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顯潛(1865年—1938年)字如淵,別號井陸中華民國軍事將領,劉顯世的堂兄。[1][2]

生平[編輯]

同治三年(1865年),劉顯潛出生,成年後,成為廩生,此後參加科舉屢試不中。光緒末年,廣西會党進攻貴州,貴州各地興辦團練進行防禦,其中劉氏的團練最強大,劉顯潛因功擢升管帶,駐貴州同廣西的邊境。廣西巡撫沈秉堃器重劉顯潛,擢升其為統帶。[1]

辛亥革命貴州獨立,劉顯世任軍政股長,劉顯潛乃回到貴州興義,招兵四個營。翌年,滇軍唐繼堯借道北伐,劉顯潛率部投靠唐繼堯。張百麟敗走興義,劉顯潛進行了迎擊,張百麟逃走。當時,興義的彝族苗族人趁亂起事,被劉顯潛剿平,斬其首領安三妹。唐繼堯信任劉顯潛,乃命劉顯潛主政興義。民國三年(1914年),劉顯潛被任命為黔西道道尹,併兼任上游清鄉督辦,授四等文虎章。民國四年(1915年),獲大總統袁世凱賜四等嘉禾章。[1]

護國戰爭中,貴州獨立,劉顯潛駐南盤江,防備北方的北洋軍,使北洋軍不能前進。隨後,劉顯潛任援川總司令,但未抵達四川,四川將軍陳宧便已經背叛了袁世凱,投向護國軍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後,任命劉顯潛為貴州游擊軍總司令,授陸軍中將銜、一等文虎章。劉顯世任貴州督軍時,忌憚王文華,希望以劉顯潛取代王文華,眾人均不同意。劉顯潛乃在興義編練游擊軍,手下共萬餘人。不久,民九事變發生,劉顯潛隨劉顯世赴雲南,劉顯潛的游擊軍也瓦解,游擊軍官兵多成為土匪。[1]

民國十年(1921年),袁祖銘刺殺王文華,組建了定黔軍,秘密同劉顯世、劉顯潛兄弟結盟。劉顯潛隨後回到興義,設西路指揮部,招集舊部。但其舊部多為土匪,廣西土匪也趁機進入貴州,洗劫了南籠縣,擄走一千多名婦女。這引起了貴州民眾對劉氏的痛恨。[1]

起初,袁祖銘許諾讓劉顯世出任貴州省省長。但事成之後,袁祖銘背棄了盟約,自己出任省長,而任命劉顯潛擔任滇黔邊防督辦。劉顯潛於興義設督辦,擴軍至四個團,以滇軍作為後援,同貴陽方面抗衡。民國十二年(1923年),唐繼虞率部入貴州,袁祖銘敗退到四川。劉顯世出任貴州省長,劉顯潛任軍務會辦,但軍政實際上由唐繼虞掌握。同年冬,劉顯世患病,劉顯潛代理省長。[1]

民國十三年(1924年),袁祖銘重返貴陽,滇軍向西撤退。當時,唐繼堯企圖控制兩廣,乃以劉顯潛為第一陸軍第七軍總司令,主攻廣西柳州,不久便敗在李宗仁手下。隨後,袁祖銘進入貴陽,唐繼堯回到昆明,劉顯潛解甲歸田。[1]

民國二十七年(1928年),劉顯潛病逝於興義,享年73歲。[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