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誅
死刑 |
---|
問題 |
存廢問題 · 宗教與死刑 · 冤案 |
目前使用死刑的國家和地區 |
阿富汗 · 巴哈馬 · 白俄羅斯 · 波札那 · 中華人民共和國(罪名 · 死刑犯) · 瓜地馬拉 · 埃及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伊拉克 · 日本(死刑犯) · 朝鮮 · 巴基斯坦 · 沙烏地阿拉伯 · 新加坡 · 索馬利亞 · 蘇利南 · 敘利亞 · 中華民國(死刑犯) · 塔吉克斯坦 · 泰國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美國 · 越南 · 葉門 |
長期停用、廢除死刑或限於特定條件下使用死刑的國家和地區 |
澳大利亞 · 巴西 · 保加利亞 · 加拿大 · 庫克群島 · 古巴 · 丹麥 · 厄瓜多 · 法國 · 德國 · 香港 · 黎巴嫩 · 馬來西亞 · 以色列 · 義大利 · 韓國 · 列支敦斯登 · 墨西哥 · 蒙古 · 荷蘭 · 紐西蘭 · 菲律賓 · 波蘭 · 羅馬尼亞 · 俄羅斯 · 聖馬利諾 · 東加 · 土耳其 · 英國 · 委內瑞拉 |
行刑方法 |
烹刑 · 活埋 · 炮決 · 死亡輪 · 車裂 · 族誅 · 火刑 · 十字架 · 踏刑 · 象刑 · 斬首 · 剖腹(介錯) · 腰斬 · 五馬分屍 · 英式車裂 · 電椅 · 槍斃 · 剝皮 · 毒氣室 · 縊死 · 穿刺 · 注射 · 火項鍊 · 鋸刑 · 凌遲 · 石刑 · 氮氣窒息 · 獸刑 · 船刑 · 銅牛 · 立枷 |
相關主題 |
犯罪 · 刑罰學 |
族誅是一種將受刑人連坐其族處以死刑,為古代東亞社會的刑罰之一。而族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合稱[1]。此刑法亦針對以家庭為本位傳統社會,例如古時的中國[2]。當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犯下通敵叛國、欺君犯上、密謀造反等滔天死罪時,當權者為免除後患、斬草除根就會對犯事者施行此嚴刑以鞏固自身政權。其在誅連範圍上亦設有誅三族、誅九族等區分。
而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朝鮮、日本和越南,亦曾使用這一種刑罰。而朝鮮制度中對「族」的定義與中國制度中的定義是幾近一樣[3]。
中國
[編輯]在中國歷史中,可以明確考證的「族誅之刑」始於春秋時期,但在商朝和西周可能已經有其萌芽。例如《尚書·盤庚》中提到「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這裡提到的「劓殄」指的是「閹割」之刑,使其不留下後代,儘管盤庚只是對反對遷都的人士進行了恐嚇而並未實施這一酷刑,但不排除當時可能已有族誅這一刑罰的雛形。在西周的禹鼎銘文中,周厲王明確下令「於(匡朕)肅慕,叀(唯)西六(師)、殷八(師)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從而將鄂國的男女老幼「一個不留」地全部屠殺光,將其滅族滅國[4]。《左傳·宣公四年》記載楚莊王平定了「若敖氏之亂」後,將其大多數親屬都誅滅掉,造成了「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爾?」的狀態,但還是特地赦免了若敖氏的子文的孫子箴尹克黃。《國語·晉語八》記載晉平公聽從陽畢的建議對「欒氏」進行了滅族[5]。戰國時期,韓國的申不害與秦國的商鞅將誅三族列入成文法,是最早將誅三族制度化者[6]。秦朝時李斯被趙高夷滅三族[7]。隋朝時「族誅」被隋文帝廢除,但被隋煬帝復行並擴至誅九族[8][9]。
日本
[編輯]《魏志倭人傳》記載有關邪馬台國的刑罰:「其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戸及宗族」。《日本書紀》亦有記載,雄略天皇時期的大臣下道前津屋私下詛咒天皇,天皇得知後立即派遣物部(禁軍)士兵30餘名,將前津屋及其全族70餘人盡數誅殺。可見古代日本也有類似於族誅的酷刑。
西方
[編輯]羅馬帝國第2代皇帝提比略時期的近衛軍長官塞揚努斯,因涉嫌企圖謀殺提比略和篡奪帝位等種種罪名,被提比略下令夷滅三族,並將其全家屍體曝於相傳受到詛咒的卡比托利歐山懸崖的台階之下。在其國一百餘年後「五帝之年」的帝位爭奪內戰當中,敗者奈哲爾和阿爾比努斯也被勝者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滅族。
參考文獻
[編輯]- ^ ZDIC.NET 汉典網. [200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5).
- ^ 和諧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200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 ^ 엠파스 백과사전
- ^ 陳鵬宇.西周厲王時期戰爭銘文的對比研究[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4(7):12.DOI:CNKI:SUN:ZLBK.0.2014-07-009.
- ^ 《國語·晉語八》:「陽畢對曰:『本根猶樹,枝葉益長,本根益茂,是以難已也。今若大其柯,去其枝葉,絕其本根,可以少閒。』……公許諾,盡逐群賊而使祁午及陽畢適曲沃逐欒盈,欒盈出奔楚。遂令於國人曰:『自文公以來有力於先君而子孫不立者,將授立之,得之者賞。』居三年,欒盈晝入,為賊於絳。范宣子以公入於襄公之宮,欒盈不克,出奔曲沃,遂刺欒盈,滅欒氏。是以沒平公之身無內亂也。」
- ^ 王克奇; 張漢東. 论秦汉的参夷法.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7, (6) [2025-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06) –透過中國歷史研究網.
- ^ 《史記·李斯列傳》:「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 《廣陽雜記·卷一》「九族始於隋煬帝」
- ^ 《唐六典注》:煬帝「末年嚴刻,生殺任情,不復依例。楊玄感反,誅九族,復行轘裂梟首,磔而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