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批判教育學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批判性教學(英語:Critical pedagogy)是一種教學取向或教學方式,它企圖幫助學生質疑、挑戰人們對於宰制的信念與實踐。換句話說,這種教學取向是一種幫助學生成就「批判意識」的理論與實踐。紐約市立大學教授 Ira Shor 這麼定義批判性教學:

一種思考、閱讀、寫作及說話的習慣,可以看透事物的表面意義、第一印象、被宰制的迷思、官方說法、陳腔濫調、眾以為智、貧乏的意見等等,並了解其中的深意、根源的原因、社會脈絡、意識型態、以及任何行動、事件、目標、過程、組織、經驗、文本、主體、政策、大眾傳播、論述等可能導致的個人邏輯推論。賦權教育學 Empowering Education, 129)

在批判性教學的傳統中,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對各種意識型態進行質疑,以及練習思考「壓迫」(包括在學校的壓迫),並且鼓勵集體的解放(liberatory collective)及鼓勵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的真實狀況進行個人反思。

學生通常以加入某個團體開始,或由經歷某種過程(包括宗教、國家認同、文化規範、或預期角色)開始進行批判性學習。當他們達到某種對真相的了解,開始對現存的社會具有更深的問題意識時,接下來被鼓勵的行為是:相互分享他們認為該如何改變社會(本質是壓迫的)的企圖。

主題介紹

[編輯]

幫助並鼓勵學生改變他們的觀點,從接受社會規範(以批評觀點來看,這是「容易受騙」)到能夠獨立批判(以主流社會觀點來看,這是「憤世嫉俗」)。老師常常以各種論點矛盾的報告,或者對同一種教材的不同觀點,來對各種英雄圖像和某些用以進行自我教化的歷史事件進行挑戰。

一般性的例子

[編輯]

為了鼓勵學生的批判性,老師會以下列的任務來挑戰學生在他們的社會中被普遍接受的典範

  • 讓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在他的社會中被標舉為合理的戰爭;如果這場戰爭符合「正義之戰」的判準,那麼,就對它進行批判性的評價。
  • 鼓勵學生檢視自己家裏的權力問題。
  • 帶領學生深度探討大眾文化和大眾媒體訊息。
  • 必須對當代社會所存在的爭議進行評價,像是美國政府的原子武器擴散及國際健康計劃的相關功過評斷。
  • 對何者為「國王新衣」的隱喻提出問題,事實上,這個故事的隱喻是「被遮蓋的」。


某些概念的實例常常能引導學生產出批判性思考,例如:

  • 對有關哥倫布那些受人尊敬的迷思進行挑戰,並引導學生調查那些「基於」歷史形像或「有關」歷史形像的基本資料。可以想得到的資料像是「黑色傳奇」這樣的書;或者是,對於有關哥倫布留給後世的成就,有更多被忽視的觀點、那些可以反映出這些觀點的資料。

教學成果

[編輯]

使用這種教學方法,最普遍的成果是:學生可以初次學會從某種否定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生活方式、國家、或文化。

舉例來說,某人對一個美國文化的主題採用了這種學習工具,那麼他可能會發展出下面這樣的觀點:大部份生活在西方社會的人,都在消費、盲從、宣傳這些腐敗生活方式當中夢遊,他們都需要覺醒。


開始行動

[編輯]

大多數的老師鼓勵那些已經到達「啟蒙」階段的學生分享他們的知識,這些知識企圖揭露社會失敗、並使社會朝正向前進。然而有些批判性教學者,當遭遇到某些現代主義者的解放論述主張時,是存著懷疑態度的。與其尋求對「呆瓜」的「啟蒙」,這些老師們寧可和學習者「一起」瀏覽認同、歷史、慾望等概念,而任何行動的後續成果都是由學習者完成的。

批判性教學實例

[編輯]

發展史

[編輯]

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時期,南非政權在法律上實行種族分離,使得激進左派教師團體「南非教師聯盟」開始在開普敦的學校和監獄裏引進反種族主義的批判性教學。

重要作者及文獻

[編輯]

批判性教學文本的著名作者包括保羅·弗雷勒(巴西)、Rich Gibson(美國)、麥克·艾波英語Michael Apple(英國)、亨利·吉魯(美國、法裔)、Peter McLaren(加拿大)、以及 Howard Zinn(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包括Jonathan Kozol(美國)及Parker Palmer(美國)有時候也會被包括到這個範圍內。其他的批判性教育家以他們的「反學校」或「非學校」取向而著名,如伊凡·伊利奇英語Ivan Illich(奧地利人、流亡美國)、John Caldwell Holt(美國)、Ira Shor(美國)、約翰·泰勒·蓋托(美國)、以及Matt Hern。他們的許多成就表現以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盧卡奇、Wilhelm Reich、後殖民主義、以及愛德華·薩依德安東尼奧·葛蘭西米歇爾·傅柯這三人的論述理論。激進教師英語Radical Teacher則是一本專為批判性教學、以及批判性教育者感興趣的課題所編的雜誌。Rogue論壇,則是一個批判性教學相關者的線上組織。

經典引徵

[編輯]
莫追逐欲樂,莫流於放逸,
莫邪見世利,此乃離苦道。
佛陀法句經(南傳),第十三 世間品,167偈。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耶穌聖經馬太福音,第16章,第26節。


我活於荒誕之唇,企望從中得到答案,於是敲了門。
門開了。但原來我是從裏面敲的門。
魯米(1207-1273,波斯詩人)。

相關電影

[編輯]

駭客任務

為人師表》,是一部傳記式電影,描寫數學老師詹姆·艾斯卡蘭德,確有其人,洛杉機高中教師,1988年全美最佳教師獎得主)帶領郊區少數族裔的學生不斷努力,最後獲得數學競賽優勝的故事。本片曾獲1989年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等七項大獎。


春風化雨》,導演是彼德·威爾。內容在描寫1950年代美國的寄宿學校當中,一位名叫約翰·基廷的老師,鼓勵學生們自由思考、挑戰社會規範、並且把握每一天。

對批判性教學的批判

[編輯]

也存在著對批判性教學這種取向的批判。他們攻擊批判性教學的方法論、目標、以及其表現。以下是一些相對的觀點:

  • 對一般所接受的事實持如此高度的不信任,將會創造出或永存著陰謀論
  • 許多和批判性教學有關的人,從來不曾涉入過嚴肅的鬥爭,他們只是利用這個領域來建立他自己的聲望、或只是一種出版謀略,而並不把批判性教學當成是一種社會運動。Paulo Friere, for example, can be rightly criticized for being for revolution wherever he was not, and for reform wherever he was.
  • 在很多的例子裏,批判性教學和革命運動或馬克思主義運動的立場互相對立。顯而易見的是,批判性教學植基於拉丁美洲的天主教社區,往往是為了預防產生階級戰爭的可能而建立的。批判性教學多聚焦於文化、語言、以及抽象的宰制,更甚於對更核心的階級、異化、剝判的批判。

相關領域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