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兵變
壬子兵變[1](另稱京保津兵變)發生於1912年2月29日的清帝國宣統帝剛宣布退位詔書後的北京。北洋軍曹錕的第三鎮(師)下屬的軍隊譁變,一般的說法這是在袁世凱的策劃和具體部署下進行[2],但也有南京國民政府軍令部長的徐永昌在回憶錄中說這是污衊。[3] 文史作者金滿樓稱袁世凱策劃「北京兵變」的說法根本不能成立。[4]這次兵變的結果是革命黨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大總統,袁世凱宣布擁護革命,中華民國定都北京。[5]
背景
[編輯]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當時革命黨人主張建都南京,一方面作為革命勝利紀念,另一方面防止國家受制於北洋軍。孫中山當時也承諾在袁世凱勸服清帝退位後將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他,定都南京也能使袁世凱離開自己的根據地,受革命黨人的監督。但袁世凱不願意離開北京,他表面上答應孫中山南下,又以整頓軍務為理由暫時留在北京。2月16日,袁世凱致電孫中山,正式表態拒絕南下,理由為「北方軍民,尚多分歧,隱患實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潛長,北京外交團向以凱離此為慮,屢經言及。奉、江兩省,時有動搖,外蒙各盟,迭來警告,內訌外患,遞引互牽,若因凱一走,一切變端立見,殊非愛國救世之素志;若舉人自代,實無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長此不能統一,外人無可承認,險象環集,大局益危」。[6]
1912年2月15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當年2月2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27日,臨時參議會、臨時政府派蔡元培為專使,宋教仁、汪精衛為專員,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蔡元培一行於2月27日抵達北京,當天下午會見袁世凱表明來意,袁世凱表示願意南下。2月29日袁世凱與專使團舉行茶話會。
兵變
[編輯]29日晚8時,北洋陸軍第三鎮以索餉為名發動了兵變。叛亂部隊打到專使團的住所,蔡元培等人在表明身份無效後逃出,避入東交民巷內的六國飯店。下半夜西城、北城也發生騷亂,土匪和部分巡警加入搶劫。當晚袁世凱親信並未阻止兵變,陸建章的執法處並無干預,掌管警政的趙秉鈞當晚傳令全城巡警一律撤崗。
各國駐華公使根據《辛丑條約》,紛紛調集軍隊進入北京保護使館的安全,並威脅袁世凱如不儘快穩定局勢就調集更多的兵力進入北京。兵變也蔓延到了保定和天津地區。
據唐紹儀回憶,蔡元培專使團當時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找他與袁世凱商討。他到了袁世凱家,正好北洋軍第三鎮師長曹錕前來報告稱「報告大總統,昨夜奉大總統密令,兵變之事,已辦到矣。」袁世凱說:「胡說,滾出去!」[6]唐紹儀的個人回憶是唯一的孤證,從而遭到質疑,南京國民政府軍令部長的徐永昌在回憶錄中稱「正月十二第三鎮在北京兵變,初非袁世凱所主使,有些人委稱系袁世凱指使,以抗議南方代表要求遷都南京者,實乃誣傳。」[3]
事後統計,京奉、京漢鐵路局,大清、交通、直隸三銀行以及制幣廠遭劫掠,商民遭搶劫者四千餘家。
事後結局
[編輯]叛亂平息後,京城商界人士籲請袁世凱「萬勿南下」,副總統黎元洪也通電全國表態:「舍南京不至亂,舍北京必至亡。」 南方各省紛紛附和。這樣的局勢使蔡元培也不免受到蒙蔽,他於3月2日向南京政府發電,要求參議院迅即同意「確定臨時政府之地點為北京」和「袁不必南行」之要求。 處於被動的孫中山只得作出讓步。3月6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決議,允袁世凱在北京就職。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署就任臨時大總統。
當時任第三鎮參謀官楊雨辰在回憶錄中說:「這場兵變是有預謀、有組織而發動的,是袁氏父子早在數日前就蓄謀製造的亂局。」[6]
參考文獻
[編輯]- ^ 袁克文《辛丙秘苑·壬子兵變記》
- ^ “骨朽人间骂未消”——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的下场. 新華網. 2012-02-08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8).
- ^ 3.0 3.1 1912年“北京兵变”真的是袁世凯指使的吗?.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 ^ 论袁世凯策划民元“北京兵变”说之不能成立.[永久失效連結]
- ^ 袁世凯指使曹锟的部下制造了“北京兵变”.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 ^ 6.0 6.1 6.2 袁世凯制造“京保津兵变”的真相. [2009-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