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化
希臘化是指非希臘人接納希臘文化、宗教、語言和種族認同的過程。在古典時代,希臘殖民常常使得當地的原住民希臘化;在希臘化時代,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的許多地區都希臘化了。[1]
歷史背景
[編輯]公元前4世紀,希臘化進程始於安納托利亞西南的呂基亞、卡里亞和皮西迪亞。(1世紀建立堡壘於加拉太Pelum、呂考尼亞Baş Dağ、伊蘇利亞,是目前安納托利亞東部、中部僅存的希臘化結構)。[2] 西代、阿斯班多斯等地逐漸接納了希臘神話;《希臘銘文補編》中收錄的一篇銘文說明,公元前4世紀時阿斯班多斯宣稱是阿爾戈斯的後代,類似於尼科克里昂自稱阿哥斯人。[3][4]與阿吉德王朝類似,安提柯王朝自稱是赫拉克勒斯的子孫,塞琉古帝國自稱是阿波羅的後代,托勒密王朝自稱來自狄俄尼索斯。[5] 所託波利斯(Seuthopolis )銘文對現代色雷斯學有重大影響。銘文提到了狄俄尼索斯、阿波羅和一些薩莫色雷斯神名。有學者認為這是色雷斯內陸希臘化的證據,但受到了近代學者的質疑。[6][7]
但希臘化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敘利亞南部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地區主要是塞琉古王朝的城市中心,在那裡普遍使用古希臘語。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基本未受影響,大部分居民講敘利亞語,也堅持自己的本土傳統。[8]
考古證據本身無法提供希臘化的完整信息,一般不能確定具體的考古發現是屬於希臘人、希臘化的原住民、製造希臘風格物品的原住民還是這些群體的組合。因此,文獻也被用來幫助解釋考古發現。[9]
宗教
[編輯]安納托利亞
[編輯]希臘文化在6至4世紀間緩慢地傳播到安納托利亞。呂底亞人特別容易接受希臘文化,4世紀的卡利亞、呂基亞以及西西里平原和帕弗拉格尼亞地區的居民也是如此。當地人渴望進步,這也是他們學習希臘語的動力。安納托利亞的本土定居點和村莊自發地聯合起來,以希臘方式組成城市(polis)。阿塔羅斯王王朝在小亞細亞西部積極建立希臘城市;當地國王將希臘語作為官方語言,並努力模仿希臘的其他文化形式。[10]
呂底亞人崇拜希臘萬神殿。呂底亞國王克羅伊斯常邀請希臘哲學家、演說家和政治家參加宮廷活動。克羅伊斯本人也常向德爾斐著名的神諭諮詢,贈送了許多禮物和祭品,還為阿耳忒彌斯神廟的重建提供了贊助,並作為對女神的獻禮,獻上了大量大理石柱。[11][12]
希臘化在城鎮中取得了最大的進展,這一過程就是城市化。[13]公元前4世紀,希臘化到達了皮西迪亞和呂基亞,但之後幾個世紀內陸都不受多少影響,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羅馬人征服。[14]在愛琴海東岸定居的伊奧尼亞人、埃奧利人和多利安人似乎仍保留著希臘文化,一些城邦可以追溯到古風時期。另一方面,定居在西南部皮西迪亞和潘菲利亞的希臘人則似乎已經被當地文化同化。[15]
克里米亞
[編輯]潘提卡彭(位於現代刻赤)是黑海北部沿岸的古希臘殖民地之一。其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由米利都建立的衛城。到辛梅里亞人的殖民地組建為博斯普魯斯王國時,當地的大部分土著已經希臘化。[16]一般認為王國的建立時間約在公元前480年,當時Archaeanactid王朝統治著潘提卡彭,但古典考古學家Gocha R. Tsetskhladze將王國的建立時間定為公元前436年,當時斯帕爾多庫斯王朝取代了Archaeanactid王朝。[17]
猶地亞
[編輯]亞歷山大死後形成的塞琉古帝國和托勒密王國與猶太教歷史密切相關。猶地亞位於兩者之間,經歷了長時間的動亂。[18]公元前198年,猶地亞落入塞琉古王朝的控制下。公元前175年,安條克四世成為猶地亞國王時,耶路撒冷已經部分希臘化了。公元前170年,Jason和Menelaus兩位大祭司都有希臘語名字。Jason仿照希臘建立教育體制,後來猶太文化受到壓制,包括禁止割禮和遵守安息日。[19] 猶太精英的希臘化體現在姓名與服飾,而其他習俗則由拉比進行調整,違反哈拉卡與米德拉什的會被禁止。例如取消了希臘化宴會的奠祭環節,代之以猶太特色元素。討論宗教經典、吟唱聖歌及學習妥拉的學生出席宴會都受到了鼓勵。耶穌·便·西拉有關於猶太式希臘宴會的詳細記載。斐洛從文學上證明了亞歷山大猶太人宴會的奢華,而《亞里斯提亞書信》則討論了猶太人與非猶太人共進晚餐的情況,認為這是分享猶太智慧的機會。[20]
皮西迪亞與潘菲利亞
[編輯]潘菲利亞是呂基亞和奇里乞亞高地間的一片平原,希臘人前來定居的確切時間不詳。定居者有可能是作為青銅時代愛琴海、黎凡特與賽普勒斯之間海上貿易者的身份來的;也可能是青銅時代晚期崩潰後不穩定的人口流動造成的。古典時期形成於 潘菲利亞的希臘語方言與南亞該亞希臘語有關。[21]
摩普索斯是傳說中安納托利亞西南部幾個沿海城市的創始人,包括阿斯班多斯、法塞利斯、別加及Sillyon。[21][22]Karatepe刻於公元前800年的一塊腓尼基語和阿拉米-西臺諸城邦的盧維語雙語碑文稱,當地的統治者是摩普索斯的後代。[15][21]摩普索斯的名字也見於西臺文獻,最初可能是安納托利亞人,後來成為潘菲利亞早期希臘定居者文化傳統的一部分。[21]根據線形文字B的記載,他在希臘神譜中是曼托和阿波羅的後代。[22]
幾個世紀以來,土著對希臘定居者都有相當大的影響,但在公元前4世紀之後開始迅速希臘化。[15]人們對公元前3世紀之前的皮西迪亞知之甚少,但有不少考古證據可以追溯到希臘化時代。[23]而包括銘文、貨幣在內的文獻證據則非常稀缺。[15]公元前3、2世紀,當地逐漸轉用通用希臘語,定居點也開始具有希臘城邦的特徵。[15][23]
鐵器時代Panemoteichos I可能是後來的希臘化地區定居點的早期前身,如塞爾蓋、特梅索斯和薩迦拉索斯(據說是希臘化時代皮西迪亞最著名的三座城市)。[15][23]該遺址是早於希臘城邦500年的「城市組織」的證據。基於Panemoteichos I和其他鐵器時代遺址,包括弗里吉亞的Midas şehri、卡帕多西亞的Kerkenes堡壘,可以認為「在塑造希臘化的皮西迪亞的希臘影響背後,隱藏著某個具體而重要的安納托利亞傳統。」[23]
根據阿里安的著作,西代人的祖先是埃奧利亞的庫邁人,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4年到達西代時已經不說希臘語。貨幣及銘文可以證明當地有一種獨特的文字,至今沒有完全破譯。[21][15]
弗里吉亞
[編輯]弗里吉亞首府戈爾迪翁發現的最晚有日期的錢幣是公元前2世紀的。廢棄的希臘化時代定居點發現的物品包括進口的和本地的仿希臘風格陶瓦。銘文顯示,部分居民用希臘名字,而另一些則用安納托利亞或可能是凱爾特人的名字。[24] 希臘化時期,許多弗里吉亞的宗教對象都被希臘化,但對傳統神靈的崇拜依然存在。[25]希臘崇拜的對象有赫爾墨斯、庫柏勒、繆斯和堤喀。[24]
敘利亞
[編輯]敘利亞還未出現希臘城邦時,希臘藝術和文化就通過貿易傳到了腓尼基。[26]敘利亞的希臘化要等到成為羅馬的敘利亞行省之後才有廣泛傳播。在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治下,有證據表明敘利亞存在希臘風格的墓葬建築、裝飾元素、神話和銘文。但希臘化時期的敘利亞卻缺乏這方面的證據;對此,大多數學者認為「疑罪可從有」。[27][28]
巴克特里亞
[編輯]巴克特里亞人是生活在巴克特里亞(阿富汗北部)的伊朗人群,在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治下被希臘化。不久後,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多個部落也在印度-希臘王國治下被希臘化。
早期基督教
[編輯]希臘化時代主要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到屋大維在亞克興戰役中大捷之間的一段時期,這段歷史分期由19世紀的約翰·古斯塔夫·德羅森做出。根據這一模式,希臘文化在希臘化時代的傳播使得基督教興起成為可能。20世紀出現了對這一模式的質疑,認為它沒能解釋閃米特語族和其他近東文化的貢獻。[29]
20世紀,關於希臘化在黎凡特地區,特別是在古代猶太人中的程度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魯道夫·布爾特曼對早期基督教興起的解釋最為著名:受到希臘化影響的,主要是散居的猶太教。布爾特曼據此認為,基督教的產生幾乎完全是希臘化背景,也應在希臘化的背景下解讀基督教,而非在更傳統的猶太教背景下。隨著Martin Hengel的兩卷本研究《希臘化與猶太教》(1974,德語原著1972)及後續的《猶太人、希臘人和野蠻人:基督教前猶太教希臘化的各方面》(1989),潮流開始發生決定性的轉變。Hengel認為,基督教時代之前,幾乎所有猶太教就已高度希臘化,甚至希臘語也在巴勒斯坦的城鎮廣為流傳。學者們不斷對此說進行微調,但一般都認為,整個黎凡特地區都受到了強烈的希臘化影響,甚至在最具民族主義色彩的保守猶太社區中也如此。
英國聖公會牧師Maxwell Staniforth在《沉思錄》(1964)的前言中論述了斯多葛主義對基督教的深遠影響:
同樣,在三位一體的教義中,教會關於父、道、靈的概念在斯多葛派關於神聖統一體的不同名稱中找到了自己的萌芽。因此,塞內卡在寫到塑造宇宙的最高力量時說:「我們有時稱這種力量為全能的神,有時稱為無體的智慧,有時稱為聖靈,有時稱為命運。」教會只需摒棄最後一個術語,就能得出自己可接受的神性定義;而現代人認為自相矛盾的「三位一體」,對熟悉斯多葛主義的人來說再平常不過了。[30]
東羅馬帝國
[編輯]東方希臘是羅馬帝國的兩大文化區之一,公元286年的戴克里先開始由一個自治的朝廷統治。不過,羅馬仍然是帝國兩個部分共同的名義上的首都,拉丁語是國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元老院將西羅馬皇帝的服飾送給了東羅馬的芝諾,於是君士坦丁堡成為了唯一的皇帝所在。這也是政治上的希臘化進程的開始,除其他改革外,公元610年還將國語改為希臘語。[31]
現代
[編輯]1909年,希臘政府任命的一個委員會報告稱,希臘有三分之一的村莊應該改名,因為這些村莊的名稱基本上都不來自希臘語。[32]在其他情況下,地名由現代希臘語改為古希臘語。一些村名是希臘語詞根加上外來語後綴,反之亦有。大多數地名更改發生在希臘人聚居的地區,幾個世紀以來積累了大量外來地名。但希臘北部一些地區的居民並不講希臘語,許多古地名反映了不同的種族和語言淵源。
希臘的地名變化也是一種希臘化。[32]現代希臘化與「現代希臘境內語言少數民族的文化和諧與教育」政策有關,即現代希臘少數民族群體的希臘化。[33]「希臘化」也用於希臘反對希臘斯拉夫語的語境中。[34]
1864年,伊奧尼亞群島併入希臘領土;1870年,希臘政府廢除了群島上所有義大利語學校,導致自中世紀以來生活在科孚島的科孚義大利人社區逐漸減少,到1940年代僅剩400人。[35]
阿爾瓦尼人
[編輯]阿爾瓦尼人是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定居於希臘南部的阿爾巴尼亞移民的後裔。隨著希臘獨立戰爭和希臘內戰的爆發,阿爾瓦尼人的同化現象日益嚴重。[36]他們與其他當地人共同的東正教信仰是同化的主要原因之一。[37]大規模向城市遷移,以及隨後的人口混合同樣造成了同化。雖然對阿爾瓦尼人的社會研究仍注意到,他們間有一種特殊的「民族」認同,但從未發現「作為阿爾巴尼亞民族」的歸屬感。[38]許多阿爾瓦尼人認為「阿爾巴尼亞人」這一稱呼令人反感,因為他們的民族認同是希臘。[39]因此,隨著時間推移,阿爾瓦尼人與其他阿爾巴尼亞語人群之間的關係也出現了分歧。在希臘獨立戰爭期間,阿爾瓦尼人與希臘革命者並肩作戰,對抗阿爾巴尼亞穆斯林。[40][41]例如,阿爾瓦尼人參加了1821年的特里波利圍城,[40]而Bardounia的一些阿爾巴尼亞語穆斯林在戰後皈依東正教。[41]近來,阿爾瓦尼人對前來希臘的阿爾巴尼亞定居者態度不一。19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另一些阿爾瓦尼人因語言相似和政治左傾而聲援阿爾巴尼亞移民。[42]阿爾瓦尼人與其他阿爾巴尼亞語東正教社區(如伊庇魯斯的)之間的關係也好壞參半,因為過去有阿爾巴尼亞穆斯林在他們之間,所以在宗教事務上得不到信任。[43]
目前已經沒有阿爾瓦尼語單語者,都能講希臘語。阿爾瓦尼語使用者大多不將其教給後代,因此社區逐漸改說了希臘語,阿爾瓦尼語現在已是瀕危語言。[44]而且阿爾瓦尼語幾乎不用於書面,與阿爾巴尼亞實際使用的標準阿爾巴尼亞語不再有實際聯繫。
另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東羅馬帝國的大部分領土都希臘化了。
- ^ Mitchell 1993,第85頁
- ^ Hornblower 1991,第71頁
- ^ Hornblower 2014,第360頁
- ^ Patterson 2010,第65頁
- ^ Graninger, Charles Denver. New Contexts for the Seuthopolis Inscription (IGBulg 3.2 1731). Klio. 2018-07-18, 100 (1): 178–194. S2CID 194889877. doi:10.1515/klio-2018-0006.
- ^ Nankov, Emil. Beyond Hellenization: Reconsidering Greek Literacy in the Thracian City of Seuthopolis. Vasilka Gerasimova-Tomova in memoriam. Sofija: Nacionalen Archeologičeski Inst. s Muzej. 2012: 109–126 [2018-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4).
- ^ Boyce & Grenet 1975,第353頁: 「因此,南敘利亞是較晚被兼入塞琉古帝國的,其中心地帶是北敘利亞。塞琉古在這裡建立了四個城市——他的首都奧倫梯河畔的安條克,以及阿帕米亞、塞琉西亞和勞迪西亞——這些城市都是新建立的,市民來自歐洲。這地區還有12座希臘化城市,軍隊主要駐紮在城鎮,或作為後備軍駐紮在軍事殖民地。希臘化雖然深入,但似乎主要局限於市區,那裡普遍講希臘語。農村似乎很少受文化變革的影響,他們繼續講敘利亞語,並遵循自己的傳統方式。雖然敘利亞在政治上非常重要,但人們對馬其頓治下的敘利亞知之甚少,甚至連希臘化的過程也只能在保存了當時一些記錄的族群(即南敘利亞的猶太人)中找到蹤跡。」
- ^ Boardman & Hammond 1982,第91–92頁
- ^ The Decline of Medieval Hellenism in Asia Minor and the Process of Islamization from the Eleventh Through the Fifteenth Century.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2008: 43 [2023-10-04]. ISBN 978-1-59740-47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6).
- ^ La Lydie d'Alyatte et Crésus (PDF). orbi.uliege.be. [2023-03-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10-09) (法語).
- ^ Beyond the Gates of Fire: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Battle of Thermopylae. Casemate Publishers. 2013 [2023-10-04]. ISBN 978-1-78346-9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 ^ The Decline of Medieval Hellenism in Asia Minor and the Process of Islamization from the Eleventh Through the Fifteenth Century.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2008: 43 [2023-10-04]. ISBN 978-1-59740-47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6).
- ^ Hornblower 2014,第94頁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Mitchell 1991,第119–145頁
- ^ Boardman & Hammond 1982,第129–130頁
- ^ Tsetskhladze 2010
- ^ Martin 2012,第巴勒斯坦位於這兩個王國的分界線上,因此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有時歸屬於塞琉古,有時歸屬於托勒密。頁
- ^ Martin 2012,第55–66頁
- ^ Shimoff 1996,第440–452頁
- ^ 21.0 21.1 21.2 21.3 21.4 Wilson 2013,第532頁
- ^ 22.0 22.1 Stoneman, Richard. 6. The Oracle Coast: Sibyls and Prophets of Asia Minor. The Ancient Oracles: Making the Gods Speak.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 77–103. ISBN 978-0-300-14042-2.
- ^ 23.0 23.1 23.2 23.3 Mitchell & Vandeput 2013,第97–118頁
- ^ 24.0 24.1 Kealhofer, Lisa. The Archaeology of Midas and the Phrygians: Recent Work at Gord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1-01-01. ISBN 978-1-934536-24-7.
- ^ Roller 2011
- ^ Jones 1940,第1頁
- ^ Jong 2017,第199頁
- ^ de Jong, Lidewijde. Narratives of Roman Syria: A Historiography of Syria as a Province of Rome. Rochester, N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007-07-01. SSRN 1426969 .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oup359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Aurelius, Marcus. Meditation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64: 25. ISBN 978-0-140-44140-6.
- ^ Stouraitis 2014,第176, 177頁, Stouraitis 2017,第70頁, Kaldellis 2007,第113頁
- ^ 32.0 32.1 Zacharia 2008,第232頁.
- ^ Koliopoulos & Veremis 2002,第232–241頁.
- ^ DENYING ETHNIC IDENTITY – The Macedonians of Greece (PDF). Human Rights Watch/Helsinki. 1994 [2023-10-05]. ISBN 978-1-56432-13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23).
- ^ Giulio 2000,第132頁.
- ^ Hall, Jonathan M. Ethnic Identity in Greek Antiqu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29, ISBN 978-0-521-78999-8.
- ^ Hemetek, Ursula. Manifold identities: studies on music and minorities. 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2003: 55. ISBN 978-1-904303-37-4.
- ^ Trudgill/Tzavaras (1977)
- ^ GHM 1995. greekhelsinki.gr. [2017-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3).
- ^ 40.0 40.1 Heraclides, Alexis (2011). The essence of the Greek-Turkish rivalry: national narrative and ident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ademic Paper.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p. 15. "在希臘方面,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1821年10月,希臘人和希臘化的基督教阿爾巴尼亞人對特里波利的殘暴攻擊,希臘人自此將其辯為『400多年的奴役與恣意妄為』招來的自然報復。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所有類似的暴行都沒有被提及和遺忘,在1821年幾個月的時間裡,有超過兩萬穆斯林(包括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語人群)消失了,而人民不會說出來也不會忘記。正如Ypsilantis王子在摩爾達維亞(『希臘革命』實際上始於1821年2月)的暴行一樣,1821年的屠殺也是種族清洗(St Clair 2008: 1–9, 41–46)。"
- ^ 41.0 41.1 Andromedas, John N. (1976). "Maniot folk culture and the ethnic mosaic in the southeast Peloponnes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68. (1): 200. "因此在1821年,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古代的拉科尼亞和基諾利亞)的民族構成是:東部的基督教扎科尼亞人與阿爾巴尼亞人、西南部的基督教Maniat人和Barduniotes人、穆斯林阿爾巴尼亞Barduniotes人,以及位於兩者之間的普通基督教希臘人。1821年,由於希臘人即將全面起義,俄法海軍將要突襲的傳言導致伯羅奔尼撒半島董安娜的『土耳其人』到Monevasia、米斯特拉和特里波利要塞避難。其實,土爾其barduniotes人過分驚慌失措,把米斯特拉的穆斯林也趕了出來,一頭逃往特里波利。謠言來自一位叫Frangias的船長向一位被稱為『俄國騎士』的Maniat人頭領鳴禮炮致敬。Bardunia等地的穆斯林仍然皈依了基督教。這樣,幾乎在一夜之間,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部的『土耳其人』就消失了,無論說哪種語言。希臘獨立戰爭的勝利使之塵埃落定,基督教阿爾巴尼亞人認同東正教教友和新的民族國家,逐漸放棄了阿爾巴尼亞語,有時還故意不把語言傳給孩子。"
- ^ Lawrence, Christopher (2007). Blood and oranges: Immigrant labor and European markets in rural Greece. Berghahn Books. pp. 85–86. "我收集到的證據表明,在阿爾巴尼亞人移民初期,即1980年代末,上層村莊對移民盛情款待。這種最初的友好似乎是因為村民對阿爾巴尼亞人的團結之情:許多村民既是左翼分子,又是阿族人,而且他們的阿語方言新移民也能聽懂一些,因此他們長期以來一直覺得自己同阿爾巴尼亞有著共同的紐帶。"
- ^ Adrian Ahmedaja (2004). "On the question of methods for studying ethnic minorities' music in the case of Greece's Arvanites and Alvanoi." In Ursula Hemetek (ed.). Manifold Identities: Studies on Music and Minorities. 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p. 60. "希臘西北部的阿爾巴尼亞人如今是東正教徒,但由於宗教問題,阿爾瓦尼人似乎仍然不信任他們。"
- ^ Salminen (1993) lists it as "seriously endangered" in the Unesco Red Book of Endangered Languages.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ee also Sasse (1992) and Tsitsipis (1981).
資料
[編輯]- Boardman, John; Hammond, N. G. L.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3, Part 3: The Expansion of the Greek World, Eighth to Sixth Centuries B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2023-10-04]. ISBN 978-0-521-2344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9).
- Boyce, Mary; Grenet, Frantz. A History of Zoroastrianism. 3: Zoroastrianism under Macedonian and Roman Rule. Brill. 1975. ISBN 978-90-04-09271-6.
- Giulio, Vignoli. Gli Italiani Dimenticati: Minoranze Italiane in Europa (Saggi e Interventi). Milan: A. Giuffrè Editore. 2000. ISBN 978-8-81-408145-3 (義大利語).
- Hornblower, Simon. A Commentary on Thucydides. II: Books IV-V. 24. OUP Oxford. 1991. ISBN 978-0-19-927625-7.
- Hornblower, Simon. Hellenism, Hellenizatio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Civil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0-19-870677-9.
- Jones, A. H. M. The Greek City From Alexander To Justinian. 1940 [2018-07-29].
- Jong, Lidewijde de. The Archaeology of Death in Roman Syria: Burial, Commemoration, and Emp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ISBN 978-1-108-21072-0.
- Kaldellis, Anthony. Hellenism in Byzantium: The Transformations of Greek Identity and the Reception of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511-49635-6.
- Koliopoulos, John S.; Veremis, Thanos M. Greece: The Modern Sequel: From 1831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8147-4767-4.
- Martin, Dale B. 4. Ancient Judaism. New Testament History and Litera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04-24: 55–66. ISBN 978-0-300-18219-4.
- Mitchell, Stephen. The Hellenization of Pisidia. Mediterranean Archaeology. 1991: 119–145.
- Mitchell, Stephen. Anatolia: Land, Men, and Gods in Asia Minor. Clarendon Press. 1993.
- Mitchell, Stephen; Vandeput, Lutgarde. Sagalassos and the Pisidia Survey Project: In Search of Pisidia's History. Exempli Gratia: Sagalassos, Marc Waelken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rchaeology.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2013: 97–118. ISBN 978-90-5867-979-6. JSTOR j.ctt9qf02b. doi:10.2307/J.CTT9QF02B.10.
- Patterson, Lee E. Kinship Myth in Ancient Greec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10-12-15. ISBN 978-0-292-73959-8.
- Roller, Lynn E. Phrygian and the Phrygians. McMahon, Gregory; Steadman, Sharon (編).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ncient Anatolia 1. 2011: 560–578. doi:10.1093/oxfordhb/9780195376142.013.0025.
- Shimoff, Sandra R. Banquets: the Limits of Hellenization.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Judaism. 1996, 27 (4): 440–452. doi:10.1163/157006396X00166.
- Stouraitis, Ioannis. Roman identity in Byzantium: a critical approach. Byzantinische Zeitschrift. August 2014, 107 (1). doi:10.1515/bz-2014-0009 .
- Stouraitis, Yannis. Reinventing Roman Ethnicity in High and Late Medieval Byzantium. Medieval Worlds. July 2017, (5): 70–94. doi:10.1553/medievalworlds_no5_2017s70 .
- Tsetskhladze, Gocha R. Bosporus, Kingdom of.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018-07-29]. ISBN 978-0-19-517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2).
- Wilson, Nigel.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Greece. Routledge. 2013-10-31. ISBN 978-1-136-78800-0.
- Zacharia, Katerina. Hellenisms: Culture, Identity, and Ethnicity from Antiquity to Modernity.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8 [2023-10-04]. ISBN 978-0-7546-652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7).
閱讀更多
[編輯]- Athanassakis, Apostolos N. N.G.L. Hammond, Migrations and Invasions in Greece and Adjacent Areas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1977, 99 (2): 263–266. JSTOR 293653. doi:10.2307/293653.
- Daskalov, Roumen; Vezenkov, Alexander. Entangled Histories of the Balkans. III: Shared Pasts, Disputed Legacies. Brill. 2015-03-13. ISBN 978-90-04-29036-5.
- Goldhill, Simon. Who Needs Greek? Contests in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Hellenis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521-01176-1.
- Hammond, Nicholas Geoffrey Lemprière. Migrations and Invasions in Greece and Adjacent Areas. Noyes Press. 1976. ISBN 978-0-8155-5047-1.
- Isaac, Benjamin H. The Invention of Racism in Classical Antiqu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2023-10-04]. ISBN 978-0-691-1259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7).
- Lewis, D. M.; Boardman, John.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ume 6: The Fourth Century B.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0-521-23348-4.
- Pomeroy, Sarah B.; Burstein, Stanley M.; Donlan, Walter; Roberts, Jennifer Tolbert. A Brief History of Ancient Greece: Politics, Society, and Cul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19-537235-9.
- Webber, Christopher; McBride, Angus. The Thracians, 700 BC – AD 46. Osprey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1-84176-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