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葉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གྱས་རུ
葉如
吐蕃
690年—877年
國家吐蕃
首府香之雄巴園
歷史 
• 成立
690年
• 廢除
877年
行政分區十五東岱、十六域本
轄區範圍:今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拉薩市那曲市一帶
毗鄰:伍如約如如拉象雄

葉如藏語གྱས་རུ威利轉寫gyas-ru),又名大藏རྩང་ཆེན[1],是吐蕃的一個(一種一級行政區[2]),轄區包括今天日喀則市的大部和拉薩市那曲市的小部。[3]

葉如以香之雄巴園(ཤངས་ཀྱི་ཞོང་པ་ཚལ,今南木林縣雄雄寺[4])為中心,東至扎之朗瑪格浦(བྲགས་ཀྱི་གླང་མ་གུར་ཕུབ,今當雄縣那曲市交界),南至聶拉木雅波納(གཉབ་ནམ་གྱག,今聶拉木縣),西至切瑪拉古(བྱེ་ན་ལ་དགུ,今昂仁縣切瑪拉山,北至麥地曲納(སྨྲི་ཏི་ཆུ་ནག,今嘉黎縣麥地卡濕地[5]。東鄰伍如約如,南鄰如拉,西鄰象雄[3]

葉如共計下轄16個域本[6],15個東岱[3][7]

歷史

[編輯]

七世紀初,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在王朝初期,松贊干布通過會盟與分封的方式,設立了十八個采邑དབང་རིས་)。隨後在吐蕃的發展中,出於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將原有的采邑重新編成幾個[8]

葉如又名大藏(རྩང་ཆེན),其前身為囊日論贊征服的藏(རྩང,今日喀則市拉孜鎮卡孜鄉桑珠孜區一帶)。684年,吐蕃將大藏的四個岸(མངན,一種行政區)合併為兩個。687年,吐蕃在大藏確定田賦數額,並鎮壓了當地的叛亂。690年,噶爾·欽陵在大藏建立近衛軍,標誌著大藏(葉如)的正式建立。[1]

吐蕃擴張期間,伍如下轄東岱頻繁參與戰爭,大多數東岱部署於李域地區。[9]

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被僧人拉隆貝吉多傑射殺,其子雲丹俄松分別占據伍如約如,彼此攻伐,伍如陷入了持續12年的伍約之戰དབུ་གཡོར་འབྲུག་པ)中。869年後,吐蕃爆發奴隸起義,以許布達孜ཤུད་པུ་སྟག་རྩེ)等四人為首的起義軍於877年搗毀贊普陵墓,標誌著吐蕃王朝在葉如統治的終結。[8]

下轄東岱

[編輯]

根據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的記載,葉如(大藏)下轄的東岱數量在7個[7]至10個[3]不等。共計15個東岱如下:

  • 東欽(རྟོང་ཆེན)東岱[3](今桑珠孜區[10]
  • 香欽(ཤངས་ཆེན)東岱[3](今南木林縣艾瑪鄉一帶[10]
  • 朗彌(ལངས་མི)東岱[3]
  • 帕噶(ཕོད་དཀར)東岱[3]
  • 年噶爾(ཉེན་ཀར)東岱[3](今堆龍德慶區楚布寺[11]
  • 昌倉(བྲང་མཚམས)東岱[3](今堆龍德慶區東噶街道[10]
  • 波惹(སྤོ་རབ)東岱[3](今謝通門縣青都鄉[10]
  • 松岱(ཟོམ་ཛེང)東岱[3]
  • 香小東岱(ཤངས་སྟོང་བུ་རྒྱུང[3]
  • 西部近衛(སྐུ་སྲུང་ནུབ་ཕྱོགས་པ[3]
  • 香拉東岱[6]
  • 俄恰卜東岱[7]
  • 桑保東岱[7]
  • 卓米東岱[7]
  • 俄米東岱[7]

其中,香欽、東欽二東岱屬瓊保氏,朗彌、帕噶二東岱屬巴曹氏,年噶爾、昌倉二東岱屬朗巴氏,波惹、松丁二東岱屬桂氏,香小東岱屬仁列恰氏[6][3]

朗彌、帕噶、年噶爾、昌倉四東岱均部署於李域地區。[9]

下轄域本

[編輯]

《弟吾宗教源流》記載吐蕃各如都有16個域本(地方長官)[6]。其中,葉如(大藏)下轄域本如下:

強普(བྱང་ཕུག)域本

桑桑(ཟང་ཟང)域本(今昂仁縣桑桑鎮[12]

桑噶(ཟངས་དགར)域本

東隆(དུང་ལུང)域本

德隆(གདག་ལུང)域本

吉隆(བགྱིད་ལུང)域本(今吉隆縣吉隆鎮[13]

夏隆巴(བཤག་ལུང་པ)域本

切隆巴(འབྱར་ལུང་པ)域本

達那隆巴(རྟ་རྣག་ལུང་པ)域本(今謝通門縣達那塔鄉達那土登寺[14]

先塔(ཞན་ཐག)域本

措娘(མཚོ་ཉང)域本

達努(མཚོ་ཉང)域本

藏雪(གཙང་ཤོད་ལ)域本

伍由(འོ་ཡུག)域本

尼木(སྙེ་མོ)域本(今尼木縣[15]

察雅(དགྲ་ཡག)域本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黃布凡,馬德. 敦煌藏文吐蕃史译注. 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 2000: 43–44+60–61+89–90+92–93. ISBN 7-5423-0969-2. 
  2. ^ 端智嘉、佐戈·卡爾. 吐蕃时期的行政区划与官僚制度.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06): 23–29. doi:10.3969/j.issn.1001-5140.2005.06.005.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巴臥·祖拉陳瓦. 贤者喜宴.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10: 32–34+46–47. ISBN 978-7-8110-8785-7. 
  4. ^ 葉拉太. 吐蕃地名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84. ISBN 978-7-01-011498-9. 
  5. ^ 王建林; 陳崇凱. 西藏农牧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 29–31. ISBN 978-7-5097-5972-1. 
  6. ^ 6.0 6.1 6.2 6.3 弟吳賢者; 阿貴.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三). 西藏研究. 2018, (06): 14–24. CNKI XZYJ201806003需付費查閱. 
  7. ^ 7.0 7.1 7.2 7.3 7.4 7.5 札巴孟蘭洛卓; 王堯,陳踐. 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 中國藏學. 1990, (01): 108–127. CNKI CTRC199001008需註冊帳號查閱. 
  8. ^ 8.0 8.1 張雲,林冠群. 西藏通史(吐蕃卷上).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6: 30–32+194–203. ISBN 978-7-80253-823-8. 
  9. ^ 9.0 9.1 F.W.托馬斯; 劉忠.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3: 389–402. ISBN 7-105-05429-8. 
  10. ^ 10.0 10.1 10.2 10.3 佐藤長. チベット歴史地理研究. 日本: 岩波書店. 1978: 367–372. OCLC 1461142470 (日語). 
  11. ^ 李方桂; 柯蔚南; 王啟龍. 唐蕃会盟碑研究——李方桂、柯蔚南《古代西藏碑文研究》摘译之八.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中國陝西). 2006, (05): 15–18,25,105. doi:10.3969/j.issn.1003-8388.2006.05.003. 
  12. ^ 昂仁縣人民政府. 昂仁县概况. 昂仁縣人民政府. 2023-03-11 [2025-02-13] (中文). 
  13. ^ 吉隆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日喀则市吉隆县简介. 吉隆縣人民政府. 2023-05-23 [2025-02-13] (中文). 
  14. ^ 謝通門縣人民政府. 国家A级旅游景区萨迦教派古寺:达那土登寺. 謝通門縣人民政府. 2020-12-26 [2025-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中文). 
  15. ^ 尼木縣人民政府辦. 尼木县建制沿革. 尼木縣人民政府. 2021-12-16 [2025-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