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壬申之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壬申の乱
假名じんしんのらん
平文式羅馬字Jinshin no ran

壬申之亂日本古代發生的最大型內亂。672年(天武元年、壬申年)六月,天智天皇之子弘文天皇和天皇的胞弟大海人皇子,為爭奪皇位繼承權而發生的長達約一個月的內亂。大海人皇子初隱居於吉野宮,天智天皇死後,經伊賀伊勢美濃,制服東國後,派別動隊佔據倭古京,在近江勢多大破弘文天皇的軍隊。弘文天皇敗走,臣下四散,獨物部麻呂不捨離去,弘文天皇遂自殺。大海人皇子次年正月即位,死後諡天武天皇。

經過

[編輯]

660年代後期,天智天皇將同母異父的弟弟大海人皇子封為皇太子後(在《日本書紀》中稱其為「皇太弟」。此外,亦有人認為立大海人皇子為儲君一事乃《日本書紀》所杜撰)卻在天智天皇10年10月17日(671年11月26日)表現出欲立其子大友皇子為太子之態度。之後,天智天皇臥病不起。大海人皇子推舉大友皇子為皇太子,自請至吉野宮(奈良縣吉野出家。而天智天皇接受了大海人皇子的請求[1][2]

12月3日(672年1月10日),天智天皇於近江大津宮日語近江大津宮駕崩,得年46歲[3]。大友皇子即位,年僅24歲,是為弘文天皇。大海人皇子於天武天皇元年6月24日(7月27日)從吉野經由伊賀伊勢逃至美濃[4]。在美濃,接受大海人皇子指示的多品治日語多品治早已出兵,並封鎖不破道(不破關[5]。藉此,大海人皇子便可動員東海道東山道諸國的兵力。進入美濃,從東國集結兵力的大海人皇子於7月2日(8月3日)兵分二路朝向大和近江進軍。

近江朝廷的弘文天皇則派遣使者向東國吉備筑紫(九州)發出動員令,然而前往東國的使者為大海人皇子的部隊所阻,吉備與筑紫則礙於領國狀況不穩,無法出兵[6][7]。即使如此,弘文天皇仍由鄰近諸國集結了相當的兵力。

大和方面,在大海人皇子離去後,雖然近江朝在倭京日語倭京(飛鳥故都)集結了兵力,卻被起兵追隨大海人皇子的大伴吹負日語大伴吹負奪取了部隊的指揮權[8]。隨後,吹負便和由西面和北面來襲的近江朝軍隊展開激戰。據有優勢的近江朝軍隊屢敗吹負軍,但吹負仍不斷集結軍隊抗敵[9]。直到紀阿閉麻呂日語紀阿閉麻呂所指揮的美濃軍到來,才解了吹負的危機[10]

雖然近江朝亦向美濃進軍,但因指揮中心混亂而使軍隊停滯不前。由村國男依日語村国男依所率領的大海人皇子部隊於7月7日(8月8日)在息長的橫河拉開戰端,之後便連戰皆捷[11]。7月22日(8月23日),大海人皇子的部隊在瀨田橋之役(滋賀縣大津市唐橋町)中大敗近江朝廷軍[12]。7月23日(8月24日),弘文天皇自殺,近江朝廷滅亡[13]。天武天皇2年(673年)2月,大海人皇子建飛鳥淨御原宮並登基,是為天武天皇[14]

天武天皇將國都移至飛鳥(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此外,為了論功行賞與回復秩序,天武天皇實施了諸如服制改定、八色姓、冠位制度改定等措施,也推展了古日本中央集權的步調[15][16]

注釋

[編輯]
  1.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7. 庚辰。天皇疾病彌留。勅喚東宮引入臥內。詔曰。朕疾甚。以後事屬汝。雲々。於是再拜稱疾固辭不受曰。請奉洪業付屬大後。令大友王奉宣諸政。臣請願奉爲天皇出家脩道。天皇許焉。東宮起而再拜。便向於內裏佛殿之南。踞坐胡床剃除鬢髮。爲沙門。於是天皇遣次田生磐送袈裟。 
  2.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7. 壬午。東宮見天皇、請之吉野脩行佛道。天皇許焉。東宮即入於吉野。大臣等侍送。至菟道而還。 
  3.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7. 十二月癸亥朔乙丑。天皇崩於近江宮。 
  4.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六月辛酉朔壬午。詔村國連男依。和珥部臣君手。身毛君廣曰。今聞。近江朝庭之臣等。爲朕謀害。是以汝等三人急往美濃國。 
  5.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六月辛酉朔壬午。.........。告安八磨郡湯沐令多臣品治。宣示機要。而先發當郡兵。仍經國司等差發諸軍。急塞不破道。朕今發路。 
  6.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尾張國司守小子部連鋤鉤率二萬衆歸之。天皇即美之。分其軍塞處處道也。到於野上。高市皇子自和■參迎。以便奏言。昨夜。自近江朝騨使馳至。因以伏兵而捕者。則書直藥。忍坂直大麻呂也。問。何所往。答曰。爲所居吉野大皇弟而遣發東國軍。韋那公磐鍬之徒也。然磐鍬見兵起。乃逃還之。 
  7.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是時。近江朝聞大皇弟入東國。其群臣悉愕。京內震動。或遁欲入東國。或退將匿山澤。爰大友皇子謂羣臣曰。將何計。一臣進曰。遲謀將後。不如。急聚驍騎乘跡而逐之。皇子不從。則以韋那公磐鍬。書直藥。忍坂直大摩侶遣於東國。以穗積臣百足。及弟百枝。物部首日向遣於倭京。且遣佐伯連男於筑紫。遣樟使主盤磐手於吉備國。並悉令興兵。.......。時栗隈王承苻對曰。筑紫國者元戍邊賊之難也。其峻城。深隍臨海守者。豈爲內賊耶。今畏命而發軍。則國空矣。若不意之外有倉卒之事。頓社稷傾之。然後雖百殺臣。何益焉。豈敢背徳耶。輙不動兵者。其是縁也。 
  8.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己丑。天皇往和■。命高市皇子號令軍衆。天皇亦還於野上而居之。▼是日。大伴連吹負密與留守司坂上直熊毛議之。謂一二漢直等曰。我詐稱高市皇子。率數十騎自飛鳥寺北路出之臨營。乃汝內應之。既而繕兵於百濟家。自南門出之。先秦造熊令犢鼻。而乘馬馳之。俾唱於寺西營中曰。高市皇子自不破至。軍衆多從。爰留守司高坂王。及興兵使者穗積臣百足等。據飛鳥寺西槻下爲營。唯百足居小墾田兵庫運兵於近江。時營中軍衆聞熊叺聲悉散走。仍大伴連吹負率數十騎劇來。則熊毛及諸直等共與連和。軍士亦從乃擧高市皇子之命喚穗積臣百足於小墾田兵庫。爰百足乘馬緩來。逮於飛鳥寺西槻下。有人曰。下馬也。時百足下馬遲之。便取其襟以引墮。射中一箭。因拔刀斬而殺之。乃禁穗積臣五百枝。物部首日向。俄而赦之置軍中。且喚高坂王。稚狹王而令從軍焉。既而遣大伴連安麻呂。坂上直老。佐味君宿那麻呂等於不破宮。令奏事狀。天皇大喜之。因乃令吹負拜將軍。 
  9.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癸巳。將軍吹負與近江將大野君果安戰於乃樂山。爲果安所敗。軍卒悉走。將軍吹負僅得脫身。於是。果安追至八口■而視京。毎街竪楯。疑有伏兵。乃稍引還之。 
  10.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戊戌。男依等討近江將秦友足於鳥篭山斬之。▼是日東道將軍紀臣阿閇麻呂等。聞倭京將軍大伴連吹負爲近江所敗。則分軍以遣置始連菟。率千餘騎而急馳倭京。 
  11.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丙申。男依等與近江軍戰息長橫河破之。斬其將境部連藥。 
  12.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辛亥。男依等到瀬田。時大友皇子及群臣等共營於橋西而大成陣。不見其後。旗■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十里。列弩亂發。矢下如雨。其將智尊率精兵以先鋒距之。仍切斷橋中須容三丈。置一長板。設有搨板度者乃引板將墮。是以不得進襲。於是有勇敢士。曰大分君稚臣。則棄長矛以重■甲拔刀急蹈板度之。便斷著板綱以被矢入陣。衆悉亂而散走之。不可禁。時將軍智尊拔刀斬退者。而不能止。因以斬智尊於橋邊。則大友皇子。左右大臣等。僅身免以逃之。男依等即軍於粟津岡下。▼是日。羽田公矢國。出雲臣狛。合共攻三尾城降之。 
  13.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8. 壬子。男依等斬近江將犬養連五十君及谷直塩手於粟津市。於是。大友皇子走無所入。乃還隱山前。以自縊焉。時左右大臣及群臣皆散亡。唯物部連麻呂。且一二舍人從之。 
  14.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9. 二月丁巳朔癸未。《廿七》天皇命有司。設壇場即帝位於飛鳥浮御原宮。 
  15.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9. 冬十月己卯朔。詔曰。更改諸氏之族姓。作八色之姓。以混天下萬姓。一曰眞人。二曰朝臣。三曰宿禰。四曰忌寸。五曰道師。六曰臣。七曰連。八曰稻置。 
  16. ^ 舍人親王. 連結至維基文庫 日本書紀. 維基文庫, 29. 丁卯。更改爵位之號。仍増加階級。明位階。淨位四階。毎階有大廣。並十二階。以前諸王已上之位。正位四階。直位四階。勤位四階。務位四階。追位四階。進位四階。毎階有大廣。並冊八階。以前諸臣之位。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