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通天繩
印度通天繩,也稱神仙索,源自印度的一種古老魔術,通常由一名魔術師和一位男孩助手藉助一條長繩進行表演。
歷史
[編輯]成書於公元5世紀的《梵經》(又名《吠檀多經》)第一卷第一章就提到「順繩爬上天空的魔術師」。印度著名魔術師卜羅圖·錢德拉·索卡爾在《印度魔術》(Indian Magic)一書中稱,這套戲法在很久以前是街頭的游動表演藝人表演。美籍加拿大裔魔術師詹姆斯·蘭迪在《世界魔術史》中稱,印度早期的宗教作家波顛闍利和阿迪·商羯羅都曾提到過這套戲法。
中國小說相關紀載
[編輯]唐代中期,東南沿海一帶航海貿易發達,據信通天繩技法是經由當時遠航貿易商人、船員以口耳相傳方式,將此表演內容以誇大渲染方式流傳至中國。
最早的記載是晚唐時期傳奇小說集《原化記》作者,將其聽聞改編成《嘉興繩技》。
後世之人或依循前人著作改編,或又聽聞得來,通天繩表演技法逐漸形成各種不同小說版本流傳於不同朝代,其內容均誇大荒誕不經,間接說明了這些作者均非親眼所見,也同時證明此繩技並未實際傳入中國。
各朝代的相關記載,如北宋學者王銍所撰的《默記》記載晏殊降職潁州時期,曾遇到相似的技法。14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遊歷中國時在杭州也觀賞了通天繩技。明朝錢希言(約1612年前後在世)在《獪園》卷二中記載的《偷桃小兒》和清朝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卷一的《偷桃》講的都是「通天繩技」表演。1670年荷蘭旅行家愛德華·梅爾敦在爪哇巴達維亞看見華人表演此幻術,並繪圖。
原理、特色
[編輯]如同魔術師最基本要求,對自身魔術需要絕對保密!通天繩魔術一千多年以來,只在印度地區流傳,並無向外擴展跡象,也因為保密到家,此魔術在二十世紀中期正式失傳。
當時掌握通天繩技法的表演者對於繩索內機關,高度保密,通天繩製作方式有可能是世代相傳的家族秘密,或掌握在極少數表演者手中,普通外人難窺其中機關訣竅。
現今常見的印度通天繩魔術版本,是由現代魔術師另行改動變化而來,與原有的通天繩的魔術原理早已大不相同。 現代通天繩版本的特色,魔術師使用籮筐裝放繩索,並使用樂器發出聲響,讓繩索隨著樂聲,緩緩上升。 舊有通天繩版本的特色,不需籮筐裝放繩索,隨著手勁將繩索拋扔至天空,繩子瞬間固定成型。
舊版通天繩魔術原理,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據信是繩索內部機關。 主要特色:繩索粗大,極長,內部可能蘊含機關。下半部分有繩索盤曲在地面不動,據信是起固定穩定作用。
真實表演過程
[編輯]表演前,街頭表演者先拿起一段繩索(即上半部分),供在場觀眾撫摸,證明此為真實繩索。(如同現今魔術師表演前,將手中道具提供給觀眾檢查)。接著假意念起咒語,口中念念有詞,將繩索上半部分拋至空中,形成固定長棍狀,此時下半部分繩索仍盤曲地面,形成穩定支撐,接著再命一名小孩攀爬而上。
[1]此種繩技描述在17世紀時,隨著中國典籍傳入日本,被日本人誤稱之為「中國繩技」。此外在德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的民間傳說中,都有關於此種繩技的描寫。[2]
文獻中記載的表演過程
[編輯]各種文獻記載的印度通天繩的表演有很多種版本。簡單的版本,表演者通常將繩索拋向空中,繩索即豎立不動,表演者或者另一位助手攀繩而上,不知所終。複雜的版本,表演者將繩子往上一扔,繩子就掛在天上垂直下來,一名男孩沿繩而上,爬上繩柱頂端,讓雲彩遮住,表演者讓男孩下來但沒有回應,表演者也沿繩而上去追男孩,然後雲中發出慘叫,只見男孩肢體已大切八塊,頭、手、腳、身等紛紛墜地,表演者隨即沿繩返地,陸續撿起地上八塊,放入大筐中,只見男孩躍筐而出,並無傷痕。
參考資料
[編輯]- ^ 王永平.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DD201603009.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伊本·白圖泰眼中的杭州繩技——一種從海上絲綢之路傳來的印度魔術][J].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39(3):59-67.
- ^ 王永平,從《嘉興繩技》看唐代中印文化交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河北學刊[J].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