)
  1. 鎮寧王朱見瀷

襄簡王

  1. 襄懷王朱祐材
  2. 襄康王朱祐櫍(初封光化王)

襄懷王朱祐材

  1. 無子

襄康王朱祐櫍

  1. 無子

襄惠王朱祐楬

  1. 襄莊王朱厚熲

襄莊王朱厚熲

  1. 襄敬王朱載堯(初封安福王)
  2. 鄖城王朱載䵺(初封隆慶王)
  3. 永城王朱載圻

襄敬王朱載堯

  1. 襄忠王朱翊銘
  2. 蘭陽王朱翊鎬

襄忠王朱翊銘

  1. 襄 王朱常澄(初封福清王)
  2. 貴陽王朱常法
  3. 進賢王朱常洤

襄 王朱常澄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襄王系

荊王

[編輯]
荊府藩王列表

荊憲王朱瞻堈

  1. 荊靖王朱祁鎬
  2. 都昌王朱祁鑒

荊靖王朱祁鎬

  1. 荊 王朱見潚(廢為庶人)
  2. 荊 王朱見溥(追封,初封都梁王)
  3. 樊山王朱見澋

荊 王朱見潚

  1. 荊世子朱祐柄(坐父不法,並廢)
  2. 虞城王朱祐槢(坐父不法,並廢)
  3. 洛安王朱祐橙(坐父不法,並廢)
  4. 桐城王朱祐樿(坐父不法,並廢)
  5. 岷青王朱祐欘(坐父不法,並廢)
  6. 廣濟王朱祐棿(坐父不法,並廢)

荊 王朱見溥

  1. 荊和王朱祐橺
  2. 余子不詳

荊和王朱祐橺

  1. 荊端王朱厚烇
  2. 富順王朱厚焜
  3. 永新王朱厚熿

荊端王朱厚烇

  1. 荊莊王朱載墭(初封永定王)

荊莊王朱載墭

  1. 荊恭王朱翊鉅
  2. 德安王朱翊𨬣

荊恭王朱翊鉅

  1. 荊世子朱常泠(廢為庶人)
  2. 荊敬王朱常𣵧(初封泰寧王)
  3. 荊康王朱常泴(初封安城王)

荊敬王朱常𣵧

  1. 無子

荊康王朱常泴

  1. 荊定王朱由樊

荊定王朱由樊

  1. 荊 王朱慈煙
  2. 荊 王朱慈煃

荊 王朱慈煙

  1. 無子

荊 王朱慈煃

  1. 荊 王朱和至

荊 王朱和至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荊王系

淮王

[編輯]
淮府藩王列表

淮靖王朱瞻墺

  1. 淮康王朱祁銓
  2. 鄱陽王朱祁鑌
  3. 永豐王朱祁鉞

淮康王朱祁銓

  1. 淮安王朱見濂
  2. 淮端王朱見淀(初封清江王)
  3. 南康王朱見湁
  4. 德興王朱見㴫
  5. 順昌王朱見𣹲
  6. 崇安王朱見洵

淮安王朱見濂

  1. 無子

淮端王朱見淀

  1. 淮定王朱祐棨
  2. 淮莊王朱祐楑

淮定王朱祐棨

  1. 無子

淮莊王朱祐楑

  1. 淮憲王朱厚燽
  2. 高安王朱厚炅
  3. 上饒王朱厚熻
  4. 吉安王朱厚㸋
  5. 廣信王朱厚
  6. 嘉興王朱厚爖
  7. 紹興王朱厚爀

淮憲王朱厚燽

  1. 淮恭王朱載坮
  2. 淮順王朱載堅(追封,初封建昌王)
  3. 金華王朱載塨
  4. 華容王朱載域

淮恭王朱載坮

  1. 淮昭王朱翊鏡(追封,初封榮昌王)

淮昭王朱翊鏡

  1. 無子

淮順王朱載堅

  1. 淮 王朱翊鉅

淮 王朱翊鉅

  1. 淮 王朱常清

淮 王朱常清

  1. 淮 王朱由桂

淮 王朱由桂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淮王系

德王

[編輯]
德府藩王列表

德莊王朱見潾

  1. 德懿王朱祐榕
  2. 泰安王朱祐樬
  3. 濟寧王朱祐樳

德懿王朱祐榕

  1. 德懷王朱厚燉(追封。初封東平王,後晉世子,諡懷順)
  2. 歷城王朱厚㸅
  3. 臨朐王朱厚燨
  4. 高唐王朱厚𤐨

德懷王朱厚燉

  1. 德恭王朱載墱
  2. 臨清王朱載塐
  3. 寧海王朱載㘧

德恭王朱載墱

  1. 德定王朱翊錧
  2. 堂邑王朱翊鐖
  3. 利津王朱翊鑅

德定王朱翊錧

  1. 德端王朱常缺字圖片
  2. 安陵王朱常𰍠
  3. 紀城王朱常澍
  1. 紀城王朱由侎
  1. 德 王朱慈𤆝
  1. 嘉祥王朱常泩
  2. 清平王朱常缺字圖片

德端王朱常缺字圖片

  1. 德 王朱由𣒻

德 王朱由𣒻

  1. 無子

德 王朱慈𤆝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德王系

崇王

[編輯]
崇府藩王列表

崇簡王朱見澤

  1. 崇靖王朱祐樒
  2. 瑞安王朱祐桓
  3. 慶元王朱祐椐

崇靖王朱祐樒

  1. 崇恭王朱厚燿
  2. 懷安王朱厚熑

崇恭王朱厚燿

  1. 崇莊王朱載境
  2. 歸德王朱載壃

崇莊王朱載境

  1. 崇世子朱常𣶏(初封泰和王)
  2. 崇昭王朱常(追封。初封南陽王,後封崇世子)

崇昭王朱常

  1. 崇愍王朱由樻
  2. 河陽王朱由材

崇愍王朱由樻

  1. 崇世子朱慈煇
  2. 崇 王朱慈爚

崇 王朱慈爚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崇王系

吉王

[編輯]
吉府藩王列表

吉簡王朱見浚

  1. 吉悼王朱祐枎(初封常山王)

吉悼王朱祐枎

  1. 吉定王朱厚𤊻

吉定王朱厚𤊻

  1. 吉端王朱載均(初封光化王)

吉端王朱載均

  1. 吉宣王朱翊鑾(初封龍陽王)
  2. 長沙王朱翊鋋
  3. 穀城王朱翊鉉
  4. 吉莊王朱翊鎮

吉莊王朱翊鎮

  1. 無子

吉宣王朱翊鑾

  1. 吉安王朱常淳(追封,初封吉世子)
  2. 德化王朱常汶
  3. 福清王朱常

吉安王朱常淳

  1. 吉貞王朱由楝

吉貞王朱由楝

  1. 吉 王朱慈灶
  2. 吉 王朱慈煃

吉 王朱慈灶

吉 王朱慈煃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吉王系

徽王

[編輯]
徽府藩王列表

徽莊王朱見沛

  1. 徽簡王朱祐檯(初封興化王)
  2. 太和王朱祐檖
  3. 遂昌王朱祐樌
  4. 景寧王朱祐椀
  5. 建德王朱祐槿
  1. 建德王朱厚𤊟(徽府宗理)
  1. 陽城王朱祐𣡵
  1. 陽城王朱厚爦
  1. 陽城王朱翊(徽府宗理)

徽簡王朱祐檯

  1. 徽恭王朱厚爝(初封安邑王)
  2. 嘉定王朱厚焃
  3. 新昌王朱厚燇
  4. 慶雲王朱厚燦
  5. 隆平王朱厚焴

徽恭王朱厚爝

  1. 伍城王朱載埻
  2. 徽悼王朱載埨(初封浦城王)
  3. 太康王朱載垙
  4. 陽夏王朱載𡌦
  5. 德平王朱載塛
  6. 滎陽王朱載堦
  7. 懷慶王朱載
  8. 咸平王朱載塔
  9. 延津王朱載塤
  10. 孟津王朱載𡌚
  11. 上蔡王朱載

徽悼王朱載埨

  1. 安陽王朱翊錡(坐父罪,廢為庶人)
  1. 徽 王朱常渰(南明隆武帝冊封)
  1. 萬善王朱翊鍅(坐父罪,廢為庶人)

詳見徽王系

益王

[編輯]
益府藩王列表

益端王朱祐檳

  1. 益莊王朱厚燁
  2. 益恭王朱厚炫(初封崇仁王)
  3. 金谿王朱厚煌
  4. 玉山王朱厚㷷

益莊王朱厚燁

  1. 無子

益恭王朱厚炫

  1. 益昭王朱載增
  2. 安東王朱載𡑡
  3. 舒城王朱載𡊿
  4. 阜平王朱載㙫
  5. 銅陵王朱載壤

益昭王朱載增

  1. 益宣王朱翊鈏

益宣王朱翊鈏

  1. 益敬王朱常
  2. 黎丘王朱常溱
  3. 浦陽王朱常洚
  4. 淳河王朱常汭
  5. 華山王朱常汛
  6. 筠谿王朱常淶
  7. 羅川王朱常湑
  8. 安仁王朱常漈
  9. 德化王朱常𣶗
  10. 德安王朱常洞
  11. 鄖西王朱常湖
  12. 豐城王朱常溡
  13. 瀘西王朱常淄
  14. 峽江王朱常湡
  15. 安義王朱常漴
  16. 新建王朱常泫
  17. 奉新王朱常漣

益敬王朱常

  1. 益定王朱由木(初封鎮國將軍,進封嘉善王)
  2. 仁化王朱由𣔌
  3. 興安王朱由橦
  4. 和順王朱由棟
  5. 延寧王朱由槤
  6. 永寧王朱由𣚅
  7. 嘉祥王朱由檉
  8. 德興王朱由枍

益定王朱由木

  1. 益 王朱慈𤆃
  1. 益 王朱和壐(南明)
  1. 益 王朱怡鎬(南明)

詳見益王系

衡王

[編輯]
衡府藩王列表

衡恭王朱祐楎

  1. 衡莊王朱厚燆(初封崇仁王)
  2. 玉田王朱厚烴
  3. 新樂王朱厚熑
  4. 高唐王朱厚煐
  5. 齊東王朱厚炳
  6. 邵陵王朱厚煃
  7. 漢陽王朱厚𤑐

衡莊王朱厚燆

  1. 衡康王朱載圭(初封東昌王)
  2. 衡安王朱載封(初封武定王)
  3. 平度王朱載垹
  4. 寧陽王朱載垿
  5. 昌樂王朱載堭
  6. 壽張王朱載䵺
  7. 商河王朱載塨

衡康王朱載圭

  1. 無子

衡安王朱載封

  1. 衡定王朱翊鑊

衡定王朱翊鑊

  1. 衡憲王朱常㵂

衡憲王朱常㵂

  1. 庶長子
  2. 衡世子朱由檡
  3. 衡 王朱由棷
  4. 庶四子
  5. 庶五子

衡 王朱由棷

  1. 諸子不詳(明亡,除國)

詳見衡王系

榮王

[編輯]
榮府藩王列表

榮莊王朱祐樞

  1. 榮懷王朱厚勳
  2. 福寧王朱厚𤏴
  3. 惠安王朱厚𤋗
  4. 永春王朱厚烮
  5. 富城王朱厚𤉷
  6. 貴溪王朱厚𤎯

榮懷王朱厚勳

  1. 榮恭王朱載墐

榮恭王朱載墐

  1. 榮定王朱翊鉁

榮定王朱翊鉁

  1. 榮端王朱常溒

榮端王朱常溒

  1. 嫡長子
  2. 榮憲王朱由朽
  3. 肇慶王朱由楨(南明進封榮王)
  4. 仁和王朱由棓
  5. 咸寧王朱由榕

榮憲王朱由朽

  1. 榮 王朱慈炤

榮 王朱慈炤

  1. 榮世子朱和?

詳見榮王系

潞王

[編輯]
潞府藩王列表

潞簡王朱翊鏐

  1. 潞閔王朱常淓
  2. 長垣王朱常

詳見潞王系

福王

[編輯]
福府藩王列表

福忠王朱常洵[注 54]

  1. 福 王朱由崧(初封德昌王,南明弘光帝)
  2. 潁上王朱由榘[注 55]
  3. 德昌王朱由樺[注 56]

福 王朱由崧

  1. 無子

詳見福王系

桂王

[編輯]
桂府藩王列表

桂端王朱常瀛[注 57]

  1. 桂世子朱由?
  2. 桂閔王朱由?(追封,初封桂世子)
  3. 桂恭王朱由𣜬(初封安仁王)
  4. 桂 王朱由榔(初封永明王,南明永曆帝)
  5.    第五子(南明追封永興王)
  6.    第六子(南明追封新田王)
  7.    第七子(南明追封江華王)
  8.    第八子(南明追封嘉善王)

詳見桂王系

藩王及宗室繼承順序

[編輯]
  • 皇帝嫡長子封太子,襲位;其餘諸子封親王。女封公主,夫為駙馬都尉,位在伯爵之上[13]
  • 太子嫡長子封太孫,其餘諸子封郡王,即位後升親王。女封郡主,即位後升公主。
  • 親王嫡長子封世子,嫡長孫封世孫,襲位;其餘諸子封郡王。女封郡主,夫為儀賓,視從一品。
  • 郡王嫡長子封長子,嫡長孫封長孫,襲位;其餘諸子封鎮國將軍,視從一品。女封縣主,夫為儀賓,視從二品。
  • 鎮國將軍諸子封輔國將軍,視從二品。女封郡君,夫為儀賓,視從三品。
  • 輔國將軍諸子封奉國將軍,視從三品。女封縣君,夫為儀賓,視從四品。
  • 奉國將軍諸子封鎮國中尉,視從四品。女封鄉君,夫為儀賓,視從六品。
  • 鎮國中尉諸子封輔國中尉,視從五品。
  • 輔國中尉諸子封奉國中尉,視從六品。
  • 奉國中尉諸子世襲。
  • 宗室有罪削爵者稱庶人。

親王及宗室俸祿

[編輯]

洪武三年封秦、晉、燕、周、楚、齊、潭、魯、蜀、靖江十王。洪武九年定諸王公主歲祿[14]

  • 親王歲支米五萬石[注 58],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緞匹歲給匠料,撥王府自造。
  • 靖江王歲支米二萬石,鈔一萬貫,余物比親王減半,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
  • 公主未受封,每歲支紵絲紗羅各一十匹,絹冬夏布各三十匹,綿二百兩;已封,賜莊田一所,計歲收米一千五百石,鈔二千貫。
  • 親王子男未受封,歲支紵絲紗羅絹冬夏布同綿同公主未封例,女未封者減半。
  • 親王子男已封郡王者,歲支米六千石,鈔二千八百貫,錦一十匹,紵絲五十匹,羅二十五匹,絹及冬夏布各一百匹,綿五百兩,鹽五十引,茶三百斤,馬匹草料月支十匹。女已受封及已嫁者,歲支米一千石,鈔一千四百貫,緞絹由所在親王國帶造。
  • 皇太子次子既封郡王后,候出閣,歲支與郡王同,女及嫁者與郡(親)王已封女同。
  • 郡王嫡長子襲封郡王者,半始封郡王。
  • 郡王女已封縣主及已嫁者,米五百石,鈔五百貫,余物半親王女已受封者。
  • 郡王諸子年十五,各賜田六十頃,除租稅為永業,其所生子世守之。後乃令止給祿米。

洪武二十八年,詔以官吏軍士俸給彌廣,乃量減諸王歲給,以資軍國之用[15]

  • 親王歲祿萬石
  • 郡王歲祿二千石
  • 鎮國將軍歲祿千石
  • 輔國將軍歲祿八百石
  • 奉國將軍歲祿六百石
  • 鎮國中尉歲祿四百石
  • 輔國中尉歲祿三百石
  • 奉國中尉歲祿二百石
  • 公主及駙馬都尉二千石
  • 郡主及儀賓八百石
  • 縣主及儀賓六百石
  • 郡君及儀賓四百石
  • 縣君及儀賓三百石
  • 鄉君及儀賓二百石

洪武二十八年又令晉、燕、楚、蜀、湘府祿米如數撥給;代、肅、慶、遼各府遠在邊陲,民少賦薄,歲給五百石;齊府一千石;秦府嗣王年幼,歲用糧米按數撥給[16]

洪武六年定,親王祿米每年十月撥給,本府文武官吏俸祿及軍士糧儲皆按月支給。成化二年定,郡王祿米俱於親王府倉上納。聽令按季支用。鎮國將軍以下祿米於有司官倉收貯,二次支給。宗室祿米,將軍以賜名受封日為始,縣主、儀賓以出閣成婚日為始,於附近州縣秋糧內撥給。郡王將軍以下出閣在前、受封在後,以受封日為始;受封在前、出閣在後,以出閣日為始。嘉靖四十四年定《宗藩條例》,規定郡王、將軍祿米七分折鈔,中尉祿米六分折鈔,郡縣主、郡縣鄉君及儀賓八分折鈔。諸王亦請辭歲祿,少者五百石,多者二千石。嘉靖年間宗室庶人月給米六石,萬曆年間減至二石或一石[17]

萬曆年間各王府歲祿如下[18]

  • 秦府:秦王永樂初祿米五千石,洪熙年間加五千石,計歲支祿米一萬石,米鈔中半支給。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晉府:晉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周府:周王永樂初祿米一萬石,永樂年間加五千石,洪熙年間加五千石,計歲支本色祿米二萬石,襲封歲支本色祿米一萬二千石。弘治十六年改一萬石,隆慶二年辭一千石。
  • 楚府:楚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隆慶三年辭一千石。
  • 魯府:魯王永樂初祿米三千石,洪熙年間加二千石,後又加五千石,計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二千石。
  • 蜀府:蜀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代府:代王永樂初祿米五百石,洪熙年間加一千五百石,計歲支祿米六千石,米鈔中半支給。
  • 肅府:肅王永樂初祿米五百石,洪熙年間加五百石,計歲支祿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隆慶四年因本府輔國將軍承襲王爵,仍支輔國將軍祿米八百石。另賜草場。
  • 遼府:遼王(已廢)永樂初祿米一千石,洪熙年間加一千石,計歲支本色祿米二千石。
  • 慶府:慶王歲支祿米一萬石,本色七千五百石,折色二千五百石(正德年間革歲祿三分之一)。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寧府:寧王(已廢)永樂初祿米一千石,洪熙年間加九千石,計歲支祿米一萬石,米鈔中半支給。
  • 岷府:岷王歲支本色祿米一千五百石。
  • 韓府:韓王歲支祿米三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一千石。
  • 瀋府:瀋王永樂初祿米三千石,洪熙年間加七千石,計歲支祿米一萬石,本色六千石,折色四千石
  • 唐府:唐王永樂初祿米三百石,洪熙年間加一千七百石,後又加四千五百石,計歲支本色祿米六千五百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五百石。
  • 伊府:伊王(已廢)永樂初祿米三百石,洪熙年間加一千七百石,計歲支本色祿米二千石。
  • 靖江府:靖江王永樂初祿米三百石,洪熙年間加七百石,計歲支本色祿米一千石。。
  • 漢府:漢王(已廢)歲支祿米一萬石,洪熙年間加兩萬石,計歲支本色祿米三萬石。
  • 趙府:趙王歲支祿米一萬石,洪熙年間加兩萬石,計歲支本色祿米三萬石。宣德年間辭祿,降為一萬石,米鈔中半支給。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鄭府:鄭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隆慶元年加四百石。
  • 襄府:襄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荊府:荊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淮府:淮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衛府:衛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德府:德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秀府:秀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崇府:崇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五百石。
  • 吉府:吉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徽府:徽王(已廢)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興府:興王(後為帝系)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岐府:岐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益府:益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二千石。
  • 衡府:衡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二千石。
  • 雍府:雍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壽府:壽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汝府:汝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涇府:涇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 榮府:榮王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嘉靖四十四年辭一千石。
  • 景府:景王(國絕)歲支本色祿米一萬石。

秦府郡王初封者歲祿二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一千五百石。襲封者一千石,米鈔中半兼支。晉、周、楚、魯、蜀、代、遼、瀋、唐、伊、趙、鄭、襄、荊、德、崇、徽等十七府郡王初封者歲祿二千石。襲封者一千石。俱米鈔中半兼支。肅、慶、寧、韓、淮五府郡王初封歲祿一千石,米鈔中半兼支,襲封同。吉、益、衡、榮四府郡王歲支祿米一千石,三分本色,七分折鈔。岷府郡王初封歲支祿米五百石,米鈔中半兼支,襲封同。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大政記》: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上定東宮諸王世系,各擬二十字為一世,以其字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則臨時所議,以為二名,編入玉牒,至二十世後復擬續增。
  2. ^ 《大明會典》:洪武二十八年,令靖江王庶子稱王子,發放言語稱裔旨,一應官員人等參見並時節慶賀,常服行四拜禮,常見行一拜禮,不叩頭。令晉、燕、楚、蜀、湘府給祿米如數,代、肅、慶、遼各府遠在邊,民少賦薄,歲且給五百石。齊府一千石。嗣秦王幼,其應用米石有司月進。凡親王位下各擬名二十字,日後生子及孫即以上聞,付宗人府。所立雙名每一世取一字,以為上字,其下一字臨時隨意選擇,編入玉牒。至二十世後照例續添,永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
  3. ^ 萬曆《大明會典》卷一·宗人府:「舊有潭王位下福昌忻保定、嘉應必興隆、啟處詢從式、尊聞汝貴中二十字,以國除,祖訓不載。」
  4. ^ 在潭王世系命名中,頭兩字「福昌」與谷府世系第九、十字相重複;第四字「保」、第十六字「尊」和第二十字「貴」分別與遼府世系第十四字、第九字和第一字相重複;第五字「定」和第十四字「從」與岷府世系第六字、第二十字相重複;第六字「嘉」和第十一字「啟」與唐府第十六字、十一字相同;第七字「應」與伊府第十一字相同;第九字「興」與谷府第七字相同;第十字「隆」和第十二字「處」與肅府第二十字、十八相同;第十七字「聞」與郢府第二字相同;第二十字「中」與寧府第十字相同。。按潭王自焚於洪武二十二年,而肅、遼二王雖受封於洪武十一年,但其時尚年幼;在洪武二十四年封寧、岷、谷、唐、郢、伊六王時,並將肅王、遼王改封(原來分別為漢王、衛王),因此這八位親王的世系用字可能定於此時,並取用了被除封的原潭王世系用字。
  5. ^ 據寧府後裔朱兆藩(派名哲培)所修訂之盱眙朱氏八支宗譜載,寧府擬定的新派名為「行端由志正,承啟守家傳。敦睦和熙兆,咸宜振緝延。」
  6. ^ 據桂林嘉慶十一年《修建朱家祠碑記》,嘉慶年間靖江王支系二十字已用完,後裔族老續擬二十字,曰「繼志宜從本,敦修尚貴賢,振家招廣盛,寶善乃長延」
  7. ^ 指始封各郡王而言,不包括繼封及追封者,但包括後來升為親王的郡王,如秦府富平王(秦康王)、鎮安王(秦簡王),周府祥符王(周簡王)、通許王(周懿王),福府德昌王(後封為福世子、福王,即弘光帝)等
  8. ^ 壽春王及其子孫諸王皆明太祖追封,各王姓名見《弇山堂別集》卷三十三·郡王
  9. ^ 惠帝時追尊為明興宗,成祖時復稱懿文太子
  10. ^ 朱橚初封吳王,封國杭州府
  11. ^ 齊王榑永樂時廢為庶人,齊國除封,子孫居鳳陽,稱齊庶人。弘光朝上諡號齊恭王
  12. ^ 湘王朱柏,建文年間諡號為「戾」,至永樂年間改諡號為「獻」。
  13. ^ 代王初封豫王
  14. ^ 肅王初封漢王,封國漢中府
  15. ^ 遼王初封衛王。隆慶時廢,遼國除封
  16. ^ 慶王初封時就食於韋州
  17. ^ 正德時寧王朱宸濠謀反,廢,寧國除封
  18. ^ 谷王橞永樂時因謀反廢為庶人,谷國除封,子孫居鳳陽,稱谷庶人
  19. ^ 嘉靖時伊王朱典楧因暴虐廢,伊國除封
  20. ^ 朱雄英早夭,追封虞王《弇山堂別集》作朱雄煐
  21. ^ 永樂時降為廣澤王,居漳州府,後廢為庶人,子孫居鳳陽,稱吳庶人。弘光元年復王號,追封為吳悼王,隆武元年追封為吳哀王
  22. ^ 永樂時降為懷恩王,居建昌府,後廢為庶人。弘光元年復王號,追封為衡愍王,隆武元年追封為衡悼王
  23. ^ 永樂時降為敷惠王(後改封甌寧王),守懿文太子陵,旋死於火。弘光元年復王號,追封為徐哀王,隆武元年追封為徐愍王
  24. ^ 靖難之變應天城破時不知所終,南明弘光朝追封恭愍皇太子,隆武朝追封和簡太子
  25. ^ 永樂時廢為建庶人,南明弘光朝追封為原懷王,隆武朝追封為潤懷王
  26. ^ 宣德時廢漢王為庶人,旋誅殺,子孫並遇害
  27. ^ 蘄王初封靜樂王,卒,仁宗即位後追封蘄王
  28. ^ 景泰朝廢太子位,降為沂王,英宗復辟後重新為太子
  29. ^ 景泰朝封朱見潾為榮王,英宗復辟後改封徳王
  30. ^ 嘉靖時廢王,徽國除封
  31. ^ 初為郕王世子,景帝即位後封為太子,殤。英宗復辟後復降為郕世子
  32. ^ 興王世子入繼大統,為明世宗
  33. ^ 追贈潁王,諡號殤
  34. ^ 李自成封朱慈烺為宋王。南明弘光朝諡為獻愍皇太子。監國魯王追上諡號悼皇帝
  35. ^ 李自成封朱慈炯為安定公。南明弘光朝諡為定哀王
  36. ^ 南明弘光朝諡為永悼王
  37. ^ 初生即陷於清兵
  38. ^ 初生即陷於清兵
  39. ^ 永曆十五年被害,鄭經上諡號哀愍太子
  40. ^ 40.0 40.1 40.2 永曆帝弟,見執於張獻忠,追封
  41. ^ 永曆帝弟,夭折,追封
  42. ^ 朱議氻為寧王系瑞昌王朱拱栟的四世孫。朱拱栟因參與朱宸濠謀反而被廢,子孫禁錮高牆。弘光帝即位後大赦鳳陽高牆罪宗,朱議氻獲釋,隆武二年襲封瑞昌王,五月在紹興謁魯監國,被封為翼王,弟朱議瀝襲瑞昌王位。
  43. ^ 《弇山堂別集》稱為太王
  44. ^ 秦昭王朱秉欆,以臨潼王入繼,追封祖父臨潼惠簡王朱公銘為秦安王,父臨潼和僖王朱誠澯為秦莊王
  45. ^ 秦宣王朱懷埢,以臨潼王系宗室入繼。追封曾祖(秦安王庶次子、鎮國將軍)朱誠潤為秦恭王,祖父朱秉柎為秦順王,父朱惟燫為秦端王
  46. ^ 據《大明宗室秦景王墓誌》,萬曆二十三年生,崇禎二年封秦世子,崇禎十二年襲,崇禎十四年薨,無子,以弟朱存極(明史作「朱存樞」)襲
  47. ^ 《明實錄》中有載,《明史》及《南明史》均誤作「朱存樞」。據《大明秦世子暨妃張氏合葬壙志》,朱存樞應為秦藩世子名,薨後以朱存機繼承秦王之位。崇禎十六年降於闖軍,後被帶至山海關,歸降清兵。順治二年在北京被殺
  48. ^ 永樂時廢,後平反,封平陽王
  49. ^ 永樂時攻訐長兄晉王朱濟熺,使明成祖廢兄立己,遂進封晉王,後因事廢
  50. ^ 其子周世孫朱倫奎弘光元年襲封周王,隆武二年十二月在廣州被清兵殺死,世子朱敷錚不知所終,後朱倫奎之弟朱倫聖嗣封周王
  51. ^ 長子朱均鈋襲封楚王,即楚靖王
  52. ^ 朱華壁、朱華堞、朱華廛三位楚王為南明所封
  53. ^ 朱國楨《涌幢小品》卷五·二王孫:「宸濠世子外不請名,蓋有異志,它日欲自賜名,立嗣立國也。故宮中止以行敘,曰某哥某哥雲。既敗,其第三子尚幼,投於水,得浮木,攀之,為漁家所收。尋流落民間,名曰朱學。嘉靖十五年,自言於霍丘縣,送至京師。照鼒材例,發高牆。」
  54. ^ 朱常洵《明史》所載諡號為福恭王,墓誌記載諡號為福忠王。南明諡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廟號恭宗
  55. ^ 南明時追贈潁王
  56. ^ 南明時追贈德王
  57. ^ 南明諡體天昌道莊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廟號禮宗
  58. ^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午:「魯府左長史胡秉忠奏:王府歲給米五萬石,折收金銀鈔錠,已移文山東布政使司。今魯王薨,而有司送納如故,未敢即收。上諭戶部尚書楊靖曰:王府歲用已有定製,王雖薨,國用不可缺也,命如數收受。」可見明初親王祿米由布政使司支給,並非盡數給米,而是也可以兼折金銀鈔錠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表一·諸王
  2. ^ 朱國楨《涌幢小品》:宗室命名
  3. ^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10卷-族谱网. [202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4. ^ 萬曆《大明會典》卷一·宗人府
  5. ^ 明史》諸王傳、諸王世表
  6. ^ 6.0 6.1 6.2 6.3 明實錄
  7. ^ 7.0 7.1 7.2 7.3 《弇山堂別集》
  8. ^ 《弇山堂別集》卷三十三·郡王
  9. ^ 錢海岳《南明史》志二·禮
  10. ^ 錢海岳《南明史》列傳第三·諸王一
  11. ^ 明實錄
  12. ^ 明史
  13. ^ 萬曆《大明會典》
  14. ^ 萬曆《大明會典》;《明史》食貨志六·俸餉;《弇山堂別集》卷六十七·親王祿賜考
  15. ^ 萬曆《大明會典》;《明史》食貨志六·俸餉
  16. ^ 《大明會典》卷三十八·廩祿一·宗藩祿米
  17. ^ 《明史》食貨志六·俸餉
  18. ^ 萬曆《大明會典》卷三十八·廩祿一·宗藩祿米;《弇山堂別集》卷六十七·親王祿賜考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