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托·師丹斯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托·師丹斯基
出生1894年11月28日 編輯維基數據
維也納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988年12月26日 編輯維基數據 (94歲)
烏普薩拉 編輯維基數據
墓地Uppsala Old Cemetery 編輯維基數據
母校
職業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史前史學家、人類學家、古人類學家 編輯維基數據
肖像

奧托·卡爾·約瑟夫·師丹斯基(英語:Otto Karl Josef Zdansky,1894年11月28日—1988年12月26日),奧地利古生物學家。1921至1923年間,他在中國從事化石挖掘工作,並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在周口店發現並挖掘出第一個北京人化石,在山西保德收集了主要的食肉類哺乳動物化石,在甘肅省發掘了長頸鹿及其他動物化石,以及在山東省發現恐龍化石。

生平

[編輯]

奧托·師丹斯基於1894年11月28日出生在維也納,父親卡爾·波隆麥烏斯·維爾赫爾姆·師丹斯基(Karl Borromäus Wilhelm Zdansky)是一名商人,母親奧提麗亞·維爾赫爾姆娜·卡羅琳·維爾特海姆(Ottilia Wilhelmine Karoline Wertheim)是化學教授的女兒。據他的自傳記載,祖父約翰·師丹斯基是一位醫生,舅舅恩斯特在維也納擔任婦科教授[1]

1900年,奧托進入一所由福音教會管理的學校,他當時還未到入學年齡,但在醫生證明的幫助下得以提前入學,與比他大一歲的哥哥埃里希·師丹斯基(Erich Zdansky,1893–1979,後成為一名放射科醫生)同班。在中學期間,他學習了一些微積分課程,並對哲學產生濃厚興趣,閱讀了大量哲學經典,包括叔本華、康德、斯賓諾莎、馬可·奧勒留、洛克等人的著作,甚至涉獵印度《奧義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他接觸了尼采的作品。為了籌措聽音樂會的費用,他通過給私人教授數學和技術製圖課賺錢,並自學長笛。大戰爆發前,他進入技術大學繼續深造。

1914年塞拉耶佛事件發生後,奧托加入軍隊,在特倫特(Trent)駐防的第五營服役。戰後,他重返大學,隨後轉向古生物學領域。1919年春,奧托在古生物學教授奧塞尼奧·艾貝爾(Othenio Abel,1875–1946)指導下開始博士學習,研究龜類頭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地利經濟困頓,維也納學生協會聯繫了瑞典學生工會尋求援助。1920年3月7日,奧托和他的哥哥埃里希作為第二批救助學生抵達瑞典,他在瑞典古生物學家卡爾·維曼(Carl Wiman,1867–1944)的研究所繼續學業。10月,他返回維也納完成博士學習。與此同時,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致信維曼,尋求推薦一位合適的年輕學者前往中國。維曼推薦了奧托·師丹斯基。1921年春,師丹斯基在維也納完成了博士論文《關於龜類頭骨的顳區》 ('Über die Temporalregion des Schildkrötenschädels')[2],隨後返回烏普薩拉,為即將前往中國的旅程做準備。同年,他以缺席形式獲得博士論文,論文最終於1924年發表。

1921年,師丹斯基應安特生之邀前往中國,參加中瑞科學合作項目。同年7月抵達北京後,他成為安特生的助手,參與周口店化石發掘工作,並在龍骨山發現了北京人化石牙齒。這一發現直到1926年才被正式披露[3],經步達生分析後發表在《自然》雜誌上[4]

師丹斯基還因在山西省保德縣地區挖掘哺乳動物化石而聞名[5]。1923年,他挖掘了以他命名的蜥腳類恐龍——師丹斯基盤足龍Euhelopus zdanskyi)。此後,他陸續在《中國古生物志》上發表了多篇重要論文,包括《中國第三紀後期之食肉類化石》(1924)、《中國北部第四紀之食肉類化石》(1925)、《中國的鹿類化石》(1925)、《河南澠池縣之古駱駝類化石》(1926)、《中國食肉類化石新發現之特徵》(1927)、《周口店第四紀之哺乳類化石》(1928)、《中國早第三紀哺乳類化石》(1930)和《馬及其它奇蹄類》(1935)。這些論文詳細記載了化石,並提出了獨到見解,為研究中國古生物奠定了基礎。

1923年11月,師丹斯基離開中國。1927年,他赴埃及大學任地質學副教授,並與娜拉·安特生(Nora Andersson)相識結婚。在開羅期間,他曾拒絕接任導師艾貝爾在維也納大學的教授職位。1937年,他獲得尼羅河勳章。1940年,納粹宣布取消其公民身份和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7年,他重獲奧地利護照。

1950年,師丹斯基結束在埃及的工作,次年前往瑞典,開始在烏普薩拉大學古生物學系工作,教授脊椎動物古生物學課程。1954年,他獲得瑞典國籍。1960年退休,1971年獲維也納大學授予「金質博士學位」獎章。1988年12月26日,師丹斯基在瑞典烏普薩拉去世,享年94歲。[1]

他的兒子約然·師丹斯基(Göran Zdansky,1929–2014)為烏普薩拉大學化學講師。奧托撰寫了自己的回憶錄,由孫子列納特·師丹斯基·克魯瑟(Lennart Zdansky Kruse)完成編輯校訂。

參考

[編輯]
  1. ^ 1.0 1.1 Ebbestad J O R, Romgard J. Otto Zdansky: The scientist who discovered Peking Man and explored China’s fossil past[M]. Acta Universitatis Upsaliensis, 2021.
  2. ^ Katharina Kniefacz Otto Karl Josef Zdansky // Memorial Book of National Socialism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3. ^ Morgan Lucas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May 4, 2006). 
  4. ^ Puech, Pierre-François. L' Homme de Pékin: Otto Zdansky - Etude de l'usure des dents. 
  5. ^ Hipparion C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