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傅氏八卦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傅氏八卦掌
傅氏(式)八卦掌
Fu Style Baguazhang
別名傅氏(式)武當拳
創立國中國
創始者傅振嵩
源流陳氏太極拳八卦掌,武當劍法,,孫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形意拳
流派內家拳
奧運會項目
Famous practitioners傅永輝
麥寶嬋
傅勝龍
林朝珍
To Yu

傅氏八卦掌傅式八卦掌傅振嵩融合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兩儀拳、八極拳和武當劍法各家長處而創立的一套中國武術,是傅氏一身絕學的精粹。

歷史

[編輯]

傅振嵩16歲開始跟從陳延禧學習陳式太極拳。三年後,傅又拜賈岐山為師學習八卦掌。傅是最早學習這些武術的人之一,因為陳式太極拳一直秘不外傳,直至傅氏的時候才開始招收外人不久;而董海川才創了八卦掌數十年,也只收了幾個徒弟,其中一個就是賈岐山。

傅在26歲時,已經因為單槍匹馬擊敗大批匪徒而聞名,這個故事有多個版本[1]

傅振嵩後來去了北京,在那裡遇到了當時其他偉大的八卦掌大師。他向他們學習並交流了有關的武術心得。1928年,三位將軍在南京舉辦了首屆全國武術大賽,傅振松是那次比賽的五位評委之一。比賽的冠軍是一位姓王的年輕人,將軍想要測試他的真正本領,當時所有的評委都「提名」傅做「測試者」。他別無選擇,與比賽勝出者作一比武。根據在場的人士說,這場較量持續了很長時間,最後,傅以一記重拳將王打出台外並完結了這場賽事[2]。這是傅著名的三場備受矚目的決鬥之一,另外兩場是與年齡較大的八極拳大師李書文的對決,還有一場傅在家鄉與一大群習查拳穆斯林的搏鬥。

在此期間,傅與孫祿堂成為了好友,並教他八卦掌的「趟泥步」。傅又從楊澄甫學習楊式太極拳,有一天在「推手」的比賽中擊敗了他。楊說,「你之所以贏,是因為你用了八卦掌。」傅還與李景林一起學習劍術。[3]

1929年,兩廣國術館在廣州成立,傅振嵩與另外四位武術名家:萬籟聲顧汝章耿得海王少舟應邀赴廣州任教。這就是武林掌故中所說的「五虎下江南」。他們五個不斷受到南方武術家的挑戰,因為南方武術家們對自家的武功非常自豪,對北方武術有所抗拒。但傅未曾失過一場挑戰。[4]

傅振嵩搬到廣州居住後,在那裡主持一所武術學校。那時,傅通過學習各家太極拳、不同風格的八卦掌、來自宋唯一的武當劍(可能是從李景林那裡學到的,雖然傅在宋下學習了一段時間)、形意拳和八極拳,強調每種功夫最重要的原則和技巧,並消除他認為沒有價值或沒有實質內容的部分,從而揉合出自成一格的武術系統。傅式八卦掌包括陰陽手掌變化、著名的龍形八卦掌、八卦掌和太極拳的兩儀四象。所使用的許多名字都可能受到易經的啟發,招式則受到孫祿堂的武功和哲學所影響。[5]

學習過程

[編輯]

傅振嵩了解到太極拳和八卦掌之間的巨大差距,他為這個差距創造了一個優雅的解決方案。傅創造了一套招式,他稱之為「兩儀拳」。這套招式是傅式系統學習八卦掌的重要關鍵,因為它是從太極拳到八卦掌所需的一系列先決動作和技巧。

換句話說,如果想學習傅氏八卦掌,他必須要先學好傅氏太極拳,然後學習傅氏兩儀拳至非常熟練的程度,以便進入最高水平,才可練習傅氏八卦掌。

傅氏八卦掌的特點是大量的旋轉動作和點攻擊。 這種風格配以準繩的攻打招式可將對手的內部器官造成破壞。

今天的傅氏八卦掌

[編輯]

傅氏八卦掌後由傅振嵩的兒子傅永輝承傳。後者在原來基礎上增加「四象」、進階太極及其它。傅永輝的徒弟包括麥寶嬋,即甄子丹之母[6]。現在,這個門派由傅永輝居於加拿大溫哥華的兒子傅勝龍(Victor Fu Sheng Long)來繼承。由於他認為現代人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傅氏八卦掌的整體,因此他簡化了拳法,認為強身健體更重要,而不是「可以用手把桌子分成兩半」。然而,通過結合調節練習,兩人套路和八卦推手形式的練習,武術精粹得以保持不變。

傅氏八卦掌的另一個分支是由傅振嵩的弟子林朝珍建立的[7],他同樣修改了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編輯]
  1. ^ Lin, Chao Zhen. Fu Zhen Song's Dragon Bagua Zhang. USA: Blue Snake Books. 2010: 24–25. ISBN 978-1-58394-238-3. 
  2. ^ Lin, Chao Zhen. Fu Zhen Song's Dragon Bagua Zhang. USA: Blue Snake Books. 2010: 38–39. ISBN 978-1-58394-238-3. 
  3. ^ Lin(2010年),第31,36至37頁
  4. ^ Lin(2010年),第42至43頁
  5. ^ Lin(2010年),pp.37-38,69
  6. ^ 麥寶嬋:麥寶嬋(Bow Sim Mark),祖籍廣東,現居美國,中國武術研究院, -華人百科. www.itsfun.com.tw. [2018-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5). 
  7. ^ 林朝珍 - Southen Inn Kung Fu 南方愛武小站. sites.google.com. [2018-12-21]. 
  • Liang Shou-You, Yang Jwing-Ming, Wu Wen-Ching (1994). Baguazhang
  • Miller, Dan (1992). "The Pa Kua Chang of Fu Chen-Sung". Pa Kua Chang Journal 2 (6).
  • Kirchhoff, Tommy (December 2004). "Evasive Fu Style Bagua Zhang". Inside Kung-Fu: 74–78.
  • Fu Yonghui and Lai Zonghong (1998). Fu Style Dragon Form Eight Trigrams Palms. Smiling Tiger Martial Arts.
  • Lukitsh, Jean (October 1992). "A Wushu Dream Comes True". Inside Kung-Fu 2 (3): 34–39, 76.
  • Smalheiser, Marvin (April 1996). "Fu Style T'ai Chi and Bagua". T'ai Chi.
  • Smalheiser, Marvin (June 1996). "The Power of Mind and Energy". T'ai Chi.
  • Smalheiser, Marvin (December 2000). "The Power of Yin/Yang Changes". T'ai Chi.
  • Allen, Frank; Tina Chunna Zhang (2007). The Whirling Circles of Ba Gua Zhang: The Art and Legends of the Eight Trigram Palm. Blue Snake Books. pp. 48–51.
  • Fu, Victor Sheng Long 2004 Fu Style, New and O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