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努托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努托邦的國旗是一面白旗

努托邦(英語:Nutopia音譯努托比亞努托皮亞)是一個概念性國家,有時也被稱為微國家[1][2] 努托邦由約翰·列儂小野洋子創立,創立原因之一是想通過諷刺的方式,解決列儂當時面臨的移民問題,就在前一周他收到美國政府的驅逐令。[3]

努托邦並沒有實質上的領袖,也沒有記錄所有公民身份;因此,人口數量不詳。

努托邦是「新」(new)和「烏托邦」(utopia)的混合詞,代表創立一個新的烏托邦社會;[來源請求] 此外,還有「nut」(俚語中指瘋子)和「utopia」的文字遊戲[4]

歷史

[編輯]
列儂和小野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成立努托邦

1973年4月2日,列儂和小野洋子在紐約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這個稱為「努托邦」的概念國度。[5]

列儂和小野宣布自己是該國大使,並尋求美國政府給予外交豁免權,以結束列儂和小野試圖留在美國時,不斷遇到的外來移民問題;當時,小野已經通過前夫托尼·考克斯英語Anthony Cox (producer)獲得常住外國人的「綠卡」,列儂的永久居留身份則被有關當局拒絕。列儂談到這個想像中的國家時,表示它將實現他的歌曲《想像》和《心靈遊戲英語Mind Games (John Lennon song)》的理想,他在前一天簽署的「官方」聲明中說道:

我們宣布一個概念國家——努托邦的誕生。
通過宣布您對努托邦的認識,即可獲得該國公民身份。
努托邦沒有土地、沒有邊界、沒有護照,只有人民。
努托邦除宇宙之外沒有其他法律。
努托邦的所有人民都是該國的大使。
作為努托邦的兩位大使,我們要求聯合國給予我們的國家及其人民外交豁免權和承認。[6][7]

努托邦大使館最初位於曼哈頓翠貝卡社區懷特街1號,這裡是列儂的一些朋友和工作人員——肯·杜威、喬恩·亨德里克斯、帕蒂·歐登伯格和海倫·希曼的公寓地址,也是約翰和洋子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for John and Yoko)的總部,設立目的旨在幫助他們處理移民案件。[8] 不久之後,列儂將大使館搬到他們定居的達科他公寓,並在後門懸掛刻有「Nutopian Embassy」的招牌;小野洋子在幾十年後回憶說「客人們更喜歡從那扇門走進她的家,而不是從前門進去。」[9]

符號

[編輯]
達科他公寓入口處,列儂和小野洋子在他們公寓的後門貼上努托邦大使館的標誌

努托邦旗幟只有一種顏色——白色,列儂在新聞發布會揮舞著一塊白手帕說:「這是努托邦的旗幟——我們投降,投向和平與愛。」據《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報道,列儂還用手帕擤鼻子。[10] 有些人批評這種行為與投降無異,但列儂和小野為其行為辯護,稱只有通過投降和妥協,才能實現和平。[來源請求]

列儂的音樂專輯《心靈遊戲英語Mind Games (John Lennon album)》(1973年)收錄一首「努托邦國際頌歌英語Nutopian International Anthem」,這首歌曲由四秒時間的靜默組成。[11]

小野洋子展示手工製作的努托邦大印章(Great Seal),圖案是一隻海豹的鼻子上平衡著一顆陰陽球,環繞文字刻著「The Great Seal of Nutopia April 1st 1973」。[12][13]

遺產

[編輯]

1975年,列儂的驅逐令被推翻;次年,他獲得綠卡,證明他擁有的永久居留權

2006年,努托邦網站成立,該網站轉發到一個關於獅門娛樂公司發行紀錄片《美國訴約翰·列儂英語The U.S. vs. John Lennon》的網站。[14][15]

芬蘭創作歌手卡里·佩特薩莫英語Kari Peitsamo是列儂作品的粉絲,他在自己的專輯《I'm Down芬蘭語I'm Down》發布了一首名為」Nutopia」的歌曲。[16]

2009年,紐約市舉行的約翰·列儂展覽會,會方展出成立努托邦的信件。[17]

2024年4月起,任何個人可以通過網站申報努托邦的公民身份。加入號召是通過小野洋子在X(以前的Twitter)和其他網站上的帳戶發出邀請。[18][1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John Ryan, George Dunford & Simon Sellars. Micronations. Lonely Planet. 2006: 127. ISBN 1-74104-730-7. 
  2. ^ Bannister, Matthew.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 John Lennon, Yoko Ono and Nutopia (PDF). Transformations. 2021, 35: 89–103. 
  3. ^ Swanson, Dave. When John Lennon Was Ordered to Leave U.S. by Authorities. Ultimate Classic Rock. 23 March 2016 [2020-02-08] (英語). 
  4. ^ Sierra i Fabra, Jordi. John Lennon 1st. Barcelona: Empúries. 1990: 122. ISBN 84-7596-253-X. OCLC 179897424 (加泰隆尼亞語). 
  5. ^ Toy, Vivian S. "A Brush With a Beatle," New York Times. March 7, 2010.
  6. ^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write the Declaration of Nutopia. The Beatles Bible. 1973-04-01 [2020-02-08] (英國英語). 
  7. ^ We announce the birth of a conceptual country, NUTOPIA.. Lennon Twitter account. 2018-04-01 [2020-02-08] (英語). 
  8. ^ Petition to Stop the Deportation of John and Yoko.. Abe Books. 2024-04-13 [2024-04-13] (英語). 
  9. ^ On the Day of the Birth of Nutopia – by Yoko Ono. Yoko Ono official website. 2008-04-01 [2008-04-01] (英語). 
  10. ^ Johnston, Laurie. Lennon Sees a Wide Impact in Ouster. The New York Times. 1973-04-03 [2020-02-08]. ISSN 0362-4331 (美國英語). 
  11. ^ Du Noyer, Paul. John Lennon: Whatever Gets You Through the Night. Thunder's Mouth Press. 1999: 75–76. ISBN 1560252103. 
  12. ^ Flickr – Photo Sharing!. 27 September 2008 [25 April 2015]. 
  13. ^ Flickr – Photo Sharing!. 27 September 2008 [25 April 2015]. 
  14. ^ NUTOPIA. joinnutopia.com. [25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6 February 2008). 
  15. ^ Lions Gate tunes in Lennon documentary, Daily Variety, 2 September 2005.
  16. ^ Press to go to the song.
  17. ^ Pilkington, Ed. John Lennon exhibit opens at the New York annex of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The Guardian. 2009-05-12 [2020-02-08]. ISSN 0261-3077 (英國英語). 
  18. ^ Yoko Ono. X.
  19. ^ Citizen Nutopia. X.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