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極縣
坐標:38°10′43″N 114°58′14″E / 38.17859°N 114.97045°E / 38.17859; 114.9704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河北省石家莊市
下級行政區
12
面積
 • 總計501.98 平方公里(193.82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45.14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電話區號311
行政區劃代碼130130
國內生產毛額¥143.68億元(2021)
網站無極縣人民政府信息網

無極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石家莊市下轄的一個,面積524平方公里,位於石家莊東北、滹沱河的下游。滹沱河在該縣南部,是無極與晉州市藁城區的分界河。在公元697年(武則天時期)定名無極,延用至今。縣人民政府駐無極鎮建設路。

主要集中於城南張段固鎮的皮革加工業是無極第一大支柱產業;製藥業則是無極傳統產業之一;城西北蘇鎮的裝飾家居業是無極新興產業。

無極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溫室黃瓜韭菜生產基地。

無極剪紙在2006年被河北省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無極特色美食有無極餄餎、缸爐燒餅、無極扒糕等。

歷史沿革[編輯]

時是冀州地,春秋時屬鮮虞國,西漢毋極縣,屬中山國東漢曹魏皆因之;西晉廢;北魏重置,屬定州中山郡博陵郡改為無極,屬河北道定州北宋河北西路定州河北西路中山府真定路中山府京師真定府直隸正定府。民國初年無極縣劃歸保定道,屬直隸省(後改為河北省)。1938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二區。1940年,縣城西南地區與藁城縣合併,稱藁無縣,東北地區則與深澤、晉縣合併稱晉深極縣。1945年,恢復原建置,無極屬冀中第七專區。

1949年,歸定縣專區。1954年,改屬石家莊專區。

1958年,藁城縣、欒城縣、無極縣合併稱藁城縣。

1962年,從藁城縣析出,復置無極縣。現屬河北省石家莊市

行政區劃[編輯]

無極縣下轄6個、4個、1個民族鄉[1]

無極鎮、​七汲鎮、​張段固鎮、​北蘇鎮、​郭莊鎮、​大陳鎮、​里城道鎮、​東侯坊鎮、​高頭回族鄉、​郝莊鄉南流鄉

地理[編輯]

無極縣地處華北平原,西倚太行,東向渤海,北望京畿,南臨滹沱。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4°47′~115°28′,北緯38°03′~38°18′之間。東與深澤縣接壤,東南隔滹沱河與晉州市相望,西南與藁城區搭界,西北與新樂市為鄰,北、東北與定州市毗連,縣境東西長28.8千米,南北寬24.4千米,總面積524平方千米,周邊界長132.9千米。縣政府駐地位於縣境中北部,西南距石家莊市54千米,東北距首都北京137.5千米。

人口[編輯]

根據(河北省)石家莊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無極縣常住人口為451377人,男性49.96人,女性50.04人,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21.37%,15-59歲占比57.62%,60歲以上占比21.01%,65歲以上占比14.37%。[2]

2022年,無極縣戶籍人口534622人。其中:城鎮人口113737人,鄉村人口420885人。出生人口3081人,死亡人口1876人。常住人口440523人。

交通[編輯]

無極縣的鐵路交通不甚發達,轄區內無鐵路過境;只有仍在規劃中的石雄城際鐵路經過無極。

地方特產[編輯]

無極縣作為傳統的農業縣,當地的居民飲食文化有顯著的農業文明特點。無極縣出產的較著名的美食有缸爐燒餅、蕎面餄餎等。

無極餄餎

無極餄餎是一種蕎面餄餎,以北蘇鎮出產的最為知名,當地有知名門店「北蘇袁家餄餎」。製作餄餎首先要把蕎麥麵和成麵團,再將木製的餄餎床放在大鐵鍋上,上邊壓,下邊煮,一個滾就熟;最後用筷子挑到碗裡澆上肉鹵就可以出鍋了。當地群眾過大年、辦喜事都少不了這道飯,也把它當作一種禮品饋贈親朋好友,並遠銷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

無極蒸碗

蒸碗主要是由豬肉製作組成的十六道菜,因其多用黑色粗瓷碗裝盛而得名「蒸碗」。蒸碗一般由八道葷菜、八道素菜組成。葷菜有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豆腐夾肉、白菜包肉、雞蛋卷肉等,一般選取肘子肉,後臀肉;素菜有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帶、粉條、蘑菇、燜子和農家時令菜蔬(如蘿蔔、白菜、茄子等)。其葷菜均是運用獨特工藝先煮後蒸,且需按照嚴格的程序和工序。除此之外,蒸碗在選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選擇上也頗有講究。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