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中情緒
日本反中情緒是指日本對地域意義上的上的中國及統治中國的政權之反對情緒。這種現象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出現的排外思想,表現爲去中國化的嘗試。在近代由於中國的落後而出現對中國的歧視思想,侵華時達到頂峰,助長了其對中國的罪行。二戰後這種思想遭到壓制,1972年中日建交後的一段時間日本民衆對中國的恐懼情緒較爲緩和,但2000年後此種情緒再次興起。現在日本的反中情緒,主要來源於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和靖國神社爭議等歷史問題導致的矛盾。
江戶時代
[編輯]1600年至1868年,在江戶時代,德川家康結束了戰國時代的分裂戰亂狀況,建立德川幕府,使日本成為統一、穩定、成熟的國家[1]。該時期曾出現企圖排斥外國人的現象,包括曾經給日本文化帶來影響的中國人。
在此期間,日本仍然孤立於世界,因此其文化在很少外國文化的影響下發展。該時期的主要的文化運動由國學發起。國學派的追隨者嘗試區別日本文化和外國文化[2],恢復日本文化未受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影響的本來面目[3]。他們的工作著重於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2][4]。德川幕府的早期儒士嘗試透過查明中國人的起源,建立神道與中國的聯繫。對此,國學派中以平田篤胤為首的平田派將對神道產生重大影響的《易經》進行日本化,聲稱該書源於日本。會澤正志齋清空《易經》中的中國內容,從而完成該計劃[5]。期間民族自尊心的崛起導致日本把自己看成是「被野蠻人所包圍的文明世界」的中心[6]。
帝國時代
[編輯]1866年至1869年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該國趕上了西方國家的進步潮流。同時,中國深陷功能失調的狀態[7] 。儘管福澤諭吉在脫亞論中拒絕承認中國是一個壞同盟,但這並不是針對中國的普遍態度和歧視意識。
二戰後期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儘管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冷戰中站在相反的立場上,但公開反中情緒被扼殺並成為主流媒體的禁忌。除了在極少數情況下因為慣用的習俗而保留,如南中國海(南支那海)、東中國海的日本名稱、日本拉麵(支那そば)等較不敏感的詞彙,其餘場合中支那一詞或其片假名「シナ」的使用大部分消失。還有一小部分拉麵店,比如日本三重縣松阪市的支那そば北熊三重本店。
隨後的幾十年中,日本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接觸很少。很少有人討論中國,直至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建立外交關係,日本對鄰國的興趣激增。中國大陸放棄日本提出的二戰賠償,部分原因是釋出比台灣多的善意,以加強對抗蘇聯。該舉動獲得日本的感激和善解,啟動了中日蜜月期的大規模交流和合作,日商紛紛赴中投資。恐中情緒僅限於恐懼共產主義的背景。公眾對中國大陸的敵意比對蘇聯的敵意要少,友好的氣氛仍占上風[8]。社會對在日中國公民,以及對日本朝鮮族和阿伊努人等少數民族的態度亦出現改變。
21世紀
[編輯]自2000年以來,日本的反中情緒逐步復甦。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關係的日益緊張影響到排外情緒。許多日本人認為,中國大陸政府利用兩國間曲折的歷史問題,如將歷史教科書爭議和官員參拜靖國神社當作外交牌,讓日本成為國內政治的替罪羊[9]。2005年春的抗日示威活動,讓日本民眾更加害怕中國大陸。自2002年以來,日本的反中情緒一直在大幅度攀升。根據皮尤全球態度調查,反中觀點占84%,反中國人觀點73%[10]。
由於抗戰時候中國受到的傷痛回憶,當年的戰犯未完全受到清算,而日本右翼在韓戰後在美國扶植下重新抬頭執政,其後裔甚至不承認先祖在中國犯下戰爭罪行,自90年代中後期以來中國大陸政府經常強調要防止日本軍國主義,以此攻擊戰後聲稱已奉行和平主義的日本,因而引發部分日本人對中國大陸的反感。2015年媒體調查顯示,93%日本人討厭中國大陸。
旅居台灣的日本作家本田善彥認為,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人對「中國」二字有兩個矛盾的情感,對古代中國敬仰和嚮往,卻對近代中國懷著輕蔑與敵意;日本與台灣社會都對中國崛起產生巨大的挫折感,造成不想面對的逃避心理,進而出現強烈反中情緒[11]。
2023年12月日本一家中華料理店張貼「禁止中國人及韓國人入內」的種族歧視標語,被旅日的中國大陸網絡紅人舉報。[12]
參考資料
[編輯]- ^ Tokugawa Perio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ookRags. Retrieved on 2008-08-24.
- ^ 2.0 2.1 Tokugawa Enlightenment. [2015-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7).
- ^ First 1500 characters of Shinto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23HelpMe.com. Retrieved on 2008-08-24.
- ^ Shint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apan-guide.com. Retrieved on 2008-08-24.
- ^ Ng, Wai-ming. The I Ching in the Shinto Thought of Tokugawa Jap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Retrieved on 2008-08-24.
- ^ Kanji Nishio II. Japan's Identity: Is Asia One? Is Japan Part of the East?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2-12. Japan Forum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trieved on 2008-08-24.
- ^ Japan needs an Obama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2-13.. The Jakarta Post. Retrieved on 2008-09-03.
- ^ 存档副本. [2015-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8).
- ^ Matthew Forney, "Why China Loves to Hate Japan". Time Magazine, December 10, 2005.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139759,00.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 June 2008
- ^ 24-Nation 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20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5p, Pew Research
- ^ 黃國樑. 日作家本田善彥:民進黨的親日只是機會主義. 聯合報即時新聞 (聯合新聞網). 2020-12-29 [2021-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9).
- ^ 日本中餐馆竟“禁止中国人入内”,我使馆回应!最新进展_腾讯新闻. new.qq.com.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