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繼虞(1890年—1939),夔賡雲南省東川府會澤縣人,中華民國滇軍將領,其兄為唐繼堯

生平[編輯]

唐繼虞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1912年(民國元年),其兄唐繼堯任貴州都督,唐繼虞任貴州軍警局局長(翌年,任警察廳廳長)。唐繼堯就任雲南都督後,唐繼虞隨之回到雲南。此後,唐繼虞輔佐兄長,歷任雲南省會警察廳廳長、全省警務處處長、滇軍第7旅旅長、警衛軍司令、督署總參謀長、衛戍總司令官兼雲南講武學堂堂長、雲南市政督辦。

1923年(民國12年)2月,唐繼虞奉兄長唐繼堯之命,赴貴州救援原貴州督軍劉顯世,駆逐黔軍袁祖銘。隨後,唐繼虞就任貴州督辦,劉顯世任貴州軍事善後會弁辦兼貴州省長。1925年(民國14年)1月,在吳佩孚的援助下,袁祖銘回到貴州,為避免衝突,唐繼虞將督辦之職讓與袁祖銘,自己撤回雲南。同年2月,唐繼虞奉兄長唐繼堯之命,赴廣西省進攻李宗仁領導的新桂系。6月,唐繼虞遭到新桂系的反撃而大敗。

回到雲南省後,唐繼虞被任命為雲南陸軍訓練總監,被視為兄長唐繼堯的後繼者。但是,唐繼堯部下的龍雲胡若愚等四位鎮守使對這種裙帶關係感到不滿。此外,唐繼堯、唐繼虞兄弟對國民政府的反抗態度也加劇了不滿。

1927年(民國16年)2月,上述四位鎮守使發動政變,唐繼堯倒台。由此唐繼虞也隨之去職。此後,唐繼虞於1931年(民國20年)出任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但不再從事重要的政治、軍事活動。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日統一戰線形成,日軍步步緊逼,全民抗日開始,唐繼虞憤奮而起,想投軍報國,謝竹青伺機對唐繼虞說:「將軍弟兄平生以愛國振興中華為志,昔年護國靖國,中流砥柱,力挽狂瀾,多所建樹,然以不事長進,難免故步自封,以致滇中將驕兵惰,終至分裂,聯帥郁死,將軍流宿,將軍昔年同胞,如講武出身之朱德葉劍英諸將軍,自轉入共產黨革命以來,此際正展身於救亡抗日,將軍冒不步其後塵,投身光明,北上抗日,則後半生勳業必勝於前半世英名也,將軍其有意乎?」唐繼虞感慨地說:「謝卿一語提醒,大丈夫投明建功,今尚未晚也。」於是,唐繼虞由港回國,國民政府授予他軍委參議。

1938年,唐繼虞到漢口出訪葉劍英將軍,葉熱情邀促他北上參加抗日。唐繼虞告別葉將軍稍事安頓後即行,時逢武漢淪陷,東北梗阻,北上抗日遭到阻礙。1939年,張發奎將軍出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邀請唐繼虞出任四戰區上將軍風紀視察主任。同年底,唐繼虞因積勞染疾逝世於曲江,後歸葬昆明。

參考文獻[編輯]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袁祖銘(貴州省長)
貴州督辦
1923年3月 - 1925年1月
繼任:
袁祖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